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標建筑變化看天津(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2801
2022-07-19
5頁
100KB
1、從地標建筑變化看天津(圖)上世紀50年代的百貨大樓玉清池站在天津市的新地標位于和平區的“津塔”前,我這個老天津衛的情感之門驀然開啟,浮想聯翩。不禁喟然:地標性建筑代表著一座城市的科技進步,代表著一座城市的文明,更代表著一座城市的精神,從而成為人們引以為豪的一種圖騰。其實,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標志性建筑,人們一提到這座城市就會聯想到自己心目中的那處印記。比如巴黎的埃菲爾鐵塔,比如倫敦的大本鐘,比如上海外灘的海關大樓,再比如北京的天安門因此,地標建筑可以稱作城市名片,城市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都會有一處或幾處相應的地標性建筑應運而生,傳遞著這座城市的文化信息和經濟信息。回顧天津近代百余年來的歷史進程,2、每個時期的地標建筑都在訴說著曾經的故事。而這些故事的起源無疑都為這座海濱之城披上絢麗繽紛的斑斕色彩。20世紀前的天津,還只是一座新興的商業城市,有的只是幾百年來漕運文化、鹽業文化遺存的溯古之風。一座老城,幾條古老的街道,南北之交的三岔河口、海河畔香煙繚繞的天后宮殿,“連檣結萬艘”景象,此起彼伏的市聲構成了這座城市的全部。如果要指定那時的地標,恐怕非鼓樓莫屬了,它巍峨地矗立在這座城市中央,“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鐘聲”。20世紀初葉,八國聯軍的炮火硝煙拂去了京畿重鎮的繁榮,估衣街、鍋店街、針市街、竹竿巷、宮前街的商號、金店、銀樓被劫掠一空;都統衙門拆毀了老城四3、垣,幾百年的森嚴壁壘豁然洞開。列強們各自在“租借”的津沽土地上,建立起國中之國、城中之城的“租界地”。與此同時,天津的商業中心也由北門外的關上、關下轉移到新興的南關市場,也就是后來被人們稱作“南市”的那個地方。這個時期的地標性建筑,既不是海河上的大鐵橋,也不是被稱作“東方華爾街”的租界大法國路,而是一處被稱為“華北第一池”的浴館玉清池。玉清池浴池始建于1924年,位于天津市和平區南市榮業大街與慎益街交口。當時,日法租界尚在開發之中,玉清池不僅是南市地區、也是天津市中心鬧市區的最高建筑。玉清池是天津富紳祁霈霖投資修建,建筑相當氣派,有華麗的盆塘、舒適的包廂、并有全方位的服務。一部豪華的西門子電梯4、可以送你直達四樓觀景臺,把海河兩岸逶迤景色盡收眼底。如今,玉清池作為歷史建筑將被保留下來,與它經歷近百年的風雨滄桑一起,繼續見證新南市的變革與繁榮。當時,民間流行的一句俗話直奔主題,真切地反映出這處“中國地”的奢華,那就是“不到南市逛一逛,白到天津衛走一趟”。直到1937年,天津淪陷,毗鄰日租界的南市成為了日本人的“后院”。一時間,治安混亂,商業亦遭受嚴重打擊。加之1939年天津大水的長期浸泡,天津的商業中心再次向租界地區轉移。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天津迅速成長為北方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西方文化的介入,也為這座城市注入了現代化的元素。“三白一黑”更是成為天津的四大產業支柱(紡織、化工、面粉、煤炭業5、),民族工業的振興,揭開了一頁新的歷史。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商業的繁榮,商紳們絕不會錯過這大好時機。于是,在日租界旭街(今和平路、金街)的中心地帶,一座高樓平地而起,高聳的塔尖直入云霄,號稱七層天的大平臺可以極目遠望,鳥瞰津沽大地。這就是中原公司(今百貨大樓)。1926年,上海先施公司高級職員林壽田、黃文謙等人看重天津港口城市的商埠地位,北上天津,在日租界旭街(今和平路)買下一千余平方米的土地,投資47萬銀元興建中原公司。大樓1927年竣工,1928年1月1日正式營業。曾任民國大總統的黎元洪為其剪彩。據當時報載,開業情景“盛況空前,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爭睹大樓雄姿,四周街道擠得水泄不通。一至三樓為6、百貨商場,四、五樓為舞廳、影戲院、游藝廳、餐廳等,六樓頂為花園,垂直電梯最為引人注目。”中原公司是當時第一家大型百貨商場。也是天津最大的商場,它經營的中高檔日用百貨聞名華北。依靠雄厚的實力,中原公司還在天津商業史上首創了大規模減價銷售的競爭手段,再加上聯合促銷和發放禮券,開業伊始,便人流如織,生意興隆。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大, 1932年,中原公司又在法租界繁華的綠牌電車道(今濱江道),成立分店 (今中原公司)。1934年在北京王府井成立天津中原公司北京分店。新中國成立后,中原公司總店改制為天津百貨大樓,成為華北地區第一家國營大型百貨公司。我國計劃經濟時期,各種商品供應要數百貨大樓最全,與原法租界7、的勸業場、中原公司(即分店)號稱為天津“三大商場”。此后幾十年中,百貨大樓都是天津的一號地標性建筑。時光荏苒,天津已經從古老的漕運碼頭成長為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尤其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后的三十多年間,更是突飛猛進,日新月異。一座座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地標性建筑這個經濟發展的符號,不斷被刷新。如今的地標性建筑于昨天已不可同日而語,即便是在天津本地也是各領風騷。比如小白樓的金皇大廈、東站前的海河廣場、金剛橋畔的古文化街、老城廂的鼓樓商業街、南市的食品街、塘沽的金街等等,不勝枚舉。然而,其中最具沖擊力的還是位居母親河海河畔的那一座座新型建筑。如果您從天津站下車,站在海河岸邊,對面便是氣勢恢宏的一組歐式建筑8、群津灣廣場。這兒曾經是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龍舟的出發地皇船塢,這一灣海河也因此得名“老龍頭”。如今這里已成為匯集劇場、影院、餐飲、娛樂的時尚文化中心。沿河南望,一座現代化的赤峰橋橫跨大河,橋頭堡上圓形觀景臺似太空“飛碟”,蒞臨津門,為這座城市平添風采。憑欄北眺,海河之濱的大沽橋頭,一座336.9米的“津塔”,傲然挺立,雄居今日天津高樓之冠。與其毗鄰的“津門”大廈相映成輝。津塔是和平區海河六大節點之一,更是和平廣場中心商業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此間將入駐八百余家跨國公司和知名企業,成為天津信息最集中、商機最豐富、商務活動最活躍的國際化商務中心。津塔,一座目前華北地區最高的建筑物、天津新的地理坐標,以挺拔的身姿,汲取河海交融之源泉,俯瞰這片亙古至今的土地,落地生根,遙望過去,走向未來。天津的新地標正是如此,它們承載著天津的歷史,也同樣預示著天津繁榮的明天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9
650份
表格合同
上傳時間:2021-01-15
11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