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明珠地產廣場樁基施工測量施工方案(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7227
2022-07-18
8頁
34KB
1、明珠廣場工程樁基測量施工方案編制: 復核: 審批:日期: 日期: 日期:編制單位:1 編制依據1.1 由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的明珠廣場工程施工圖紙。1.2明珠廣場工程機械鉆孔灌注樁施工組織設計。1.3建筑施工手冊。1.4 規化設計院總平面圖2 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xxx西路南側玉河明珠住宅小區,工程包括寫字樓ABC座、地下室和H座商務辦公樓。其中寫字樓ABC座及地下室東西長188m,南北進深65.9m,局部103.9m;H座商務辦公樓東西長46m,南北進深32.8m。3 施工部署3.1 施測程序:準備工作測量作業自檢合格報驗合格進入下道工序3.2 施工測量組織工作由項目技術部專業測量人員成2、立測量小組,根據規劃局給定的坐標點和高程控制點進行工程定位、建立軸線控制網。按規定程序檢查驗收,對施測組全體人員進行詳細的圖紙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確分工,所有施測的工作進度及逐日安排,由項目總工熊志勇根據項目的總體進度計劃進行安排。4 施工測量的基本要求4.1 施測原則4.1.1 遵守國家法令、政策和規范。4.1.2 遵守先整體后局部和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先確定平面控制網,后以控制網為依據,進行各局部的定位放線。4.1.3 必須嚴格審核測量原始數據的準確性,堅持測量放線與計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4.1.4 定位工作執行自檢、互檢合格后方可申請驗收的工作制度。4.1.5 測量方法要簡捷3、,儀器使用要熟練,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4.1.6 明確為工程施工服務,按圖施工,質量第一的宗旨。緊密配合施工,發揚團結協作、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4.2 準備工作4.2.1 全面了解設計意圖,認真熟悉與審核圖紙。施測人員通過對總平面圖和設計說明的學習,了解工程總體布局,工程特點,周圍環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標,其次了解現場測量坐標與建筑物的關系,水準點的位置和高程。在了解總圖后認真學習結構施工圖,及時校對建筑物的尺寸、形狀、構造,它是整個工程放線的依據。在熟悉圖紙時,著重掌握軸線的尺寸,對比樁基、承臺平面圖及其詳圖,查看其相關之間的軸線及標高是否吻合,有無4、矛盾存在。4.2.2 測量儀器的選用。測量中所用的儀器和鋼尺等器具,根據有關規定,送具有儀器校驗資質的檢測廠家進行校驗,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現場測量儀器一覽表 序 號 器具名稱型 號單 位數 量1全站儀KTS-442臺12水準儀DSZ2臺13鋼 尺50m把14盒 尺5m把45對講機個26墨 斗只44.2.2.1 DSZ2全站儀的主要性能分 辨 率:3”最短視距:1.3m測 距:2700m測角精度:2”測距精度:(2mm+2ppmD)m.s.e4.2.2.2 TJOP-DS24水準儀的主要性能視 場 角:120最短視距:0.3m安裝精度:0.8”反測量標準差:2.0mm/Km4.3 測量的基5、本要求測量記錄必須原始真實、數字正確、內容完整、字體工整;測量精度要滿足要求。根據現行測量規范和有關規程進行精度控制。根據工程特點,此工程設置精度等級為二級,測角中誤差小于20,邊長相對誤差小于1/5000。5 工程定位與控制網測設5.1 工程定位根據規劃局提供的定位樁、紅線樁和水準點,按照所計算的建筑物樁基中心坐標及樁頂標高進行定位。樁基中心坐標及樁頂標高一覽表詳見附表1。5.2 平面控制網測設引入的基點編號及坐標,結合天集房產公司提供的原基點(A、B)及坐標值,建立明珠廣場工程建筑測量基點控制網的依據。經復核達到閉合其精度,然后在此各不同基點范圍內選定原四根靜載試驗樁頂設點為明珠廣場工程建6、筑測量永久性基點,其精度要求按標準辦。5.2.1 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5.2.1.1 平面控制應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5.2.1.2 平面控制網的坐標系統與工程設計所采用的坐標系統相一致。5.2.1.3 布設平面控制網首先應根據設計總平面圖、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5.2.1.4 選點應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5.2.2 建筑平面控制網的布設5.2.2.1 控制樁的埋設要求控制樁埋設位置到在建建筑的距離不小于5m,以保證施工時不會被破壞。