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貌對建筑形體和層高的影響(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2089
2022-07-19
4頁
22.29KB
1、【核心期刊網】中國權威論文發表平臺,我們為您提供專業的論文發表咨詢和論文發表輔導地形地貌對建筑形體和層高的影響 張家兵摘要:我國疆域遼闊,南起北緯4度,北至北緯5 3度,跨越五個溫度帶,地質形式多變,各個地域的建筑特點也因此有所不同。現就地形地貌的特征進行分析,研究其對建筑形體和層高的影響,引導建筑產業向經濟適用、綠色宜居方向發展。 關鍵詞:地形地貌;建筑形體;建筑層高 1.引言 建筑不僅要滿足安全、可靠、耐久、適用等功能,還應在地域環境、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有所體現,這些要素又受到建筑物所處地形地貌的制約與影響。地形地貌以場地的坡度、地勢情況等為基本特征,地形地貌對于建筑設計的制約作用的2、強弱與其自身變化的程度有關,建筑與地形地貌的適應關系是一種雙向適應。中國很多山地傳統民居常沿坡地等高線階梯狀布局,就是因地制宜的利用過街樓、吊腳樓、通廊、吊層處理等手法適應地形的變化,并巧妙運用踏步、樓梯、空廊、平臺與地形自然協調。滿足生產、生活、交通等功能的同時營造出高低錯落、疏密有致的獨特村寨風貌。 2.地形地貌特征 從緯度位置看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于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沒有寒帶,只有在高山地區才有終年冰雪帶。從海陸位置看,我國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東部,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與許多國家接壤;東部瀕臨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一太平洋,有3、眾多的島嶼和港灣,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我國地表高低起伏,西部以山地為主,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總特征為西部高,東部低。我國地勢從青藏高原向北、向東,各類地形呈階梯狀逐級降低。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在東部,這里土壤肥沃,悠久歷史。我國的地形高低起伏,平原、丘陵、山區層層分布,形成了我國獨有的地貌特征。 3.主要地形地貌分布 我國地勢復雜,但是從宏觀的角度看,大體上是西面比東面高,各個地區層層分布,大致形成了三個階梯。首先是位于我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地勢最高,有著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往下面一層則是位于我國中部的一些高原和盆地;第三階梯指的是我國的東南部,我國東南部海拔大都在五百米以下,地理特征4、主要是丘陵和平原。我國地域面積廣,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均在我國分布,我國既有一望無盡的平原,也有高聳的青藏高原,更有世界第一屋脊珠穆朗瑪峰。因此我國的地形地貌有屬于自己獨特的特征。首先是位于我國地階梯的青藏高原,常年積雪,凍土廣布,海拔較高,屬于高寒氣候區,植被主要是荒漠、高山草甸為主,冰川廣布,所以不適合人類的居住,建筑的建設開發難度較大,造價高,基本不適合建筑物的建設;位于我國第二階梯的黃土高原,溝壑縱橫;在我國的平原地區大部分是河流沖積而成,地形平坦,氣候溫暖濕潤,適合人類的居住,更適合大型高層建筑的建設。由于我國地形復雜,除了上述分布特點外,還有面積廣大,類型復雜的山區。 4.5、地形地貌分布區的氣候與光照分析 我國分為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地區。高原大氣相對稀薄,多晴朗天氣,太陽輻射豐富。氣溫上,海拔高氣溫低,晝夜溫差大。山地方面,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則會降低,陰坡陽坡光照也不盡相同。盆地則相對復雜的多,外流盆地由于受來自海洋暖濕氣流的影響,降水豐富多云多霧,太陽輻射弱(四川盆地)。內陸盆地,由于身居大陸內部,四周遠離海洋,暖濕氣流難以到達,降水少多晴朗天氣,太陽輻射豐富。平原相對周圍地勢來說就要低一些,水網密布,熱量不易散失,夏季氣溫較高。