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電室外管道井施工方案(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59939
2022-07-19
7頁
40KB
1、弱電管道工程項目施工方案與施工組織(一)施工方案設計的依據ISO/IEC11801商業建筑物綜合布線系統國際標準EIA/TIA568A商業建筑物綜合布線系統美國標準EIA/TIA569通信布線管線和空間設計施工標準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工程設計規范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ISO/IEC11801和EIA/TIA-568A是開放式布線系統設計依據的兩個重要標準。它對開放式布線系統的產品性能參數,系統設計方法和端接配件安裝都作了明確規定。EIA/TIA569是為了配合以上標準對開放式布線系統施工制定的標準。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工程設計規范、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是我國2、工程建設標準化委員會于1997年5月頒布的適合我國國情的新標準。(二)施工設計要求1、工藝流程(1)選擇導線穿帶線掃管放線及斷線導線與帶線的綁扎帶護口導線連接導線焊接導線包扎線路檢查。(2)線選擇要求穿線時同一交流回路的導線必須穿于同一管內,穿入管內的絕緣導線不準接頭和局部絕緣破損及死彎導線外徑總截面不應超過管內面積的40%。(3)能增加電阻值,受力導線不能降低原機械強度。不能將低原絕緣強度。(4)線路檢查和絕緣遙測線路檢查接、焊、包全部完成后進行自互檢,并符合國家驗收規范及設計要求。檢查無誤后再進行絕緣遙測。2、槽內配線在同一線槽內的導線截面積總和不應該超過內部截面積的40%。線槽向下配線時3、,應將分支導線分別用尼龍綁扎,并固定在線槽底板上,以防導線下墜。放線前應先檢查管與線槽連接處的護口是否齊全,導線和保護地線的選擇是否符合設計圖的要求,從始端到終端邊放邊整理,不應出現擠壓背扣扭結和損傷等現象。每個分支應綁扎成束,綁扎時不應使用金屬導線進行綁扎。在開放式布線系統施工設計階段就考慮在工程施工的全過程如何對工程質量做出有效的管理和監控的問題。為了保證工程質量,開放式布線系統施工設計應解決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1、施工設計:對建筑物結構做出詳細勘測之后,同用戶一起規劃出管線施工圖。施工設計的合理性對工程質量是至關重要的。2、施工過程:施工過程的工藝水平與工程質量有直接的關系,通過細化安裝4、操作的各個環節來保證對施工質量的控制。一般將整個施工過程分成三個環節,即管道安裝,拉線安裝和配件端接。3、施工管理:為工程實施制定有詳盡的流程,以便于對工程施工的管理。施工流程控制要求達到兩個目的:保證工藝質量和及時糾正出現的問題。4、質量控制:由用戶和我方的項目經理組成質量監督小組,并編制質量控制日志。(四)施工過程要求施工過程由三個方面完成:管道安裝,拉線安裝和配件端接。1、管道安裝:由具有電信部門二級通信工程安裝資格的工程隊完成,工藝質量滿足國家電信部門有關的施工規范和EIA/TIA569標準。布線橋架的焊接,線槽的過渡聯接滿足國家電工標準中對強電安裝的工藝和安全要求。2、拉線安裝:開放5、式布線系統對拉線施工的技能要求較其它布線高得多,這主要是由傳輸介質的特點決定的。在開放式布線系統中,采用的傳輸介質一般有兩種類型,一類為雙絞線,另一類為光纖,它們的材料構成和傳輸特征雖然不同,但在拉線時都要求輕拉輕放,不規范的施工操作有可能導致傳輸性能的降低,甚至線纜損傷。在施工中經常可以看到下列情況:(1)雙絞線外包覆皮起皺或撕裂,這是由于拉力過大和線槽的轉角,過渡聯接不符合要求造成的。(2)雙絞線外包覆皮光滑,看不出問題,但用儀表測量時發現傳輸性能達不到要求,這是由于拉線時拉力過大,使雙絞線的長度拉長,絞合拉直造成的。這種情況用于語音和10Mbps以下的數據傳輸時,影響也許不太大,但用于高6、速數據傳輸時則會產生嚴重的問題。(3)光纖沒有光信號通過,這是由于拉線時操作不當,線纜嚴重彎折使纖芯斷裂造成的。這種情況常見于光纖布線的彎折之處。