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塑料模殼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2739
2022-07-19
3頁
22.35KB
1、大型塑料模殼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1塑料模殼的特點及應用情況塑料模殼作為現澆密肋樓板施工的專用模板,是70年代由玻璃鋼模殼發展而來的。玻璃鋼模殼是用玻璃纖維制成,四角易磨損而露絲起毛,澆灌時易與混凝土粘在一起,難以拆模,影響重復利用。為了達到耐磨損的要求,需要增加樹脂(塑料)厚度,這樣會增加重量和提高價格,因此,玻璃鋼模殼不能被廣泛的應用。80年代初期,我國研制了聚丙烯塑料模殼,并由中型發展到大型組合式模殼,形成了系列化。這種模殼具有強度高、耐磨損、不易老化、厚度均勻、四角無初應力、韌性好、不易開裂等特點。大型組合式聚丙烯塑料模殼的規格有1.2m1.2m和1.5m1.5m,分為四個標準單元,可以用2、0.6m0.6m或0.75m0.75m的中型模具和中型注塑機生產。注塑成型后四角加角鋼用螺栓連接拼接而成。它能夠靈活地組合成多種規格型號的模殼,特別適用于空間大、柱網大的工業廠房、倉庫、商場和圖書館公共建筑。用大型塑料模殼施工的現澆雙向密肋樓板結構,由于省去大梁,減少了內柱,從而使得建筑的有效空間大大增加,層高也相應地降低。8層左右需要吊頂的多層建筑,若采用雙向密肋樓板結構,約可省去一層的建筑高度,相當于有梁板結構7層樓的總高度。它打破了常規現澆平板和無梁板因跨度大,需增加板厚,增加混凝土自重和用鋼量,樓板剛度和抗震性能較低、造價高等不經濟的傳統作業法。用1.5m1.5m0.4m塑料模殼施工的3、現澆雙向密肋結構,其樓板折算厚度僅為0.11m,而一般的現澆梁板的折算厚度0.22m。由此可見,其技術經濟效果、投資效益是相當顯著的。現澆雙密肋結構整體性好、剛度大、抗震能力強。由于脫模后外形美觀新穎,可以省去吊頂,后處理也方便。樓板底下的每個藻井能起到吸音作用。從施工的角度來看,影響建筑物施工速度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達到足夠強度的折模時間,即模板及其支撐系統均須固定在澆灌混凝土的位置,直到混凝土達到所需的強度后方能拆除。這樣,本來可以重復使用的設備工具占用較長的時間。如要加快施工進度,必須購置或租借大量的模板、支撐和工具設備。但是,聚丙烯塑料模殼可采用一種快速條狀的原支模方法,在混凝土澆灌后24、?G3天便可將模殼和5的支撐系統拆除,混凝土養護期間也不會由于減少了支撐系統而引起樓板變形。利用塑模施工速度較快,一般情況下,7天即可完成一層樓面,從而大大地縮短了工期。這種塑料模殼以塑代木,以塑代鋼,能反復使用多次,而且施工方便,支持操作簡單,對操作人員技術要求不高,有利于組織施工,脫模容易。目前,國內已能生產肋距為0.9m、1.2m和1.5m系列的聚丙烯塑料模殼,通常密肋樓蓋肋距大的要比肋距小的更為經濟。如1.5m1.5m0.4m的塑料模殼與1.2m1.2m0.4m的塑料模殼相比較應用在鋼筋混凝土密肋樓蓋中,可降低樓蓋造價的17,又符合建筑擴大模數3m的規格,設計施工均很方便,其應用范圍更5、加廣闊。2塑料模殼的施工工藝2.1支撐系統支撐的布置與塑料模殼的施工速度、工程質量是密切相關的,支撐系統的設計應考慮標準化、通用化、易組裝的拆卸施工方便、經濟合理等一系問題。工程支撐力的傳遞為:塑料模殼支撐在龍骨的角模上,龍骨支撐在鋼支柱上,鋼支柱支撐在混凝土樓板或地基土上。故支撐系統由鋼龍骨,L505的角鋼和鋼支柱三部分組成。鋼龍骨(即主龍骨):密肋樓板肋梁底的龍骨構造是關鍵,工程一般采用25mm厚薄壁冂型鋼模作龍骨(長度為1.5m,中部焊有加強肋隔板)。角模:采用普通鋼模的角模50mm50mm作為塑料模殼的支撐點,此模板每個施工單位均有配備,無需特殊加工,龍骨與角模聯結采用常用的回形卡。鋼支柱:采用48鋼管與可調活動鋼支柱相配套使用,有MM75和MM90型兩種。鋼支柱安裝時應遵守下列安全規則:(1)支柱的平面布置應設在模殼的四角點支撐上,為了減少變形,在主龍骨下每格中點再增加一個支柱,即按0.75m1.5m網格布置。(2)支柱應安裝在平坦堅實的底面上,為避免不均勻沉降,支柱下墊50mm厚的通長腳手板。支柱要垂直,避免偏心應力。(3)每條龍骨下面設置2?G3道水平拉桿,支柱使用高度超過3.5m時,每隔2m高度應增設一道拉桿,將支柱相互聯結,以保證支架的穩定性。龍骨的起拱可按施工規范1?G3執行。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