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城市總體規劃方案(2012-2030年)(2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458720
2022-07-19
21頁
2.41MB
1、二一四年十月 1 一、一、規劃期限與范圍規劃期限與范圍 (一(一)規劃規劃期限期限 總體規劃 規劃年限為:近期2012-2015年,中期2016-2020 年,遠期 2021-2030 年。(二)(二)規劃規劃范圍范圍 規劃范圍分為三個層次:市域范圍、規劃區范圍、中心城區。市域范圍:蚌埠市所轄的三縣四區范圍,總面積為 5952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范圍:包括蚌埠市區,懷遠縣的城關鎮、馬城鎮、找郢鄉、荊芡鄉、魏莊鎮和古城鄉,五河縣的沫河口鎮和臨北鄉,固鎮縣的新馬橋鎮和王莊鎮,國土面積為 1776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市區內的城市建設集中連綿區,面積約 220平方公里。二二、城市發展總目標、城市發展總2、目標 充分利用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和中原經濟區規劃等政策平臺和重大建設項目布局,緊緊抓住參與長三角區域合作、產業轉移的有利契機,以跨越式發展為目標,通過新興產業培育、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和轉變增長方式,建設華 2 東地區先進制造業基地;充分發揮交通樞紐的作用,不斷深化區域合作,加強區域統籌,鞏固皖北中心城市地位;著力打造特色鮮明以及宜居、宜業、宜游的山水園林城市;不斷增強城市競爭力和影響力,努力建成經濟充滿活力,生態環境優美,文化特色鮮明,人民生活幸福的新蚌埠。三、城市規模和城鎮化水平預測三、城市規模和城鎮化水平預測 (一)(一)市域人口規模與城鎮化水平市域人口規模與城鎮化水平 近期,市域人口3、規模為 375380 萬人,城鎮化率為 55%左右;中期,市域人口規模為 400425 萬人,城鎮化率為 60%左右;遠期,市域人口規模為 470500 萬人,城鎮化率約 70%左右。(二)(二)城市規模城市規模 近期,城市人口規模 120140 萬人,城市建設用地規模上限為 140 平方公里;中期,城市人口規模 150165 萬人,城市建設用地規模上限為 165 平方公里;遠期,城市人口規模上限為 220 萬人,城市建設用地規模上限為 220 平方公里。四四、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城鎮體系規劃突出四個方面的安排:一是區域統籌與協調。對城鎮密集地區的中心城鎮,以及蚌埠與淮南、鳳陽毗4、鄰地區提出與相鄰行政區域在空間發展布局、重大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協調的規劃內容和要求,突出了全域規劃的理念。二是加強戰略性要素的管控,注重確定生態 3 環境、土地和水資源、能源、自然和歷史文化遺產等方面的保護與利用的綜合目標和要求,制定管制措施和管制要求。三是基于市域總人口及城鎮化水平的預測,合理確定各城鎮的人口規模、職能分工、空間布局和建設標準,明晰重點城鎮的發展定位、用地規模和建設用地控制范圍。四是認真落實城鄉統籌發展和美好鄉村建設,安排好城鄉基礎設施與社會設施建設,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推進共建共享。