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大棚施工設計方案(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9598
2022-07-19
8頁
63.50KB
1、GZQ1028型塑料大棚建造技術規范1 內容及適用范圍本標準主要規范建造鋼架和竹木混合結構塑料大柵的選址,方位,采光保溫結構,主骨架結構,支柱規格,跨度高度,建造程序等。本標準適用于呂梁市各市縣區建造單棟跨度為10m的塑料大棚。2 引用標準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137931992 直縫電焊鋼管GB/T 186222002 溫室結構設計荷載。NY/171984 農用塑料棚裝配式鋼管骨架GB/T 191652002、3 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結構與性能要求3 術語和定義3.1 塑料大棚用鋼筋、鋼管、竹木等材料作支架架設一個整體結構,形成一定空間,支架上面覆蓋塑料薄膜,四周無墻體、內部無環境調控設備的單跨結構設施,稱為塑料大棚。塑料大棚根據跨度和脊高的尺寸大小分為塑料大棚和中小拱棚。大棚跨度一般為812m,高度2.43.2m,長度40100m。命名解釋 GZ鋼竹,Q琴弦式,10跨度10m,28脊高2.8m。3.2 大棚的脊高大棚骨架最高點垂直于地面的高度3.3 棚頭、棚尾能進大棚的一側叫棚頭,棚頭對應的另一側為棚尾。4 塑料大棚設計的基本參數和要求塑料大棚必須創造適于作物生長發育的綜合環境條件。如溫度、光照、土3、壤、肥料、溫度等,如果超過作物生長要求的上限或下限,都有礙作物的生長發育,達不到栽培種植的目的,同時要保證能獲得高額的產量及較好的品質,同時要求操作管理方便結構牢固,使用耐久等。GZQ1028型塑料大棚采用鋼管和鋼筋焊接,做主骨架,水泥柱做支柱,用地錨和鋼紋線與主骨架、小竹桿副骨架、塑料棚膜、壓膜線共同組成琴弦式網狀結構,中間水泥立柱支撐承重,結構牢固,抗風力強,遇降雨時雨水能順膜流散,棚膜不形成水包4.1 場地選擇選地面開闊,背風向陽、四周沒有高大樹木和建筑物遮陰,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水質良好,礦化度低,并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要求,周圍無煙塵及有害氣體污染,交通方便的地方。4.2 大4、棚的寬度寬度又稱跨度,從栽培管理和建棚用材兩方面考慮,要求做到方便和牢固耐用,一般為812米,以10米為宜,10米跨大棚遇寒流、低溫受凍時邊緣效應比例相對減小,有利于各種栽培因素的綜合調節。4.3 大棚的高度大棚高度分脊高和兩側肩高,大棚設計建造時要考慮曲率問題,要求曲率達0.150.2才能有較好的抗風雪和采光性。10米跨大棚中脊高2.8米,肩高1.2米曲率0.15。4.4大棚長度大棚長度一般在6080m4.5 棚間距離集中連片建造大棚,兩棚之間要保持2米以上的距離,前后兩排距離要保持在4米以上,以利通風、作業和排水。4.6 大棚抗風、雪力設計大棚的雪荷載能力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棚體曲率小,積雪5、不容易自然滑落,勢必加重負荷甚至把棚壓塌。早春有時也會出現10cm厚的積雪,因此大棚雪荷載要達到1012千克/米2,風荷載一般大棚應能抗8級左右大風,8級大風風速可達17.220.7米/秒,則風荷栽要能承受18.326.9千克/米2,才能保證棚體安全。