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速發展下的高層建筑(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2720
2022-07-19
3頁
40.27KB
1、城市快速發展下的高層建筑摘要:今天,我們的城市,盲目的大量的建設著高層建筑,而我們的城市化人口數量卻沒有跟得上這個建造的速度。造成了許多閑置房的出現。而閑置的那些房子是可以省去建造多層建筑,使得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關鍵詞:高層建筑 城市生活 高層住宅高層建筑充斥著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城市的快速發展,人口的激增,土地的稀缺,讓高層建筑順應時勢的出現。它并非從古代的高大建筑物一步步演化而來,而主要是源于人口增長,土地的位置和地價決定的時代產物。高層建筑的發展也不是近幾年才出現的,追溯歷史,世界第一個摩天樓時期起于1853年電梯發明之時,一直延續至1909年。而世界上第一棟高層建筑的雛形應是1872、0年建成的紐約公正生命保險大廈,這棟建筑除了結構和高度外,采用了幾乎全部必須的高層建筑技術元素,雖然其只有5層,但高度達到了39.62米,并且在辦公樓中首次使用乘客用電梯。于1912年毀于一場大火。發展到現在,超高層建筑也已經屢見不鮮了。迪拜的哈利法塔(迪拜塔)是現知的世界上最高的已建成的超高層建筑,建筑高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828米。比第二名臺北101大廈足足高處320米。由2004年9月21日開始建造,于2010年1月4日建成竣工。總投資超70億美元。哈利法塔37層以下是世界上首家ARMANI酒店,45層至108層則作為公寓。第123層將是一個觀景臺,站在上面可俯瞰整個迪拜市。建筑內有1003、0套豪華公寓,周邊配套項目包括:龍城、迪拜MALL及配套的酒店、住宅、公寓、商務中心等項目。哈利法塔不但高度驚人,連建筑物料和設備也“份量十足”。哈利法塔總共使用33萬立方米混凝土、3.9萬公噸鋼材及14.2萬平方米玻璃。大廈那么高,當然需要先進的運輸設備。大廈內設有56部升降機,速度最高達每秒17.4米,另外還有雙層的觀光升降機,每次最多可載42人。很多人都希望建筑物越高越好,但建設高層建筑尤其是超高層建筑往往要有很高的科學技術才能完成。建筑物應盡量滿足人類的多種生活需求,與城市休戚相關并有極大綜合性的容器。經過一個多世紀的努力,目前現代建筑行業雖然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對于人類社會不斷增長4、的物質、精神等方面的需求而言還遠遠不夠。越是往高發展,高層超高層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方面還有很多可以深入探討和研究的問題,結構力學與結構工程的理論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等待工程師們去開發,人類也可能探索比鋼、鋼筋混凝土還要優越的材料來建造高層及超高層建筑。而在這些“偉大”的高層、超高層建筑來到我們身邊的時候,它帶給了我們什么呢?我們的生活被高大的建筑物所圍繞,我們的城市被他們的陰影所覆蓋,抬頭望去卻只有小片的藍天供我們欣賞和呼吸。走在這些樓群里,是否有種井底之蛙,坐井觀天的無奈?當大量高層建筑在城市中拔地而起的時候,你是否發現,我們的交通變得混亂,我們的生活變得壓抑。我們出現在這些龐然大物下面的時5、候,是否都加快了步伐,想逃離這片區域?高層建筑的確解決了人口密集給土地帶來的巨大壓力。可是隨之而來的是,當分散的人們被集中到一塊土地上時,我們的交通混亂了。我們會發現大樓周圍的停車位根本不夠用,包括地下停車場也是一樣。而每天上下班,晚上回家的時候,道路開始擁擠不堪。而在這些巨大建筑物的內部生活工作,人們的交流開始變少了,人們的生活圈子開始變得越來越小。而這些高層建筑對人們的身心也有著不利影響。首先是高層建筑的整體量與外觀問題。