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建筑藝術感染力在窗式上的展現(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2581
2022-07-19
5頁
35.50KB
1、 傳統建筑藝術感染力在窗式上的展現【摘 要】中國建筑藝術由來已久,在世界上也足以讓我們驕傲,作為傳統建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窗式藝術對中國獨特的傳統建筑文化風格形成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窗除了行使透光、通風等基本功能外,本身也有著獨特的裝飾性。本文就對窗式這種傳統的建筑構建做主題,探討其裝飾藝術特點及其裝飾工藝以及它在現代設計中的重新解構和運用。【關鍵詞】傳統建筑;傳統窗式;裝飾設計近年來東方主義復古風在世界掀起,使傳統窗式再次受到人們的關注作為中國文化的載體之一,中國傳統窗式在幾千年的發展演變中與中國社會,經濟,文化,審美等很多方面相結合,這種中國建筑中獨有的風格和式樣,不斷的吸引著人們的眼球2、。它的精美絕倫的裝飾功能,對于不定性空間的創造,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借景寄情,意境創造等都能給現代室內設計的發展一些新的啟示。就目前我所能查閱到的資料來看,對于該課題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成果。傳統窗式本身屬于建筑的一部分,在傳統建筑中稱為小木作,所以在建筑學上對其有一定的研究。無論是從建筑史,建筑的營造技術或者是從建筑裝飾方面都有一定的篇章提及到傳統窗式,而把這種傳統窗式作為單獨的對象來研究只是近幾年才出現的,而且并不完善,現代室內設計多數把傳統窗式當作一種符號應用于現代設計中,而對傳統窗式的文化底蘊的研究及其對現代室內設計的啟示相對比較欠缺。本文就對中國傳統建筑窗式做主題,從其古代發3、展狀況、現代研究狀況以及它在在現代裝飾設計中的應用三個方面來綜述。1 古代建筑窗式發展狀況真正讓我們見到建筑窗式具體形象的還是通過漢代的明器。漢代明器再現了當時房屋的真貌,我們可以看到位于立柱之間的落地窗和上下分為兩段的窗等等。而到了宋代,中國古代建筑發展到了一個高潮。當時,朝廷頒行的營造法式記載了宋朝建筑從總體形象到內外各部分的裝修式樣。窗式也從此開始被列為“小木作”部分。通過營造法式可以告訴我們宋朝建筑的窗式形式多樣,裝飾華麗,已成為建筑很重要的一個部分。而后明清兩朝留存至今的建筑向人們展示了當時建筑窗式的大量實例,使原本具有實用功能的窗成了建筑裝飾的特點,成了表現建筑人文內涵的重要部位。4、通過對古代流傳下來的文獻資料顯示,古代對于傳統建筑窗式的研究只停留在窗式本身,或者是以時代描述性的文字進行記錄,全面性、系統性、深入性的研究資料還是比較缺乏的。2 現代的研究狀況現代中國對于傳統建筑的研究可以說是比較完整的,并且從更加細致的角度去發現建筑背后的文化和審美。多種資料著重于從中國文化底蘊和審美角度去探討中國傳統窗式,如樓慶西說編著的中國古建筑二十講,王抗生園林門窗,彭才年,翟利群,馬本和,中國傳統建筑門窗等。有部分文獻書籍是在談論建筑窗式的同時提及到了它的裝飾性,但并沒有更加深入透徹地去研究傳統建筑窗式的裝飾內容、裝飾工藝、裝飾材料以及政治、文化、經濟、宗教、地域等多方面對其的影響5、。例如,有些研究窗飾的文章中只單純地針對窗飾的形式、色彩、雕工工藝幾個方面來闡述,停留在研究窗飾中“飾”的這一表面層次中,并沒有深入細致地去剖析窗飾與窗的關系,沒有將承載這些裝飾的最為重要的界面之一“窗”交代清楚,更沒有細致的去分析當時的文化背景、生活水平等因素對窗飾的影響。另外,在探求傳統窗式之美時,并沒有將其深化到同現代設計相結合。只有將中國傳統窗式這一藝術形式作為現代裝飾的一部分,融入到現代設計中去才能有新的活力前行。3 建筑窗式在現代裝飾設計中的應用窗的實用功能從古代一直延續至今,集裝飾功能和實用功能于一體的中國傳統窗式卻因為建筑材料和建筑方式發生變化,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從現代裝飾設6、計的角度來研究中國傳統窗式,目前的理論還比較缺乏。近幾年大多數研究人員都是將目光集中在室內設計中傳統窗式的運用研究中,沒有深入全面地去將傳統窗式在現代裝飾設計中涉足的領域擴大,黑川紀章曾說:“不要只把看的見的東西作為傳統搬到現代建筑中來,而要注意那些眼睛看不見的東西”。那些眼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固然重要,可是隱藏在其背后的文化,審美,生活方式等等也是要值得思考的。眾所周知,窗戶不僅是一種表情,甚至是一種精神的表達。有篇報道至今記憶猶新:二戰結束后,戰敗的德國千瘡百孔。一個外國記者在柏林市區閑逛時,發現那些家徒四壁的德國居民,家家個個窗臺上擺滿鮮花。記者感慨:這是一個熱愛生活的民族,他們一定會創7、造奇跡。果真,戰后德國經濟迅速崛起,記者的觀察是敏銳的。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的窗僅僅是生存的窗,原先的生命窗消失了,存在人們生活的窗只有空洞的建材展現。對傳統建筑文化也要加以創造,并簡約化,這樣才能設計出有中國文化神韻的現代建筑。建筑傳承傳統文化的延續,就是要建筑設計師們在建筑設計時要多方面考慮,既能采用現代的材料,但又能反映當地的歷史文化,表現地域特色。真正的中國建筑必須基于建筑師對于傳統和今天的中國人的社會生活、行為準則的深入理解,弄清楚傳統建筑當中優秀的成分與今天的人到底有什么關系,與今天人的精神狀態、生活水平有什么關系,這些理解和判斷最后要反映在建筑的形式上,這樣的建筑才能稱之為現代的8、中國建筑。現在,外國的建筑文化在我國滲透的面積越來越大,我們應當怎樣正確對待外國文化,并不失去中國文化?4 結語中國地域廣闊,傳統文化也不拘一格,所以在傳承民族文化時,也要考慮地方文化特色。即使我們的建筑做到了民族風格,但也不能忽視與當地文化結合。像成都的清華坊,在做中國特色民居方面很有代表性。但它在成都做的是江南民居風格,如果能結合當地的巴蜀文化就更有特色了,當然這對設計者來說是個難題。那些我們稱之為好的建筑,無論是中世紀的、封建時代的或原始時代的,都是對一個時代的文化特征有準確理解和表達的建筑。好建筑一定是表達了當地的社會發展和人類爭取自由、爭取更加完善的生活環境的努力,或者說,在重新定義人和物質、人和自然的關系上有所建樹。只有這種建筑才能幫助我們認識人類的歷史,如人類是在什么樣的狀態下生活,人怎樣看待自己等等。西方人把建筑看做藝術的豐碑,從金字塔起,西方人就想建造成永恒。但是對于中國人來說,建筑僅僅是生活中的用品,僅僅是建立在當代的天地。中國人認為建筑是“活”的,它會隨著一個家族或是王朝的興衰而變化。這從中國傳統建筑材料用木,西方建筑材料用石也能看出來。所以,西方常有標志性的紀念碑,而中國的古代家建筑則淹沒在歷史更迭之中。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4
1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