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建筑的復雜性與矛盾性有感(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2173
2022-07-19
4頁
36KB
1、讀書筆記讀建筑的復雜性與矛盾性有感莎士比亞說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意思。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諸多故事中的一個人物角色,不同的人對他的看法截然不同。魯迅也有類似的對紅樓夢的評價,紅樓夢是中國許多人所知道的書。誰是作者誰是續者姑且勿論,但就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讀建筑的復雜性與矛盾性也是如此。 每一個人的人生經歷、價值取向不同,對文學人物形像的理解自然不盡相同。同樣的道理,同樣一篇文章,同樣一個問題,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看法。就如同20世紀60年代初,作為一名執業建筑師對當時建筑理論及其教條方面的問題所作的反應每個人的受教育和知識文化程度不同,所處的社會2、背景不同,人生價值取向不同,對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不同等等,都會導致對同一事物的看法大相徑庭。在建筑藝術領域里,建筑師通過某種手段把意向的抽象思維表現成建筑,他的建筑所帶來的社會價值是事實,但是欣賞這座建筑的人對它的理解不大可能與作者本人創造這件作品時的思維是一樣的,盡管建筑本身的社會價值是絕對的,但是它所帶來的思想教育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盡管看法各有千秋,但建筑終究是那個指定的藝術品,不會是另一個。而以我現在淺薄的知識儲備來說,想要從文丘里的建筑作品中剝離分析出他的建筑理論或是思想實在是有點強人所難了。因此我也只能作為一個讀者,或者說是崇拜者來看這本書,至于從中找到并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那怕3、是不可能的。說道這本書,就該先談下它的作者了。文丘里早期的工作受到路易康和艾羅薩里南的影響,同時也受到米開朗基羅、帕拉第奧、勒科布西耶和阿爾瓦阿爾托很大的影響。他說道:“在所有作品中,阿爾瓦阿爾托的作品對我的啟示最大。它最具動感、最有聯系性,是學習藝術和技術最豐富的來源”。文丘里設計的建筑總是與社會、文化相關。他的創意靈感來源于所有的歷史建筑和現有模式,因此他所設計的建筑既有個性,又與當地環境緊密相連。盡管他已經放棄了許多信仰,但他的作品還是被認為是后現代時期的一部分。羅伯特文丘里的作品與著作與20世紀美國建筑設計的功能主義主流分庭抗禮,成為建筑界中非正統分子的機智而又明晰的代言人。他的著作建4、筑的復雜性和矛盾性(1966年)和向拉斯維加斯學習(1972年)被認為是后現代主義建筑思潮的宣言。他反對密斯凡德羅的名言“少就是多”,認為“少就是光禿禿”。他認為現代主義建筑語言群眾不懂,而群眾喜歡的建筑往往形式平凡、活潑,裝飾性強,又具有隱喻性。他認為賭城拉斯維加斯的面貌,包括狹窄的街道、霓虹燈、廣告牌、快餐館等商標式的造型,正好反映了群眾的喜好,建筑師要同群眾對話,就要向拉斯維加斯學習。于是過去認為是低級趣味和追求刺激的市井文化得以在學術舞臺上立足。 設計的時候,文丘里喜歡將簡單而有美麗雕花的格式合并在一起,還經常在全面設計規劃圖中將諷刺和喜劇寓于其中,常以國際風格和流行藝術為指導,其作品5、還被當作設計平面的典范,這些模式常具有紀念性和裝飾性。他以標記和符號為裝飾,運用簡單的幾何圖形,并將其融入他的設計中。他說道:“建筑學應該涉及到建筑的社會和歷史之間的關聯”。文丘里總在盛大的背景下將聯系和同化合為一體,使他的建筑以一種和諧的方式與當地的環境相得益彰。他們不會因為已有的目的而忽視四周的環境,他這樣說道:“我喜歡建筑中的復雜性和對立性,這建立在近代觀點的模糊性和豐富度中,還包含在與藝術的聯系之中。建筑師再也不能被正統現代主義的清教徒式的道德說教所嚇服了。我喜歡建筑要素的混雜,而不要純凈;寧愿一鍋煮,而不要清爽的;寧要歪扭變形的,而不要直截了當的;寧要曖昧不定,而不要條理分明、剛愎、6、無人性、枯燥和所謂的有趣;我寧愿要世代相傳的東西,也不耍經過設計的;要隨和包容,不要排他性;寧可豐盛過度,也不要簡單化、發育不全和維新派頭;寧要自相矛盾、模棱兩可,也不要直率和一目了然;我贊賞凌亂而有生氣甚于明確統一。我容許違反前提的推理,我宣布贊成二元論”。 