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筑環境心理學角度探索老年人住宅設計(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2807
2022-07-19
5頁
17.50KB
1、從建筑環境心理學角度探索老年人住宅設計從建筑環境心理學角度探索老年人住宅設計 以山水林澗為例 摘要: 我國現行的住宅體系在設計理念上對老年人的需求考慮不多,住宅設計應如何適應老齡社會,如何滿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為我們所面臨的、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本文分析了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的特性,并就此對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設計進行了一些探索。 關鍵詞: 老年人 居住住宅 休閑環境 建筑心理學 設計探索 前言 老年問題涉及千家萬戶,關系到每一個人,特別是老年人的居住問題直接影響到每一個家庭,影響到社會各個層面。對老人來說,誰都喜歡在一個舒適安全的居住環境里享受晚年生活,可是,在安康小區、綠色小區、精品小區遍地開2、花的今天,老人在家中發生摔傷、碰傷的事卻屢屢見諸報端,沖擊著每一個有老人家庭的視野和神經。因此,盡快建立能夠適應老齡化社會需求的建筑住宅體系已刻不容緩。 重慶山水林澗用地近700畝,東西直線跨越1000米,南北760米,360度皆能面山而居,靠山而居,形成卓越的大尺度生活版圖,天然的大視野空間格局。山水林澗讓空間的享樂藝術傳承一世的幽雅與浪漫。 山水林澗中心美湖,130畝水域蜿蜒舒展,空曠無垠浩淼如煙,綠波蕩漾間,山水景致連成一片,宛如鑲嵌在城市景區的一顆璀璨明珠,路人只能遠遠觀賞,為你可以靜靜獨享。雖然山水林澗并不是專為老年人設計的,但是他的幽雅,安靜以及休閑的室外環境無疑對老年人來說是個頤3、養天年的好地方。 山水林澗的設計團隊認為建筑和環境是承載人行為的場所,在設計時對人的行為和心理因素的考慮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環境心理學是研究人的行為和知覺心理同環境之間的關系的,所以其研究成果目前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建筑與環境設計當中來。所以,我以重慶山水林澗為例,從建筑環境心理學角度探索老年人住宅設計。 1、 環境心理學角度探索老年人休閑環境設計 (1)坐息空間。老年人休閑活動大多數時候是休息、曬太陽、觀賞。因此,休閑環境中應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坐息空間。這些坐息空間可以設在大樹下、公共建筑的廊檐下等,或鄰近兒童活動場地,以便老人們照看孫輩玩耍,同時要有良好的通風和充足的陽光。坐息空間內的座椅可以采4、用靈活的形式,如山水林澗利用花壇、矮墻、建筑物的基座等。坐息空間中還可以專門設置一些比較私密的空間,避開主要人流聚集的地方,并有樹木、花草等遮掩視線,以方便不喜熱鬧的老人靜坐。 (2) 健身空間。健身鍛煉也是老年人休閑活動的主要內容。健身活動場地和設備種類的考慮不僅要為體弱的老人們提供方便和安全,還應使活動項目具有一定的激勵作用。如條件許可,可開避適宜老年人身體條件和愛好的門球場地(草坪),亦可作為晨練時提供打太極拳、老年人體操或舞劍等活動使用的開闊場地。還有山水林澗很令我感動的是它考慮到老年人易疲勞的生理狀況,在活動場地中為老人提供休憩、交談、觀看的場所和設施。此外,老年人健身活動場地不妨臨5、近兒童的活動場地布置,或在場地內一角開設小型兒童活動使用地,兒童的天真和稚氣可感染老年人生命的樂趣并活躍環境氣氛。在這方面,我認為山水林澗還有缺陷。 (3)交往空間。老年人的生活中常伴有孤獨感始,因而渴望與人交流并且得到理解,這也是老年人進行休閑活動的主要原因。對于大多數老人來說,他們希望通過見面或交談獲得一種參與感,能使自己感到并沒有被社會遺棄。對行動不便的老人來說,坐在一旁觀看別人的活動也是一種參與的方式。因而,在休閑環境中提供適當的交往性空間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山水林澗我們可以發現兩種交往空間:小規模交往空間,即只有兩三個少數老年人交流的空間,這種空間大多只要求提供桌椅,供老年人閑聊、下棋6、等活動;還有就是群體交往空間,老年人有在聚集一起進行跳舞、打拳、跳健身操、吹拉彈唱等群體娛樂健身活動的要求。在設計時應提供必須的交往空間,可以是小型廣場或是涼亭等空間 (4)綠化。 綠色是生命的象征,生機勃勃的花卉和植物可以消除老年人消極的情緒,使老人體會到生命的樂趣。