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基礎施工方案(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9485
2022-07-19
7頁
453.33KB
1、1.1 設備基礎施工1.1.1 施工程序:1.1.2 土方工程(1) 設備基礎施工遵循先深后淺原則,直徑較大的設備基礎采取機械挖土,小型設備基礎采用人工開挖,挖出土方均運至建設單位指定地點堆放。(2) 土方開挖采用反鏟挖掘機,表面留200mm左右改為人工清理基底;根據現場土質情況基坑兩側放坡,留500mm寬工作面。(3) 土方開挖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基底標高,嚴禁超挖。開挖好的基槽應及時組織有關部門驗槽,合格后立即進行墊層施工。(4) 基坑挖至設計標高后若沒有達到設計要求的結構持力層,應按設計要求進行地基處理。(5) 基坑土方回填前,先清除基坑內的垃圾、積水、淤泥及其它雜物。(6) 回填土應分層鋪2、設,每層虛鋪厚度200250mm,使用機械夯實,分層取樣檢驗,合格后方可繼續攤鋪上層回填土方。1.1.3 模板工程(1) 基礎采用木模板,木模板表面應刨光,模板表面均應涂刷隔離劑,以利拆模和保證結構表面平整。結構特殊的部位應采用木模配制,必要時可采取放樣制作,以保證模板制作準確,支撐結構采用483.5腳手鋼管。(2) 設備基礎預留孔模板采用2.5cm厚木板制作木盒,并以井字形鋼管架固定,砼澆筑完畢后拆除。(3) 圓形設備基礎采用100-150mm寬定型組合鋼模板拼裝,支撐使用483.5鋼管支撐系統。(4) 安裝模板前先復查墊層中心線位置,彈出環形基礎邊線,按基礎邊線拼裝側模板。支模采取先支內模3、板,綁完鋼筋后再支設外模板。內模支設好后應根據設備基礎中心線校核模板的橢圓度并固定牢固。1.1.4 鋼筋工程(1) 鋼筋進場應有出廠質量合格證及復試報告。鋼筋集中下料加工,現場人工綁扎。其制作綁扎必須符合設計圖紙和施工規范的要求。(2) 環形鋼筋接頭采用單面搭接焊,接頭長度不少于10d,接頭區段內接頭面積不大于50%。鋼筋焊接由持有相應焊接資格的電焊工進行焊接。(3) 鋼筋在使用前表面應清除干凈,鋼筋表面應潔凈,無損傷、油漬和鐵銹,帶有顆粒狀及片狀老銹的鋼筋不得使用。(4) 綁扎的鋼筋規格、數量、位置及搭接、錨固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澆筑砼前固定好保護層墊塊。1.1.5 模板工4、程施工方法(1) 基礎模板采用=18mm厚木模板,用扣件式鋼腳手固定。(2) 承臺模板安裝前,應先在墊層表面彈出承臺、基礎梁邊線和中線,將模板就位組對好,使四面按給定的截面線就位,并使之垂直,對角線相等。(3) 表面齊平,用以拼裝另一對模板,在模板上口釘轎杠木,將第二階模板置于轎杠上,模板后背三道橫塄,外邊背上立楞,立楞間距為500mm,打上支撐,模板安裝時找準基礎軸線及標高,上下階中心線互相對準。具體如下圖:(4) 基礎側模根據彈好的墨線安裝側模板及斜撐。