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水池施工方案(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7264
2022-07-18
5頁
44.92KB
1、1、土方工程:( 1)土方開挖:基礎土方使用挖掘機整體大開挖,為防止土層擾動在基底預留200mm厚采用人工開挖。挖出的土方使用5.0t自卸汽車運至業(yè)主指定地點堆放。( 2)土方回填:土方回填安排在基礎混凝土施工完成后進行。也可根據(jù)現(xiàn)場需要安排在 10.78 米板施工完成后進行。土方回填采用機械并配合以人工分層夯填。回填時采用環(huán)刀取樣送檢做干密度試驗的辦法控制回填質(zhì)量。1 施工順序基礎土方開挖墊層池底板池壁板試水抹灰2.1.3.2施工方法( 1)模板支設1)水池模板采用組合鋼模板,支設分池底、池壁兩部分進行,為池壁支模及處理施工縫方便,同時防止施工縫設在底板土壓力彎矩最大處,易引起滲漏,底板與池2、壁施工縫設在離底板上表面350450mm處,施工縫形式如下圖所示:00200 =2mm 鋼板22)池底模板應一次支好,包括與池壁連接施工縫以下部分,懸空部位模板采用鐵腳支承,鐵腳中部焊止水板。3)池壁、池頂模板在底板混凝土澆筑后一次支設成型。池壁模板支設采用有支撐模板體系, 在池內(nèi)底板上搭設鋼管腳手架,內(nèi)外模板用組合式鋼模板做成弧形,先支內(nèi)模,用鐵腳支在墊層上支承,用鋼筋環(huán)或扁鐵撐固,用短木撐支頂在鋼腳手架上固定,然后綁扎鋼筋,支外模,并設臨時撐木固定在模板上,以保持壁厚一致和模板穩(wěn)定, 臨時撐木在澆筑混凝土至該處時再取掉。為便于混凝土澆筑、振搗,外模在底部1.2m 高處開 0.6mx0.9m3、 門子板,間距 1.5m。池壁模板采用滿堂架加斜撐進行支撐, 為了保證施工質(zhì)量, 在墻模間每隔 1.2 米加設一個對拉螺栓,對拉螺栓呈梅花型布置, 對拉螺栓處采用 50x50 木方,在木方打孔穿對拉螺栓。對拉螺栓見下圖: 12止水板 =4100100對拉螺栓圖對拉螺栓兩端 50mm長絲扣,中間焊止水板為了保證模板的穩(wěn)定性,外模板上加設 25 鋼筋箍,每1 米設一道。模板的支撐架要與操作架脫開,以免影響模板的穩(wěn)固。( 2)鋼筋綁扎1)水池底板鋼筋綁扎應按照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綁扎成整體,分別用保護層砂漿塊墊起,上層鋼筋采用鋼筋馬凳支托,馬凳呈梅花型布置。 在綁扎底板鋼筋的同時,放好支撐內(nèi)模用的墊腳每54、00mm放一個,并焊止水板。2)池壁鋼筋由兩排主筋和水平筋組成,用連系筋連接保持距離,立筋接頭采用焊接接頭,接頭應錯開,水平鋼筋可采用搭接接頭,接頭應分散,搭接長度應符合規(guī)范及設計要求。( 3)混凝土澆筑1)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砼,混凝土澆筑時,將混凝土倒在拌合板上后,再用鐵鍬鏟入模板內(nèi), 當混凝土自由傾落高度超過 2 米時,應用串筒下料, 以免混凝土發(fā)生離析現(xiàn)象; 混凝土澆筑時應一次連續(xù)澆筑完, 并確保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將上層混凝土澆筑完畢。混凝土的坍落度應符合要求。2)池底混凝土現(xiàn)場澆筑采用分層澆筑法,池底澆筑要求一次性澆筑完成,不留施工縫, 混凝土振搗要密實, 要確保充分的振動時間, 使5、混凝土中多余的氣體和水分排出, 對混凝土表面出現(xiàn)的密水應及時排干,池底表面在混凝土初凝前進行壓實收光,以提高其強度、抗裂性。