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工程施工方案1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5931
2022-07-20
9頁
22.50KB
1、目 錄一、工程概況1二、編制依據1三、鋼筋工程概述1四、材料要求與加工2五、鋼筋綁扎與安裝41、鋼筋綁扎總則42、地梁、底板鋼筋綁扎5 3、梁鋼筋綁扎64、樓板鋼筋綁扎75、墻柱鋼筋綁扎9六、鋼筋后臺制作及綁扎要求10七、鋼筋工程質量控制11八、安全技術措施14一、 工程概況1、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邳州鐵富鎮九龍大道與邳蒼路交叉口西南角,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本工程地下一層,地上十七層。地下部分采用筏板基礎。本工程建筑抗震設防烈度:8度。設計使用年限:50年,結構安全等級:二級,結構重要性系數:1.0。耐火等級為二級。防水等級為:1級。2、方案目的:為了使參與施工任務的管理人員和工人2、明確所擔負工程任務的特點、技術要求,施工工藝等,做到心中有數,有統一計劃、統一目標,有組織地完成施工任務,確保工程質量。二、編制依據1. 本工程施工圖紙。2.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 (GB50300-2001)3. 鋼筋焊接及驗收規范 (JGJ18-2003)4. 帶肋鋼筋套筒擠壓連接技術規程 (JGJ108-96)5. 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 (JGJ107-2003) 6. 11G101系列標準圖集三、鋼筋工程概述1、本工程用(HPB300)級、(HRB335)級、(HRB400)、地下室內外墻、框架梁、框架柱、頂板鋼筋為(HRB400E)級鋼筋。2、鋼筋連接說明:1)基礎底板部3、分,基礎筏板主筋(HRB400)級,直徑上下層鋼筋為14雙向,設置暗梁,采用綁扎連接。 2)柱、剪力墻豎向鋼筋采用直徑16采用搭接接頭,直徑大于或等于16采用電渣壓力焊接頭。3)框架梁及連梁鋼筋的鋼筋直徑20采用閃光對焊接頭、電弧焊接頭或搭接接頭,剪力墻水平鋼筋及頂板鋼筋采用搭接接頭。3、錨固長度:1)本工程基礎主體框架部分鋼筋錨固長度按11G101圖集抗震等級和混凝土強度進行取值。4、本工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按結構設計說明取用。四、材料要求與加工 1、鋼材管理1.1合同簽訂后,準確計算出各型號鋼筋的用量,根據施工進度計劃編制出鋼材進場計劃,并根據進度組織供貨。1.2所有進場鋼材,必須掛有標牌,4、牌上印有廠標、鋼號、爐罐(批)號、直徑等標記并附有質量證明書,無質量證明書,不得入庫,經檢驗合格后庫房方可發貨,如發現不合格鋼材,不得驗收入庫。合格鋼材應分批驗收入庫。1.3合格鋼材必須先進行物理力學試驗,確認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并掛上“已進行試驗、可用”標牌;對經試驗不合格的鋼材,必須掛上“不合格、禁用”標牌。1.4鋼筋加工配備對焊機6臺、成型機4臺、切斷機6臺、調直機6臺,直螺紋過絲機10臺負責本工程全部鋼筋的加工。鋼筋加工工料表由專人負責翻樣,技術部門審核后加工制作。