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5c[建筑]探迷建筑業低產值利潤率現象(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2185
2022-07-19
5頁
17KB
1、u5c建筑探迷建筑業低產值利潤率現象近期,筆者為調研建筑企業稅負過重問題,陪同我省地稅部門同志到幾個城市,對部分企業、駐外辦事處及行業主管部門開了不同類型的座談會。從調研結果來看,因企業稅負過重導致企業外遷和稅源流失等情況都是屬實的,下一步將由地稅部門在征收稅率及征管方法上進一步研究拿出符合建筑業實際的稅收政策,使建筑企業總的稅收負擔降下來。 在調研中,企業除了反映預征企業所得稅、預征個人調節稅的費率偏高,不符合企業實際利潤水平,造成企業負擔過重以外,大量的反映是建筑市場混亂、行業管理的政策對企業利潤的壓榨。一種是從上往下壓,大家深惡痛絕的是目前普遍實行的最低價中標辦法,以標底價下壓15%202、%,已經被麻木的默認了,更有甚者壓到百分之二十幾至百分之三十,使利潤空間被壓得干干凈凈,不是為了公司那么多人要吃飯,誰還去接這樣費力不賺錢的事,另一種是由下往上擠壓,這主要是指“前清后欠”、“明清暗欠”的拖欠工程款以及許多地方出臺的民工工資保障金。上壓下擠,難怪企業被人戲稱為“壓縮餅干”了 說實在的,施工企業利潤率太低了,計劃經濟時代還規定個保底的法定利潤 2.5%,企業在管理上下點功夫,材料上多節約點,產值利潤率提高到百分之五、六是有可能的。現在全國3700萬建筑大軍,11萬家企業,每年卻只創幾百億元利潤,如與計劃經濟時期同口徑計算,產值利潤率只有1%多一點,低到不如馬路邊上擺攤修鞋的,也趕3、不上賣烤山芋。 調研中,筆者就在思考為什么建筑行業產值利潤率這樣低,為什么處于“壓縮餅干”的狼狽境地,客觀的說,有環境原因,有行業原因,也有企業自身的原因。 管理體制嚴重滯后于市場發展 加入世貿五年了,但國際慣例的作法在國內卻很難推廣。例如工程擔保的做法。國外的項目沒開工之前資金是必須有保證擔保的,萬一項目建設過程中或工程結束決算時出現缺口,擔保方(銀行)會先付上,不會發生工程款拖欠。而國內施工項目從政府工程開始,開工前資金就嚴重不足,施工企業墊資把工程建成后,要錢就費勁了。許多開發商也紛紛仿效,沒錢的拖欠,有錢的寧可再投資搞滾動開發也不給付工程款。施工企業不僅該拿的工程款沒拿到,還得承擔墊資4、時從銀行貸款的利息。再如索賠制度。國外承包商如果通過低價中標了,他通過索賠的做法能把損失找回來(何況據了解,國外并不完全是片面實行低于成本的最低價中標),諸如圖紙更改、國際匯率調整、業主原因造成的停工誤工等等。而國內施工項目,工期先定死,開工因設計圖紙甚至方案未最后敲定耽誤十天、半月是常事,這中間建設方邊設計邊施工不斷造成返工、誤工,主要材料價格發生大幅度變動等等,要想通過索賠補償點損失,那是難上加難。 另外,國外通行做法是設計施工一體化,這樣做的好處是承包方在中標后,可以通過積極采用新結構、新工藝、新材料在設計這個環節就把成本降下來。而我們由于體制原因,設計施工分離,施工單位只有按圖施工的責5、任,那怕是合理化建議也得經設計方同意。而且在許多情況下,設計單位出于自身利益(加大設計產值,才能多取設計費用),如果影響他們的效益,即使是合理化建議,也可能不予采納。有人向我說起他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某項目的二個單體工程之間相距400多米,設計圖紙標示:鋪設電纜時要外套不銹鋼管,該人士認為這樣做造價太高,且沒有必要,外套PVC管就可起到相同保護作用。結果反映到設計單位,那位“設計大師”非常不客氣的回絕:“是聽你的還是聽我的,”看來在當今提倡節約的社會中,推行環保型節能型建筑,首當其沖要從設計部門抓起。而在設計和施工“二張皮”情況下,強力推行最低價中標,造成讓施工企業無法發揮長期在第一線的優勢,無6、法降低本來可以降低的成本。而在國外,這是承包商形成利潤的一個重要方面。 政策性“出血點”亟待重視 近年來,為了行業管理的需要,有關部門出臺了名目繁多的保證金制度,大量擠占了企業有限的流動資金。這些保證金中,有的是必要的,有的是需商榷調整收取辦法的,而有的簡直是出臺時就考慮欠妥。 比如,為了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狠抓民工工資的兌付而出臺的民工工資保障金制度,其出發點當然無可厚非。但不分青紅皂白,收取所有到本地區施工企業的民工工資保障金;對不按規定時間規定數額交納的企業,一律停止投標活動,就非常不恰當,甚至是政策敗筆了。首先,這不符合建筑行業的實際。