3)池壁澆筑采用斜面分層法,對稱依次、分層澆圈、均勻澆筑,使模板受力均勻。砼澆筑順序見下圖:池壁澆筑順序4)池壁澆筑砼前,應將施工縫處清理干凈,充分濕潤,澆筑一層與砼配比成分相同的砂漿,在澆筑砼,高度大于2 米時,應加串桶。混凝土振搗要密實,嚴禁漏振,尤其是水池細部八字角及予埋套管附近。混凝土澆筑到振搗口部位時,及時將振搗口模板補好。 施工中應派專人監(jiān)護模板及支撐的穩(wěn)定情況,如有異常,應立即采取補救措施。 澆筑完畢后, 應及時進行養(yǎng)護, 并按規(guī)定做好試塊并按期送壓。( 46、)試水1)池子試水條件池子砼達到設計強度; 現(xiàn)澆鋼筋砼水池的防水層、 防腐層施工以前及回填土以后。雨天不能進行試水試驗、滲水量的測定。試驗前的準備工作:將水池內(nèi)清理干凈,臨時封堵預留洞、預埋管口及進、出水口,并檢查進水及排水閥,不得滲漏。設置水位觀測標尺,標定水位位置。準備現(xiàn)場測量蒸發(fā)量的設備,設備采用直徑 50cm、高 30cm的敞口鋼板水箱,并設有測定水位的千分表、水箱。充水的水源采用清潔水且做好充水系統(tǒng)設施的準備工作。2)水池試驗A 充水充水分兩次進行, 第一次充水至池底頂面標高上500mm處,檢查底板是否有明顯滲漏,如沒有滲漏,進行第二次充水,充水至池頂標高充水速度小于等于2m/h。待7、充水高度為池子高度1/3 時,開始對池子四周進行觀測是否有滲漏。B 水位觀測充水時的水位標尺測定。 充水至設計水深進行漏水量測定時,采用水位測針和千分表測定水位, 水位測針的讀數(shù)精度為0.1mm,試水時,千分表安裝示意圖:千分表固定架充水至設計水深后開始進行滲水量測定的間隔時間應不少于24h;測讀水位的初讀數(shù)與末讀數(shù)之間的時間間隔為24h。C 蒸發(fā)量的測定及滲水量的計算:蒸發(fā)量設備水箱固定在水池上,水箱中充水深度為20cm左右。測定水池中水位的同時,測定水箱的水位。水池滲水量的計算:q=A1/A2(E1-E2) - ( e1-e2 )式中: q-滲水量( L/m2.d )A1, A2-水池水的8、面積、浸水總面積(m2)E1, E2-水池中水位測針的初讀數(shù),初讀數(shù)24 小時的讀數(shù)(min)e1 、e2測讀 E1、 E2 時水箱中水位測針的讀數(shù)。 ( mm)當?shù)谝淮螠y定 q2l/m2d 時應再測定一次,時間為24h。當?shù)谝淮螠y定 q2l/m2d 時,再繼續(xù)測定。 如滲水量逐漸減小, 再延長觀測時間及次數(shù),測定次數(shù)不少于3 次。D 驗收灌水到設計標高后停1 天進行外觀檢查,并做好水面高度標記,連續(xù)觀測7天,池體外表無滲漏水現(xiàn)象,晝夜失水量在2%以內(nèi),無明顯降滲水,進行沉降觀測無不均勻沉降、裂縫等情況為合格。3)抹灰施工A 為提高水池的抗?jié)B防水性,在水池內(nèi)壁及底板設有一道防水砂漿抹灰層,作為結構自防水以外的又一道重要抗?jié)B漏防線。B 抹灰前,將底板、池壁表面鑿毛,不平處鏟平,并用水沖洗干凈,抹灰時先在墻面刷一道薄水泥凈漿,以增加粘結力。抹灰應連續(xù)進行,分層抹壓密實,盡量避免施工縫,必須留置時,宜留在地面上,也可留在墻面上,但必須離開陰陽角處20cm。施工縫應分出層次,做成做成斜坡階梯坡形,接槎要依照層次順序操作,層層搭接緊密。陰陽角均應分層做成圓弧形。遇穿墻管螺栓等部位,應在周圍嵌水泥砂漿再做防水層,施工養(yǎng)護溫度不應低于5,如不能滿足要求應采取保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