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建筑空間與展陳設計之間的思考(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2610
2022-07-19
3頁
40.42KB
1、博物館建筑空間與展陳設計之間的思考博物館建筑空間與展陳設計之間的思考作者:未知 摘 要:近十年來,我國新建博物館無論是在數量、規模上,還是類型上,都令世界刮目相看。我國已快速跨入國際博物館先進行列。隨著博物館的迅猛建設,許多博物館在建筑空間設計中產生的種種問題也隨之而來。文章從分析博物館建筑空間與展陳設計的關系入手,探討了兩者之間如何共同努力去營造優質的展陳空間以及其他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關鍵詞:博物館;建筑空間;展陳設計;思考博物館是承載歷史發展、傳承地域文明、展現文化精髓的載體,通過珍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讓人們與歷史對話。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經濟的進步發展,人們對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因此2、,博物館現代化建設有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對博物館建筑設計和展陳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兩者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設計理念也需更加準確到位。1 博物館一座特殊的建筑博物館是特殊的城市文化公共建筑。博物館建筑是博物館進行各項工作、開展各項展覽活動、實現博物館社會功能的重要物質條件。博物館的歷史雖說可以追溯千年以上,但90%甚至95%以上的博物館均是二戰以后建立的1。西方博物館在種類上可以劃分為科學博物館、歷史博物館、藝術博物館和特殊博物館四類。我國近代博物館出現在1840年后。如今,隨著我國社會文明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博物館的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多,已有幾千座形態各異、規模不等的博物館,其類型可以3、分為綜合博物館、歷史博物館、自然博物館、專題博物館、藝術博物館和科學博物館。這些形形色色的博物館具有重要的社會、文化功能,它們述說著一個國家、一個城市或一個地域文化的歷史演變。美國的理查德?邁耶稱博物館為“旅客的定向中心”2。其中,展覽是博物館開展各項服務、教育工作的基礎。人們在博物館參觀展覽時可以了解到歷史演變和發展的過程,可以看到文化建設的成果,可以欣賞到獨特的藝術作品。而博物館建筑的形式不僅反映出社會對博物館的認知,也要體現博物館自身建筑外觀的美觀與內涵。所以,博物館這座身負特殊使命的建筑是歷史文化的載體,是地域文化的窗口,是城市建設的會客廳,是公眾的文化依賴。因而需要建筑設計單位與博物4、館共同協作,設計好這座代表文化的博物館建筑。2 應高度重視博物館對外開放的核心空間博物館作為特殊的公共文化建筑,其彰顯出來的品質不僅僅是建筑外觀,更應注重的是內在核心功能空間的設計。博物館建筑功能空間基本組成可以分為展示陳列空間、公共服務空間、保管收藏空間、管理辦公空間。展陳空間內以文物展示為主,藝術裝飾為輔,通過使用各種展示手法,運用藝術化、科技化的設計語言對文物、輔助展品等進行合理搭配組合,將文化知識、藝術價值最大限度地傳達給觀眾,向觀眾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對民眾的教化功能極為突出。這么極具功能性的展示空間一定要準確找到設計方向,避免無目的性的設計。展陳設計需要遵循準確有效的設計原則,注重5、觀眾的需求與展示的合理性,營造出與觀眾直接對話的空間,對展陳空間實施有目的的科學設計,讓其成為優質的功能服務空間。與其他功能空間不同,它是一種集宣傳教育、信息傳播和藝術欣賞于一體的綜合功能空間,需要用精細的創作思維和表現手段去切合展覽主題,并根據該主題進行有序的展示。博物館建筑的形式要為內容服務,展陳空間作為物與人之間溝通的媒介,是大眾獲取文化信息、進行文化交流、接受教育知識的場所。所以,博物館功能空間中的重中之重是博物館對外開放的核心空間展陳空間。3 不合理的建筑空間對展陳設計帶來的影響博物館建筑設計中如果忽視展陳空間的重要性,只強調建筑的造型和設計概念,將會給展陳設計帶來許多問題。就目前國6、內而言,許多博物館新館建設多采用“交鑰匙工程”,主要是為了在建筑設計招標過程中保證項目采購的規范和公正,以減少腐敗現象,所以要求博物館工作人員不能參與博物館的工程建設。