建筑業的民工隊伍是隨著項目而調動的,施工地點分散7、在全國各地,一個地方交納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保證金,十個地方都交豈不是幾百萬、上千萬元,企業如何承受得起,其次,拖欠民工工資的畢竟是極少數企業,現在的政策卻是不分好壞一刀切,遵紀守法的企業跟著受累。相比之下,上海采取的是對上一年度有過拖欠行為的企業,收取民工工資保障金,顯得更合理些。再次,民工工資保障金,顧名思義用來保障民工工資正常發放的專項資金,不能挪作他用。據了解,某市目前到賬數是1.67億元,如此巨額資金閑置不僅是浪費,而且資金監管也大意不得。 為了爭取主動,亡羊補牢也不遲,把上年度不欠民工工資的企業的保障金本金加利息退給企業是上策。 由于上述環境原因和行業原因,雖然整個建筑行業總量增長很8、快,但實現利潤一直處于低水平。以江蘇為例:“十五”期間全省建筑業總產值比“九五”末幾乎增長近三倍,但產值利潤率卻呈緩慢增長(詳見下表)。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年利率(%)1.55 1.78 1.96 2.20 2.44 探迷建筑業低產值利潤率現象 盡管產值利潤率增長緩慢,仍需要說明的是,江蘇的房建企業完成的產值占總量66%,實現利潤占總額的49%,房建企業的實際利潤率只有1.8%。通過這幾年加大了結構調整,專業企業大幅增加,企業多種經營實現利潤也比“九五”翻番增長,各類企業全部綜合起來計算才達到現在2.44%的水平。說句公道話,不是施工企業不努力,實在是負擔9、太重。 企業發展乏力 即使跟蹤項目在前期花費的費用不考慮(企業不便公開),從報名參加投標開始,施工企業就開始了一系列的花錢經歷。 招標代理(除付規定的代理費用外,要承諾代理為甲方提出的許多理應建設方出的費用,如監理費用,有的還要求提供監理和代理的辦公用房費用及其相應的電腦之類辦公用品。)投標保證金低價中標墊資(承擔貸款的銀行利息)履約保證金質量保證金民工工資保障金為職工交納強制性的幾大保險(養老、失業、醫療、意外傷害)支付建設工程必須的各種直接費和間接費預征企業所得稅向企業預征個人調節稅各種基金(糧食風險基金、物價調節基金、防洪保安基金、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人民教育基金、人防建設基金、10、綠化費等等),最后再經決算審計(無論如何還要審掉一塊,因為審下來越多,審計中介部門提取就越多)。如管理得好的企業也許建設方還得按最后決算付點辛苦錢(利潤),偏偏由于市場的不規范,應付工程款被拖欠是常有的事,所以企業不僅承擔這部分工程款的銀行利息,而且不知何時能到手這部分錢的稅款已經被提前征收走了。 根據2004年建筑業普查數據,全國共有各類建筑業企業114417個,其中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以一個400人企業,勞動生產率12.5萬/人(這是江蘇平均水平,許多中西部企業只有8萬左右)為例來測算一下,就可對企業再生產能力作出判斷。產值是12.5萬400人=5000萬元。收入部分:預期實現利潤 50011、0萬元2%(全國平均產利率)=100萬元;工程結算收入為:5000萬元 65%=3250萬元。支出部分:預征所得稅3250萬元1%=32.5萬元;預征個人調節稅3250萬元1%=32.5萬元。加上上述各類基金合計支出20萬元。 也就是說不談其他成本,把向政府剛性上交的稅費完成以后,企業只剩下15萬元,如果再把銀行貸款利息支付掉,企業靠什么進行再生產,借用社會上評價農民工是弱勢群體的提法,則建筑施工企業實際上是三百六十行各類企業中的弱勢群體。 企業自身的原因也不能疏忽 另外,談到建筑業的產值利潤率比較低的原因時,施工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也不能疏忽。目前多數企業仍屬于粗放型管理,只顧眼前小利靠轉包、掛靠的企業比比皆是,有些掛靠企業本身負擔輕,所以盲目降低價格,造成無序競爭,也助長了最低價中標。相當多的企業對科技創新關注不夠,對信息化管理更覺得十分遙遠,所以傳統的管理方式也使成本居高不下。 綜上所述,要解決施工企業產值利潤低簡直就是個系統工程,但即使這樣,如果全行業上下都積極正視這一不正常現象,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認真研究對策,站在行業發展高度,有針對性的解決制約建筑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一定可以為建筑企業提供寬松的外部環境。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10-31
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