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外觀裝修施工方案(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6044
2022-07-20
8頁
20.50KB
1、目 錄1、編制依據 12、編制范圍及原因 13、混凝土缺陷 13.1混凝土缺陷的分類及產生缺陷的原因 13.1.1 麻面 13.1.2 蜂窩 13.1.3 棱角破損 23.1.4 漲模 23.1.5 對拉螺栓露筋 23.2混凝土缺陷處理所選用材料 23.3混凝土缺陷處理措施 33.3.1 麻面的處理措施 33.3.2 蜂窩的處理措施 33.3.3 棱角破損的處理措施 43.3.4 漲模的處理措施 43.3.5 對拉螺栓露筋的處理措施 54、混凝土表面缺陷的修補注意事項 51、編制依據(1)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指南施工 鐵建設2010241號; (2)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TB 102、424-2010;(3)高速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TB 10752-2010;2、編制范圍及原因工區已完成的涵洞混凝土表面主要存在蜂窩、麻面、棱角破損、漲模、對拉螺栓露筋等外觀缺陷,所以編制涵洞混凝土缺陷修補專項施工方案。3、混凝土缺陷3.1混凝土缺陷的分類及產生缺陷的原因3.1.1 麻面麻面是混凝土表面局部出現缺漿粗糙或有小凹坑、麻點、氣泡等,形成粗糙面,但混凝土表面無鋼筋外露現象。其主要原因是:(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硬水泥漿垢等雜物未清理于凈,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粘壞;(2)模板未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構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過多出現麻面;(3)模板拼縫不嚴,局部漏漿3、;(4)模板隔離劑涂刷不均勻,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與模板粘結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搗不實,氣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點; (6)混凝土和易性差,含氣量過大,含有大量氣泡;脫模劑材料不當,有些材質的脫模劑有一定的吸附能力,會將氣泡吸附在模板壁上形成混凝土的表面氣泡。3.1.2 蜂窩蜂窩就是混凝土結構局部疏松,骨料集中而無砂漿,骨料間形成蜂窩狀的孔穴。其主要原因是:(1)混凝土拌和不均,骨料與砂漿分離;(2)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不準,造成砂漿少、石子多;(3)卸料高度偏大,料堆周邊骨料集中而少砂漿,未作好平倉;(4)模板破損或模板縫隙未堵嚴,造成漏漿;(5)混凝4、土未分層下料,振搗不充分,或漏振,或振搗時間不夠,未達到返漿的程度;(6)混凝土的和易性差,含氣量過大等。3.1.3 棱角破損棱角破損是指結構或構件邊角處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規則,棱角有缺陷。 其主要產生的原因是:(1)木模板未充分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混凝土澆筑后養護不好,造成脫水,強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脹將邊角拉裂,拆模時,棱角被粘掉;(2)低溫施工過早拆除側面非承重模板;(3)拆模時,邊角受外力或重物撞擊,或保護不好,棱角被碰掉;(4)模板未涂刷隔離劑,或涂刷不均。3.1.4 漲模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模板剛度不夠,拉桿、支撐沒有打好,混凝土澆筑速度過快,搗固時間過長。3.1.5 對拉螺栓露筋其5、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對拉螺栓在施工的過程中沒有采用套管,澆筑完混凝土后沒有及時切除,清理。3.2混凝土缺陷處理所選用材料修補所選用的材料有水泥砂漿、黑白水泥混合料和高強度灌漿料。