(一)(一)市域市域城鎮城鎮空間結構空間結構 市域城鎮空間布局以城鎮化空間集約化5、發展、區域協調、城鄉統籌為重點,規劃形成“一帶兩軸,一區一一帶兩軸,一區一環環”的市域城鎮空間結構。一帶:一帶:沿淮發展帶,包括中心城區、懷遠縣城以及馬城鎮、常墳鎮、五河縣城、新集鎮、沫河口鎮。是市域層面確定的最重要的城鎮發展帶,是城鎮化空間和功能集約化發展的主體功能帶;是工業和第三產業布局的重點;是協調區域發展、拓展城市空間、產業集聚和支撐交通的空間載體。兩軸:兩軸:蚌-固發展軸和蚌-懷-鳳發展軸。是依托交通走廊集聚產業與公共服務的帶狀空間,集聚了市域的主要產業園區:蚌埠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長淮衛臨港經濟開發區、蚌埠工業園區、沫河口工業園、馬城經濟開發區、蚌埠-銅陵現代產業園、懷遠經濟開發區6、(包括大龍亢產業園)、五河經濟開發區(城南工業園)和固鎮經濟開發區等 9 個重大產業園 4 區。一區:一區:蚌埠都市區。包括蚌埠市區,懷遠縣的城關鎮、馬城鎮、找郢鄉、荊芡鄉、魏莊鎮和古城鄉,五河縣的沫河口鎮和臨北鄉,固鎮縣的新馬橋鎮和王莊鎮、鳳陽縣城(含門臺工業園)和板橋鎮。是蚌埠市的核心增長極區域,是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強化中心城市職能的主要空間載體。一環:一環:中小城鎮發展環。市域層面重要中小城鎮集聚發展,同時由市域高等級道路串聯起來,形成中小城鎮發展環。蚌埠市域城鎮空間結構蚌埠市域城鎮空間結構規劃規劃圖圖 (二)(二)市域市域城鎮城鎮規模等級結構規模等級結構 大城市:大城市:蚌埠市中心城區7、,人口規模為 220 萬人;中中等等城市:城市:為懷遠、固鎮、五河三縣縣城。至規劃期末,各縣城的城市人口為 3050 萬人。都市區產業重點鎮:都市區產業重點鎮:包括馬城鎮、新馬橋鎮、沫河口鎮 5(含臨北回族鄉)等 3 個都市區工業新鎮。至規劃期末,各城鎮人口規模為 510 萬人,相當于小城市規模。其他重點鎮:其他重點鎮:包括曹老集鎮(含梅橋鄉)、鮑集鎮(含淝河鄉、陳集鄉)、大龍亢(含龍亢農場、龍亢鎮、河溜鎮、徐圩鄉、淝南鄉)、常墳鎮、劉集鎮(含石湖鄉、濠城鎮)、王莊鎮、新集鎮(含大新鎮、澮南鎮)等 7 個城鎮。至規劃期末,各城鎮人口規模為 13 萬人。一般鎮:一般鎮:包括萬福鎮(含蘭橋鄉)、雙8、橋鎮(含褚集鄉)、魏莊鎮(含古城鄉)、唐集鎮、湖溝鎮、任橋鎮(含仲興鄉)、東劉集鎮、小溪鎮(含朱頂鎮)、小圩鎮(含申集鎮)、雙忠廟鎮(武橋鎮)。至規劃期末,各城鎮人口規模為 0.52 萬人。(三)(三)市域城鎮職能結構規劃市域城鎮職能結構規劃 規劃確定蚌埠市域城鎮分為綜合型、工業型和商貿型三種類型。蚌埠市域城鎮職能結構規劃表(蚌埠市域城鎮職能結構規劃表(2030 年)年)職能類型 城鎮名稱 等級類型 綜合型 蚌埠中心城區 大城市 懷遠縣城(含荊芡鄉、找郢鄉)、固鎮縣城(含連城鎮、楊廟鄉)、五河縣城(含沱湖鄉、頭鋪鎮)中等城市 6 曹老集鎮(含梅橋鄉)、鮑集鎮(含淝河鄉、陳集鄉)、大龍亢(含龍亢9、農場、龍亢鎮、河溜鎮、徐圩鄉、淝南鄉)、常墳鎮、劉集鎮(含石湖鄉、濠城鎮)、王莊鎮、新集鎮(含大新鎮、澮南鎮)重點鎮 工業型 馬城鎮、新馬橋鎮、沫河口鎮(含臨北回族鄉)重點鎮 商貿型 萬福鎮(含蘭橋鄉)、雙橋鎮(含褚集鄉)、魏莊鎮(含古城鄉)、唐集鎮、湖溝鎮、任橋鎮(含仲興鄉)、東劉集鎮、小溪鎮(含朱頂鎮)、小圩鎮(含申集鎮)、雙忠廟鎮(武橋鎮)一般鎮 五、五、城市規劃區城市規劃區與與蚌埠都市區規劃蚌埠都市區規劃 (一)(一)城市城市規劃區范圍規劃區范圍 包括蚌埠市區,懷遠縣的城關鎮、馬城鎮、找郢鄉、荊芡鄉、魏莊鎮和古城鄉,五河縣的沫河口鎮和臨北鄉,固鎮縣的新馬橋鎮和王莊鎮,國土面積為 17710、6 平方公里。