降水也比周圍山地少很多。我國西部主要是高海拔的高原地區,氣候嚴寒,卻陽光直射極為強烈;位于中部的第二階梯,屬于黃土高原,從整體上講6、屬于半干旱地區,海拔較高,氣候較為干燥,太陽直射程度較強;第三階梯主要在我國的東南部地區,屬于東部季風區,陽光直射不強烈,是人類居住和高層建筑發展的理想地區。 5.建筑形體的研究 5.1主要的建筑形體 建筑與地形地貌的雙向適應關系具體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建筑應適應地形地貌,基地的地形結構對建筑形態產生作用,建筑應尊重基地地形所提供的基本格調、人致輪廓、植被覆蓋物等已有環境。另一方面中國傳統的風水觀和當代的可持續發展觀都追求人與白然環境的和諧,主張盡量順應自然環境。建筑從平面布局、空間構成到形體造型能不改變原有環境的形態,強調對地形和自然的適應關系。我國建筑形體的設計要滿足人們的生活、生產和娛樂7、等方面的需要,我國傳統的建筑形體有亭子、軒、榭、四合院組成的傳統村落等,我國現代的建筑形體主要是多層和高層組成各種風格的小區等。 5.2地形地貌對建筑形體影響的探究 在我國的東部季風區,主要是氣候溫暖濕潤,海拔低、植被多以森林為主,大江大河眾多,所以是我國的人口主要的集中地區,在鄉村的建筑多為兩層的小樓,在鄉鎮的建筑多為中低層建筑,樓層一般在10層以下框架和砌體結構。在繁華的大都市,為了解決更多的人口對于房屋的需求,更多的是高層建筑,這類建筑也多為剪力墻、框剪、框筒、鋼框等結構體系,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和城鄉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關聯的。而在我國的四川盆地地區,氣候濕潤,海拔低,氣溫高,氣候悶熱,氣8、壓高,植被茂盛,常有蛇等動物出現,所以人們居住的大多是竹樓。社會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人們對建筑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 因此建筑不再是僅僅滿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更注重精神以及文化上的享受。一個好的有特色的建筑能夠作為一個城市地標,因此只有將合理的內部結構設計與藝術的建筑外觀相結合,這樣的建筑才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中國古代建筑主要以亭、軒、閣、榭、窯洞、竹樓、四合院等舊建筑為主,時光的變遷使得建筑形體體系也隨之沉淀發展。 改革開放加快了我國城鎮建設步伐,隨著建筑科技突飛猛進,建筑的類型日趨多樣化,并且其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自古至今不論是哪種建筑類型,在開發設計時務必要考慮地形地貌對建筑的影響。總的來9、說,我國東部地區的建筑一般都較高,逐漸往西會隨著我國東低西高的地勢特征而出現建筑較低的現象。這種現象的產生是和地形地貌有直接關系的。由于我國西部地區大部分的區域都存在氣候環境惡略、地質環境復雜的情況,因此在這種環境下投資較大、施工困難、維護不易,所以建筑形體一般都會比較簡單。在我國的中部以及東南部地區,氣候、海拔以及其他多方面的人居環境等都很適宜人類居住,這里是我國人口較為集中的區域。因此建筑形體一般以高層建筑為主,這樣既解決了人口眾多但地域面積較小的矛盾,又滿足了經濟發展的需要。對于處在這一區域的鄉鎮級地區,其建筑形體主要以層高在10層以內的多、中層建筑為主。對于農村而言,其建筑形體大部分已10、經由原來的平房轉變為兩層的獨院小樓。在一些海拔較低、氣候濕潤但氣溫較高較悶熱的盆地地區,會存在很多竹樓等建筑類型。對于一些平原地區,雖沒有復雜的地形地貌,但也會有一些小的差異存在。在現代的建筑工程建設中,建筑通常會由于受到地理環境因素影響,從而使得我國各地區的建筑形體有所不同。比如,位于第二階梯的黃土高原地區,以往人們的住所大多是窯洞,這種窯洞沿著黃土建造,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采光,所以單層的高度比較高;而在平原地區,不管是民用或者商業的樓層建筑,大多都是按照前面敘述的標準來進行樓層的建設工作,由于該地區的氣候適宜,為建筑的工程建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我國的南方地區地形以丘陵山區為主,因此建筑物的11、層高通常情況下都比較高,而且建筑物的樓頂呈尖狀,這主要是為了能夠很好的保持室內通風和室內的環境干燥。而我國海拔較高的地區,由于氣候嚴寒,為了保持室內溫度,因此房屋大多為單層建筑,而且房頂平整。 