試驗室根據現場需要分別選取1:2水泥砂漿、重量比為1:2的黑白水泥混合料、重量比為1:2.5的黑白水泥混合料、重量比為2:1的黑白水泥混合料及高強度灌漿料分別制作3組砼試件,分別進行一天強度和三天強度的抗壓試驗;同時對配比出來的修補料進行終凝后外觀顏色的調整,盡量接近涵洞混凝土終凝后的顏色,選取合適的配比作為修補的材料。配置出來的修補料的標號要求比原施作的混凝土標號高一個等級。在調配的過程中應考慮與原有混凝土結合的問題,6、可在配比中適量摻加一定量的膠,配比中嚴格寫明摻加的數量。3.3混凝土缺陷處理措施3.3.1 麻面的處理措施(1) 在混凝土面上用石筆標記出不規則的蜂窩麻面的實際面積,并沿其周邊外延23cm列為修飾范圍。用鋼釬將修飾范圍內的表皮混凝土鑿掉(鑿深23cm),并清除麻面部分的表面浮漿。(2) 根據試驗室選定的配比調配修補料,保證握在手里成團,放手后能松散開。(3) 用高壓水槍沖洗待修補表面,使混凝土充分濕潤,表面無污染。戴好橡膠手套,將水泥灰握于掌心,對著麻面進行涂抹填充。填充時要保證一定的力度,先是順時針方向,后轉換為逆時針方向對同一處麻面進行揉搓,反復進行,直至麻面內填充密實。密實的概念是用手指7、對著缺陷處按壓時,不出現深度的凹陷。(4) 處理完一處面積后,用鏝刀對修復過的混凝土表面進行撫平,撫平應按從上而下的方向進行,其目的一是清除粘在混凝土表面多余的水泥灰,二是可以消除因涂抹形成的不均勻的痕跡。(5) 表面采用透明膠布進行保濕養護。3.3.2 蜂窩的處理措施(1) 對于小蜂窩:先將蜂窩處用清水清理干凈,再用噴壺向混凝土表面噴水直至吸水飽和,在用鏝刀將調好的修補料壓入蜂窩面,同時刮掉多余的修補料;注意養護,待修補的位置達到一定強度后,使用角磨機打磨一遍;對于要求較高的地方可用砂紙進行打磨。(2) 對于大一點的蜂窩:先鑿去蜂窩處薄弱松散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顆粒,用鋼絲刷洗刷干凈后,將蜂窩處8、用清水清理干凈,再用噴壺向混凝土表面噴水直至吸水飽和后支模,再用高強度灌漿料仔細強力填塞搗實,表面采用透明薄膜包裹進行保濕養護。 3.3.3 棱角破損的處理措施(1) 較小缺棱掉角,可將該處松散石子鑿除,用鋼絲刷刷干凈,清水沖洗后并充分濕潤,然后采用麻面的修補方式進行修補。(2)較大缺棱掉角,沖洗剔鑿清理后,重新支模用高強度灌漿料填灌搗實,并養護,步驟如下: 清除棱角邊線混凝土的浮積物,對修補面鑿毛、澆水濕潤。 若破角的面積較大,則用小型沖擊鉆在破角部位安裝接茬鋼筋,以便更好地進行修補固定。 使用能保證線性、面型的模具夾板,采用高強度灌漿料填灌搗實,修補破損的邊角并將其壓實,采用透明薄膜保濕養9、護。 夾板拆除后,用角磨機打磨平整、光滑。3.3.4 漲模的處理措施(1) 先將漲模部分的混凝土面用風鎬或鋼釬逐層鑿除。直至清理到合理的結構尺寸。(2) 采用高壓水槍反復沖洗鑿除后的混凝土表面,然后按照修飾麻面的方式修補鑿除后的混凝土表面。3.3.5 對拉螺栓露筋的處理措施(1) 用石筆在對拉螺栓的位置畫上一個正方形,邊長為10cm,對拉螺栓在中心,作為修補的范圍。(2) 使用鋼釬或者電錘鑿出3cm的凹槽,用手持砂輪機切除對拉螺栓露頭部分。(3) 用高壓水槍沖洗混凝土表面。清洗后,用棉布擦去表面水分。擦去水分時要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濕潤狀態。(4) 擦去混凝土表面水分后,用高強度灌漿料灌入凹槽中,10、用鏝刀填實、刮平。(5) 采用透明膠帶保濕養護。(6) 終凝后使用角磨機打磨平整、光滑。4、混凝土表面缺陷的修補注意事項(1) 調配顏色多數修補工作的失敗是由于未能使用同周圍混凝土表面相同配合比的材料而造成的。既使是使用了與原混凝土相同的配合比,也很難保證修整部分的顏色與原混凝土顏色一致。為了彌補這一缺陷,修補所用的混合料應采用拌合站的原材料;為保證修補材料和原混凝土的結合都可以考慮加膠。(2)控制吸水用水泥材料進行修補時,不能在干燥的混凝土表面上進行,這是因為干面會吸取用于修補的修補料中的水份,從而將降低新材料與原混凝土表面的粘結,也會降低修補材料的質量和耐久性。修整的表面首先要浸濕,最好的做法是充分濕潤表面,在表面還有點潮濕的時候進行修補效果較佳。(3)打磨對于漏漿造成的掛簾和模板安裝不穩造成的失準(混凝土表面凸起) ,可以直接使用角磨機(金剛磨盤) 在混凝土表面打磨。(4)破碎邊角的修整對于因意外碰撞或拆模不小心造成的邊角破碎,在修補時應先把邊角修整成四邊形,灑水濕潤后使用高強度灌漿料進行修補。在修補前應調試混合料的顏色,爭取修補后的混凝土與原混凝土顏色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