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通大橋施工期水上交通組織方案(C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0112
2022-07-19
7頁
155.50KB
1、施工期水上交通組織方案1.概述1.1航道及河道情況蘇通長江公路大橋位于長江下游的澄通河段徐六涇水道上,橋位區河道屬彎曲和分汊混合型河段,平面形態呈“S”形彎曲,水面寬窄相間,西段天生港附近寬約6.0 km,往下展寬,在軍山附近寬約10.0 km,到東方紅農場拐角處寬達14.0 km,再往下突然縮窄,至徐六涇附近寬約 6.0 km;橋位區河段江中沙洲發育,槽深灘寬,江心沙洲主要有通州沙、狼山沙和新通海沙、白茆沙等,其中新通海沙正位于橋位線上,屬心灘地貌,通州沙東水道與新通海沙南水道中有水深達50.0 m的深槽區,構成長江主汊,屬深槽侵蝕及堆積地貌,其他水道則為支汊,屬河道沖蝕及沖積地貌。橋位斷面2、主槽呈“V” 字形,略偏南岸,-10 m等深線以下水域寬約1800m,-20m等深線以下水域寬約1100m,最深點高程約-31.3m,南、北主塔墩位置的河床高程分別為-15.3m和-23.3m;夾槽在主槽南側,主槽與夾槽中心距約1700m,夾槽呈盆形,寬約400m,河床高程約-10.0m。新通海沙北側支汊發育迅速,已基本貫通,可通行小型船舶。1.2航運蘇通長江公路大橋橋位河段是目前長江上最繁忙的河段,是水運運輸的黃金水道,可以順利通行2.0萬噸級以上的海輪,乘潮可以通行3.0萬噸級海輪。橋位處水域寬闊,江面寬約6km,港口、碼頭眾多,航運繁忙,目前,每天約有2200多艘船只通過南通,其中萬噸級3、以上船只30艘,千噸級至萬噸級(含大型船隊)380艘(對)。橋址處南北兩岸可利用岸線約1000m,可供修建構件出運、材料轉運等臨時碼頭。北岸(C1標段)在橋位線上游200 .0m已建有一座交通碼頭,擬在橋位線上游的水山碼頭附近建設施工所需的施工碼頭(出運碼頭和砂石料碼頭一座,前沿長度120.0m;出碴碼頭一座,前沿長度46.0m)。配置各類船舶40余艘,經常移動和航行的船舶有近20艘,主橋基礎均為水上施工,施工時間為兩年左右,全橋施工時間長達五年,需在施工水域晝夜24小時作業或通行于江心與兩岸施工碼頭之間。為保證大橋施工的順利進行,保證施工船舶和航行船舶的安全,建立安全、有效的航行秩序,必須制4、定嚴密的水上交通組織方案,以確保施工安全。2.水上交通方案2.1施工水域蘇通長江公路大橋C1標段工程內容為北主塔墩輔助墩和過渡墩共四個墩的水上基礎施工,考慮施工作業平臺的寬度,施工船舶必要的停靠位置和調頭,初步擬定南北向寬650 m,順流方向長3000 m的區域。即主塔墩中心線以南95.0 m至過渡墩以北55.0 m,橋位中心線上、下游各1500 m的水上范圍作為主橋基礎施工期間的施工水域。施工水域布置見附圖。2.2施工期間航道安排根據C1標段北主塔墩位置和近、遠期航行船舶的情況調查及河道河床的具體情況,初步擬定兩個航行船舶航道。主航道設于南、北兩個主塔墩之間,航道寬度900 m,航行水深155、 m ,該航道為單孔雙航道,主要用于大型萬噸級船舶的航行;輔助航道設于過渡墩以北至新通海沙江心洲之間,航道寬度1000 m,航行水深6 m ,該航道為單孔單航道,主要用于中小型船舶的航行及與施工船舶之間航行交會;新通海沙江心洲與北江堤之間作為交通船舶及小型砂石料船的航行通道。2.3施工期間航行標識的布設蘇通長江公路大橋基礎施工時間長,占用水域面積大,施工船舶多而且船舶流動或移動性強,為保證在施工期間各航行船舶和施工船舶各行其道,互不干擾,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少船舶碰撞等海事事故,必須做好航行航道的標識及維護,以確保航行船舶,施工船舶及建(構)筑物的安全。航行標識根據航道管理部門的要求設置,根據不6、同的用途、位置和設置方式,分作1)施工水域禁行標識2)航道分行標識3)避讓標識4)正在作業標識5)減速通過標識6)固定標識7)浮式標識3.水上交通組織及管理蘇通長江公路大橋基礎工程在施工建設期間,根據不同的施工任務,施工季節和所需的施工船舶的不同,可以分作幾個不同的階段,便于更有效地組織和管理,主要可劃分為:1)水上試樁工程階段2)水上鉆孔平臺施工階段3)水上鉆孔灌注樁施工階段4)水上鋼套箱拼裝及下沉階段5)封底及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澆注施工階段6)水上臨時工程拆除階段針對以上的不同階段,進行不同的水上交通組織及管理。