控制樁必須用混凝土保護, 砌磚圍護,必要時用鋼管進行圍護,并用紅油漆作好標記。5.2.2.2 平面控制網的布設依據平7、面布置與定位原則,共設置4個控制樁K4、K6、K8、DZ6,由此定出二橫二縱四條主控軸,分別為橫向:K4DZ6、K6K8,縱向:DZ6K8、K6K4。具體方法:根據規劃局提供的定位樁首先進行復核無誤后進行測量放線。第一步根據規劃局提供的定位樁進行放樣,先以規劃局提供的工程平面控制基準點DZ6作為測站,DZ5作為后視點,定出K4、K6和K8;然后對K4、K6、K8、DZ6點號進行閉合復測,合格后報驗監理,經監理同意后以K4、K6、K8、DZ6點號為整個建筑物的控制網。第二步以K4、K6、K8、DZ6點號進行A座、B座、C座、D座、E座、F座、G座、H座放樣,以K6為測站,DZ6為后視點放樣C座、8、E座、G座、H座,以K4為測站,K8為后視點復核C座、E座、G座、H座放樣,以K8為測站,K4為后視點放樣A座、B座、D座、E座,以DZ6為測站,K6為后視點復核A座、B座、D座、E座放樣,每座建筑物首先定出外墻交點進行復核相互軸線的尺寸無誤后再進行建筑物內的各點放樣,現場填寫放樣復核數據報監理進行復核,合格后方可下步工序。控制樁平面布置圖詳見附圖1。控制樁中心位置的精度要求為誤差小于4mm,施測完成并報監理、建設單位確認后,加以妥善保護。5.3 高程控制網的布設5.3.1 高程控制網的布設為保證建筑物豎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場區內建立高程控制點G1、G2,從而形成高程控制網。具體方法:以規劃局9、給定的高程控制基準點為基準,引出G1、G2,并用水準儀進行復測檢查,校測合格后,測設一條閉合水準路線。由此作出的高程控制點,是保證豎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條件,也可作為以后沉降觀測的基準點。5.3.2 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及技術要求5.3.2.1 高程控制網的精度,為三等水準的精度。5.3.2.2 高程水準點位處于工程施工作業區以外,用紅油漆做好標記,并妥善保護。5.3.2.3 引測的水準控制點,需經復測合格后方可使用。5.3.2.4 高程控制網技術要求高程控制網技術要求 等級高差全中誤差(mm/km)路線長度(km)與已知點聯測次數復核或環線次數平地閉合差(mm)三等650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1210、L1/25.3.3 水準點的埋設及觀測技術要求5.3.3.1 水準點的埋設水準點應選設在穩定的建筑物墻上。點位應便于尋找、保存和引測。5.3.3.2 水準觀測的技術要求水準觀測的技術要求 等級水準儀型號前后長度(m)前后視距較差(m)前后視距累積差(m)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m)基輔分劃讀數差(mm)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mm)三級TJOP-DS2475250.32.03.06 基礎測量6.1 孔樁中心坐標投測方法6.1.1 將全站儀架設在控制樁K7(或K4)上,經對中、調平后,后視K4(或K7),然后根據計算出的各孔樁中心坐標,定出各孔樁中心位置。6.1.2 依據樁位中心位置樁,鋪設軌道,并在11、軌面和枕木設控制點,經復測無誤后,設護筒樁并做好記錄。護筒埋設好后,根據孔樁所處區段,就近以K3、K4(或K2、K5;或K1、K7;或K6、K9;或K7、K8)為基準,用GTS-102N全站儀對各孔樁中心位置進行復核。并確定軌面標高作為樁孔計算依據。6.1.3 孔樁中心位置經校測合格后,用“十字交叉法”引測至鋼軌上或周邊不易被破壞的位置,并用紅油漆標注清楚。6.2 高程控制就近以G1、G2中一點為基準,用水準儀對開挖好護筒的樁位測量出鐵軌面標高,并復核樁位標高。7 質量保證措施7.1 測量作業的各項技術按建筑施工手冊進行。7.2 進場的測量儀器設備,必須檢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內,標識保存完好。7.12、3 施工圖、測量樁點,必須經過校算校測合格才能作為測量依據。7.4 所有測量作業完后,測量作業人員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上報項目部技術負責人核驗,最后向監理報驗。7.5 自檢及核驗時,對作業成果均要進行全數檢查。7.6 加強現場內的測量樁點的保護,所有樁點均明確標識,防止用錯和破壞。8 施測安全及儀器管理8.1 施測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8.2 確保架設的水準儀、全站儀的穩定性。8.3 施測人員在施測中應堅守崗位,雨天或強烈陽光下應打傘。儀器架設好,須有專人看護,不得只顧彈線或其他事情,忘記儀器不管。8.4 施測過程中,要注意旁邊的模板或鋼管堆,以免儀器碰撞或傾倒。8.5 儀器使用完畢后需立即入箱上鎖,由專人負責保管,存放在通風干燥的室內。8.6 測量人員嚴格遵守儀器測量操作規程作業。8.7 使用鋼尺測距須使尺帶平坦,不能扭轉折壓,測量后應即卷起。8.8 鋼尺使用后表面有污垢及時擦凈,長期貯存時尺帶涂防銹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