在老年人休閑環境的綠化設計時,應盡可能平坦,避免種植帶刺及根莖易露出地面的植物,以免造成老年人行走的障礙。宜選用一些易管、易長、少蟲害、無飛絮、無毒、無刺激性的具有特色的優良樹種。在植物季節景觀的配置上,選用花色鮮艷,季節明顯的花、灌木和色葉樹木,讓老年人在視覺上、心理上感受到植物景觀的季相變化,激發他們的生活熱情。山水林澗在植7、物的配置上采用孤植、對植、群植、壇植,處理好喬、灌、草、花與場內建筑的相互襯托關系,創造層次豐富的自然景觀,給老年人創造一種神清氣爽、修心養性的良好綠化環境。 2、建筑心理學角度探索老年人居住住宅設計 設計老人住房時,從目的性、方案及實際設施上要考慮到他們的起居、日常事務、個人愛好習慣、社會接觸及文娛體育活動等方面,以體現他們早先生活方式的連續性,最重要的目標就是盡可能長時間維持其獨立生活能力。從生理學角度研究發現,人進入老年后,身體機能退化,功能降低。這些都決定了老人相對而言身體較虛弱,行動遲緩,體力下降,這就要求老年人的住宅設計應從方便和經濟角度出發,占地宜小,室內空間緊湊,使老人平時的生8、活自理和日?;顒拥睦щy最少而且省力,應使防火設計能保證最大安全。老人一般都喜歡寧靜,怕吵,尤其是兒童的吵鬧,因此外界的環境及室內的環境也應高度寧靜。而從建筑心理學出發,老人一般都較敏感,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差,容易產生孤獨感和被拋棄的消極心理,因此建筑室內布置應寬敞明亮、居住舒適,建筑造型應富有生活氣息,不應看上去像在社會福利機構。因此,在老年人居住宅的規劃與設計上,應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充分考慮: (1)從空間(消除室內高差)、裝置(設置扶手、地面防滑)、設備(緊急通報系統、安全電熱源)、管理員或護理人員等方面對應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性,做到緊急時刻可立即采取措施。從環境行為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考9、慮大多數老年人常年形成的居住習慣,提供傳統形式的室內空間。從建筑人類工程學的觀點出發,在家具、衛生器具的尺寸方面符合老年人的身體特征。 (2)考慮老年人的戶外環境設計特色。在老年社區,首先考慮到要彌補老年人減退和喪失的機能,住宅區的道路系統、交通組織應以保護老齡人的行動為基礎。社區內應采用人車分流或部分分流的道路交通結構,增加社區感和安全感。合理安排適合老年人的公共服務項目,如老年活動中心、老年大學、棋牌中心等;山水林澗有足夠面積的室外活動場所,保證老人戶外活動的需要;山水林澗也適當布置綠化、噴泉、亭子、長廊等建筑小品。在庭院或綠地的局部設立自然的屏障或遮擋視線的樹木,配以桌椅、燈具等,可為老10、年人提供一個具有私密、隱蔽、安全特征的用來休息、交談的安靜場所。在具體設計中,要考慮室外環境的開闊平坦。無障礙物的綠地則為老人或殘疾人行進、散步、晨練提供了場所。其次是室外環境的衛生性。小區應有良好的通風、日照條件,防止噪聲和空氣污染,給老年人一個衛生、健康的生活環境。 (3)加強社區服務設施和服務內容。山水林澗開發建設社區規劃的基本要求是從社會學、心理學、美學和醫學等新角度來研究和設計的住區環境,在規劃設計上提供了恰當的生活條件,滿足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社會方面的種種特殊需要,以充實他們的生活內容,提高生活質量。另外,隨著科技的進步,可以在社區中擴展智能環境,達到及時、有效為社區中老年人服務11、的目的。例如住宅區的管理中心應能及時對諸如有害氣體的泄漏、火災、醫療救護、意外事故、求助等主動提供緊急幫助。此外,為老年人服務的各項設施的位置和環境也必須結合社區規劃,否則難以充分發揮作用。 3、結束語 總之,老年人居住建筑的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識,有心理學上的,有醫學上的,有社會學上的。面對我國已進入老齡社會的嚴峻現實,我們應當借鑒國外的經驗和教訓,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老齡住宅政策,切實落實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使老年住宅“事業化”轉變為“產業化”,在設計理念上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做好人性化設計和開發,并完善社區公共設施,做好老年人住宅的外沿建設 參考文獻 林勇強,史逸-城市老年人室外休閑行為初探 湯羽揚,段偉-居住區中適合老年人的戶外環境設計 張劍敏-適宜城市老人的戶外環境研究 潘琴,張倩,李志民 - 行為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