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管道內外防腐施工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6442
2022-07-20
9頁
33KB
1、北京市第十水廠A廠工程廠區工藝管道防腐安全技術措施 編制: 審核: 審批: 北京市久安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第十水廠A廠項目部2015年10月一、方案概述2二、作業步驟2(1)檢測2(2)危害評估2(3)通風3(4)防護設備3(5)呼吸防護用品3(6)應急救援設備3三、有限空間作業培訓4一、危險、有害因素識別4二、注意事項4三、作業程序5四、應急救援7 (1)中毒急救7 (2)缺氧窒息急救7一、方案概述工藝管道內防腐,屬于有限空間作業。為加強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預防和控制中毒窒息等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切實保護從業人員的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北京市安全生產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有2、關標準,結合本工程實際情況,特制定此方案。二、作業步驟(1)檢測應嚴格執行“先檢測、后作業”的原則。檢測指標包括氧濃度值、易燃易爆物質(可燃性氣體、爆炸性粉塵)濃度值、有毒氣體濃度值等。最低限度應檢測下列三項:氧濃度(19.5%-23.5%)易燃/可燃氣體濃度(小于最低爆炸 極限的10%)一氧化碳濃度(小于25ppm)未經檢測合格,嚴禁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 在作業環境條件可能發生變化時,應對作業場所中危害因素進行持續或定時檢測。實施檢測時,檢測人員應處于安全環境,檢測時要做好檢測記錄,包括檢測時間、地點、氣體種類和檢測濃度等。(2)危害評估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應根據檢測結果對作業環境危害狀況3、進行評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確保整個作業期間處于安全受控狀態。 危害評估應依據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GB8958-2006)、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2-2002)等標準進行。(3)通風本單位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和作業過程中,可采取強制性持續通風措施降低危險,保持空氣流通。嚴禁用純氧進行通風換氣。(4)防護設備本單位應為作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準的通風設備、檢測設備、照明設備、通訊設備、應急救援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當有限空間存在可燃性氣體和爆炸性粉塵時,檢測、照明、通訊設備應符合防爆要求,作業人員應使用防爆工具、配備可燃氣體報警儀等。防護裝備以及應急救援設備設施應妥善保管,并按4、規定定期進行檢驗、維護,以保證設施的正常運行。(5)呼吸防護用品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應符合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與維護要求(GBT 18664-2002)。缺氧條件下,應符合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GB895888)要求。 (6)應急救援設備本單位應配備全面罩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長管面具等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應急通訊報警器材,現場快速檢測設備,大功率強制通風設備,應急照明設備,安全繩,救生索,等。三、有限空間作業培訓 一、危險、有害因素識別(一) 設備設施與設備設施之間、設備設施內外之間相互隔斷,導致作業空間通風不暢,照明不良,通訊不暢;(二) 活動空間較小,工作場地狹窄,易導致工作人員出入困難,5、相互聯系不便,不利于工作監護和實施施救;(三) 濕度和熱度較高,作業人員能量消耗大,易于疲勞;(四) 存在酸、堿、毒、塵、煙等具有一定危險性的介質,易引發窒息、中毒、火災和爆炸事故;(五) 存在缺氧或富氧、易燃氣體、有毒氣體和蒸汽各種危險氣體和高處墜落、物體打擊、各種機械傷害等危險有害因素; 二、注意事項(一) 嚴格執行作業審批制度,經作業負責人批準后方可作業;(二) 堅持先檢測后作業的原則,在作業開始前,對危險有害因素濃度進行檢測;(三) 必須采取充分的通風換氣措施,確保整個作業期間處于安全受控狀態;(四) 作業人員必須配備并使用安全帶(繩)、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等防護用品;(五) 必須安排監6、護人員。監護人員應密切監視作業狀況,不得離崗;(六) 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報警,嚴禁盲目施救; 三、作業程序(一) 按照先檢測、后作業的原則,凡要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作業,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事先測定其氧氣、有害氣體、可燃性氣體、粉塵的濃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進入。在未準確測定氧氣濃度、有害氣體、可燃性氣體、粉塵的濃度前,嚴禁進入該作業場所; (二) 確保有限空間危險作業現場的空氣質量。氧氣含量應在18%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氣體、可燃氣體、粉塵容許濃度必須符合國家標準的安全要求; 作業前30分鐘,應再次對有限空間有害物質濃度采樣,分析合格后方可進入有限空間;(三) 在有限空間危險7、作業進行過程中,應加強通風換氣,在氧氣濃度、有害氣體、可燃性氣體、粉塵的濃度可能發生變化的危險作業中應保持必要的測定次數或連續檢測;(四) 作業時所用的一切電氣設備,必須符合有關用電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照明應使用安全礦燈或36伏以下的安全燈,使用超過安全電壓的手持電動工具,必須按規定配備漏電保護器; (五) 發現可能存在有害氣體、可燃氣體時,檢測人員應同時使用有害氣體檢測儀表、可燃氣體測試儀等設備進行檢測。 檢測人員應佩戴隔離式呼吸器,嚴禁使用氧氣呼吸器; (六) 有可燃氣體或可燃性粉塵存在的作業現場,所有的檢測儀器,電動工具,照明燈具等,必須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要求的防爆8、型產品;(七) 對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風換氣措施或受作業環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風換氣的場所,作業人員必須配備并使用空氣呼吸器或軟管面具等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 (八) 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作業前和離開時應準確清點人數。 (九) 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作業,作業人員與監護人員應事先規定明確的聯絡信號; (十) 如果作業場所的缺氧危險可能影響附近作業場所人員的安全時,應及時通知這些作業場所的有關人員;(十一) 嚴禁無關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并應在醒目處設置警示標志; (十二) 在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必須配備搶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繩纜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設備,以便在非9、常情況下搶救作業人員; (十三) 在密閉容器內使用二氧化碳或氦氣進行焊接作業時,必須在作業過程中通風換氣,確保空氣符合安全要求;(十四) 當作業人員在與輸送管道連接的密閉設備(如油罐、反應塔、儲罐、鍋爐等)內部作業時必須嚴密關閉閥門,裝好盲板,并在醒目處設立禁止啟動的標志;(十五) 當作業人員在密閉設備內作業時,一般打開出入口的門或蓋,如果設備與正在抽氣或已經處于負壓的管路相通時,嚴禁關閉出入口的門或蓋; (十六) 在地下進行壓氣作業時,應防止缺氧空氣泄至作業場所,如與作業場所相通的設施中存在缺氧空氣,應直接排除,防止缺氧空氣進入作業場所; 四、應急救援(1)中毒急救1. 由呼吸道中毒時,應迅10、速離開現場,到新鮮空氣流通的地方;2. 經口服中毒者,立即洗胃,并用催吐劑促其將毒物排出; 3. 經皮膚吸中毒者,必須用大量清潔自來水洗滌; 4. 眼、耳、鼻、咽喉粘損害,引起各種刺激癥狀者,須分別輕重,先用清水沖洗,然后由專科醫生處理;(2)缺氧窒息急救1. 迅速撤離現場,將窒息者移到有新鮮空氣的通風處; 2. 視情況對窒息者輸氧,或進行人工呼吸等,必要時嚴重者速交醫生處理。(打120電話);3. 佩戴呼吸器者,一旦感到呼吸不適時,迅速撤離現場,呼吸新鮮空氣,同時檢查呼吸器問題及時更換合格呼吸器;注:有限空間發生事故后,在進行救援的同時,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向所在區縣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單位主管部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