鋼筋綁扎完后,模板上下口寬度進行校正,并用木撐進行定位,兩邊用木方固定,保證基礎梁的整體尺寸。斜撐水平間距不超過500mm。(5) 基礎模5、板安裝完畢后,應檢查模板的整體性,不實處采用木楔塞緊,使之牢固。(6) 轎杠木距離較長,為保證轎杠木撓度滿足要求,轎杠木下均設置鋼筋撐腳,底部與鋼筋網片焊接、上部采用100*100*10mm的鋼板托住轎杠木,撐腳間距為不大于0.8m。支模示意圖1.1.6 預埋螺栓安裝和固定(1) 設備到貨后,應核對地腳螺栓與設備無誤后方可進行設備基礎施工。大型的設備基礎一般自帶定位板,在施工時可以采用;如設備無定位板,可參照設備底座現場制作,以保證螺栓位置的正確。(2) 地腳螺栓平面布置圖中,各組地腳螺栓中心線的尺寸往往是相互關聯,形成累加的尺寸鏈,據此量測尺寸,極易產生誤差積累,達不到要求的精度。因此,施工6、時應采用機械圖的標注方法重新標注,即以設備的縱橫中心線為主軸線,分別標出各螺栓組中心線到主軸線的距離。量測時,根據主軸線確定其位置,這樣就可避免誤差累積,提高安裝精度。(3) 控制中心線是保證地腳螺栓安裝精度的關鍵。為便于掛通線、檢查、校正、調整,應在地腳螺栓固定架上焊小角鋼(364,404)作龍門板使用(也可叫做“線架”),經常檢查觀測,發現偏差及時糾正。掛線長度不應超過10m,以免出現偏差。(4) 對直徑較大的螺栓,為找中心方便,其頂部都應刻中心點;對特大的螺栓,須在頂部打入鉛塊,重新刻劃中心點,以利校正。(5) 正確地選擇主要“安裝面”(標高),對簡化螺栓安裝過程具有重大意義,這個安裝面7、應能盡可能固定絕大多數的地腳螺栓。一個固定框應力求多固定一些螺栓,固定框標高應盡量靠近混凝土面,可提高地腳螺栓的最終正確程度,但此標高距螺栓頂部不能過高或過底,過高易松動,過低螺栓頂部易偏斜或松動。(6) 安裝螺栓時,先初步找正螺栓頂部的位置,使誤差在3mm以內,然后找正垂直度,初步找正后,將螺栓底部焊固,再二次找正,使誤差在2mm以內,并固定頂部。(7) 澆筑混凝土時要避免振動固定架和螺栓。當混凝土澆筑到螺栓長度的1/3時,應對主要螺栓中心線進行一次復查。(8) 螺栓安裝應委派技術人員專人負責,選用有安裝經驗的中、高等級的木工承擔,各工序之間應互相進行交班檢查,螺栓中心標高由專業測量人員測定8、,發現偏差,及時糾正,按編號順序依此安裝,避免遺漏。(9) 對精度要求特別高的地腳螺栓和套筒,采取在每個固定框的四邊各加焊一顆M10微調螺栓。地腳螺栓就位后,憑借四個微調螺栓校正,使上表面中心偏差趨近于零。再用兩個方向吊線的方法校正螺桿的垂直度,校正錨板位置,直至符合要求為止。最后將螺栓下部與支承點、上部與微調螺栓點焊固定。(10) 地腳螺栓交工后絲牙部分抹黃油,端部擰螺帽一顆,并用塑料膠帶紙保護,避免混凝土粘到螺栓絲牙部分,也避免螺栓銹蝕,給安裝施工帶來不便。預埋螺栓腳手鋼管 模板加固 腳手鋼管 一般設備基礎支模及予埋鐵件加固示意圖定位板加固1.1.7 預埋鐵件的固定(1) 基礎施工前仔細核9、對圖紙,繪出預埋件安裝圖,預埋件安裝前,應對鋼板及錨固鋼筋的規格、數量、尺寸和焊接質量進行檢查。(2) 根據以往施工經驗,土建施工時設備基礎預埋鋼板標高容易發生偏差,造成后期設備安裝時需加設墊鐵或其他技術處理,為確保預埋鋼板標高位置正確,砼澆筑前應安排專人對預埋件統一檢查,保證預埋鋼板的安裝精度,同時,應將預埋件采取加鋼筋支腿的方法固定,按照板頂標高焊牢,確保澆搗砼時不移位。