從以上都可以看出,建筑的體系和當地的地形地貌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很好的掌握了建筑當地的地形地貌以及在此地勢影響下所特有的氣候環境,才能夠充分利用地勢的優勢,將其作為一種建筑資源投入到建筑施工當中,在滿足經濟實用以及各項建筑要求的同時,還能夠因地制宜的使建筑很好的與所處地域融合。 6.建筑層高的研究 6.1地形地貌對建筑層高的影響 建筑的層高通常除了按米來計量以外,還會以層來計。在設計建筑的層高時,是多方因12、素綜合考慮來設計的。因此,建筑層高有著很嚴格的規范及要求。若層高達不到,再大面積的建筑都會給人以壓抑、憋悶的感覺。但若是層高過高,又會增大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由此可見,合理的層高設計對于建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對于高層建筑來說,雖然地形地貌能夠在占地面積小的情況下滿足更多的建筑容納需求,但是其并不是適合各種地形地貌。對于平原地區,由于這里地形地貌簡單,氣候環境較好,因此不論是哪種建筑都較適合。對于地質環境較差的地方,通常來說層高都較低。在地質環境較好的條件下,不同用途的建筑其層高也不同。那么,在一些大型的商場等超大空間的商業建筑中,其層高可以按照其功能需求做以合理適當的提高。對于工業建筑而言13、,通常情況下其占地面積都較廣,因此在單層的工業建筑中,其層高一般不受影響和限制,可按需而建。若不是單層工業建筑,就要根據首層的層高來計入容積率平衡。不論是哪一種用途的建筑,在設計以及施工時都要根據其特有的地質環境來有針對性的設計施工,不能按部就班,勉強建設,要“因地制宜”,形成建筑與周邊地質環境相協調的建筑發展模式。 6.2建筑層高 在我國的居民建筑的層高有一定標準,一般的普通住宅層高2.9米是最為理想的,而對于我國的西南現行居民的居住的建筑層高最多為3米;臥室、起居室的室內的凈高要在2.4米及其以上,局部的凈高不得低2.2米,面積不能大于室內使用面積的三分之一;廚房、衛生間的室內凈高不得低于14、2.3米,而在廚房衛生間內的排水橫管下面于樓面、地面的距離也不得低于2.0米,但是不能影響門窗的正常開啟。對于商業建筑的層高的標準應在4.5米和6米之間,無論在層內是否有隔層,都是按照該層的水平投影面積的1.5倍計算建筑面積和容積率,在商業建筑的層高標準在6米和7.5米之間的,建筑面積和容積率的面積計算就是2倍;當層面面積達到兩千平方米以上的超大空間的商業建筑,例如商場,建筑的層高就可以根據其功能適當的提高。對于工業用地而言,由于工業用地的面積較廣,所以單層工業建筑的層高是不受任何的限制的,只要根據實際的需要進行建設。而對于非單層的工業建筑而言,當首層的層高小于8米時,就按照建筑面積計入容積率15、平衡;而層高大于8米時,就按照建筑面積的2倍計入容積率平衡。 通過上面分析可以得出,建筑形體以及建筑的層高受地形地貌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對建筑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那么,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建筑設計和施工時,雖然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與此同時更重要的是要結合建筑主體當地的地形地貌特征,這樣才能保證建筑物的質量及實用性、舒適性,才能滿足建筑物的多元化、多樣化的發展要求。 7.具體案例 全國首批美麗鄉村信陽郝堂村茶禪文化研習院結合當地形地貌的優勢,傳統村落的自然條件,利用已有建筑和山體,對建筑形體體系等方面做了合理的規劃、布置。 結合沿海16、氣候環境和沖積平原地形地貌,利用已有周邊建筑,并結合該市的建筑風格和本建筑的功能要求,對建筑形體體系等方面做了合理的規劃設計并符合綠絕建筑現代要求。 8.小結 宜居、宜業是建筑的靈魂。目前,建筑業界及城建決策層的部分專家學者偏好國外設計師的建筑作品,過份追求建筑體形的獨特、大體量、超高層,崇尚標新立異而忽視建造費用、全壽命周期成本及建筑的本土特色。建筑主要是為人們生活和工作提供舒適場所,我們應尊重各個地區的地形地貌條件、經濟發展水平、民族文化差異,在設計和建造時注重建筑形體和建筑層高的適宜性,突出建筑物的結構堅固、功能完善以及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性。【核心期刊網】中國權威論文發表平臺,我們為您提供專業的論文發表咨詢和論文發表輔導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10-31
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