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橋薄壁空心高墩墩身施工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7276
2022-07-18
10頁
101.51KB
1、 改建工程(LA段)施工第一標段(*)QMW大橋空心薄壁墩支架方案受力分析報告目 錄1 工程概況12 施工準備12.1 施工場地12.2 施工便道12.3 施工用水12.4 施工供電13 薄壁空心墩支架施方案及驗算 24 支座墊石施工97 特大橋薄壁空心高墩墩身施工方案1 工程概況QMW大橋共有空心墩3個,全部在QMW大橋范圍內。施工區段內空心墩為矩形型薄壁空心墩,墩四角帶有R0.5米的弧,墩身長為5.6米,寬為2.5米,承臺頂面以上2.0m及墩頂以下0.5m范圍內為實體段,墩頂中部順橋向通長開一個3.5m(上寬)和4.6(上寬)凹槽,做為檢查墩頂設備之用,墩高25m28m。2 施工準備2.12、 施工場地一分部QMW大橋架子隊設置有鋼筋加工場地,利用已建完設完成QMW大橋鋼筋加工場進行鋼筋加工,加工完成并檢驗合格后,運至現場進行綁扎。2.2 施工便道一分部QMW大橋便道貫通已全橋,交通便利,施工便道寬度為6m,便道采用砂夾石填筑,并在表面填筑時均向外側留2%的橫坡以便排水,現場高差較大達30m,但便道最大坡度應控制在15%以內。2.3 施工供電在全橋沿線埋設施工電纜,架設電桿,以供現場用電。為預防突然停電對正常施工的影響,在各工點配備發電機作為備用電源。由于現場教復雜,有些施工地點無法鋪設電纜,現場根據所用電量增加發電機以保證施工用電。3 薄壁空心墩支架方案及驗算2、3、4墩為薄壁空3、心墩,最大高度為26.40m,墩身高度較高,采取分段澆注以保證模板穩定性,模板采用定型鋼模,每節1.5m,并設1m、0.5m的調整節段,施工時根據墩身高度支立,為加快施工進度,采取在模板四周加設支架,搭設施工平臺,如下圖所示:墩身模板加支架(外膜)平面示意圖 墩身模板加支架立面示意圖采用模板支架可以加快施工進度,下部拆除后的模板進行下一個墩身模板支立。薄壁墩對拉螺桿和螺帽都采用14mm規格,滿足模板強度要求。第一次澆注至實體段頂(澆注下部實體段),澆筑完成后,開始拼裝上部模板6-8m,利用模板外側支架平臺進行施工,附模板支架承載力檢算書:每個操作平臺:采用48mm、壁厚3.5mm鋼管根,每根長4、6m,槽鋼上鋪設竹板,槽鋼外側采用直徑20mm鋼管豎向立柱及橫向欄桿,并用防護網維護,防止墜物。一、爬梯腳手架設計及安裝爬梯支架采用外徑48mm、壁厚3.5mm鋼管及扣件圍繞橋墩搭設雙排支架,支架與橋墩連成一個整體,支架施工按下述要求搭設:1、技術要求。腳手架主要起安裝爬梯供人員上下和砼輸送管道垂直安裝作用,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支承部分必須有足夠的支承面積,基底采用C20砼硬化,有基土時必須堅實并有排水措施;腳手架立桿間距及橫桿步距必須滿足要求。2、搭設方法。清平夯實基土,進行地面砼硬化,圍繞墩柱搭設十字扣件支架,立桿縱距1.5m,橫距1.5m,步距1.8m。3、支架受力分析及計5、算。對于一般的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在搭設前首先必須力學驗算,架體結構的主要傳力途徑為:各種豎向荷載橫向水平桿縱向水平桿立桿墊木地基。從傳力途徑可以看出,結構桿件中立桿底段是受力最大,因此在計算過程中主要計主桿底段和地基。計算時主要考慮的荷載可分為恒荷載和活荷載。前者主要包括結構自重和構配件自重,后者主要是水平風荷載。在腳手架的搭設計算中,最主要的是通過荷載的分布情況及大小,驗算立桿的剛度和穩定性是否滿足要求。另外,腳手架構造、腳手架加強加固必須滿足施工要求和安全技術規范要求。以QMW橋4#墩爬梯支架(高度30m)為例進行計算入下:二、鋼管腳手架受力驗算 (一)腳手架主要荷載計算1、腳手架結構自重16、)立桿:總長度L1=6567=2010m2)橫向水平桿:總長度L2=(30/1.8+1)668=7344m3)縱向水平桿:總長度L3=(30/1.8+1)238=1368m腳手架自重G1=(L1+L2+L3)3.84=41172kg,產生的軸向力NG1412KN。2、安全爬梯結構自重爬梯層數n=30/1.8=17,每層重量(3m)30kg,總重量G2=1730=510kg,產生的軸向力NG2=5.1KN。3、輸送泵管結構自重豎向泵管總長度L=30m,泵管單位重量16kg/m,總重量G3=3016=480kg,產生的軸向力NG3=4.8KN。4、上下人員產生的軸向力按照最多10人同時上下作業,產7、生荷載按750kg計算,產生軸向力NG4=7.5KN。