對于大于300mm300mm的埋件增設振搗孔,保證埋件處的混凝土澆筑密實、不空鼓。 (3) 基礎側面埋件采用將預埋件用鋼釘釘在木模板上的方法或用M8螺絲將埋件固定在模板上擰緊,如果模板強度不夠,采用50mm見方竹膠合板片中10、間打孔做墊片,減少模板變形。封模后檢查螺絲模板外漏長度以確保每一塊埋件與模板緊貼。(4) 帶角鐵埋件的模板封模時,先封帶企口的相對兩塊模板,并檢查埋件與模板企口邊齊平后方可再封其他兩面模板。(5) 對特大特重的預埋件,采用型鋼支架固定。1.1.8 設備基礎預留孔洞預留孔洞采用木模配制成定型模板,制作時略成喇叭形,上口略大于下口,模板高于基礎頂面200mm。木盒子上口與加固模板的木方用釘子釘牢,下口用鋼筋與對拉螺栓焊接來固定。當預留孔洞較深時,可在模板頂部四面鉆孔穿6鋼筋,以利預留孔洞模板順利拔出。混凝土澆筑完畢,應派專人負責在砼初凝后、終凝前拔出預留孔洞模板,保證砼不塌孔、無裂紋。預留孔洞示意11、圖1.1.9 混凝土工程設備基礎等結構比較復雜,預埋件、預留洞等很多,在澆筑混凝土前應仔細核對圖紙,并進行專業間會審,避免出現漏埋、錯埋現象,經核對無誤后方可澆筑混凝土。(1) 現場采用商品混凝土,除小型基礎砼用翻斗車運輸外,其它采取泵送砼。混凝土運輸架應與設備基礎模板支撐架脫開(2) 砼施工前對模板、鋼筋進行全面檢查合格,評定隱蔽資料齊全。對墊層按設計標高和軸線進行校正,并清除淤泥和雜物。(3) 各種原材料均有材質合格證或試驗報告單。測定砂石含水率,確定扣除砂石含水量后的混凝土拌合用水量。(4) 砼配合比委托有資質的試驗室進行設計,現場不得隨意更改。(5) 混凝土采用混凝土輸送泵,軟管布料。12、砼振搗采用插入式振動棒。振動棒應插入下層砼50mm,以消除上下層接縫。(6) 每臺基礎砼一次連續澆筑完畢,不留施工縫。(7) 預埋螺栓周圍砼要對稱下料及振搗,以免混凝土擠偏螺栓。嚴禁振搗棒觸及模板、鋼筋及預埋螺栓。(8) 預埋螺栓在澆筑混凝土前將外露部分抹上黃油,并用舊布包裹,以免螺栓頭被混凝土污染。(9) 混凝土澆筑完畢后覆蓋并澆水養護,基礎側面拆模后可立即回填土。(10) 設備基礎施工完畢后應重新放線,作為設備安裝的依據;交付安裝時應與設備安裝單位辦理中間交接,同時提供基礎定位測量記錄和混凝土強度報告等有關資料。(11) 設備基礎二次灌漿,待設備安裝完畢后,將基礎表面清理并沖洗干凈,然后按照設計要求用無收縮高強灌漿料進行灌漿。對一個獨立的灌漿部位作業應連續進行,材料、工具、人力準備充分,技術員、質檢員、試驗員必須堅守崗位指導作業。灌漿材料配合比按重量比配制,攪拌機攪拌,開始灌漿后應連續作業直至灌完。灌漿時對于平面部位應始終由一邊灌注,直到另一邊溢出,灌螺栓孔時應用專用的錐形筒,另一端用膠管連接,直接送至螺栓孔底部,對于各類設備臺板底部灌滿后應用錘去檢驗是否有孔洞或漏漿部位。灌漿振搗用小直徑振動棒。灌漿完成后,應將表面壓平壓光,并用濕草袋覆蓋,灑水養護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