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規劃重點解決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綜合考慮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發展需要,既要為未來城市的發展提供空間儲備,又要注重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促進集約、優化利用土地等自然資源。二是將中心城區與毗鄰鎮、鄉和村莊納入統一的規劃,保證規劃區范圍內城市、鎮、鄉和村莊在資源調配、設施共享等方面能夠實現相互依存、緊密聯系,避免各自為政、重復建設及資源浪費。三是在劃定空間管制分區基礎上,明確提出對基本農田、風景區、水源地、生態廊道和重大基礎設施廊道 7 等方面的保障條件和保護要求。四是強調規劃區范圍內的一切建設活動必須符合城鄉規劃,并依法實行統一的城鄉規劃管理。(二)11、(二)都市區都市區空間結構空間結構 總體規劃提出的“蚌埠都市區”的空間范圍包括蚌埠城市規劃區和鳳陽縣城(含門臺工業園)及板橋鎮。蚌埠都市區形成“一核兩翼三點”的城鎮空間格局。一核:即中心城區;兩翼:即兩個縣城(懷遠縣城和鳳陽縣城);三點:即三個工業新市鎮(馬城鎮、沫河口鎮和新馬橋鎮)。城市形成以中心城區為空間增長核、以“蚌埠都市區”為主體的城鎮群,以鐵路、高速公路與干線公路為發展軸放射狀的城鎮網絡。蚌埠都市區用地協調規劃圖蚌埠都市區用地協調規劃圖 8 六六、城市性質、城市性質 城市性質是:華東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先進制造業基地,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區中心城市,現代化山水園林城市。七、中心城區規劃七、12、中心城區規劃 城市空間總體格局概括為“一河牽五水,雙湖映三城”。淮河蜿蜒在中心城區牽聯五條支流水系,即:天河、八里溝、席家溝、龍子湖和北淝河,形成城市空間布局的天然基底;淮河、天河及龍子湖天然分隔,有機融合,倒映出龍子湖以西的老城區、龍子湖以東的東部新區和淮河北岸的淮上區三大城區,構筑了獨具特色的山水蚌埠。中心城區規劃重點強調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科學合理確定城市的發展方向、功能分區,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用地布局。二是致力于提升中心城區自主創新能力和現代服務業功能,落實好相應的空間資源;三是完善城市路網結構,堅持公交優先,并加強城市綜合防災能力的建設。四是彰顯蚌埠城市的山水特色,確保山水空間的公共13、性和開放性。五是在明確近期建設重點的同時,致力于構建中心城區遠景框架,為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預留空間。城市空間功能具體闡述為“四橫三縱、六核八組團”的結構。四橫:四橫:指淮河南北兩岸各形成東西向城市發展軸線。北部發展軸線依托淮上大道和淮河向西延伸至懷遠縣城,向東 9 延伸至沫河口工業新鎮;南部發展軸線分別依托東海大道和南外環路延伸線向東指向鳳陽縣城,向西指向馬城工業新鎮。三縱:三縱:形成 3 條南北向城市發展軸線。西部發展軸線依托大慶路連接淮河北部的蚌埠工業園區和南部的高新區;中部發展軸線依托延安路和解放路連接蚌埠經濟開發區、老城區與淮上區,且向北指向曹老集鎮與新馬橋鎮;東部發展軸線依托錐子山路14、和老山路連接長淮衛分區以及高鐵分區。