但這一系列似乎與正統現代建筑理論大相徑庭的主張與這篇宣言的“溫和”性格并不相悖,在接下來的9個章節中,作者通過耐心細致的講解和包羅萬象的例證,逐步將“建筑的復雜與矛盾”的本質及其現實意義抽絲剝繭的呈現在讀者面前。正如他所言“分析包括把建筑分成部件這種分解是所有創造活動中存在的過程而且對理解是至關重要的”。在此有必要重申的是:矛盾存在于一7、切事物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事事有矛盾;矛盾貫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終。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舊的矛盾一解決新的矛盾就會產生,又開始了新的矛盾運動。在新舊矛盾之間絕對不存在哪怕一剎那的無矛盾狀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時時有矛盾;總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貫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終,即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建筑也不例外,無論是其理論,還是實體。一部著作、一種思潮的的誕生自然有其特定的歷史條件,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西方后現代主義思潮于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建筑與城市規劃界引起軒然大波,建筑的復雜性和矛盾性就是這一思潮下的產物。作為對8、于特定時代建筑學和建筑師所面臨問題的回應,這本著作雖以不同于他人的價值觀作為出發點,但異曲同工的與當時其他著作一樣體現了對多樣性、復雜性的城市環境與建筑的推崇。后現代主義對現代主義的批判很大一部分就在于現代主義的強勢抹殺了建筑的多樣性、復雜性。多樣性本身就意味著復雜性,現代主義所推崇的城市秩序下的簡單功能功能主義自然受到批判。年文丘里獲得普利茲克獎寫過一篇題為“Looking at Architecture with New Eyes”的評論文章,“文丘里之所以是一個真正出色的建筑師,是因為他拒絕被冠以任何標簽、稱號。因為他對冠以標簽的原則標準持有疑問。他要求我們就像他之前的導師路易斯康要求的9、那樣,對于建筑的傳統類型進行一個徹底的反思,甚至是我們自己設立的那些歸類。最后,因為他教會我們,用全新的眼光來看待建筑、所有的建筑不僅是他自己的建筑,雖然可能失去建筑的一些光彩,但肯定能更好的直視重點。” 開放的、不先入為主的視角為文丘里的理論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出乎意料卻又對現實敏感而清醒的評價。在人們對現代主義建筑的普遍理解中,有些話就像是在為后現代的建筑批評鋪路:比如“堅決反對復古”,“堅決反對外加裝飾”等。這正好印證了建筑的復雜性與矛盾性一書對法則的態度任何法則一旦絕對化,就會受后人以柄。在文丘里眼中,時代是反常與不定的,于是現代主義建筑的規則就成為他批判的對象。文丘里認為:建筑,如果10、真像維特魯威所言:需要“實用、堅固、美觀”的話,那么其本身就是復雜與矛盾的,二元對立的,體現著兼容的困難統一。現代主義建筑被他認為是“清教徒”式的裝飾、具象、傳統均被定為罪惡的象征。“少”是一種精簡,精簡是為了促進整體的復雜。時代賦予建筑擴大的規模和復雜的建筑目標,使得人們必須檢驗建筑方法。它迫使人們再度承認并發展視覺不定性中內在的多樣性,既不是少,也不是多。提倡兩者兼顧的文丘里自然也不會容忍“形式追隨功能”這樣絕對的論斷存在。文丘里認為形式和功能是互相依賴的關系,他問“誰追隨誰?”。他以理查德醫學研究大樓為例,說明形式在這座建筑中以一種矛盾的方式服從功能;實體與外形服從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實體服11、從結構功能,外形服從空間功能。對于后現代主義建筑來說,功能已經沒有那么重要了,社會的不定性讓建筑的形式開始追尋除了功能以外更多的東西。現代主義法則堅決反對復古,要創時代之新;文丘里不否認創新,但是對于“堅決反對傳統”提出了不同的觀點。首先他提出了自己對法則的觀點法則具有適應性和局限性。法則的適應性要求法則在廢除之前必須存在,他援引柯布西耶的名言:沒有體系就沒有藝術。而法則的局限性使得法則不能永恒反常和不定在社會中是正常的。文丘里反對現代主義堅決去除傳統的做法,他希望能夠非傳統地運用傳統。