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樁擴底施工方案(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9919
2022-07-19
8頁
23.11KB
1、人工挖孔樁施工方案一、概況本工程位于九江出口加工區外,錦繡大道以西,三諾電子以北,配套生活區以南主要包括廠房(1#、2#)、倉庫、科研樓、實驗樓、公寓樓、高管樓等以及廠區內所有道路、場地平整、雨污水管網、圍墻、水電、綠化、亮化等項目。廠房(1#、2#):廠房是土建工程的主體,1#廠房面積為 14311.2m2,2#廠房面積為 8918.84 m2,人工挖孔擴底墩基礎,框架結構體系,鋼結構屋面。人工挖孔擴底墩基礎直徑分別為850、900、1000、1300、1400,擴底部分直徑相應分別為1200(1600、1700)、1800、1900、1600、1800、1700。柱斷面尺寸有 4006002、,400650,500500,500700等。科研樓:科研樓建筑面積為2745.8m3,人工挖孔擴底墩基礎,人工挖孔擴底墩基礎直徑分別為:800、8008009001000、10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實驗樓:實驗樓建筑面積為2951.49m3,人工挖孔擴孔墩基礎,人工挖孔擴底墩基礎直徑分別為:800800800800,擴孔直徑為:900110013001500.二、地質情況本工程地質勘測報告是由贛北地質工程勘測院提供的,從地表到設計所需的持力層,共有四層,第一層為素填土,層厚0.8-5.8 米;局部有淤泥層,厚度1.00-2.30 米;第三層位粉質粘土,厚度13、.1-7.2米,第四層為卵石層,強度較高,厚度較大,地質條件尚好。三、水文條件1、地層含水性場地地下水主要來自素填土及卵石層水,其中素填土為地層滲透性水,賦存于素填土與下層接觸部位,屬層間滯水,水量主要受大氣降水影響,卵石,主要由砂充填,水的滲透性較強,屬潛水類型,略具承壓作用,為主要含水層,其它地層為弱含水層。2、水質和水量評價場地地下水主要來自卵石,水量較豐富,單孔日流量20-50 噸,對基礎施工有一定影響。擬建場地周邊無污染源,水質尚好。本次勘察取水質分析樣1 組,結果見表 1。從表 1 表明,場地地下水質好,對混凝土為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為微腐蝕性,水對鋼結構為弱腐蝕性。場4、地土對混凝土為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為微腐蝕性,對鋼結構為弱腐蝕性。3、地下水位測量終孔 24 小時后進行鉆孔水位測量,結果見各鉆孔柱狀圖。場地地下水埋深 1.70-6.40m,水位變化幅度較大,主要因場地填土厚度變化大,水的滲透所致。四、人工挖孔樁的工藝流程放線定位人工挖孔(邊挖邊支護)擴底報檢澆注擴大頭處砼安放鋼筋籠繼續澆注砼養護五、人工挖孔樁的施工工藝1、人工挖孔(1)挖孔前要重新校核樁位,再確定樁位準確的情況下開始挖孔。(2)挖孔前要檢查挖孔所需的設備,確保設備的完好。(3)挖空前技術人員要認真審核圖紙和地質資料,向作業班組和作業人員做好技術交底、安全交底工作。(4)該工程由5、于表面層為回填土,設計時考慮安全的因素,采用鋼筋砼護壁,施工時嚴格按照圖紙設計作好護壁工作。(5)本工程場地有不利土層,可能產生淤泥、塌方現象,施工前要認真分析挖孔樁處地質鉆探資料,遇到厚的淤泥層要首先定出加固措施,然后再進行具體操作。對施工中常遇到的問題應采取相應的解決辦法。以下是挖孔常遇到的問題及處理方法:孔壁泥砂塌落挖孔時遇到砂淤泥,很容易發生護壁外圍塌落。如果地下涌水量不大,塌落不嚴重,可以用擋土板支撐,同時用直徑25mm圓鋼加固或鋼板套筒突擊成孔澆筑混凝土護壁。挖孔時遇到厚的淤泥層,尤其遇到大量地下水,隨著護壁外圍大量塌落,混凝土護壁成為懸空狀態,失去支撐,進而產生裂紋,直至斷裂、脫6、落。遇到以上這種情況,在施工時應采取加強措施:、頂層護壁用直徑20cm圓鋼加設 2-4 個吊耳,用鋼絲繩固定在地面木樁上。、加密護壁豎向鋼筋,并讓鋼筋伸出20cm以上,與下一節護壁的豎向鋼筋及箍筋連成整體,然后再澆注成形。如果有必要,可在挖孔樁中部護壁上預留直徑200mm 左右的孔洞,但該部位的地質要選擇比較堅硬的土壤,然后再將護壁與護壁外周的土錨在一起,用混凝土土樁、竹木樁都可以。這樣護壁就不會斷裂脫落。、在已成形的護壁上鉆孔至土薄弱層,以充填、滲透和擠密的形式把灌漿材料充填到土體的孔隙中,以固結護壁外圍土體,保護壁周不塌落,從而增加樁周摩擦力。壓力灌漿材料可選擇粉煤灰、早強型水泥混凝土、石7、灰粘土混合料等。