蚌埠市蚌埠市中心城區空間結構規劃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規劃圖 六核:六核:指“兩主四副”的城市級公共中心。依托各城市片區所承擔的城市職能以及城市組團自身服務需求,共形成“兩主四副”的城市級公共中心。“兩主兩主”分別為:老城區的城市商業文化與醫療服務中心、高鐵地區科技教育和交通集散中心;“四副四副”分別為:位于龍子湖西岸的行政中心、位于淮上區的 10 商貿服務與職業教育中心、位于長淮衛淮河南岸的金融商貿與物流信息中心與位于禹會區北部工業區改造的高新技術創新中心。“八八個功能分區個功能分區”:依據城市建設基礎與未來職能導向,由淮河、京滬鐵路、東海大道、市政走廊、山水15、生態綠廊等分割,將中心城區劃分為 8 個城市功能分區,分別為:老城分區、城南分區、姜橋分區、禹會分區、淮上分區、蚌埠工業園區、長淮衛分區和李樓分區。蚌埠市中心城區用地規劃圖蚌埠市中心城區用地規劃圖 八八、道路道路交通交通設施設施規劃規劃 (一)(一)市域市域重大重大交通交通設施設施規劃規劃 1 1、公路客運樞紐規劃公路客運樞紐規劃 近期:建成蚌埠綜合客運站(新建)、蚌埠淮河路公路客 11 運站(改建)、蚌埠客運北站(改建)三大國家級公路客運站。在懷遠縣、固鎮縣、五河縣新建公路客運站,形成縣級客運中心站,作為客流集散中心,加強蚌埠火車站、蚌埠高鐵南站與其它縣市的聯系通道。中遠期:新建蚌埠汽車客運16、南站(國家級公路客運站),完善懷遠縣、固鎮縣、五河縣公路客運體系,在曹老集鎮和鮑集鎮各建設一級站,在其他重點鎮設置二級站,在一般鎮設置三級站。市域綜合交通規劃圖市域綜合交通規劃圖 2 2、鐵路鐵路線線網規劃網規劃 規劃期內,京滬鐵路、水蚌鐵路、京滬高速鐵路、合蚌客運專線(京福高鐵)、徐-蚌-寧城際鐵路與淮海鐵路、沿淮鐵路等共同組成“五縱兩橫”格局。12 3 3、鐵路樞紐規劃鐵路樞紐規劃 近期,將蚌埠南站(高鐵站)建設成為蚌埠市綜合客運交通樞紐;遠期,建設位于曹老集鎮的蚌埠北站,為京滬客運線的搬遷和中心城區鐵路專用線的整合搬遷做好準備。近期,主要實施淮河干流航道、澮河航道整治工程,提升航道等級。17、中遠期,實施渦河航道整治工程;實現懷洪新河復航工程及蚌埠閘 3 號線項目建設等,構造內河航道“一干四支”的骨架體系。近期,建成蚌埠新港樞紐,懷遠、五河、固鎮等三個港區為依托的“一主三輔”布局合理、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分層次港口體系。中遠期,建成長淮衛新港樞紐,建立集裝箱物流港,構建面向皖北地區的水運物流園區,服務于蚌埠和皖北地區的集裝箱運輸。4 4、航空港航空港規劃規劃 規劃期內,積極籌建蚌埠民用機場。(二)(二)重大工程設施廊道規劃重大工程設施廊道規劃 沿京臺高速公路、寧洛高速公路、蚌五泗高速、徐明高速公路,以及各高速公路聯絡線及重要省道安排市域重大工程設施廊道。重大工程設施廊道寬度原則上不18、少于 1000 米且應保持連續;局部因地形或工程障礙原因,廊道寬度不得小于 500 米。廊道內除引水輸水、電力、燃氣、通信等重大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外,原則上禁止其他任何開發建設活動。13(三)(三)中心城區中心城區道路道路交通交通規劃規劃 1 1、道路網規劃道路網規劃 規劃中心城區建構城市“環狀十字多放射”的結構性道路體系。環路:淝河路-老山路-南外環路-大慶路;十字:東海大道與解放路組成貫穿全城的橫向與縱向快速路;改造、新建以快速路和交通性主干道為主的對外放射性干道,包括:解放路、迎賓大道、曹山路、淝河西路、淮上大道、東海大道、茨淮大道、魏馬大道、老山北路、韓沫路、開源大道、秦南路等。城市道路19、與對外交通無縫對接,規劃城市道路對外出入口主要有 16 個公路出入口和 9 個高速公路出入口。