不論是傳統的建筑要素還是建筑方法都應該以一種新的存在方式進入建筑中。受波普藝術的影響,文丘里認為要想使作品達12、到預期的效果,并不致因為變化而被破壞像柯布西耶的屋頂花園那樣建筑師就必須掌握傳統建筑語匯的意義。在城市尺度上文丘里肯定了低級酒吧間和下等夜總會在建筑中存在的價值,由于波普藝術的出現后現代建筑越來越重視這種建筑“俚語”對大眾的意義,因為在城市中這種尺度與周圍環境的關系較好。波普藝術主張流行、大眾的文化進入高雅藝術,于是文丘里也開始思考如何用低媚文化的語言表達建筑。由于傳統元素在文化中帶有豐富的象征意義,文丘里認為老一套的題材在新的背景中會產生既新又舊,既平庸又生動,模糊不定的豐富意義。這一思想,在他設計的母親住宅中體現的很充分:他的立面運用了許多傳統的元素表示門和窗,但同時又把尺度改變,與這些傳13、統元素本身給人的尺度感形成矛盾。這也造成了這座建筑“既大又小”造成一種模糊不定的感覺。在這座后現代主義建筑師的代表作品中,裝飾作為立面的一個主要象征元素和構圖元素出現,與現代主義建筑信仰的“裝飾就是罪惡”形成強烈的對立。在他的其他著作中,他甚至主張建筑看起來要像商業性的廣告牌那樣有裝飾性的門面,而不是像正統的現代主義建筑那樣,形成一個以功能決定外形的建筑。文丘里肯定古典建筑中有著雜關系的構件,這些構件在不同程度上即是結構又是裝飾,通常是豐富的,有時又是多余的,為了形式和象征的需要而存在。針對建筑的復雜與矛盾,文丘里形成了自己的設計方法,并在后現代建筑中廣為使用。 對于建筑中的矛盾他提出了兩種處14、理辦法適應矛盾和矛盾并列:適應矛盾就是容忍與通融,允許即興活動。它包含著典型的解體結果已近似和保留告終。另一方面,矛盾的并列是不妥協。它包含著強烈的對比和不調和的對抗。適應矛盾的結果可能是整體性不純,矛盾并列的結果可能是整體性不強。對于前者,他認為現代建筑中,由于框架結構和成批生產的技術要求而長期局限于采用的矩形形式已經不能做到適應矛盾,建筑呼喚斜線。對于后者,他以古典建筑為例,總結了總體中矛盾并列的方式:強烈的毗鄰(劇烈變化的并列)、并列的方向和重疊。室內室外是建筑中永遠存在的一對矛盾,現代建筑提出消解矛盾的辦法:室內和室外融合。而文丘里則贊同路易斯康的說法:建筑是藏身之處。他認為建筑與環境15、和場地的關系以及建筑內部的空間,應該用兩套系統(雙層外皮)解決。他不贊同空間的流動,認為一個空間需要有明確的維護界面。 文丘里贊成由外而內的設計手法,肯定空間中的空間。多層維護的建筑,不僅能夠因為重疊產生的矛盾并列而具有復雜的藝術效果,更能使建筑適應外在的環境,并造成豐富的室內效果。雖然對于現代建筑來說多層維護之間形成的殘余空間,是不經濟的,但這些空間固有的合格性以及對比和對立也符合康中肯的說法:一座建筑應該有好空間又有壞空間。文丘里用一句令人費解的格言來總結他的設計方法:對困難的總體負責。困難的總體不是單一和簡單,他肯定古典式的三段式構圖,以及被近代建筑壓制的二元并列。在這里它主要對建筑的形16、式進行了探討。他認為建筑師應該運用折射和占支配地位的連接體部件來突出總體,對二、三甚至更復雜的總體負責。對于建筑的矛盾,他的適應矛盾以及矛盾并存的觀點,會造成建筑的整體性不純和整體性不強。此處他又經有大量的古典例子得出結論來解決“整體性”的問題。不可否認的是現代主義中的一些規則仍然是我們設計評判標準,以文丘里的作品為代表的后現代主義建筑在大體讓仍然沒有突破現代主義建筑的形式,他的作品中充滿對現代主義規則的反動。這也正印證了后現代一詞對那個時代的概括:后現代作為現代的衍生物。文丘里代表波普藝術一派的觀點,主張現代建筑從“純粹精神”的高度降落“也許從粗俗且為人所不屑的日常景觀中我們能吸取生動而有力17、的、復雜和矛盾的法則,把我們的建筑變成文明的整體。”。在“后后現代”的今天,反常和不定更加明顯,建筑已經失去了永恒的屬性,朝著更加多元的方向發展。關于什么是建筑的問題,或許我們應該從現代主義的思維方式中走出來,不再為其招魂,而是發現當下鮮活的定義。正如文丘里曾說“像所有超越時間而存在的作品一樣,阿爾托的作品可以許多方面被解釋,每個解釋都比這一刻或多些或少些真實,因為這個作品是如此有品質而蘊涵多角度和多層次的意義但是對于我來說,當我掙扎要完成這篇文章時,阿爾托最令人喜愛的的特點就是他從沒寫關于建筑的任何東西。” 也許這就是他略帶幽默的自嘲地對于我們及他自己的困惑所給出的回答。而這也正是我對于文丘里的感受!我也在努力的理解著建筑的復雜性與矛盾性中的觀點!或許它需要我更多次閱讀才能讓我更貼近作者的思想!參考文獻:羅伯特文丘里著建筑的復雜性與矛盾性周卜頤譯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10-31
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