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居建筑調查報告(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2480
2022-07-19
5頁
120.50KB
1、北方民居建筑調查報告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北方作為中國文化的發源地,一直承擔著國家政治、文化中心的職能。其在歷史演變過程中,民居建筑逐漸由原來的單純居住實用性發展到了居住實用與藝術性并舉的過程,北方民居由此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并迎來了發展的頂峰。與南方地區相比,北方大地氣候相對寒冷,用地相對寬松,地形相對平整,鄉土材料相對單一,民間經濟文化發展相對滯后,民風也比南方純樸、憨厚、粗獷。正是自然風情、文化習俗和鄉土建筑材料等諸多因素的綜合制約,使得北方各地民居普遍呈現出質樸敦厚的建筑特色。北方地大廣袤,山河壯美,人口相對稀疏,故聚落選址常在平坦地段,大多數屬于平原型的構成。地段的寬松和地形的平整為2、村落和宅院的規整布局提供了有利條件,同一地區的鄉土建筑形式分外統一,加上氣候寒冷,需要充足的日照,正房都力求坐北朝南。這使得北方單體建筑平房和合院住宅的總體布局多呈定型的格式,端正的方位,劃一的標高,均勻的分布,整齊的排列。宅院的內部構成多為離散型,這是為取得充足的日照,宅第的寬松也為拉開距離準備了條件。氣候越寒冷用地越寬松,這種離散式的程度愈明顯。不難看出,毗連型的構成是在宅第上滿鋪成片的房屋,中庭和邊角留出一口口尺度不大的、供通風采光的天井,結合不規則的地段因地制宜組合成靈活多變的空間和錯落有致的外觀。而離散型的布局,使各棟單體建筑相對獨立,呈現一進進規則的庭院和一棟棟定型的宅屋。這里的空3、間比較刻板、平淡,這里的房屋都是硬山、懸山的統一定式 ,既缺乏順依地形的高低錯落變化,也缺乏諸如南方的風火墻之類的建筑輪廓變化。宅院的臨街立面也很樸實,通常顯現的都是大片平素的院墻或倒座房的后檐墻,全靠大門和門樓不同規格的制式和不同程度的修飾,以取得宅舍不同風采的門面。北方地區也并非都是平原型的聚落,廣闊的黃土地帶,梁峁起伏,溝壑縱橫,地形變化萬千。分布在這里的窯洞群落,或是順著梁峁溝壑的等高線布置,或是潛隱在大片的土塬之下,他們依山沿溝,層層疊疊,自由參差的高低起伏。由于窯洞自身不顯建筑的體量,他們都是最大限度地融入黃土大地,統一在黃土質感和黃土色彩之中。這里的高低起伏帶來的不是南方特色的輕4、疊靈巧,仍然是北方風韻的古樸粗獷。在建筑體型上,建筑空間被厚重的實體所枷鎖,并受到構架性能和采暖設施的牽制,導致建筑單體體量規整,體態敦厚??偟膩碚f,北方民居體現了其對地理條件的適應性,這反映了物質對于意識的決定作用,但在交通、通信不發達的古代,人與人之間缺乏聯系,這就形成了不同民族不同的建筑藝術風格。北方民居總體可分為3類,一種是以老北京四合院為代表的等級觀念森嚴的建筑風格,另一種是黃土高原上依地理條件而出現的窯洞建筑,第三種是以華北平原地區由于特定歷史條件而形成的大型宅院建筑。一、四合院建筑藝術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間,一明兩暗或者兩明一暗,東西廂房各兩間,南房三間。臥磚到頂,起脊瓦房。可居5、一家三輩,祖輩居正房,晚輩居廂房,南房用作書房或客廳。院內鋪磚墁甬道,連接各處房門,各屋前均有臺階。大門兩扇,黑漆油飾,門上有黃銅門鈸一對,兩側貼有對聯。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寬敞,一般是北房5間,3正2耳,東、西廂房各3間,房前有廊以避風雨。另以院墻隔為前院(外院)、后院(內院),院墻以月亮門相通。前院進深淺顯,以一二間房屋以作門房,后院為居住房,建筑講究,層內方磚墁地,青石作階。北京菊兒胡同設計師 吳良鏞大四合院習慣上稱作“大宅門”,房屋設置可為5南5北、7南7北,甚至還有9間或者11間大正房,一般是復式四合院,即由多個四合院向縱深相連而成。院落極多,有前院、后院、東院、西院、正院、偏院、跨6、院、書房院、圍房院、馬號、一進、二進、三進等等。院內均有抄手游廊連接各處,占地面積極大。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狹小,或者經濟能力無法承受的話,四合院又可改蓋為三合院,不建南房。四合院里最重要的房間就是正房。正房就是北房,也稱上房或主房。由于祖宗牌位及堂屋設在正房的中間,所以正房在全宅中所處的地位最高,正房的開間、進深和高度等方面在尺度上都大于其他房間。正房的開間一般為三間,中間一間為祖堂,東側的次間住祖父母,西側的次間住父母,而且老房子正房左邊(東邊)的次間、稍間比右邊(西邊)的略大,這是受“左為上”傳統習俗影響的結果。二、 窯洞建筑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穴居式”民居的7、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中國陜甘寧地區,黃土層非常厚,有的厚達幾十公里,我國人民創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鑿洞而居,創造了被稱為綠色建筑的窯洞建筑。窯洞一般有靠崖式窯洞,下沉式窯洞、獨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窯應用較廣窯洞建筑最大的特點就是冬暖夏涼,傳統的窯洞空間從外觀上看是圓拱形,雖然很普通,但是在單調的黃土為背景的情況下, 圓弧形更顯得輕巧而活潑,這種源自自然的形式,不僅體現了傳統思想里天圓地方的理念,同時更重要的是門洞處高高的圓拱加上高窗,在冬天的時候可以使陽光進一步深入到窯洞的內側,從而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陽輻射,而內部空間也因為是拱形的,加大了內部的豎向空間,使人們感覺開敞舒適。劉加平先8、生曾經這樣評價窯洞建筑:窯洞冬暖夏涼,住著舒適,節能,同時傳統的空間又滲透著與自然的和諧,樸素的外觀在建筑美學上也是別具匠心。 三、 宅院建筑在古代,晉商的廣泛活動,積累了大量財富,他們掀起了回鄉建宅的高潮。宅院一般三面臨街,不與周圍民居相連。外圍是封閉的磚墻,高10米有余,上層是女墻式的垛口,還有更樓,眺閣點綴其間,顯得氣勢宏偉,威嚴高大。大門坐西朝東,上有高大的頂樓,中間城門洞式的門道,大門對面是磚雕百壽圖照壁。大門以里,是一條石鋪的東西走向的甬道,甬道兩側靠墻有護墻圍臺,甬道盡頭是祖先祠堂,與大門遙遙相對,為廟堂式結構。北面三個大院,都是蕪廊出檐大門,暗欞暗柱,三大開間,車轎出入綽綽有余,門外側有栓馬柱和上馬石,從東往西數,依次為老院,西北院,書房院。布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結構,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則是客房傭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較為低矮,房頂結構也大不相同,正院都為瓦房出檐,偏院則為方磚鋪頂的平房,既表現了倫理上的尊卑有序,又顯示了建筑上層次感。大院有主樓四座,門樓,更樓,眺閣六座。各院房頂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間巡更護院。北方文化孕育了善良淳樸的北方人民,北方人民將自己優秀的精神品質融匯到建筑中去。深入體味北方建筑,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升華,沐浴在醇美精神清香中,我們能更好的欣賞建筑以及它帶來的美的享受。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1-05-24
25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10-31
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