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澤21世紀美術館分析妹島和世的白色建筑觀(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1976
2022-07-19
3頁
39.86KB
1、從金澤21世紀美術館分析妹島和世的白色建筑觀摘 要:妹島和世的作品常常表現為輕盈通透以及形式的不確定性,主要的處理手法是多采用玻璃,鋼材以及巧妙的結構處理,她的所有這些特點同時受到了多個大師的影響,在21世紀美術館中完美的詮釋了她的這些創作手法。本文主要通過對美術館的造型處理,空間流線,材料的運用等方面,詮釋妹島和世對白色派建筑的繼承和發展。 關鍵詞:妹島和世;21世紀美術館;白色派;1.白色派建筑1969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一個建筑展覽,在這次展覽上出現了5位當時不是很有名氣的建筑師,后來被稱為“紐約5”的建筑創作組織,他們分別是彼得?艾森曼,邁克爾?格雷夫斯,理查德?邁耶,邁克爾?2、格雷夫斯和約翰?海杜克。他們的建筑作品以白色為主,因此他們的建筑也被成為白色派建筑。在20世紀80年代之后白色派作為一個組織逐漸淡出了公眾的視野,但是他們后繼者仍然在白色的道路上不斷創新與發展。2.妹島和世的白色建筑觀1981年妹島和世進入伊東豐雄的建筑事務所,并在1987年創立了自己的事務所。所以說妹島和世的創作手法多少受到伊東豐雄影響。伊東豐雄常常表現為一種輕盈飄逸,無重量感,他傾向于使用創新的技術,創作出延展透明的建筑。1妹島和世的作品也深受雷姆?庫哈斯的影響,它的導師曾經將他的風格歸之為“平面圖建筑”。2庫哈斯的作品往往看似是編碼好的程序一樣,然后它自己能夠運作完成建設施工。妹島和世對3、白色派建筑的繼承和發展,以森林住宅為例,這棟住宅位于一片森林中,由于林木的茂密,在這里很難辨別方向和精確的測量地形,因此妹島在這里選擇圓形的平面化處理,以此希望圓形的造型特點去順應其復雜的地形環境,配以白色的外墻處理,使得這棟住宅與環境達到了和諧共處的效果。通過這棟住宅,妹島和世無意中附和了白色派代表格雷夫斯的建筑觀點,也就是建筑與環境的關系處理。要說對白色派建筑的發展上面的創新,伊東豐雄對她的影響,更多的是在平面和空間的處理,還有構造方面的創新。3美術館的平面處理美術館的場地,從宏觀上看美術館包裹在周圍矩形體塊中間,三面環路為了體現此美術館走下美術館類建筑的前沿,首先要和周圍的環境形成一定的4、對比。就像賴特在紐約的古根海姆博物館一樣,雖然說賴特的博物館與周圍的環境很不協調,但或許就是因為它強烈的對比,彰顯了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圓形還自身具有很強的向心性,民眾可以在這個圓形的建筑外圍從事各種戶外活動,形成一個最為原始的交流活動。這個美術館雖然說走在了美術館類建筑的前言,但是同時它又回歸了藝術最為原始的狀態。另外,日本尚圓傳統自古有之,無論是他們的國旗中的紅太陽,還是他們對菊花的崇拜,說明圓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有著特殊的感情。而妹島的21世紀美術館的平面是一個正圓,所以說這棟建筑首先拉近了其與日本民眾的情感。4美術館的立面處理一般來說建筑的平面基本上決定了建筑的立面,但是在這棟美術館的立面處5、理上,妹島和世基于她自己的單元組合方式研究。不僅在美術館圓形內部矩形的組合多種多樣,而且在建筑的立面上也表現一種凹凸變化。因為美術館一層外圍采用了圓形的處理,為了與周圍環境取得一定的附和,所以妹島和世故意把中間的矩形凸出形成二層空間,并且這些凸出的二層根據功能需要采用了不同的高度處理,而且并非所有的矩形都凸出來,有些只是假二層。最后出來的效果很好,?些凸出的矩形體塊呼應了周圍矩形體塊的建筑,配合白色的立面處理,使得金澤21世紀美術館不僅獨具創新更達到了與周圍環境的完美融合。