3.1水上試樁工程階段蘇通大橋水上試樁計劃于2003年6月2003年9月之間進行7、,在主塔墩橋位線的上、下游各160 m處搭設一個鉆孔平臺施工兩根2.5 m的鉆孔灌注樁(共四根)試樁,需用的船舶較多也較大,擬定投入的船機設備主要有打樁船(航工樁7#),400 t全旋轉起重船,150 m3/h 攪拌船,泥漿船,運碴船,施工駁船及交通船或交通快艇。試樁平臺狹小,無法停靠工程船舶,所有的施工船舶均須拋錨系纜定位,需要占用規劃的部分主航道,但施工期占用水域面積較小,兩側均可通行大型船舶,在鉆孔平臺沉樁期間,限制通過的船舶航行速度,減少船舶航行產生的航行波,減少對施工船舶和水上作業的干擾,同時為保證鉆孔平臺施工安全,在試樁鉆孔平臺上、下游各設一個浮式防撞船,確保墩位干施工安全,后期試8、樁平臺作為主墩施工平臺的防撞裝置。3.2水上鉆孔平臺施工階段此階段計劃于2003年9月2004年11月進行施工,施工順序從主塔墩 近塔輔助墩 遠塔輔助墩 施工過渡墩。本階段施工是搭設水上鉆孔平臺,占用水域面積較大,投入的主要船機設備有打樁船兩艘,運樁船和安裝上部平臺梁的65 t全回旋轉起重船及工作船。打樁定位精度要求較高。打樁船的定位和施工過程中,需要占用部分主航道拋錨定位施工船舶移動范圍較大。為確保沉樁精度,所有通行船舶均須限速通過。3.3水上鉆孔灌注樁施工階段此階段為蘇通大橋基礎施工的主要階段,計劃于2002年12月開始鉆孔,至2004年10月結束,施工時間近一年。此階段施工時,鉆孔平臺已9、形成,施工水域已基本定型,施工船舶可直接系靠在鉆孔平臺上,船舶航行對鉆孔作業影響不大,但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前期鋼護筒下沉和施工期鋼筋籠接長下放時,均需400 t大型起重船作業,船舶起重吊裝定位精度要求高,鋼護筒下沉定位作業及鋼筋籠分節吊裝邊接時,所有通過的航行船舶均需限速通過作業區。此階段規劃的施工水域為基本的水域,大型船舶通過主航道雙向通行,在橋位區附近盡量減少交會,輔助航道僅作上行船舶通行,減少施工船舶與航行船舶的交會機會,便于橫向航行的施工船舶與上行船舶的避讓。3.4水上鋼套箱拼裝與下放施工階段此階段計劃于2003年12月開始,于2004年元月完成。該階段的主要工作任務是分塊整體吊安鋼套10、箱和分片接高、下放鋼套箱。投入的船舶主要為2200 t大型起重船(中港總公司“振華”號)和運輸船隊。大型起重船整體下放首節鋼吊箱作業時,須橫江方向系泊,作業時間較短,但在施工時盡量安排在規劃的施工水域內,不占用航道。3.5封底及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澆注施工階段此階段計劃于2005 年元月至四月進行,每次施工澆注的混凝土數量均較大,最大一次的混凝土澆注量達6220 m3,連續不間斷地澆注,澆注作業時間達40 小時左右。本階段投入施工船舶集中,數量較大,移動性強,占有水域較大。擬投入的主要船機設備有起重船,攪拌船及相配套的水泥船,砂石料供應船,供水船,交通船等。該階段夜間工作時施工船舶移動頻繁,作業人11、員極多,要求航行船舶在通過橋位時,加強了望和避讓,防止交通海損事故的發生。4.水上交通管理蘇通大橋基礎工程施工期間,所用施工船舶數量多,加之航道彎曲復雜、江灘多、風大浪高、水流流速大、流態復雜多變,對施工船舶和航行船舶之間的影響因素多,必須加強施工期的水上交通管理,才能有效地避免和減少大橋建設期間的水上海事事故。針對蘇通大橋的施工建設特點,結合橋位區航道情況,建議設立大橋施工航道管理監督站,在南、北兩岸各設一個固定分站,在兩個主塔墩和近塔輔助墩之間各設立一個流動站,配備交通監督船和監督快艇,在港監部門指揮下,通過甚高頻或高頻無線通訊系統對通過的航行船舶進行指揮、監督、協調和管理,必要時可對海事船舶進行搶險和施救。所有的施工船舶(包括交通船和交通快艇)配置高頻或甚高頻無線通訊系統、GPS全球定位系統,避讓雷達等安全設施,在每個墩位的上、下游設置醒目的標志和無線通訊系統,提醒過往的航行船舶注意安全并減速通過橋位區。附圖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4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