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粵高速某段邊坡防護綠化工程施工方案(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6432
2022-07-20
6頁
70.50KB
1、贛粵高速公路某段邊坡防護綠化工程施工方案1、工程簡介1.1 工程概況該工程段位于江西省境內的贛粵高速公路某標K59+570730處。坡體高約32m,邊坡綠化面積約為9000m2。一級坡腳為漿砌擋墻。大部為強風化巖,局部由于存在軟弱夾層造成邊坡失穩,其中三級邊坡失穩最為明顯,距坡頂邊線約10m處出現滑裂面,裂縫寬約20cm,一至三級邊坡的坡度約為1:1。本地區屬中亞熱帶季風型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4度,七月份最熱,日平均氣溫24度,極端高溫33.7度;年平均降雨量1865毫米,全年無霜期246天。其氣候點是:春季濕潤多云霧,夏季涼爽多陣雨,秋季天高水少,冬無苦2、寒雪雨。本地區植被發育,以喬木、灌木、草本為主, 植被多樣。1.2 生態防護工程技術簡介生態防護工程的基本構造生態防護工程技術(又叫植生基材噴射技術)是使用植生基材噴射機將基質材料(包括植生基質、植壤土和水按規定比例拌和均勻的混合物),據設計厚度噴射到需防護的工程坡面上的生態防護綜合工程技術。生態防護工程原理生態防護工程依靠基質材料、錨桿或錨釘、材料網(土工格柵網、鋼絲網或鐵絲網)與植被的共同作用對坡面進行防護。植生基材a、植生基材有很強的抗侵蝕性、抗寒性、耐旱性,并且具有很強的粘性,從而保證與巖石坡面可以結合良好,對坡面進行防護。b、基材的強度,基材的內力保證基材的自身穩定性并與材料網共同作3、用形成一層牢固的防護層。c、具有很好的保水、吸水能力,為植被提供前期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保證植物能生長良好。錨桿或錨釘及三維網防護錨桿(或錨釘)一端固定在巖石中,一端外露(外露的長度由所噴射的植生基質的厚度決定)。錨桿(或錨釘)有著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對坡面進行加固,保證坡體的穩定, 另一方面為三維網提供了錨固的位點。植被防護a、植被的力學效應:植物深根的錨固作用和植物淺根的加根作用。b、植被的水文效應:降低坡體的孔隙水壓力,降雨截流,削弱濺蝕,控制土顆粒流失。1.3生態防護工程技術特點生態防護工程技術是建立在90年代中期隨著高速公路的建設和生物技術發展,近幾年才形成的新興綜合性技術。它涉及到4、土壤學、生態學、植物學、園林景觀、巖土力學等多門學科。它不同于傳統的護坡工程或綠化工程。生態防護工程技術特點在于“恢復”,對所施工的巖石坡面工程,要求保障坡面穩定,同時考慮周圍的環境,形成與周圍生態環境相協調的低養護水平的永久性生態護坡工程。它要求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遵循植被的生態演替的原理, 通過人工作用促使其快速形成協調的生態景觀。2施工設計2.1工程分析及解決方法K59+570730處山體爆破后并經歷過滑坡使自然植被受到破壞,坡面未經修整,路線左側坡體裸露約9000m2,并且局部邊坡失穩,影響了高速公路的行車的安全和景觀。