這種情況下,許多建筑設計單位憑借自己的經驗,以博物館建筑設計規范為標準,在基本滿足建筑本身的各種功能后,為創造出新穎獨特的博物館建筑,而過分強調建筑的象征意義。有的甚至犧牲展陳空間來打造建筑外觀來追求視覺沖擊力,嚴重忽視了核心展陳空間的功能性。結果往往是在建成以后,展陳設計工作在一種非常被動的狀態下進行,只能讓展示主體去適應建筑。這樣會產生以下情況:建筑空間與展陳內容的不協調。這造成展陳空間失去平衡性,出現展廳的跨度和高度不足等7、等一些問題,導致展品數量、展品體積與空間不符,影響展陳的效果。建筑空間的二次改造。由于展廳空間劃分狹窄、過多或過于瑣碎,造成在后期展陳設計階段需要對展區進行重新整理劃分,以符合展覽的空間連貫性,同時還帶來了資源上的浪費。后期空間改造增加時間成本。如遇大面積的建筑空間改造,必然產生時間拖延,影響建設項目的整體進度。觀眾參觀動線的不合理。各展廳之間的分布沒有連續性,不能為觀眾帶來流暢的觀展線路,最終影響觀眾的觀展感受。上述種種問題產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建筑設計單位對博物館的功能定位沒有進行詳細認真的研究,其建筑本身的最終目的應該就是滿足展陳服務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建筑設計師對展陳空間沒有高度重視,對博8、物館展陳情況了解不深、分析不到位,沒有根據展陳需求對空間進行合理劃分,導致建筑空間與后期展陳設計需求不符。所以,建筑設計中空間劃分不合理對后期展陳設計影響最大,最后可導致展陳品質的下降,還將直接影響博物館的運營。4 如何有效地規劃展陳空間4.1 提前籌備在新館建設項目開始之初,博物館自身的籌展人員就應開始策展工作,規劃好未來的展陳方向,對新館所需的展陳類別、展廳數量、各類展廳所需的空間高度、面積大小、展品體量和展品的規模等進行研究討論,并將這些內容形成展陳項目策劃文案。建議在建筑設計招標啟動時,將其放入建筑設計招標文件內作為技術規范中的內容,以設計任務書的形式呈現在參與投標的建筑設計單位面前,9、讓展陳設計技術規范成為方案評比的重要依據之一。展陳主體方向的確立,將有助于建筑設計單位了解展陳建設項目的設計范圍和目標,而不是簡單籠統地將基礎功能放入其中。這既能有效地避免建筑設計流于程式化而無實際用途,又能讓建筑設計師帶有明確目的地去設計,還能提高后期展陳設計工作的效率和空間品質。因此,博物館在新館建設前期的籌展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4.2 充分溝通有些博物館的中標建筑設計方案存在過分地追求外型獨特的視覺沖擊感而犧牲部分展陳空間。這就導致了建筑內部空間不能很好地與展陳內容相協調。忽略展陳空間的重要性、過度注重外觀造型的藝術性是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所以,在中標建筑設計單位設計方案期間,館方應10、與建筑設計團隊進行充分的溝通。館方要從建筑使用者和觀眾的角度出發,如怎樣合理劃分建筑內部功能流線、觀展流線、休息區域、消防要求等,給建筑設計團隊提出合理、科學的展陳空間修改意見,從而避免不利于博物館展陳設計的建筑設計方案的產生。根據館方提供的數據資料和修改建議,建筑設計團隊應及時對建筑內部空間進行合理、科學的劃分調整,重點考慮如何使核心的展陳空間更適合展覽的陳列和觀眾的參觀,從博物館實際情況出發認真分析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專題陳列、臨時展覽的展示特點和空間需求,來提高展陳空間的利用率和方便后期展陳工作的順利開展。雙方通過緊密、充分的溝通,不但會大大減少建成后帶來的空間問題,還能有效地提高展陳水平11、,才能最大限度地?l揮博物館展陳服務功能。5 結語如今,在蓬勃發展的博物館建設中,觀眾對博物館展示服務從內容到形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館的價值取向也隨之不斷地變化,先期成型的不合理建筑空間往往限制了展陳設計手法的運用和空間的使用。那么,怎樣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用技術與藝術將建筑與展陳空間完美地結合起來,滿足大眾的需求,已成為建筑設計單位和博物館策展團隊共同研究和挑戰的課題。參考文獻1Jane R Glaser.Museums:A Place to Work,Planning Museum CareersM.London:Routledge,2004.2理查德?邁耶,之君.我一生的選擇博物館建筑J.時代建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