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團隊模式的建筑學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改革與實踐_張莉娟(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6575
2022-07-18
3頁
31.06KB
1、DOI:10.16312/11-3775/g4.2014.05.019中國冶金教育2014 年第 5 期基于團隊模式的建筑學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改革與實踐張莉娟武 鶴葛 琪崔 姍趙倩倩(黑龍江工程學院 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150050)摘 要:結合建筑學專業特點及建筑教育的發展趨勢,分析建筑學專業畢業設計現存問題。 為適應專業發展新形勢,提出建筑學專業團隊式畢業設計指導模式,建立分階段循序漸進的指導控制體系,使建筑學專業的畢業設計過程更加滿足社會的需求。關鍵詞:建筑學專業;團隊式畢業設計;階段控制體系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JG 2013010479)畢業設計是建筑學2、專業本科教學的最后階段,是培養學生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過程。建筑設計業界普遍實行能力互補團隊合作專業工作模式,對畢業生創新能力應用能力的要求日趨增長,需對建筑學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模式進行積極探索,以適應業界和社會的需求。與課程設計不同,畢業設計是面向市場的綜合實踐,應與其他相關專業配合完成,包括規劃、景觀、結構、給排水、暖通等,使學生更好地通過融入團隊完成設計實踐。本文就團隊式畢業設計進行了探索,加強了創新及應用能力培養,提高了專業素養及團隊協作精神,為畢業生適應社會需求,更快進入建筑師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礎。一、存在問題(一)選題脫離實際,缺乏創新作為工程應用性極強的建筑學專業,在進行畢業設計3、選題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包括脫離工程實際,不能同本地區域經濟建設接軌;題目缺少前瞻性及創新性;重復使用相同題目,同質化程度高,差異性不足;過度強調建筑規模,忽視其綜合性;選題單一,涉及面窄,主要集中在住宅、辦公樓等常規項目。選題不能很好地體現培養目標,降低了學生畢業設計的積極性,導致畢業設計質量不高。(二)缺乏與相關專業協作、配合建筑設計是一項整體工程,規劃、建筑、水、暖、電等多個專業既要各司其職又應緊密配合、相互協作才能順利完成設計任務。建筑學專業在進行畢業設計時大多一人一題,獨自完成,只限于本專業,沒有協作與配合,在設計時缺乏整體考慮。作為設計龍頭的建筑學專業,應當考慮城市規劃對該設計地塊的4、控制指標,包括用地性質、容積率、建筑高度、綠地率、城市設計等。同時,負責提供給結構設備等專業準確詳盡的平面條件,并對所設計的建筑提出設計文字要求。如果不了解相關專業的要求,不經常進行溝通交流,就會積累矛盾,增加后續過程的返工量,甚至造成違法違規設計。(三)指導模式等同于課程設計畢業設計任務要求、指導方式乃至成果要求等幾乎等同于一般的課程設計,只是建筑規模更大、功能流線更復雜一些。教師給定任務書,明確目的、要求、技術指標等,環境因素限制較少,設計條件相對寬松;學生僅按照任務書要求完成了建筑外環境設計、功能布局、流線組織、造型設計等內容。教學過程注重具體內容和詳細設計,缺乏對項目進行論證與策劃,缺5、乏對相關專業的綜合考量。二、團隊式畢業設計指導模式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團隊式畢業設計指導模式。第 49 頁ZHONGGUOYEJINJIAOYU(一)制定建筑學專業團隊式畢業設計方案畢業設計具有強化基礎訓練與專業訓練的作用,應以社會發展為背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建筑學專業團隊式畢業設計,涉及建筑學、城鄉規劃、土木工程專業、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相關專業,應結合各個專業對于畢業設計的要求,制定團隊式畢業設計實施方案。明確研究內容和目標,協調各專業之間的分工協作,確定實施的具體步驟及措施。同時,加大與建筑設計單位校企合作力度,實行產學研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二)合理選擇畢業設計題目合宜的選題是達成畢6、業設計系統目標的重要條件之一,選題在內容上宜有一定的綜合性,在規模上應有量的控制。畢業設計選題不僅要具有較強的綜合性,還必須與工程實際相結合,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緊密聯系本專業發展趨勢與前沿技術, 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建筑學專業團隊式畢業設計的選題不僅要具有以上特點,還必須滿足不同專業畢業設計要求。選題與工程實踐結合,整體性強、內在聯系緊密,能有效反映團隊成員間實質性協作與配合。同時,設計理念定位上緊密結合城市文脈特色,突出生態文化特征,與專業發展趨勢一致。題目涵蓋規劃設計、建筑設計、結構設計、設備設計等。(三)組建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團隊及學生團隊畢業設計團隊是由建筑學專業牽頭涉及城鄉規劃、土木工7、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等多個專業共同組成。在校企合作基礎上,組建由企業導師和各個專業教師組成的指導教師組,負責畢業設計團隊的具體指導工作。指導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長期從事建筑設計工作,多位教師持有一級注冊建筑師、注冊城市規劃師、注冊結構工程師、注冊暖通工程師等國家職業注冊資質證書。同時,聘請哈工大建筑設計院、方舟建筑設計有限公司、黑龍江省建筑設計院等資深工程師作為企業指導教師。畢業設計學生團隊分為建筑設計、規劃設計、結構設計、設備設計 4 個小組。每個團隊不少于 3 名學生。進入團隊的學生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素養和較好的溝通能力。建筑學專業的學生作為團隊負責人,應第 58、0 頁具有協調組織能力。三、分階段循序漸進的指導控制體系結合建筑學專業特點及團隊設計模式,采取分階段討論式教學指導,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按照規定的進度框架,先達成共同目標,再由各組學生自己分別完成每一階段的設計任務,并將階段性成果匯總交流討論,由教師指導,循環深入,不斷完善。