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鋼管樁施工方案(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8064
2022-07-18
7頁
45.18KB
1、第一章工程概述1.1、編制依據1.1.1、業主提供的資料資 料 名 稱提供日期1.1.2、規范、規程及標準(1)工程測量規范(GBJ 50026-2007)(2)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 120-2012)(3)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09)(4)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DB11/489-2007)(5)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02)(6)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7)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8)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50107-2010)(9)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2)(10)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規程(DB11/T695-2010)(11)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12)(12)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程(JGJ46-2005)(13)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14)建設工程施工現場供用電安全規范(GB50194-2002)1.2、工程概況1.2.1、基本概況(1)工程名稱:xxx(2)工程地點:xxx(3)施工工期:xxx(4)勘察單位:xxx.;.1.2.2、建筑概況擬建建筑物名稱層數基礎型式高度基坑開挖深度地 上地 下熱力房2 0 條形11.70m 2.2m 1.2.3、現場情況擬建場地現狀為拆遷后的場地,地勢相對3、平坦。場地北側為一雙車道道路,局部位置緊靠xxx 醫院大門門垛;場地東側緊靠一座磚房,高度約6.0m,為淺基礎。1.2.4、工程地質條件1.2.4.1、地形地貌擬建場區現有建筑已拆除,現為空地,地形平坦,地表標高介于47.50m48.05m 之間。擬建場區屬于地貌屬永定河沖洪積扇中部。1.2.4.2、地層構成勘探最大深度 20.0 米深度范圍內地層分為人工堆積層、第四紀沉積層兩大類地層,根據土的地層巖性及其物理力學性質進一步分層描述如下:人工堆積層:房渣土 1 層:雜色,稍濕,稍密,含磚塊,灰渣和植物根等。本層一般厚 2.704.70 米。人工堆積層以下為第四紀沉積層:粘質粉土層:褐黃色,中密4、,濕很濕,含云母、氧化鐵,局部粉砂、粉質粘土薄層;粉砂 1 層:褐黃色,稍密,濕很濕,含云母、氧化鐵,局部粉砂、粉質粘土薄層;粉質粘土 2 層:褐黃色,濕很濕,可塑,含云母、氧化鐵,局部粉質粘土薄層;粘質粉土砂質粉土層:褐黃色,中密,很濕,含云母、氧化鐵,局部粉質粘土薄層;粉質粘土 1 層:褐黃色,很濕,可塑,含云母、氧化鐵,局部粘質粉土夾層;.;.粉細砂層:褐黃色,中密,很濕,含云母、氧化鐵及少量圓礫;卵石層:雜色,中密密實,很濕,D大16cm,D一般 68cm,亞圓形,含量約 65,中細砂充填;圓礫 1 層:雜色,中密密實,很濕,D大2.0cm,D一般0.5 1.0cm,亞圓形,含量約605、,中細砂充填,偶見卵石。;細砂 2 層:褐黃色,中密密實,很濕,含云母、氧化鐵及少量圓礫;本次勘探深度終于此層。1.2.5、水文地質條件依據勘察報告,本次勘察最大鉆探深度20.00m 內揭露一層潛水,水位埋深4.30 4.50m;水位標高 43.02 43.65m。.;.第二章支護設計方案2.1、支護工程設計2.1.1、基坑支護目的(1)保證土方順利開挖。(2)提供基礎施工空間,使基礎工程順利施工。(3)確保邊坡的穩定安全。(4)避免邊坡位移和沉降量過大,確保周邊建(構)筑物和道路的安全使用。2.1.2、護坡設計原則進行基坑護坡設計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基坑護坡設計必須確保6、邊坡的安全與穩定。基坑護坡設計必須確保基坑、周邊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線等不受影響。基坑護坡設計應滿足結構施工時的坡頂堆載要求。(2)兼顧經濟性原則基坑護坡設計應在確保安全前提下盡量降低成本和造價。(3)保證高效性原則基坑護坡設計應力求簡單化,易于施工,可操作性強。