(6)施工時,為了保證孔位位置準確,每天都要在挖孔前校核一次挖孔樁位置是否歪斜,移位。尤其在澆注護壁前要檢查模板,脫模后再檢查護壁。個別壁周塌落,在澆注混后護壁容易產生位移和歪斜,應注意檢查和及時糾正。2、鋼筋籠的制安縱向鋼筋為 12、14,接駁應優先采用焊接,D25 的鋼筋容許采用搭接,接口必須按照規范要求錯開。縱橫鋼筋交接處均應焊牢。鋼筋籠外側需設砼墊片或采用其他有效措施,以確保鋼筋保護層的厚度。3、樁芯砼的澆注(1)樁芯砼的強度等級為C25。樁孔挖至孔底設計標高或持力層時,通知甲方會同勘察設計及有關質檢人員共同鑒定,認為符合設計要求后迅速擴大樁頭,清理孔底,及時驗收,隨即8、澆灌砼。用常規方法澆灌樁芯砼時,必須使用導管或串通,出料口離砼不得大于 2m,且應連續澆注,分層振搗,分層高度約11.5m,砼塌落度一般取 80100mm。(2)封底混凝土澆注混凝土前應檢查孔底地質和孔徑是否達到設計要求,并把孔底清理干凈,同時把積水盡可能排干。為了減少地下水的積聚,任何一根挖孔樁封底時都要把鄰近孔位的積水同時抽出。以減少鄰孔的積水對工作孔的影響。孔深超過 6m時,還要注意防止混凝土離析,一般把攪拌好的混凝土裝在容量為1-2m 左右做成活扣,混凝土送到井底時,拉開活扣就可將混凝土送到孔底,連續作業能迅速封好孔底,同時堵住孔底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地下水。如果地下水很多,而且挖孔樁較深9、,剛提起抽水泵,底部溢水就接近或超過20cm,這時用以上幾種辦法封底都會造成混凝土含水量太大,清理完孔底渣土后讓水繼續上升,等到孔中溢水基本上平靜時,用導管伸入孔底,往導管里輸送攪拌好的早強型混凝土,混凝土量超過底節護壁30cm以上,再慢慢撤除導管,由于水壓力的作用,封底混凝土基本上密實,混凝土終凝后再抽水,由于封底混凝土已超過底節護壁,已經沒有地下涌水,待水抽干,再對剩余的水進行處理。將表面混凝土(這部分混凝土中的水泥漿會逸散到水中)松散部分清除運到孔外,再繼續下一道工序。六、人工挖孔樁施工應注意安全事項現場管理人員應向施工人員仔細交待挖孔樁處的地質情況和地下水情況,提出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應急10、處理措施。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備有充足的應急措施所用的材料、機械。要制定安全措施,并要經常檢查和落實。孔下作業不得超過2 人,作業時應戴安全帽、穿雨衣、雨褲及長筒雨靴。孔下作業人員和孔上人員要有聯絡信號。地面孔周圍不得擺放鐵錘、鋤頭、石頭和鐵棒等墜落傷人的物品。每工作1h,井下人員和地面人員進行交換,不間斷的往孔內輸送空氣,防止井下人員缺氧而發現事故。井下人員應注意觀察孔壁變化情況。如發現塌落或護壁裂紋現象應及時采取支撐措施。如有險情,應及時發出聯絡信號,以便迅速撤離。并盡快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險情。地面人員應注意孔下發出的聯絡信號,反應靈敏快捷。經常檢查支架、滑輪、繩索是否牢固。下吊時要掛牢,提11、上來的土石要倒干凈,卸在孔口2m以外。施工中抽水、照明、通風等所配電氣設備應一機一閘一漏電保護器,供電線路要用三蕊橡皮線,電線要架空,不得拖拽在地上。并經常檢查電線和漏電保護器是否完好。從孔中抽水時排水口應距孔口5m以上,并保證施工現場排水暢通。當天挖孔,當天澆注護壁。人離開施工現場,要把孔口蓋好,必要時要設立明顯警戒標志。由于土層中可能有腐殖質物或鄰域腐殖質物產生的氣體逸散到孔中,因此,要預防孔內有害氣體的侵害。施工人員和檢查人員下孔前 10min 把孔蓋打開,如有異常氣味應及時報告有關部門,排除有害氣體后方可作業。本單位必須對每一根樁做好施工記錄,并按規定留砼試件,做出試壓結果,將上列資料12、整理提交有關部門檢查驗收。施工完畢的樁應對其質量和承載力進行檢驗鑒定,可由設計單位會同甲方和質檢部門任意指定若干根樁采用鉆孔抽芯,荷載實驗或其他有效方法進行鑒定,提供鑒定報告,經驗收合格后,方可繼續進行承臺施工。工作人員上下井必須使用手動葫蘆之類的合格機械設備和鋼絲繩,要有自動卡緊保險裝備,井口支架必須牢固穩定。井口出土如用絞盤時,必須采用直徑不小于10 的堅韌麻繩或尼龍繩,接扣牢靠,有安全的牽動和吊鉤裝置,挖出的土方應及時用小型的農用車運走,避免土方堆積在孔周圍而發生塌方。樁孔開挖過程中,應經常檢測井內有無毒害氣體和缺氧現象。堅持井下作業排水通風先行,施工中應不斷向孔內輸送足夠的新鮮空氣,必要時抽、送同時進行。井口應設置圍攔,下井人員必須戴安全帽并系好安全帶,挖孔暫停施工時,井口應用蓋板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