皇權至上的思想在建筑上的體現(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6545
2022-07-18
4頁
19KB
1、皇權至上的思想在建筑上的體現以北京故宮(紫禁城)為例內容摘要:中國古代的皇權至上的思想和森嚴的等級制度在明清時期達到頂峰,而這種思想同時也在建筑得到了體現。北京明清時期的宮殿和王府都是有中軸線也就是龍脈的,以龍脈為中心向四周擴建。龍脈都是十分寬廣筆直,一條路通到底。沿著龍脈修建的都是正殿,正殿的旁邊才會是一些偏殿和廂房之類的建設。關鍵詞:皇權至上,等級制度,紫禁城,宮殿,龍脈 古代建筑的功能分為物質和精神功能兩大類。物質功能就是滿足人們生活的需求。精神功能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如為了顯示等級,突出皇權等而置的陳設和裝飾。隨著時代的變化,皇權至上的思想逐漸地深入人心并達到高峰。皇權的至高2、無上是每個朝代的人的共識也因為這樣,人人都想成為頂峰上的人尤其是那些有可能成為皇帝的皇子們。歷史上的玄武門之變和靖難之役就是皇家內部爭奪皇位的慘劇。明成祖通過發動靖難之役打敗了建文帝取得了皇位之后,為了鞏固后方加強明朝對邊疆的統治將首都遷到北京。為此他下令在北京修建了紫禁城。紫禁城其名系借喻紫薇星壇而來。紫薇星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變,因此成為代表天帝的星座,是天帝所居,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宮謂之紫宮,有“紫薇正中”之說。而禁就是禁止的意思,禁止閑雜人等入內。名字的由來就體現了皇權至高無上的思想,而紫禁城內部的修建則完完全全突出了皇權和等級的森嚴。一以大顯威顯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老子在道德經說道3、:“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東漢的文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皇,大也。”在古代的傳統思想中,“王”之所以“大”,是因為“王”與“天”聯系在一起,認為其權力是神賦予的,其行為代表著天的意志,從而皇帝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因此,凡是與帝王有關的建筑群都建造地非常雄偉、闊大、金碧輝煌,使我國現存的許多古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都赫赫顯著的地位。如,紫禁城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帝王宮殿。 二以中為尊顯示帝王居天地之正中而一統天下“以中為尊”在華夏文化形成與政治形態體系中的一大特色。荀子大略說:“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禮也”。呂氏春秋說:“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而立宮”。在4、五行學說中,東、西、南、北、中,以“中”為最尊。“以中為尊”的思想源于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古代傳統思想中認為以“中”意味著替天行道,權力至高無上,行事光明正大,進而影響古建筑的布局。因此:在國都的選址上要擇天下之中而立;在都城規劃上要擇國都之中而立宮;在組群建筑中要強調中軸線和軸線的核心位置;建筑群中的建筑主要建筑于中軸線上,次要建筑布于中軸線兩側;正殿布于中軸線的核心位置上;寶座布于正殿之正中位置上;九五象征帝王之尊。北京故宮的帝王寶座即位于整個北京、故宮、中軸線的中心位置上。所以在游覽古建筑群時,一般應沿著中軸線走,一個殿一個殿地由外向里走,其中正殿是游覽的主要對象,是游覽的重點。 三“九5、五”之數神圣、至高無上的等級“九”象征著天,象征著帝王。“九五”也是一個至尊的數字,象征“帝王之尊”。“九”是陽數之極(至尊之意),“五”為陽數之中位和洛書之中位(正中之位即皇位)。周易乾卦中提到:“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飛龍即象征皇帝的興起或即位)。皇帝通常被稱為“九五之尊”。因為九五有這樣的象征,所以凡是與帝王有關的建筑,往往含有這個含義。如九龍壁,壁中嵌有九條巨龍,暗含“九五”之數。