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漢族民居建筑的衍變發展(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2775
2022-07-19
5頁
606.50KB
1、川西漢族民居建筑的衍變發展川西地區自然風景優美迷人,川西民居作為古代巴蜀建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源遠流長,在獨特封閉的自然環境中,其風格極富地方特色,自成體系,成為相對獨立的民居建筑樣式。川西民居川西民居,首先是一個地域概念,川西民居是誕生于成都平原這個特定區域的民居樣式。同時它又是一個人文概念,其建設形態融合了川西地區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蘊含豐富的人文思想。現存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建于一千多年以前。草堂庭園占地16.37萬余平方米,建筑為南北軸線對稱布局,大門緊鄰浣花溪,軸線上依次為大廨、詩 史堂、柴門、工部祠。整個建筑均系木構平房,富有川西民居樸素雅淡的濃郁氣氛。在建筑單體上,川西2、民居講究因地制宜,以中軸線布局。建筑結構通常采用穿斗式木結構小青瓦房,由堂屋,廂房,耳房,天井和院壩組成。建筑鄉土氣息格外濃郁,與環境呼應展現相互的質感美、自然美。墻壁材料因材致用,屋頂采用青瓦坡式屋頂處理,一般采用懸山,前坡短后坡長,以利于解決四川多雨季節的屋面排水。在建筑色彩上,住宅外墻多采用利于陽光反射的白色為基色調,以解決四川地區陰雨天氣多而日照不足引起的采光問題。木結構大多突出材料的本色,一般在立柱上涂成黑色,門窗以淺褐色或是棗紅色為著色基調。在細部與裝飾風格上,除少數豪貴富紳追求華艷夸張外,大多數較為清淡素雅,簡潔大方,不事繁瑣。細部處理和裝飾重點常集中于大門、照壁、門窗、掛落、柱3、礎、檐口、屋脊及封火墻等處。在川西各地的民居上能夠看到大量以象征意義的吉祥圖案、地方傳說、神話故事為寓意的裝飾構件,它們凝聚著廣大川西勞動人民的辛勤和智慧的結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一、獨特的地域風格 它不同于北京之貴、西北之硬、嶺南之富、江南之秀,自有其樸實飄逸的風格。 1、住宅布局中的開敞自由民居建筑特征是以庭院式為主要形式,基本組合單位是“院”,即由一正兩廂一下房組成的“四合頭”房,立面和平面布局靈活多變,對稱要求并不十分嚴格。2、建筑造型輕盈精巧為適應炎熱潮濕的氣候,民宅建筑多為木穿斗結構,斜坡頂、薄封檐,開敞通透,輕巧自如。建筑的梁柱斷面較小,外墻體的高勒腳、半樁臺,室內加木地板架空4、。 3、建筑色彩樸素淡雅川西平原植被較好,四季常青,而民居的建筑色彩十分樸素,多以冷色調為主。瓦為青色、墻為粉色(或灰磚色、梁柱為茶褐色、門窗多為棕色(或木料本色)。其重點裝修部分是小門樓,俗稱“龍門(或門道)”,但仍是以冷色調為至,常常“雕而不畫”。 二、融環境為一體川西民居講究“天人合一”自然觀與環境觀。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材以木、石灰、青磚、青瓦為主。墻有磚墻、土墻、石塊(石板)墻、木墻(木板或原木)、編夾壁墻等;屋頂用小青瓦、草、谷草、山草、石板瓦、樹皮瓦等。這些就地取用的材料,既經濟節約,又與環境相協調,相映成趣,呈現出一種質感美與自然美。“天人合一”的環境觀把周圍的大環境引入5、封閉的小環境中,形成了人與住宅、環境的和諧統一。 三、親情味濃厚 川西人講究禮節,喜好聚集娛樂,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這一特點也突出地表現在居住方式和鄰里關系上。川西民居的建筑中大小院落中的天井與寬屋檐,以及沿街住宅或店鋪外的檐廊,便為居住者創造了一個較明朗的生活工作的“公用空間”,供家人納涼、婦女手工、小孩嬉戲、鄰里喝茶下棋以及接待來客之用,使鄰里間得以充分交流對話,使蜀人深感“遠親不如近鄰”。 四、兼容性較強 四川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區域,據有關史料,大批移民入川先后發生過幾次。因此,川西居住文化也是一種兼容性較強的融合文化,其許多特色的形成,都是在不排外的基礎上兼收并蓄的結果。四川并未6、因吸收外來文化而丟失傳統,而是在兼容先進文化因素的過程中,形成了適合本地自然與經濟條件的,獨立形態的文化體系。五、發展與傳承每句意蘊豐富的話語都有它深刻的內涵,每段印象深刻的歷史都有他抹不掉的時間積淀,每種歷久彌新的建筑風格都有它獨特的靈魂。小青瓦、粉白墻、花格窗、雕梁畫棟,飛檐斗角川西民居,他就這樣在歷史的塵封下存活著,喘息著,淡定著,掬著歷史留下的一縷清香,他就這樣謙卑地望向前方,霧靄迷茫,在現代建筑與西方文化的誘惑與侵染下,他逐漸地改變了步伐與節奏,舊城改造,與時俱進,是蛻變了還是退化了,他不知道,只有時間才能證明這一切,但是時間卻是執拗的,失敗了,只能是無語凝噎和一聲長嘆。我們不可否認7、,深厚的農耕文化烙印給川西民居帶來了諸多弊病,自由開放的號角聲也讓他在某些方面羞愧難耐,他腐朽的梁抵擋不住新生文化的沖擊力,一些落后的建造方式被淘汰成為必然。但是,新建筑能夠替代舊建筑的外殼,卻替代不了舊建筑的精神和風韻,那是外來文化永遠不能準確表達的靈魂所在。川西民居給我們講述的,不僅僅是美學的享受,而且是文化的傳承與影響。川西新民居在舊城改造的大浪中,一幢幢似曾相識的新房展現在我們眼前,川西民居似乎又重現在老城區扎根之處,青瓦白墻、飛檐斗角,清麗雅致,濃厚的川西風情不僅勾起人們深深地回憶,還帶動了農家旅游業的發展,“綠蔭蔥蘢掩竹籬,花香悠然入院墻。堂前品茶聽鳥叫,水榭荷邊賞月光。”如此愜意和親近自然使人們不得不在這里留下他們的足跡,但是這不單單是外表的展現,更是川西民居內在美的宣示和深入人心,在復古風的盛行的同時,我們不妨思考一下這背后的蘊藏,不是經濟手段,更不是物質享受,而是與祖祖輩輩心靈的溝通,靈魂的碰撞,沉淀下來的才是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