畢業設計是以提高實踐技能為主要目標的教學環節,指導教師應注重使學生從知識型向知識能力型轉變,采用討論互動的方式更能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將復合性建筑工程設計過程分為 5 個循序漸進階段,通過分階段控制方式和相關反饋機制,建立畢業設計課實施過程階段控制體系。每個階段設定關鍵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逐層深化,使之面對復合、綜合9、問題時,能夠借助一種系統、循序漸進的方法,確定解決問題的思路,以增強設計的系統性和可操控性,加強團隊協作。(一)設計準備階段調查分析由建筑設計組負責,集合其他規劃、結構、設備組,對選定設計項目制定共同及分組目標任務。各分組提出本專業對其他專業的要求及需要提供的相關資料。對建筑類型及現狀中所涉及的問題進行認識、比較、分析,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及設計規范等,并進行現場踏勘,形成圖文相間的調研報告。在匯總時展開討論,使形而上的理論借助實際問題分化為現實可操控的設計原則和理念。各專業相互了解,及時溝通。建筑學專業在此過程中要充分了解相關專業要求,圍繞與環境、建筑空間與行為、功能空間的組合等方向展開工作。引10、導學生將調研問題具體化,使建筑與環境場所、物質技術條件相一致。克服對某一建筑類型設計模式先入為主式的定型化思維,為設計能力及相關研究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明確設計理念。(二)以建筑學為龍頭形成初步建筑方案在一個綜合性的建筑工程設計中,建筑學完成功能布局及造型設計等,規劃專業控制其上位指標,結構專業支撐起建筑的骨架,設備專業配給建筑物的“內臟”,各專業各自獨立,又有密切關聯。首先形成建筑方案,從設計開始對建筑結構設備的運用做出主動中國冶金教育2014 年第 5 期的設計回應,在此基礎上各專業配合協調,共同完成。對于綜合性畢業設計課題,設計前期進行的總體構思,將此前調研、資料分析所涉及問題及具體任務11、要求、環境要素綜合加以構想,完成功能布局、空間形態及其與外部環境的關系進行整體構思。依據整體的構思框架,進行功能空間與流線組織,選擇合理結構類型,預留設備空間,形成建筑的初步方案。(三)設計子課題的完成在建筑規劃方案確定后,各專業小組同時進行結構、設備等子課題設計。建筑創作的核心在于空間界定,結構創作核心是實體,二者相互依存。空間是建筑的目的,實體是實現空間的物質手段。結構和設備都需依托建筑空間設計,必須充分發揮建筑的統領作用,建筑、規劃、結構、設備之間如果不能很好地配合,將會造成建筑徒有其表,或違規建設、或結構設備很難實現。因此,在子課題設計過程中必須圍繞設計目標和設計理念,緊密結合工程實際12、,明確主次,及時溝通協作。(四)各專業協調,深化、整合方案在設計中結合所掌握的結構、材料、構造知識,擴展深化建筑空間表達途徑,對先期所形成的建筑形態特征進行進一步調整和深入研究,并對方案實施的具體技術措施進行探討,使建筑設計意圖與材質表達、技術特征統一為一個整體,引導其方案創作趨于技術理性。整合方案并與相關專業深度融合。完善立面及造型設計,運用新材料與新技術,協調建筑與環境的關系,體現地域文化特征。將生態理念引入建筑設計,最大限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五)設計成果表達、評價與標準前期設計成果包括調研報告、草圖、模型等。最終成果全部用計算機完成,包13、括過程管理材料、設計說明書、計算書、設計圖紙及動畫制作等。要求方案合理,技術先進;設計說明書、計算書符合技術用語要求,設計圖紙完備、正確、整潔。各階段完成后進行聯合答辯,包括開題答辯、中期答辯、畢業設計預答辯及畢業設計正式答辯。答辯專家組除本校教師外,還聘請了哈工大建筑設計院、方舟建筑設計有限公司、黑龍江省建筑設計院等資深專家。由各專業設計組分別介紹設計主旨及各環節構思特點,再由教師及專家提出問題,并當堂對設計及表達進行點評。每階段的成果評價、總結作為下一階段設計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加以強調。制定合理、有效的畢業設計質量評價標準,體現學科的交叉性。畢業設計的成績由平時成績、指導教師評閱成績、評閱教14、師評閱成績、答辯成績等 4 部分組成。這 4 方面的成績評定均應特別關注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結合中期評估、平時討論情況、學生答辯過程等多方面進行考核。參考文獻:1張亦靜,何杰,肖芳林.基于團隊協作的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模式探討 J. 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08, 22(3):107- 109.2周林聰,邱建慧.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現狀分析與改進措施 J 高等建筑教育, 2011, 20 (1): 124-126.3李富榮,荀勇,王照宇.土建類專業畢業設計團隊指導模式的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11):140- 141.4張長森,吳其勝,侯貴華,等.應用型本科院校畢業設15、計團隊培養模式的構建 J. 理工高教究,2009, 28(6):118- 121.5武鶴,葛琪,張家平 ,等.基于 CDIO 理念的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改革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 2012, 12(z):15- 18.6武鶴,張莉娟,馬桂軍,等.多學科團隊式土建類專業畢業設計改革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14, 23(1):123- 126.7陳春紅,朱平華,封金財.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團隊指導模式探索與創新 J.中國電力教育 , 2013,(22):179- 180.8劉衛林,劉麗娜,彭友文,等.水利類專業本科畢業設計團隊培養模式探討 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 : 社科版, 2013, 29(1): 186- 188.9李金華.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下土木工程本科畢業設計的研究與實踐 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2(20):97.10徐藝萍.基于本科生導師制的創新團隊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 2013(1):10-12.第 5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