為了避免施工中出現上述問題,在ISO/IEC11801標準EIA/TIA569標準中規定:雙絞線(尤其是超五類雙絞線)拉線時的拉力不能超過13磅(約20公斤)。光纖的拉力不能超過5磅(約8公斤)。為了保證施工的質量,規定:(1)拉線時每段線的長度不超過20米,超過部分必須有人接送;(2)在線路轉彎處必須有人接送;3、配件端接:配件端接的工藝水平將直接影響布線系統的性能。公司對其嚴格把關,所有的端接操作都將由專業工程師完成。(五)施工工藝技術要求1、嚴7、格按圖紙施工,在保證系統功能質量的前提下,提高工藝標準要求,確保施工質量。2、予留位置準確、無遺漏。3、管路兩端設備處導線應根據實際情況留有足夠的冗余。導線兩端應按照圖紙提供的線號用標簽進行標識,根據線色來進行端子接線,并應在圖紙上進行標識,作為施工資料進行存檔。4、設備安裝牢固、美觀、預裝設備、豎成列,墻裝設備端正一致,資料整理正規完整無遺漏,各種現場變更手續齊全有效。電纜(線)的敷設在布線系統中,大多信號都是電流信號或數字信號,故對電纜(線)的敷設工作應注意以下幾點:1、電纜敷設必須設專人指揮,在敷設前向全體施工人員交底,說明敷設電纜的根數,始末端的編號,工藝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項。2、敷設電8、纜前要準備標志牌,標明電纜的編號、型號、規格、圖位號、起始地點。3、在敷設電纜之前,先檢查所有槽、管是否已經完成并符合要求,路由與擬安裝信息口的位置是否與設計相符,確定有無遺漏。4、檢查管是否暢通,管內帶絲是否到位,若沒有應先處理好。5、放線前對管路進行檢查,穿線前應進行管路清掃、打磨管口。清除管內雜物及積水,有條件時應使用0.25Mpa壓縮空氣吹入滑石粉風保證穿線質量。所有金屬線槽蓋板、護邊均應打磨,不留毛刺,以免劃傷電纜。6、核對電纜的規格和型號。7、在管內穿線時,要避免電纜受到過度拉引,每米的拉力不能超過7公斤以便保護線對絞距。8、布放線纜時,線纜不能放成死角或打結,以保證線纜的性能良好9、,水平線槽中敷設電纜時,電纜應順直,盡量避免交叉。9、做好放線保護,不能傷保護套和踩踏線纜。10、對于有安裝天花的區域,所有的水平線纜敷設工作必須在天花施工前完成;所有線纜不應外露。11、留線長度:樓層配線間、設備間端留長度(從線槽到地面再返上)銅纜35m,光纜79m,信息出口端預留長度0.4m。12、線纜敷設時,兩端應做好標記,線纜標記要表示清楚,在一根線纜的兩端必須有一致的標識,線標應清晰可讀。標線號時要求以左手拿線頭,線尾向右,以便于以后線號的確認。13、垂直線纜的布放:穿線宜自上而下進行,在放線時線纜要求平行擺放,不能相互絞纏、交叉,不得使線纜放成死彎或打結。14、光纜應盡量避免重物擠10、壓。15、綁扎:施工穿線時作好臨時綁扎,避免垂直拉緊后再綁扎,以減少重力下垂對線纜性能的影響。主干線穿完后進行整體綁扎,要求綁扎間距1.5M。光纜應時行單獨綁扎。綁扎時如有彎曲應滿足不小于10CM的變曲半徑。16、安裝在地下的同軸電纜須有屏蔽鋁箔片以陰隔潮氣。17、同軸電纜在安裝時要進行必要的檢查,不可有損傷屏蔽層。18、安裝電纜時要注意確保各電纜的溫度要高于5C。19、填寫好放線記錄表:記錄中主干銅纜或光纖給定的編號應明確樓層號、序號。20、電纜敷設完畢后,兩端必須留有足夠的長度,各拐彎處、直線段應整理后得到指揮人員的確認符合設計要求方可掐斷。21、線槽內線纜布放完畢后應蓋好槽蓋,滿足防火、11、防潮、防鼠害之要求。接地要求1、橋架接地方法,應用不小于2.5mm的銅塑線與主體鋼筋接地。2、各機柜、機箱接地電阻不大于1歐姆。3、機房設備采取兩種獨立的接地方式,工作接地的聯合接地。工作接地電阻不大于4歐姆,聯合接地電阻不大于1歐姆。(六)施工管理和控制施工管理要求達兩個目的:1、控制整個施工過程,確保每一道工序井井有條,工序與工序之間協調配合;2、密切掌握每天的工程進展和質量,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制定以下全面質量管理的措施:1、實行監理責任人負責制。由總監理工程師和的專業監理工程師負責監督,由管道,拉線和端接梯隊的負責人組成質量控制小組,負責工程進度和工程質量。2、進場退場簽名。每個小組的人員在進場和退場時都需在考勤表上簽名并寫清時間,中間離開也不例外。3、填寫監理日志。每個監理小組的小組長每天都要在日志表上如實填寫每天的施工進展,梯隊負責人填寫質量檢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