工程項目要求:首先保障坡面的穩定,局部失穩泥巖邊坡進行放坡和長錨桿加5、固,掛10#鍍鋅鐵絲網,其它穩定坡面設短錨桿,采用生態防護施工,以免因水蝕造成坡體滑塌,協調周圍的環境,減輕維護管理工作。因此綠化主要考慮公路本身的自然植被與潛在演替植被之間的關系,以人工方法加速其演替,使綠化后的植物群落與相鄰地區的植被保持一致,達到低養護管理水平下的持久防護效果,并使其恢復生態綠色景觀。2.2坡面基礎構造工程據現場巖石坡面的具體情況,錨桿采取梅花形布孔,縱橫間距1m,采用18螺紋鋼制作,錨桿長為0.8m,全風化層及殘積土層錨桿采用直接打入,強風化巖層錨桿采用風動鑿巖機成孔,孔徑為40,成孔后注入0.45水灰比的325R純水泥漿。對于不穩定的坡面,尤其是三級邊坡中段,需進行穩6、定性分析,進行22長錨桿加固,長錨桿穿過滑裂面2m至5m,成孔直徑為110mm,錨頭間采用200200地梁連接,地梁采用412主筋,6200繞筋,C25砼澆注而成。邊坡頂部裂縫采用M7.5水泥砂漿填充,不穩定部分加掛10#鍍鋅鐵絲網,其它軟弱夾層邊坡失穩段錨桿根據現場情況加長至2.0m3.0m。根據現場坡面情況,擬采用三維植被網。施工時將三維植被網沿坡面順勢鋪下,在錨桿錨頭處用鍍鋅鐵絲固定,并且錨頭須采取防腐處理。三維植被網鋪設時應拉緊,鋪設平順,緊貼坡面,錨頭外用U形釘固定。失穩坡面,增加鋪設10#鍍鋅鐵絲網,掛完后噴射第一層8cm厚植生機材,然后掛三維植被網噴射第二層2cm厚植生機材。在坡7、頂處,鐵絲網、三維網應超鋪60cm,坡頂做60cm20cm漿砌片石壓頂,將網置于漿砌片石之下,順坡段必須做一簡易30*20cm水泥砂漿溝,用10cm砂漿抹面。平臺也用漿砌片石厚度為30cm,同時平臺與坡面做成 “V”字形M7.5水泥砂漿簡易平臺溝,厚度10cm;三維網也超鋪50cm置于平臺漿砌片石下。計劃工期30天,擬在K59處左側邊坡漿砌擋墻下平整場地以用作拌料場。擬投入1臺套噴射設備,2臺打土機械,30kw發電機,切割機1臺,水泵6臺。2.3植被綠化工程a、以建設協調的高速公路生態景觀為目的,選擇本地植被草種為主。b、選擇護坡植被時,要求遵循植被生態演替時空過程:草本先鋒植被群落草灌進化植8、被群落草灌喬終極群落。c、植被選擇遵循植樹型美觀,暖季型,具有較強的抗水蝕性,生命力強,低養護,根系生長發達。2.4施工工藝流程圖 清理坡面 錨桿成孔注漿 噴6cm基材 掛三維網 噴2cm基材 鋪種子帶掛后撒0.5cm土 前期養護鋪無紡布2.5各工序說明清理整平坡面,一般采用水力沖洗方法清除浮石、浮土,特殊部位采用風鎬清除危石,坡面清理應有利于植生基質和巖石坡面的自然結合。鉆孔、安裝錨桿,錨桿長80cm,錨頭8cm,錨桿間距1米,梅花形分布鉆孔時錨桿與坡面垂直,灌漿勻實。噴射第一層植生機材6cm后,進行安裝固定三維植被網,鋪設位置在距坡面6cm處,網張拉緊,網間聯系緊密,牢固,然后進行第二層植9、生機材的第二次噴射,噴射厚度過為2cm。失穩坡面掛鐵絲網和三維網。植生基材根據坡面情況按要求調配并拌和均勻。植生基材噴射厚度為8cm,噴射時盡量從正面進行,凹凸部及死角充分注意,不得噴射過薄或過厚。土壤須經1cm*1cm篩網過篩處理。失穩地須噴射擊厚度為10cm。噴射完植生機材后鋪設種子帶,再撒上0.5cm1.0cm的松土,后覆蓋無紡布。前期維護,巖石邊坡的植被防護,特別是在前期種子的萌發期,幼苗的初期生長期,植物的自身的調節能力較弱,為了保證種子的萌發率和初期幼苗的成活率需要適時的澆水或其它的養護。對于前期的養護一定要落實相應的專業管理人員,水源,工具等,養護過程中一定要科學合理。