蚌埠市中心城區綜合交通規劃圖蚌埠市中心城區綜合交通規劃圖 14 2 2、軌道交通線網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規劃 規劃期內,規劃建設城市軌道線路,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加強城市組團之間的快速溝通,促進“懷蚌鳳”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快速溝通。3 3、公共交通規劃、公共交通規劃 建立多層次一體化協調發展的公共客運交通體系。規劃建立老城分區、城南和姜橋分區、禹會分區、淮上分區、蚌埠工業園區、長淮衛分區、李樓分區共 7 大公交服務區。在中心城區規劃配套建設 3 個綜合樞紐場站、14 個公交換乘樞紐和 5 個城鄉20、公交一體化換乘樞紐。長遠期規劃設置曹老集綜合樞紐站。4 4、城市停車設施、城市停車設施 規劃各分區中心的停車位數應當不少于城市全部公共停車位數量的 5070%;城市對外道路出入口地區為 510%;其它地區為 2540%。合理配置不同形式停車設施的建設比例和區位布局,公共停車場泊位通常占總泊位供應量的 15左右,其它停車需求由建筑物配建停車場提供。九九、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 規劃明確蚌山區孫家圩子村和長淮衛明文化歷史文化街區 2 處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范圍,并制定嚴格的保護措施。規劃新設寶興面粉廠工業遺產風貌區和蚌埠火車站風貌保護區,并明確保護要求。規劃充分利用中心城區廢棄鐵21、 15 路專用線,開辟鐵路文化觀光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嚴格保護市區現有 145 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文物點;開展 20 世紀遺產普查和認定保護工作;申報 2 處新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蚌埠火車站與淮河鐵路大橋。十十、綠地系統與水系規劃、綠地系統與水系規劃 (一(一)綠地綠地系統規劃系統規劃 規劃形成“藍脈一橫三縱、綠廊縱橫交織、生態斑塊密布”的規劃結構。藍脈一橫三縱:一橫指自西向東貫穿城區的淮河干流;三縱指天河-四方湖濕地;迎河-張公湖-席家溝-三汊河濕地公園;龍子湖-吳小街四十米大溝-釣魚臺湖形成了三條貫穿城市南北的水系,從而形成分隔城市組團的自然生態廊道。綠廊縱橫交織:依托市政綠化走22、廊與濱水綠帶相互交織,將中心城區的鐵路、高速公路、公路、快速路等城市防護綠帶聯系起來,構筑城市綠色空間網絡。生態斑塊密布:山體綠化、郊野公園與城市內部大型公共綠地、公共交通樞紐綠化、大型居住區綠化等各種形態的生態斑塊由各類綠色廊道串聯起來,通過均衡多樣化的城市公共綠地建設,增強綠色空間的可達性,創造宜居環境。16 蚌埠都市區生態景觀規劃引導圖蚌埠都市區生態景觀規劃引導圖(二)(二)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 淮河干流以及沿淮河流、湖泊的岸線應按照功能區劃進行科學保護與利用。淮河岸線規劃:統籌淮河岸線綜合利用,沿岸三類工業逐步遷出,將目前分散布局的港口岸線集中發展,積極拓展生活岸線,重23、點保護生態岸線和取水口岸線。龍子湖岸線規劃:重點保護生態岸線,結合城市級公共設施建設,將岸線打造為蚌埠未來城市面貌的集中展示區,建設成為現代化城市的高品質生活休閑、文化娛樂、商業服務和旅游度假勝地。