由以上計算可知,鋼管腳手架主要承受結構自重產生的軸向力,爬梯、泵管等產生的軸向力相對較小。(二)腳手架立桿計算 1、立桿計算長度l0按下式計算:l0=kh (5.3.3)式中 k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其值取1.155??紤]腳手架整體穩定因素的單桿計算長度系數,應按表5.3.3采用,本次取1.50;h立桿步距。l0=kh=1.1551.51.8=3.12m 2、由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Mw,按下式計算:Mw=0.851.4Mwk=0.851.4klah2/10 (5.3.4)式中 Mwk風荷載標準值產生的彎矩;ww風荷載標準值,應按本規范(8、4.2.3)式計算;la立桿縱距。計算Mw=0.851.4Mwk=1.19Mwk=1.19klah2/10=1.190.0761.51.82/10=0.044KNM3、計算立桿段的軸向力設計值N,按下列公式計算:N=1.2(NG1k+NG2k)+0.851.4NQk(5.3.22)式中NG1k腳手架結構自重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NG2k構配件自重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NQk施工荷載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總和,內、外立桿可按一縱距(跨)內離工荷載總和的1/2取值。計算: Ng=1.2(NG1k+NG2k)+0.851.4NQk =1.2(412+5.1)+0.851.4x(4.8+7.5)=515.169、KN 單肢立桿所受軸向力N=Ng/67=515.16/29=7.689KN 4、立桿的穩定性按照有風組合情況考慮,立桿的穩定性按下式計算:N/A+Mw/WfN計算立桿段的軸向力設計值,按規范(5.3.2-1、2)計算;軸心受壓構件的穩定系數,根據長細比由本規范附錄C查表C取值,當大于250時,=7320/2;長細比,=lo/i;lo計算長度,按規范第5.3.3條規定計算;i截面回轉半徑,查規范附錄B表B為1.58mm;A立桿的截面面積,查規范附錄B表B為489mm2;MW計算立桿段由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彎矩,按規范(5.3.4)式計算;f鋼材的抗壓設計強度值,查本規范表5.1.6為205N/mm10、2;計算:N/A+Mw/W=7689/(0.552489)+44/508=28.485+0.087=28.572f=205N/mm2通過計算可知,腳手架立桿穩定性滿足要求。(三)連墻件計算 1、 連墻件的強度、穩定性和連接強度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范(GBJ 18)、鋼結構設計規范(GBJ 17)、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J 10)等的規定計算。(1) 連墻件的軸向力設計值應按下式計算:N1=Nlw+No (5.4.1)式中 Nl連墻件軸向力設計值(kN);Nlw風荷載產生的連墻件軸向力設計值,應按本規范第5.4.2條的規定計算;No連墻件約束腳手架平面外變形所產生的軸向力(k11、N),單排架取3,雙排架取5。計算:N1=Nlw+No=15.32+5=20.32KN2、由風荷載產生的連墻件的軸向力設計值,應按下式計算:Nlw=1.4wkAw (5.4.2)式中Aw每個連墻件的覆蓋面積內腳手架外側面的迎風面積。計算:Nlw=1.4wkAw=1.40.07614.410=15.32KN4 支座墊石施工1、立模、綁扎鋼筋(1)模板采用竹膠板制作而成,立模前要確保模板底部平整,不平整的用混凝土砂漿找平。(2)鋼筋綁扎,鋼筋綁扎前,對預埋在蓋梁上的鋼筋進行除銹,底層、頂層及四周鋼筋進行電焊,鋼筋間距、保護層厚度要求要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鋼筋綁扎完成后經監理工程師檢查簽證,方可進行安裝模板。(3)模板安裝,模板在安裝前,對模板表面進行清潔、校正、涂脫模劑(以便拆模),安裝時用建筑雙面膠帶堵塞板縫,保證砼澆筑時無漏漿。模板及支架加固牢靠后,對平面位置進行檢查,符合要求后報監理工程師簽證方可進行澆筑。2、砼澆筑 砼澆筑采用集中攪拌,砼罐車運輸,串桶放模施工,澆筑前充分做好準備。振動時,振動棒與側模應保持適當距離,避免振動棒碰撞模板,不得漏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