5美術館的流線分析在美術館的競賽階段,妹島和世構思了一個圓,里面的展品可以沒有間斷的,使之建筑的內部形成一個連續的整體。36、后來經過館長規定了各個展區的空間尺寸。如何分配這些展區空間,妹島給出了兩種方案,第一種是內部相鄰矩形展區之間以共用的隔墻相互分離,展區外墻僅靠建筑的外邊界,主要交通流線是圍繞一條非常長的走廊,貫穿所有的展區。第二種方案是內部各個展區采用棋盤式的布局,展區之間有許多的走廊,展區與外邊界之間留有走廊空間。最后綜合考慮認為第二種方案會給人們更大的自由參觀空間,因此就選了這個方案。6美術館的光線、材料及構造的相互作用妹島和世的作品表現為輕盈通透以及形式的不確定性,主要的處理手法是多采用玻璃,鋼材以及巧妙的結構處理,她的所有這些特點同時受到了多個大師的影響。在美術館的外圍一圈和建筑的內部方塊的外圍都大量7、采用了落地式的玻璃長廊,這些長廊所形成的灰空間使得,建筑的內部和外部空間形成一種曖昧的關系,打破了建筑內外空間的界限劃分,表現一種空間的不確定性使得參觀者漫游其中時始終保持視覺的舒朗放松。妹島和世的這種處理手法在她的很多建筑中都可以看到,例如托萊多藝術博物館玻璃亭,鬼石町多功能設施,公園咖啡廳等等,人們可以發現其手法有許多密斯凡德羅的影子,例如密斯的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和范斯沃斯住宅都采用了大量的落地式玻璃長窗。另外妹島在玻璃的運用上不僅僅如此,在這個美術館展覽廳的的頂部,妹島使用雙層磨砂玻璃覆蓋,相似的例子還出現她的森林住宅中。這個有點像理查德?邁耶在亞特蘭大高級美術館中的中庭處理。這樣的處8、理不僅解決了大體量單體低層建筑室內采光不足的弊端,而且光線通過磨砂玻璃,進入展覽館內部的光線呈現一種柔和之感。在21世紀美術館中,妹島不僅使用了白色派經常利用的白色墻體,好像這個美術館除了玻璃之外都是白色的墻體,無論是突出的白色矩形體塊還是內外走廊一側的墻體。很像邁耶的亞特蘭大高級美術館和道格拉斯住宅等等白色墻體的運用。但是以上玻璃和白色墻體運用還不足以表現妹島所追求的飄逸、輕盈、柔弱的特點,在這里妹島借鑒了她的老師伊東豐雄對鋼材的使用手法。例如伊東豐雄在設計仙臺媒體中心時,為了使得建筑的空間更加的自由,室內采用了無柱處理。但無柱只是宏觀上的理解,伊東在這棟建筑中使用了很多的管道,由這些管道構9、成了很多獨特的“柱子”形狀,他在這些獨特的“柱子”中間安裝電梯和空調設施。就因為這些“柱子”不同與傳統的柱子,這樣就使得人們在漫游其中時有種室內空間很連續,沒有墻體柱子等遮擋視線。妹島和世在她的這棟建筑中,也為了取得和老師一樣盡量不遮擋人們的視線,但是手法略有差別,伊東是化有形與無形的宏觀處理,而妹島是化有形為微型的微觀處理,她使這些走廊中的柱子做到盡量的纖細,盡可能的不阻擋觀眾的視線。他們兩人手法不同,但是理念是相同的,都是為了人們的視線考慮。7.結語以上幾點內容雖然分析了妹島和世的一些設計手法,但是就像她自己所說的建筑沒有一個固定的形式,一切都在變化之中,那么建筑最后的成品只是相互妥協的結果,在這里“妥協”兩字沒有貶義的意思。雖然道理是這樣的,但是建筑設計永遠表現著一個建筑師的聰明和智慧。參考文獻1大師系列叢書編輯部編著.伊東豐雄的作品與思想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7.2大師系列叢書編輯部編著.妹島和世+西澤衛立的作品與思想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7.3 李元元.“白色的曖昧” 妹島和世建筑創作思想及其作品解析J河北工業大學,2011(:河南大學)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4
19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