高層建筑巨大的體量改變了過去城市街道的肌理與尺度。以前,街道的尺度親切宜人,處處體現了人的尺度,讓人感到建筑與人的親近,向高層建筑的巨大尺度完全打破了過去的人本尺度,使街6、道顯得非常狹小。高層建筑受到風力的限制,只注重結構合理的建設要求,將大多數高層建筑標準層平面都設計為方形或矩形,導致絕大部分高層建筑的外觀都大同小異,形體雷同,造型不免單調,使現在的城市面貌日益趨同的情況更加嚴重,居民也很難分清到底是哪幢建筑物。天空被蠶食。高層建筑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地區,而且就目前情況來看,其數量也在逐漸增多,過高的樓層遮擋了人們的視線,從建筑物最底層向上看,人們看到的只能是一幢幢建筑,天空被林立的高樓所蠶食。藍天已成為了人們抬頭仰望的“奢侈品”。陽光被遮擋。高樓林立,遮擋了人們的視線,而且也阻擋了陽光的照射。周邊建筑往往會因高層建筑的阻擋而常年享受不到陽光的照射,已引起了周圍7、很多居民的不滿。由此可見,高層建筑已對人們的身心健康構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脅。玻璃幕墻的反射。一部分高層建筑采用的是大面積的反射幕墻,以取得整體造型和經濟的效果,反射幕墻都或多或少地污染了周邊地區的光環境,對周邊居民生活造成干擾的同時,也不利于道路通行。目前,高層建筑除了自身較差的聲環境以外,還會影響周邊的聲環境,特別是市中心密集的區域。市中心高樓林立,街道就成了“峽谷”。這樣,聳立的高層建筑會阻擋城市交通等各種噪聲的傳播,而且噪聲遇到高層建筑上的玻璃或輕質金屬外裝修材料后會反射形成回聲,更不利于噪聲的擴散。面向十字路口的高層建筑物會把車輛通行產生的噪聲反射到其他建筑上,污染周邊建筑的聲環境。眾多8、的高層建筑不但使地區環境發生了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風向。風遇到高層建筑物后,大部分向上和往兩側擴散,一小部分向下緊貼地面從建筑物兩側通過,向下接近地面的氣流會對高層建筑周邊的低層建筑產生影響,建筑物出入口也會因此產生強勁的氣流。尤其是對于建筑物之間的空隙來說,這樣的地面氣流會增大經過空隙處的風速,在拐角的地方形成旋風,旋風程度的大小隨著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增大。超高層建筑甚至在相對靜風的氣候環境下,也能圍繞建筑物產生較大的空氣流動,進而出現陣風、氣流、渦流和氣流,這種現象也會隨著高層建筑越密集程度的增加而越發明顯。外界氣候條件的變化很容易影響到高層建筑物內部熱環境,高層建筑因此不得不大面積采9、用人工空調環境,雖然有效調節了室溫,但空調設備工作時產生的熱量會大幅度提高街道的溫度,這就對城市局部地區的熱環境造成了不利影響。此外,過于密集的高層建筑也使城市熱島效應變得更加嚴重。城市的人口、規模以及建筑物的密集程度都會對城市熱島效應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大部分城市中的高層建筑都非常密集,建筑密度大、容積率高,就會增大空調等人工熱源排放量,同時也會加劇城市“熱島效應”。而如何解決高層建筑的防火防災問題,現在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解決。911事件帶給我們的深刻反思仍在持續。隨著我國計劃生育制度的進行,人口老齡化,新生人口數量的下降,都將使高層建筑逐漸退出大量建造的歷史舞臺。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人們需要更好的生活空間,生活環境,就應該更好的控制高層建筑的建造。不是不造,而是適量的建造。走在城市大街上,你會看到,很多的高層住宅到了晚上并不那么燈火通明,閑置房很多。而我們的城市依然在緊鑼密鼓的建造著這些無人使用的高層建筑。這不得不讓我們細細的思考。參考文獻:1卓剛.高層建筑150年.建筑師2011年1期.2伊利爾?沙里寧.城市,它的發展衰敗和未來.3美高層建筑設計和城市環境協會.1992高層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