科學合理地選擇施工工藝,保持工程高效率進行。2.2、支護設計參數2.2.1、鋼管樁設計參數1、長 5.0m 2、直徑 150mm,水平間距 500mm,打兩排3、鋼管材料取內徑為80mm、壁厚 4mm 4、東坡預應力錨桿長9.0m,1 根 75(1860)級鋼絞線,注漿水灰比為 0.40.5 2.2.2、冠梁設計參數寬 x 高為 407、0mmx300mm,618主筋,箍筋 6.5300.;.第三章施工方案3.1、施工機械、人員準備1、設備:反循環鉆機、配電箱、電焊機、切割機、灰漿攪拌機、高壓注漿泵、高壓注漿管,橡膠水管、電纜、手推車等施工機具一套。2、材料:P.SA32.5 水泥、內 80mm 鋼管、18鋼筋、鋼板網、預應力鋼絞線、18a#槽鋼、電焊條、勞動保護用品、5mm-10mm 碎石。3、施工人員:施工工人安全、技術交底。3.2、施工工藝:(工藝流程)平整場地-注漿鋼管制作焊接-測量放線-孔距定位-鉆孔機就位鉆孔-成孔-注漿機安裝-安裝下放鋼管-細石填充-安裝注漿管-拌制水泥漿-注水泥漿-二次加壓注漿-三次加壓注漿只至8、上口翻漿。1、鉆孔前需先將障礙物清除,并事先了解好地下管線情況。2、鋼管制作焊接:根據設計方案要求的深度進行下料。3、測量放線:根據設計要求的間距、排距及設計提供的標高進行測量放線。4、孔距定位:根據設計的孔洞直徑、間距、排距使用筷子打入地下進行定位;5、就位鉆孔:將鉆孔機安放在指定位置,安放水平,防止傾斜;將鉆桿抬至鉆機旁,水管與鉆桿接在一起,啟動鉆機與水管,慢慢鉆進;每進深2m需要接一次鉆桿,只至得到設計有效深度。6、清孔:在注水泥漿前,要對樁孔進行清孔,使孔內泥漿全部排出,要求孔底沉渣厚度不大50mm;7、注漿機安裝:在現場指定位置固定注漿機,電源由指定的配電箱接入,注漿管需裝設壓力表,9、注漿壓力為0.5Mpa,水灰比控制在0.4 0.5 之間,注漿后暫不拔管,直至水泥漿從管外流出為止,拔出注漿管,密封鋼管端部,加壓數分鐘,待水泥漿再次從鋼管外流出為止。8、安裝下放鋼管:待孔清洗后及時在孔內安裝預先制作好的鋼管,鋼管露出地面 200mm。便于接入注漿管9、細石填充:在下入好鋼管的外側進行細石填充,細石填充采用人工進行,.;.使用手推車運輸到現場,采用人工振蕩入孔,只至填滿為此。10、安裝注漿管:細石填充完畢后,要及時進行注漿,注漿管由注漿機只接接入到下入孔內的鋼管上,接口采用絲口連接,注漿管采用橡膠管輸送。11、拌制水泥漿:水泥漿采用專用機械進行拌制,水灰比控制在0.4 0.510、之間。12、多次加壓注漿:因一次注漿難以得到沖盈系數要求,得到注漿壓力為0.5Mpa,需要多次間隙注漿,一般為三到五次,只至細石填充中翻漿為止。13、微型樁施工中,應仔細測量孔深、鋼管長度及注漿管長度,避免出現假樁斷樁現象。14、嚴格控制樁頂樁底標高。一般在鋼管上口焊接一根鋼筋,鋼筋直徑為 20,長度為 0.5m,來避免鋼管下落。15、樁位偏差不得大于50,樁徑偏差不得大于4%,垂直度不超過 1%。16、施工過程中必須隨時檢查施工記錄,并對照規定的施工工藝對每根工程樁進行質量評定,檢查重點是水泥用量、樁長、樁徑、注漿、壓力、石子級配等。3.3、微型樁施工質量控制措施1、成孔:成孔前為保證樁的垂11、直度,需有水平尺前后、左右調整好鉆機的平整度,為控制樁位偏差,成孔前先用儀器精確定出樁位,每個樁位上定上筷子,開鉆時,鉆頭中心對準筷子頭方可開鉆。為保證樁徑開鉆前要用尺子測量鉆頭尺寸,發現直徑不夠立即調換或補焊鉆頭。因成孔為鉆機帶水成孔,成孔至設計標高后,要用鉆機直接洗孔,目測孔內泥漿不再渾濁方可放置鋼管投放石料。2、水泥漿液配制要求:水泥漿液要嚴格按照0.40.5:1 的比例配置,配置時水泥以每袋50 公斤計算,水的用量在水箱內畫上刻度線,水泥漿在攪拌桶內至少攪拌3 分鐘后才可以開始注漿,從而達到攪拌均勻。如果因設備出故障或其它原因致使漿液攪拌時間超過 30 分鐘,為不影響樁身質量把漿液廢棄12、。3、施工檢查:施工過程中對每個施工班組及時檢查,檢查重點是樁長、水灰比、水泥用量。樁長可直接量注漿鋼管長度;水灰比可直接用比重計現場監測;每注完10 根樁.;.以后,要及時核實水泥實際用量,如果以上不符合設計要求要及時調整,并對已施工過的樁進行補灌.第四章微型樁安全控制措施1、微型樁施工之前,對每個班組進行技術交底和安全交底,使每個工人都牢固樹立質量和安全意識。2、注漿時注漿管不彎折纏繞,時刻注意壓力表,以免壓力過高管炸傷人。3、前場插拔注漿管人員配帶防護眼睛,以免漿液濺入眼中,每個班組施工之前,安全員現場檢查是否佩帶防護鏡,對于不佩帶者要處罰,佩帶以后方可施工。4、每根樁注漿結束后,注漿管要保持壓力3 分鐘,等壓力消散之后拔掉注漿管,這樣既有利于注漿效果和保證樁身質量,也避免了壓力過高造成安全事故。第五章質量要求樁長 5.0m,樁徑150mm,施工注漿水泥采用P.SA32.5 級水泥;石子采用0.51.0cm 碎石;注漿水泥漿水灰比0.40.5;注漿采用多次注漿法:一次注漿壓力 0.41.0MPa,二次注漿壓力不小于1.5 MPa;注漿管底部1/3-1/2樁長范圍內每隔 30cm梅花形設置出漿孔,出漿孔直徑 8mm,注漿下管前用透明膠帶封孔,注漿管底部封死。成孔時如遇到流沙,采用膨潤土泥漿護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