2、鋼材加工2.1鋼筋加工前,翻樣人員必須熟悉設計要求,有關規范,認真核對圖紙后,對每個構件鋼筋繪制大樣圖,標明鋼筋直徑、5、根數、數量、構件部位及相關注意事項,經項目技術人員審核后才能加工。加工時按照加工單及規范要求進行制作。制作成品后要分門歸類并掛上標識牌,標識牌上注明鋼筋型號、直徑、構件號及數量等。2.2本工程要求的135度彎鉤的鋼筋,彎弧內徑不小于主筋直徑的4倍。箍筋彎鉤的平直部分長度要大于等于箍筋直徑的10倍。鋼筋加工單上應注明鋼筋的連接方法、錨固長度等。2.3施工中,必須提前向操作班組提交鋼筋配料表及交底。施工班組必須根據鋼筋料表及鋼筋接頭位置認真進行分析,向鋼筋施工員提交鋼筋斷料方案,確保鋼筋切斷之后,各類鋼筋的余料和廢料最少,杜絕鋼材浪費現象,施工員接到斷料方案之后,必須認真分析、審核,對不合格的斷料6、方案,不得同意斷料。2.4每制作一批鋼筋,必須作好自檢,再由施工員、質檢員作好檢查,確認合格簽單后方能投入綁扎。2.5為保證成型鋼筋能迅速、準確地綁扎到位,每一種成型鋼筋必須掛上料牌,上面說明鋼筋編號、尺寸、直徑、數量、用處等,在鋼筋進入成型鋼筋堆場之前,必須認真作好檢查,以防疏漏。成形鋼筋必須根據綁扎的順序及位置堆放整齊。五、鋼筋綁扎與安裝1、鋼筋綁扎總則1.1核對成品鋼筋的鋼號、直徑、形狀、尺寸和數量是否與料單料牌相符;如有錯漏,須立即糾正增補。1.2為確保鋼筋保護層的位置,對柱、墻必須加工鋼筋定位框,頂板加工鋼筋馬凳。定位筋加工尺寸必須準確;周轉使用定位筋拆除(如:柱定位筋)后要立即清理7、干凈,校正尺寸,偏差較大的嚴禁使用。1.3綁扎形式復雜的結構部位時,須先逐根研究鋼筋穿插就位順序,并與模板工討論支模和綁扎先后次序,減少綁扎困難;鋼筋確實擺放不下時,要與工程部及時溝通并上報技術部(可能涉及設計、監理等單位)協商解決。1.4所有梁、柱鋼筋交錯點均綁扎不得跳綁,且必須牢固,柱角等抗震較高部位用雙股鐵絲。同一水平直線上相鄰綁扣呈“八”字型,朝向混凝土體內部。2、底板鋼筋綁扎2.1根據墊層上平面控制軸線,標出鋼筋擺放線; 2.2工藝流程:彈鋼筋位置線 綁扎底板鋼筋 二次放線確定插筋位置墻、柱插筋申報隱檢、隱檢簽證、轉入下道工序2.3底板鋼筋綁扎2.3.1綁扎結構復雜部位時先制定主筋的8、穿插就位順序,必要時畫節點大樣圖。基礎底板鋼筋按圖紙鋼筋間距畫好間距線,必要時彈線綁扎。2.3.2底板鋼筋施工順序:A、主樓部分:底板底層短向筋底板底層長向筋加強筋長向基礎梁鋼筋短向基礎梁鋼筋底板面層筋墻柱插筋。B、地下室部分:基礎底板下層鋼筋長向基礎梁鋼筋短向基礎梁鋼筋基礎底板上層鋼筋2.3.3鋼筋綁扎時,底板、側壁、水池等防水部位嚴禁扎絲接觸模板。2.3.4當鋼筋骨架較高大時,外排鋼筋的兩端應拉線,其它鋼筋依次按直線綁牢,鋼筋交叉點用22#鉛絲綁牢。按綁扎的設計位置放合適的保護層墊塊,禁止用磚頭、石子或其它材料替換,墊塊要與主筋綁扎牢固,緊貼模板,并保證保護層的厚度。2.3.5鋼筋綁扎應排9、列均勻,橫平豎直,位置準確,同時應配合安裝埋件,留預留洞等。2.3.6插筋嚴禁切割和彎曲,嚴禁用烘烤的辦法校正鋼筋,對意外原因造成的鋼筋彎曲、位移應按規范要求及施工程序認真處理2.3.7綁扎時應熟悉軸線、中心線、邊線位置,頂面的標高和預留插筋、埋件,預留洞口的位置、標高等在模板上分好線,做出標志。2.3.8安放插筋時,經校核無誤后,將柱、墻根部設一道箍筋或水平筋,以保證插筋位置準確,防止鋼筋位移。為防止插筋及甩出上層的搭接筋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位移,插筋下端附加水平筋與底板上層筋綁扎連接,上端用14的鋼筋臨時定位箍固定。2.3.9對鋼筋較密位置的鋼筋綁扎應準確放樣并控制好鋼筋制作尺寸,設計好綁扎10、順序,再進行綁扎。