3施工方法10、3.1 現場勘察坡面所處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地質結構、巖石類型、植被狀況,坡體的坡向、坡度、高度;根據坡面情況對坡面進行整理,清除坡面垃圾、浮石、危石,確保坡面穩定。對于坡面局部狀況,根據具體現場條件決定采取清除或填補措施平整坡面,盡可能的使坡面保持平整。根據坡度、坡高及工程設計要求,決定采取的排水措施。3.2 錨桿成孔及注漿施工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施工,事先放線定點,確保孔位、孔徑、孔向、孔深;錨桿使用必須符合工程設計要求,嚴格控制注漿過程(水泥漿質量、注漿時間、注漿量、注漿壓力),確保錨桿固定牢固;錨桿外露長度按工程設計要求,并做防腐處理。3.3 掛三維植被網三維網的鋪設從上到下,原則上采用11、整片網,坡頂部分外延0.5米,采取60*20cm漿砌片石壓頂形式,確保網掛牢、掛實;如網需要搭接,必須嚴格控制搭接位置,最好在錨桿處,并用防腐鐵絲綁扎結實;網與網橫向搭接長度為20cm。每片網必須張拉緊、壓實、固定到位,不允許出現隆起、塌陷,個別部位可以采用增加錨釘或膨脹螺栓加固,網與錨桿用防腐鐵絲(火燒絲)按設計位置綁扎結實,注意掌握坡面與網的距離,盡可能均勻一致,間隔距離視要求確定。3.4 植生基材的噴射施工按配比要求將植生基質材料與植壤土混合均勻,確保材料的均一性;拌和后標準為用手抓混合料能成團,松開掉地散開為度,物料隨拌隨噴,不宜放置太久。在噴射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噴射時間、噴射角度、噴12、射距離、噴射厚度。3.5 鋪設種子帶植物種子帶的鋪設應嚴格掌握坡面材料的濕度情況作業;植物種子帶的鋪設要整齊,不壓邊,不丟縫;植物種子帶邊鋪設邊固定(采用U形釘或帶鉤的竹簽),注意風向、風速。鋪設完后在種子帶,掛三維植被網,然后撒上0.51.0cm的松土再鋪設無紡布。3.6 前期養護坡面的前期養護主要是水分的保證,應控制好澆水時間、頻率、次數、水量,并嚴格觀察植物發芽及生長狀況;隨著植物的生長發育、季節、氣候等條件變化及時調整養護要求,確保植物的正常生長,達到預期的生態效果。4主要技術保障措施4.1基礎構造工程的質量管理坡面清除松土、雜物是否達到要求。錨桿深度和部位是否按要求施工,是否錨實。三13、維網、鐵絲網是否張緊,與錨桿的連接是否牢固。4.2植生基材配比質量管理 植生基材配比是否計量準確,拌和均勻。植壤土是否經過篩選。4.3噴射質量管理噴射的姿勢是否正確。每次噴射的厚度是否達到要求。噴射是否均勻。4.4初期養護管理根據坡面及天氣情況,適時科學澆水,及時對種子的萌發、生長情況進行觀察統計并分析,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5、施工效果5.1若溫度適宜,施工4天后混合草種種子帶的先鋒型草種即可發芽,1個月內基本覆蓋坡面,三個月成坪。5.2施工當年坡面呈翠綠色,其間有少量的花草、灌木及野花,坡面類似于城市草坪。施工后第二年,由于少量草本植物會被自然中淘汰,因此,坡面有些枯草,同時周邊植物開始入侵,野草種子有少量落入坡面,坡面基本呈深綠色。5.3施工后第三年,坡面開始接近于自然狀態,鄉土植物逐漸入侵,與外來的植物種相互競爭,坡面形成草、灌木、喬木的多樣性植物群落,無需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