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新建筑與包豪斯有感(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2895
2022-07-19
5頁
15KB
1、 讀新建筑與包豪斯有感 建筑是人類社會生活必要的物質條件,是社會生活的人為的物質環境。人類全部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都離不開建筑。建筑的大系統與社會生態的大系統相對應,它們的層次結構的關系十分密切。建筑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基本保持同步發展。建筑的歷史悠久,從原始公社就有建筑活動,到奴隸制社會建立后就有大規模的建筑活動。建筑風格從奴隸制社會的古埃及建筑、古希臘建筑、古羅馬建筑,經歷封建制度的中世紀建筑,拜占庭建筑、中世紀哥特式建筑,再到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文藝復興建筑、資本主義革命時期古典復興建筑,工業化時代的幾千年不斷發展后,出現嶄新的階段現代建筑。 在現代設計史上,公元1919年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2、1919年由德國著名的建筑家沃爾特格羅佩斯在德國魏瑪市建立的“國立包豪斯學院”,是歐洲現代主義集大成的核心。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歐洲仍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之中,社會動蕩,思想巨變,各國的經濟和文化在不同程度上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戰敗后的德國又掀起了“十一月革命”,國內的知識分子在巴黎,意大利,荷蘭,蘇聯等各國傳播近來的新思想的鼓舞下,抱著對祖國狂熱的改革理想,積極投身到重建德國的各項工作中,包豪斯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在歐洲近半個世紀的現代主義探索中,包豪斯集中了各國對現代主義設計的探索和試驗成果,特別是荷蘭的“風格派”運動,蘇聯的“構成主義”運動和德國的現代主義,從而成為現代主義運動的中3、心。包豪斯產生之前歐洲藝術設計領域中具有重要意義的革命。(一)、19世紀后期英國人威廉莫里斯發起的藝術與手工藝運動。(二)、1900年前后以法國和比利時等國為中心的新藝術運動。(三)、二十世紀初的德國工業同盟或德國制造同盟。后來包豪斯設計體系中主張工藝和機器結合、強調設計自由就是繼承和發展了這些運動的精神主張。包豪斯于傳統建筑的區別: 傳統的建筑觀念是先考慮外觀,然后把不同功能的要求塞進外殼中,“先外后內”。格羅皮烏斯則是“先內后外”,先確定各部分功能所決定的空間,由這些空間組成合理的總體外觀,功能決定外形。傳統建筑中采用對稱法則,而現代設計中采取靈活、不規則的平面布局,多方向、多體量、多軸線4、多通道的手法造成了錯落有致、縱橫交錯、變化豐富、生動活潑的藝術效果。 新建筑采用框架結構,使墻體脫離承重的位置,從而擴大了窗戶的面積,使窗戶成為組成外觀形態的重要部分。窗戶的玻璃和幾何秩序是新建筑最顯著的特色現代主義建筑: 現代主義建筑是指二十世紀中葉,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導地位的一種建筑思想。這種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張:建筑師要擺脫傳統建筑形式的束縛,大膽創造適應于工業化社會的條件、要求的嶄新建筑。現代主義建筑思潮產生于十九世紀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紀20年代,在5060年代風行全世界。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美國和西歐出現的反對或修正現代主義建筑的思潮。也就意味著現代主義轉向后現代主時代。 現代主義5、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學原則。其中包括表現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統一;建筑形體和內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邏輯性;靈活均衡的非對稱構圖;簡潔的處理手法和純凈的體型;在建筑藝術中吸取視覺藝術的新成果 在20世紀2030年代,現代主義建筑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屋頂,不對稱的布局,光潔的白墻面,簡單的檐部處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裝飾線腳等等。這樣的建筑形象被叫“國際式”建筑。 現代主義建筑思想先是在實用為主的建筑類型如工廠廠房、中小學校校舍、醫院建筑、圖書館建筑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筑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紀念性和國家性的建筑中也得到實現,如聯合國總部大廈和巴西議會大廈。現代6、主義思潮到了二十世紀中葉,在世界建筑潮流中占據主導地位。 現代主義建筑風格的確立和格羅皮烏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羅是密不可分的,他們的建筑思想和建筑作品更好的詮釋了現代主義建筑。 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靜衛生的城市環境,首先提出高層建筑和立體交叉的設想,是極有遠見卓識的。他在20和30年代始終站在建筑發展潮流的前列,對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的現代化起了推動作用。后現代主義建筑: 任何事物都有生命周期,隨著經濟技術水平的發展,建筑風格流派也必然隨著文化思潮發生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現代主義建筑成為世界許多地區占主導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現代主義建筑陣營內部很快就出現了分歧,一些人對現代主義7、的建筑觀點和風格提出懷疑和批評。1966年,美國建筑師文丘里在建筑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一書中,提出了一套與現代主義建筑針鋒相對的建筑理論和主張,在建筑界特別是年輕的建筑師和建筑系學生中,引起了震動和響應。到二十世紀70年代,建筑界中反對和背離現代主義的傾向更加強烈。 50、60年代各類文化思潮的興起,在建筑風格流派上也呈多元化發展,出現了解構主義、波普主義、新的古典主義、簡潔主義、有機主義、地方主義在美國和西歐出現的反對或修正現代主義建筑的思潮。但總體上后現代主義還是延續了現代主義的建筑風格。美國建筑師斯特恩提出后現代主義建筑有三個特征:采用裝飾;具有象征性或隱喻性;與現有環境融合。 從20世紀包8、豪斯建筑到戰后國際主義建筑,60、70年代后的后現代主義建筑,建筑風格上的哲學精神一直是延續包豪斯的設計精神:藝術和技術結合,設計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包豪斯對與現代設計的意思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包豪斯對現代設計提出了三個重要的觀點:其一是要求藝術與技術的完美統一;其二是強調設計的目的是人不是產品;其三是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進行”。包豪斯確定了現代主義設計風格,為現代設計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可以說包豪斯在我們身邊無處比在,在建筑設計、工藝品設計、平面設計包豪斯對當今樓盤開發中的借鑒意義: 在當今樓盤開發中存在著一些急進和躁動,很多開發商都存在著拿來主義思想,把所謂的風格拿就用,建筑產品也存在著工業化初期的粗糙。建筑技術與藝術存在脫離。在社會經濟和思想處于一個大躍進時代,建筑作為時代精神的標志,作為開發商、建筑設計師,更應該拋棄浮躁和急進思想,站在社會責任的高度思考房產開發中建筑產品設計如何以人為本,建筑的實用性和藝術性結合,建筑與自然的和諧,建筑與人的和諧。 姓名:彭軍 班級: 設計學1201班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10-31
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