迎河-張公湖-席家溝岸線規劃:擴寬迎河沿岸濱河綠帶,17 將兩岸居住區域的公共設施與水岸空間緊密結合,創造宜人的城市濱水空間的環境景觀,使該區域成為市民日常休閑健身的生活岸線。天河岸線規劃:重點保護天河兩岸大面積的自然生態岸線,將該區域打造為蚌埠市的“綠肺”,重點發展生態農業、體育休閑和旅游度假勝地。(三)(三)自然山水資源保護自然山水資源保護 規劃確立以自然山水為主體的城市自然景觀資源保護區。保護24、蚌埠中心城區河湖環擁、依山傍水的山水格局。各保護區范圍應包含山水資源本身及附近需要統籌保護的地域。保護區嚴格禁止對自然山體有破壞、對水系有污染及對景觀有干擾的活動。加強對山體水系及周邊地段的城市景觀設計研究與建設控制。引河入城,積極謀劃天河龍子湖、天河張公湖水系溝通工程 十一十一、中心城區中心城區重大基礎設施重大基礎設施 (一)(一)供水供水工程工程規劃規劃 規劃確定城市水源為:淮河為主要供水水源,定遠縣江巷水庫為次要供水水源,規劃天河、芡河及河北地下水為應急補充水源,地下水應急水源位于淮上區。保留城市第三和第四水廠;改造豐原水廠,提高其凈化水平后并入城市供水管網;新建城市第五水廠,位于蚌埠工25、業園區西南側、淮上大道南側;新建城市第六水廠,位于勝 18 利東路丁廟橋北側。(二)污水工程(二)污水工程規劃規劃 保留現狀席家溝污水處理廠,擴建楊臺子污水處理廠、淮上污水處理廠、城南污水處理廠。(三)(三)供電供電工程工程規劃規劃 規劃期內,擴建現狀 500 千伏變電站禹會變。近期:規劃將現狀蚌埠變搬遷;規劃新建 220 千伏變電站 3 座,分別為東海變、淮光變和濱河變。中期:規劃新建220 千伏 3 座,分別為龍華變、棗林變和長淮變;擴建 220千伏變電站 2 座,分別為擴陳橋變、濱河變。遠期:規劃新建 220 千伏變電站 7 座,分別為果園變、豐康變、遲村變、東風變、楊臺變、蘆山變和周蔡26、變;擴建220 千伏變電站 14 座,分別為擴陳橋變、濱河變、東海變、淮光變、龍華變、果園變、豐康變、遲村變、東風變、楊臺變、長淮變、蘆山變、周蔡變和棗林變。(四)(四)信息工程規劃信息工程規劃 規劃在蚌埠南站設郵政中心局,各區設郵政支局。規劃在淮河路及東海大道附近各設置 1 處郵政物流中心 規劃中期中心城區新增通信生產機房 1520 個。遠期中心城區新增通信生產機房 1525 個。(五)(五)燃氣燃氣工程工程規劃規劃 規劃由劉巷子分輸站及定遠分輸站同時為蚌埠中心城 19 區供氣。規劃保留現狀凱盛工業園高中壓調壓站,新建 5 座高中壓調壓站。(六)(六)供熱供熱工程工程規劃規劃 老城分區、禹會27、分區和城南分區的民用采暖熱源為新源熱電廠和區域集中鍋爐房;席家溝片區由熱泵站就近供熱,城南片區由片區熱泵站就近給城南分區部分地塊供熱。蚌埠工業園區民用采暖主要通過淮上熱電廠;淮上分區民用采暖通過淮上熱電廠向東敷設的高溫熱水管網滿足。李樓分區和長淮衛分區的民用采暖主要由新建長淮熱電廠供給。其余民用采暖均由分散燃煤或燃氣鍋爐房為其供熱的主要熱源。(七)(七)環境衛生設施環境衛生設施 規劃在沫河口鎮和馬城鎮分別新建垃圾填埋場 1 處,并規劃分別新建垃圾焚燒廠各 1 處。近期保留賈庵垃圾填埋場附近的危險廢物處理中心。遠期結合沫河口垃圾焚燒廠設置 1 處危險廢物處理中心。規劃結合沫河口垃圾填埋場新建 1 處建筑垃圾處理中心。規劃城市布置垃圾轉運站 44 個。十二十二、近期建設重點近期建設重點 近期重點發展地區分別為蚌埠經開區、高鐵商務核心區、龍子湖工業區、長淮衛分區啟動區與一號港區、秦集鎮地區、蚌埠工業園區等。20 結合舊區更新改造,近期重點改造提升地區包括:淮河北岸濱河地區、淮河南岸濱河地區、解放路淮河大橋附近地區、龍子湖西岸雪華山地區、勝利路席家溝地區和朝陽路淮河大橋老蚌埠港地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