2.3.10基礎底板鋼筋支撐方法:為保證底板上下層鋼筋的位置、間距、保護層的準確,本工程底板鋼筋支撐采用18鋼筋制作馬凳,雙向交叉形布置呈梅花型(間距600mm),且馬凳間用18鋼筋相互連通。禁止直接放置在筏板底面,應在筏板上層網片與底層網片之間支撐。2.3.11根據設計和圖集要求,本工程框架柱、內外混凝土墻、及筏板基礎梁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均采用塑料成品進行控制梅花形布置,間距不大于600。地下室頂板樓層板鋼筋保護層采用成品塑料馬凳進行控制。哪部分鋼筋型號大的就選用哪部分鋼筋作為主筋施工,一般是短跨作為主筋。 2.3.12澆筑混凝土過程中,安排專職鋼筋工值班,發現鋼筋位移和變形11、后及時修復,保證鋼筋間距、位置、保護層始終符合設計要求。3、梁鋼筋綁扎3.1施工流程 支設梁底模板布設主梁下、上部鋼筋、架立筋和彎起筋穿主梁箍筋并與主梁上下鋼筋固定穿次梁下、上部縱筋穿次梁箍筋并與次梁上下鋼筋固定布設吊筋3.2梁鋼筋綁扎3.2.1梁分為框架梁、次梁等。梁鋼筋內設有箍筋、彎起筋、拉筋、附加箍筋、吊筋。梁的箍筋均為封閉箍,彎鉤角度及彎折段直線長度按設計要求。3.2.2在主次梁或次梁間相交處,兩側按圖紙要求設附加箍筋和吊筋。3.2.3根據要求,次梁上下主筋應置于主梁上下主筋之上;縱向框架梁的上部主筋應置于橫向框架梁上部主筋之上;當兩者梁高相同時縱向框架梁的下部主筋應置于橫向框架梁下部12、主筋之上;當梁與柱或墻側平時,梁側主筋應置于柱或墻豎向縱筋之內,構造按設計說明。3.2.4縱向受力鋼筋:梁縱向受力鋼筋出現雙層或多層排列時,兩排鋼筋之間須墊以直徑25mm的300mm長的鋼筋,間距600mm。3.2.5箍筋:梁箍筋的接頭(彎鉤疊合處)須交錯布置在兩根架力鋼筋上,箍筋轉角與架力鋼筋交叉點均須扎牢,綁扎箍筋時綁扣相互間須成八字形。箍筋從距柱、墻或梁邊5cm開始配置;箍筋加密區范圍1.5hb500間距及肢數。(hb為梁截面高度)3.2.6梁內縱向鋼筋接頭位置:梁的下部鋼筋連接在支座處,上部鋼筋連接在跨中1/3處。4、樓板鋼筋綁扎4.1工藝流程清理模板模板上畫線綁板下部受力鋼筋綁上層鋼13、筋4.2板鋼筋綁扎4.2.1清掃模板上刨花、碎木、電線管頭等雜物。模板上表面刷涂脫模劑后,放出軸線及上部結構定位邊線。在模板上劃好主筋,分布筋間距,用墨線彈出每兩根主筋的線,依線綁筋。4.2.2按彈出的間距線,先擺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雙向板的底部鋼筋,短跨鋼筋置于下排,長跨鋼筋置于上排。預埋件、電線管、預留孔等及時配合安裝。4.2.3綁扎板鋼筋時,相交點必須全部綁扎八字扣。板鋼筋為雙層雙向筋,為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在兩層鋼筋間加設馬凳,間距600mm,梅花形布置。4.2.4當板上部筋為負彎矩筋,綁扎時在負彎矩筋端部拉通長小白線就位綁扎,保證鋼筋在同一條直線上,端部平齊,外觀美觀。并加馬凳保證兩層鋼筋間距。4.2.5為了保證樓板底層鋼筋保護層厚度,采用成品塑料作為墊塊,間隔500mm梅花型設置固定在樓板最下部鋼筋上。4.2.6板中受力鋼筋:從距墻或梁邊5cm開始配置;下部縱向受力鋼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線,且不小于5d(d為受力鋼筋直徑)。當板與梁底平時,板的下部鋼筋伸入梁內須彎折后置于梁的下部縱向鋼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