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外八廟的建筑風格與旅游價值(2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2719
2022-07-19
2頁
39.59KB
1、承德外八廟的建筑風格與旅游價值“外八廟”實際上并不只8座廟,原有12座,因其中8座由北京理藩院喇嘛印務處派駐喇嘛并統一管理,在京師設八“下處”,且地處塞外,固稱“外八廟”。修建這些廟前后歷時67年,現在尚存8座。在避暑山莊東部和北部丘陵起伏的地段上,如眾星拱月之勢環列著一座座色彩絢麗、金碧輝煌的大型喇嘛寺廟。這些寺廟建筑精湛,風格各異,可以在此找到滿、漢、蒙、藏文化交融的痕跡:瞻仰西藏布達拉宮的氣勢、瀏覽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的雄奇、領略山西五臺山殊像寺的風采、一睹新疆伊犁固爾扎廟的身影、還可看到世界最大的木質佛像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這些寺廟,除溥仁寺、溥善寺建于康熙年間,其余10座寺廟均建于乾隆年2、間,可謂是萬法歸一。 一、中國寺廟建筑的淵源大約在兩漢之際佛教開始由印度傳入中國,后世相行延以“寺”為佛教建筑的通稱。由于傳入的時間、途徑、地區、民族文化不同,寺廟開始分為漢地佛教寺廟、藏傳佛教寺廟、南傳佛教寺廟以及漢藏混合型寺廟。承德的普寧寺和普樂寺就是屬于漢藏混合型寺廟,又稱曼陀羅式建筑:寺廟前后中軸線分明,但是后部卻建在高大的壇臺上,中部為一個主體建筑,四周為次要建筑或者配殿。外八廟它是一個完全遵循了清政府“以習俗為治”的政策,是清政府作為控制少數邊疆地區的一個“懷柔”的建筑產物。二、外八廟的空間布局及建筑形態外八廟是以避暑山莊為核心呈放射狀分布,位于避暑山莊的東部及北部的山脈上,依次為3、:溥仁寺、溥善寺、普樂寺、安遠廟、廣緣寺、普佑寺、普寧寺、須彌福壽之廟、普陀宗乘之廟、殊像寺、廣安寺、羅漢堂。外八廟的建筑形態在中國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打破了常規的只以中軸線對稱的布局,它多以地形而定,有的采取自由的散點分布,例如普寧寺的大雄寶殿,寺廟的入口處采取對稱的形式,后半部分順應地勢,將27座建筑融合漢藏的建筑手法,采取曼陀羅的布局,層層向上遞進不對稱的手法依附在山上。山體與建筑群體的融合,增加了寺廟的整體氣勢。普陀宗乘之廟也是一個打破了一般寺廟相對封閉的格局,中部最高的赤紅色為主體建筑,是藏式風格,周圍則是自由散置的白色建筑群體緊緊圍繞在主體建筑周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建筑采用4、的是漢族的閣亭風格,神同形異的完美融合在了一起。這種格局不僅主次分明而且層層相疊,空間感十分強烈。三、外八廟的建筑風格康熙、乾隆年間,清王朝為了達到“合內外之心,成鞏固之業”而興建寺廟,這些寺廟順應了蒙、藏等少數民族信奉喇嘛教的習俗,“因其教而不易其俗”,通過“深仁厚澤”來“柔遠能邇”。在建筑上,它繼承、發揚并創造性運用各種建筑技能,汲取南北名園名寺的的精華,實現了漢族和少數民族建筑形式、磚石結構與木構架的完美融合。它是一個聚集了滿、漢、蒙、藏等多個民族的建筑風格和藝術的古建筑寶庫。它作為物質載體,體現了藏傳佛教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其獨特的建筑藝術特點,是滿、漢、蒙、藏文化交融的典范,有著其不同5、的政治意義及歷史背景。藏族寺廟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構建就是在收分的折角方柱上置大斗,托本,然后再放承重的重梁,這就相當于一種柱式。此外,梯形窗套和出挑的窗檐也是一大特色。至于外八廟,在做的時候都是取其形式,而改變了它的比例。藏族寺廟一般采用“巴喀草”,鎦金銅裝飾,而外八廟則采用琉璃、磨磚宇墻。總之,外八廟的建筑設計上,大輪廓是藏、蒙的味道,細部則漢化。普寧寺的大乘之閣是一個藏、漢雜糅的很成功的一個建筑,它仿三摩耶廟,但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以漢族建筑為基調,五頂不失漢族閣樓的風貌,四個小殿,則以藏族建筑為基座,仿藏的矩形附殿,六角方臺,四色塔,統一比例,使得主體和附殿風格一致。普樂寺表現出曼荼羅形6、象,其基本特征就是十字對稱,方圓相間,井字分割。最上面的為攢尖塔,殿宇、城臺以漢族建筑為基礎,下層臺置五色喇嘛塔瓦檐,有“九山八海”之說。雖然它們表現出了方中套圓的曼荼羅形象,但匠師們的新創作的這種風格完全根植與傳統建筑的土壤。四、外八廟的建筑色彩分析中國從古代開始,木結構建筑外露部分涂以朱紅,白墻棟梁飾以紅、黃、藍、金色調,明快悅目。雖然中國古代在顏色方面具有嚴格的等級制度,例如平民百姓不可以穿金色衣服,但外八廟卻沒有按照建筑等級和色彩等級來建造,它與承德山莊相互協調的十分一致。總體上看,外八廟的主體色調為紅色。藝術史學家格羅塞認為:“紅色是一切民族最喜歡的顏色”,而黃色是帝王的象征,又與紅7、色搭配凸顯榮華富貴,所以外八廟的大多數屋面采用黃色琉璃。加上藏傳佛教的色彩觀點反映在建筑上,外八廟的各個寺廟就有了比較完整的裝飾手法。佛寺為紅色,紅色墻面上主要用棕色及白色飾帶,白墻上面則是黑色窗框,塔和經堂也為白色。屋頂上點綴鎏金,形成強烈的對比。普陀乘之廟和須彌福壽之廟都是仿藏傳佛教的典型建筑的代表。例如普寧寺的大雄寶殿,白臺、紅墻、黃瓦、青畫,整體互補色和近似色的運用,在空間和體量上凸顯了自身的等級感,還呼應了周圍環境。五、旅游價值懂了外八廟,就懂了清王朝;懂了清王朝,即是懂了人世的繁華滄桑。它見證了康乾盛世,也記錄了整個清王朝的衰敗。作為中國最后一個帝國王朝的背影,三百多年來它靜靜地立在塞外的崇山峻嶺中,一個城市的歷史全寫在建筑上,即便破破舊舊依然氣勢恢宏。從重重疊疊的帝國舊事到今天,紅墻、素瓦、木椽,無不是一經典。連外國學者也看出:“誠以外藩全土,西藏可稱為祖山;所以爭外藩必先爭西藏之推選達賴權得以號令諸部也。”外八廟囊括了亭臺閣寺等大部分中國古代建筑形象,這樣一座具有世界性突出普遍價值的藝術杰作,只有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加以保護,才能使得永久性傳世并更好的發揮其所具有的世界意義。(作者單位:承德市外八廟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