4.7 塑料大棚的方位塑料大棚棚頭棚尾取南北向(秋延后南偏西510,春提早可南偏東510),即南北延長,東西兩面為受光面。4.8 大棚的通風通風主要是調節棚內氣體成份和溫濕度,10米跨,一般采用2道通風口,即在大棚東西兩側的肩部距地面1.2米高地方。通風口處棚膜要重疊1520厘米,通風時拉開,不通風時拉合即可。5 建造技術5.1 建造前準備建棚前6、將選好的地塊,清除上茬作物根茬進行平整。5.2 制作大棚鋼筋主骨架骨架上弦用1寸國標鋼管,下弦用12鋼筋,拉花用8鋼筋,弦高20厘米,骨架弧長12.5米,各點標高見示意圖,主骨架間距3米。5.3 預制水泥立柱立柱長3.2米,橫斷面12cm12cm,4根6#鋼筋做豎筋,間隔10cm,用10#鐵絲做箍筋,用C20混凝工澆筑,距頂部10cm處留一個15mm的貫通孔。5.4 預制骨架基石基石規格24cm*24cm*20cm,基石中間預埋一根長25cm的4分鋼管,鋼管露出基石8cm。5.5 挖坑埋基石在選擇好的地塊南北向挖兩行坑,坑深25cm,兩行坑間距10m,東西對齊,每行坑間距3m,南北對齊,立柱坑7、與對應的主骨架坑在一條線上,立柱坑位于兩骨架坑中間,立柱坑坑深40cm,每個坑的底部用三合土夯實,然后將預制的骨架基石分別放入南北的骨架基石坑內,并埋好夯實基石低于地面5cm。5.6 立水泥立柱將預制好的水泥立柱放入立柱坑內,水泥立柱上有一排孔,安放時孔要朝南北方向,便于固定骨架,然后埋實。5.7 立骨架將焊接好的鋼筋骨架立起,兩端放在相應骨架基石上,將上弦寸管插入預埋的4分鋼管上,中間壓在水泥立柱上,支柱和骨架要緊密接觸。如有縫隙用楔子加緊,最后用12#鐵絲穿過水泥柱的孔和骨架固定。5.8 埋棚頭、棚尾水泥柱和斜頂柱在南北兩端棚頭、棚尾骨架下,中立柱兩側再各埋3根水泥立柱,同樣將水泥立柱用18、2#鐵絲與骨架固定,立柱間距:第一根距中立柱1m,第二根距中立柱2.5m,第三根距第二根立柱1.5m,并在邊骨架的內側用水泥立柱斜頂在與棚內立柱對應的邊立柱上,增加棚頭棚尾邊骨架對鋼絲抗拉力。5.9 埋地錨在南北棚頭、棚尾距邊骨架1.5米處,挖寬40cm,深80cm ,溝長8m的溝,然后用8#鐵絲,一端綁3塊24cm磚,另一端做2cm的拉鉤,長約90cm,做好后分別放入溝內、南北兩側各放30個,然后埋好夯實,將拉鉤露出地面10cm左右。5.10 拉鋼絞線從兩側開始往棚上拉2.6mm的熱鍍鋅鋼絲,共拉30道鋼絲,間距40 cm左右,并將其與地錨連接固定,用緊線機拉緊,每道鋼絲和骨架交叉處要用129、#鐵絲固定。5.11 綁小竹桿每鋼筋骨架間要綁4道小竹桿,竹桿長5米,三根相連,竹桿與鋼絲之間用16#鐵絲固定,竹桿的頭尾都要插到鋼絲下,以免將來劃破棚膜。5.12 挖壓膜線地錨坑每兩個骨架之間的東西兩側距棚架底邊10cm處挖坑、坑深40cm,坑間距1.2m,用12#鐵絲綁兩塊磚做好地錨,并埋好。5.13 覆蓋棚膜一般兩側放風采用三塊厚度810絲(0.080.1mm)的EVA或聚乙?。≒E)長壽無滴膜,寬度分別為10.5m、1.5m、1.5m。其中1.5m膜一側壓邊穿入12#鋼絲或壓膜線,覆膜在無風的早晨進行。先上兩側1.5m寬的棚膜,1.5m寬膜上邊穿鋼絲或壓肢線的用14#鐵絲與骨架固定,下邊埋入土中20cm,將10.5m塑料膜南北兩端卷上小竹桿拉緊后埋入土中。10.5m的兩邊要壓在1.5m的膜上,壓幅25cm左右。5.14 固定壓膜線棚膜上好后,用壓膜線將棚膜壓緊并固定在東西兩側的地錨上。-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