紫禁城中軸線上的一些建筑物淋漓盡致地展示著“九五”之數:天安門辟五門,重樓面闊九間;午門上覆重樓五座,面闊九間;太和門面闊九間,金水橋五座;乾清宮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四 黃色帝王的專用,皇權的象征黃在6、五行學說中,代表中央方位,所以從唐代開始,黃色就成為了皇室的專用色彩,到了明清更有明文規定,只有皇帝的宮室、陵墓及奉旨修建的壇廟等建筑,才準許使用黃色的琉璃瓦。黃色成為天子的專用色并唄賦予了皇權的象征。天子的行道為黃道,頒布的歷書為黃歷,張貼的皇榜為黃榜,皇帝的龍袍為黃袍。所以紫禁城的房頂都是黃色,尤其從景山的最高處眺望遠方的故宮的時候,一片金黃出現在你的眼前。五等級制度古建筑處處彰顯(一)路、橋、門。根據封建社會的禮制規定,禮以中為貴,以大為貴,以多為貴,以高為貴,以文(紋飾)為貴。天安門城樓是皇城的正門,其門共有五個門洞,中間的門洞是最大的,向兩邊依次變小。城樓前有與五個門洞相對應的五座金7、水橋,這些橋也是以中間一座為最高、最寬,兩側依次減小。正中的一座稱為御橋,只許皇帝通過;緊鄰兩側是王公橋,供親王通行;最外的兩座橋稱品級橋,供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員通行。以如此區別就是為了彰顯天子的威嚴和等級制度的嚴苛。(二)門釘。我們參觀故宮的時候首先要經過天安門,天安門的門洞上的門有一排排有序、金光燦燦的大門釘,但各個建筑門上的門釘的數量各不相同,而這就與等級高低有關。在清朝之前,門釘沒有定制,發展到了清朝時,建筑物的大門的門釘數有了嚴格的限制,體現了森嚴的等級規制。皇宮縱橫個九路;親王府縱九橫七;一至三品官府縱橫各七路;四至五品官府縱橫各五路;五品以下官府不準裝飾門釘。一般的平民百姓的大門時8、絕對不允許安裝門釘,否則以殺頭之罪論處。(三)屋頂形制及琉璃瓦色。在中國古代的建筑中,屋頂的形制也是有著等級的差別。一般來說,屋頂有四種基本形制即廡殿式、歇山式、懸山式、硬山式。還有廡殿、歇山的重檐組合,總共六種屋頂形制。其等級大小依次是:雙檐廡殿式雙檐歇山式單檐廡殿式單檐歇山式懸山式硬山式。以上六種屋頂形制再結合顯示等級的琉璃瓦色彩,其具體的形制是:宮殿廡殿式、歇山式,正殿用雙檐,黃色琉璃瓦;親王府、寺廟歇山式,正殿用雙檐,綠色琉璃瓦;皇帝敕建的可用廡殿式及黃色琉璃瓦;官民住宅懸山式,不準用琉璃瓦。(四)柱色與門色。柱色和門色體現著等級制度的森嚴,對于建筑物的柱色和門色也有嚴格的規定。皇宮正9、殿的柱色是金色,門色是紅色;一至三品官府的柱色是紅色,門色是紅色;四品一下的官府的柱色是黑色,門色是黑色。杜甫的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其中“朱門”暗示的就是官宦之家。而黃色是皇帝的專用色,因此,皇宮的柱子及屋頂的顏色都是黃色的就是顯而易見的。(五)臺基與臺階。古代的建筑中,中軸線上的殿堂都是有臺基的。其作用有一點就是為了增加建筑的氣勢,強化殿堂的巍峨莊嚴的形象和標志著殿堂的等級。禮記中記錄了建筑臺基的規制:天子之堂臺基高九尺;諸侯之堂臺基高七尺;大夫之堂臺基高五尺;士之堂臺基高三尺。另外,臺基也有有無圍欄和層數之別,從等級規制上來說,有圍欄的高于無圍欄的,一般的正殿都有圍欄。層數多的10、也高于層數少的。古建筑中的臺階,是步入殿、堂臺基的階級,臺階的等級應該與臺基的等級相一致,其基本形式有:正殿圍欄式(臺階兩旁設欄桿欄板);一般殿堂垂帶階(石階兩側各有一條垂帶);次要建筑如意階(由大到小層層疊置成石階)。對于顯赫高級的殿堂如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步入殿堂的臺階往往是并列三道的臺階,中間一道臺階置有巨龍、寶珠、海水、山石等圖案的丹陛石,這既是神道的標志,又暗含“皇權至上,江山永固”之意。封建社會的皇權至高無上和等級制度的森嚴,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在這個皇權至上的社會中,等級制度的森嚴是必須的,它保證了皇權至上的權威。中國古代社會,皇權的至上和等級制度的嚴苛表現在各個方面,就如我在這篇文章中提到的其在建筑上的體現。我僅僅是以北京的故宮為例,具體闡述了皇權至上和森嚴的等級制度,但是古代的寺廟、王府、城市布局和建設等都是遵照這樣的規矩規劃的。就如我們在北京參觀的恭王府和雍和宮、天壇一樣,這些建筑就是按照上述所描述的那樣修建的。參考文獻:1. 徐倫虎主編 中國古建筑密碼,測繪出版社。2. 沈福熙主編中國建筑史,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3. 倪雪主編城記:中國名城的傳奇記憶,哈爾濱出版社。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10-31
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