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工程的施工方案(8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6463
2022-07-20
8頁
22.35KB
1、鋼筋分項工程一、施工前準備:1、鋼筋進場時,應附有廠家的質量證明書,并且按規定取樣復試(其中30%進行見證取樣)和外觀檢查,包括規格、直徑公差、有無裂紋、氣孔、表面銹蝕情況。所有鋼筋必須在質量證明書齊全及復試合格后,才能使用。2、外觀檢查:熱軋鋼筋的表面不得有裂縫,結疤和折疊。鋼筋的外形尺寸應符合GB1499-98的規定。3、抽檢取樣:熱軋鋼筋進場應分批驗收。每批同一牌號,同一規格和同一爐號的鋼筋組成,重量不大于60t。允許由同一牌號同一冶煉和澆筑方法的不同爐罐號的鋼筋組成混合批。各爐罐號的含碳量差不超過0.02%,含錳量差不得超過0.15%。4、力學性能試驗:從每批鋼筋中任選兩根鋼筋,每根取2、兩個試樣分別進行拉力試驗和冷彎試驗,如有一項不滿足規范要求,則從同一批中另取雙倍數量的試樣重做各項試驗。二、鋼筋的加工:1、鋼筋加工前,應先去除鋼筋上的鐵銹,油漬等雜物。2、鋼筋加工要嚴格按料表進行,料表上應按設計和規范要求,注明需加工鋼筋的型號、形狀、尺寸及使用部位和數量。3、根據鋼筋使用部位、接頭形式、接頭比例合理配料,加工時,要本著“長料長用、短料短用、長短搭配”的原則,不得隨意切斷整根鋼筋。4、彎曲鋼筋時,要用機械冷彎,不得用氣焊烤彎。5、I級圓盤鋼筋加工前,應先調直去銹,調直時,要嚴格控制其冷拉率。6、I級鋼筋的末端需做180的彎鉤。7、箍筋加工時,彎曲部分需確保135,平直部分長度3、為10d,且箍筋雙肢相互平行。8、鋼筋的半成品加工質量、定位梯,定位卡具、馬凳等需提前加工并進行預檢,確保尺寸準確。9、加工好的鋼筋半成品要在現場指定范圍內堆放,且掛牌標識,注明鋼筋的型號、尺寸、使用部位及數量,防止使用時發生誤用。三、鋼筋錨固及連接要求:1、梁主筋d28時,采用直螺紋連接;16d時,豎直鋼筋采用電渣壓力焊連接,水平鋼筋采用綁扎搭接;d16時采用綁扎搭接,接頭應隔根錯開,質量符合規范標準。2、框架梁柱:框架柱的縱向鋼筋接頭采用電渣壓力焊連接包括墻邊緣構件。首層剛性地面上、下各500mm范圍內框架柱箍筋需加密,箍筋間距為100mm。框架梁縱向鋼筋接頭應避開梁端箍筋加密區,縱向鋼筋4、需要搭接時,梁負筋可在跨中三分之一部位搭接,搭接長度40d,梁下部鋼筋可在支座處搭接,各筋入支座長度不小于35d。當梁縱筋錨入長度小于16d,且大于14d時,應在其彎折處設置插筋,插筋直徑梁縱筋直徑,且25d,插筋長度梁寬,采用此措施后,該縱筋總錨固長度可減小為28d。除施工圖注明外,次梁上筋錨入支座長度不小于35d,且彎鉤直段長度不小于15d。下筋錨入支座15d。3、墻體鋼筋:1)除施工圖注明外,剪力墻鋼筋邊緣構件按全高通常設置,當上部鋼筋大于下部時,上部鋼筋應錨入下層45d。墻體邊緣構件豎向鋼筋接頭應每隔一根相互錯開。2)剪力墻分布筋均采用雙面雙向,在兩排鋼筋之間按梅花形設置拉筋6-4005、,此筋應同時鉤住縱、橫向鋼筋。3)剪力墻豎向分布鋼筋接頭應每隔一根相互錯開。4)水平分布筋的連接采用搭接,同一截面鋼筋接頭率不大于二分之一。接頭位置應錯開至少500mm。5)地下室外墻分布筋若需搭接時,外側豎向筋搭接應距支座1000mm以上,搭接長度40d,接頭要求同上。外側水平筋搭接應在跨中三分之一部位,搭接長度40d,接頭要求同上。內側豎向筋及水平筋搭接應在支座部位,各筋入支座35d。6)連系梁上、下縱向鋼筋伸入墻內的錨固長度為40d,且長度不小于600mm,頂層連系梁伸入墻內的錨固長度范圍內,箍筋間距為150mm,其直徑同連系梁箍筋直徑,連系梁范圍內主筋不允許采用搭接接頭。7)墻體上非連6、續的小洞口,當洞口每邊的尺寸800mm,且200mm時,洞口每側附加鋼筋面積應不小于洞口寬度內被切斷鋼筋面積的一半,且不小于214。4、現澆板:1)各層樓板布筋時應將下筋搭接在支座,各筋錨入支座水平段長度不小于5d,且伸至梁中心線。上筋錨入支座長度不小于35d.2)布筋時應將主要受力方向鋼筋放在外排,并采取措施保證上層鋼筋位置準確。3)各層現澆板布筋時應盡量將鋼筋拉通放置。電氣管線應放在樓板負筋的下面、板厚的中間范圍內,防止管線位置靠下造成樓板裂縫。鋁制管線不允許埋在砼構件中,以免鋁與砼及鋼筋發生電化學反應,若必須采取鋁管時,其表面必需有可靠的保護層。管線外徑應不大于樓板厚度的三分之一(管線交7、叉處不受此限)。4)樓板開洞時,洞口每邊加筋不小于被截斷鋼筋的二分之一,且不小于212。5)鋼筋接頭率及錯開間距:梁從任意綁扎接頭中心至搭接長度L的1.3倍區段范圍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積占受力鋼筋總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得超過25%;受壓區不得超過50%;墻、柱、暗柱縱向筋錯開50。6)接頭部位:基礎底板基梁上鋼筋在支座處搭接,下部鋼筋在跨中范圍內搭接;其余部位梁板的上鐵宜在跨中范圍內搭接下鐵在支座處搭接;墻體鋼筋搭接部位應在樓地面上大于凈高/6且500處。7)頂層鋼筋錨入墻或梁板內;樓板內主鋼筋應錨入梁和墻內,下鐵錨固長度應不小于板厚及5d,上鐵錨入剪力墻內。8)當豎向鋼筋采用電渣壓力焊時,其8、接頭位置應錯開35d且大于等于500;采用搭接焊時焊縫長度還應滿足單面焊10d,雙面焊5d。5、機械連接:直徑28mm的鋼筋均采用剝肋直螺紋機械連接。其連接要求:1)鋼筋機械連接頭滿足接頭強度及變形性能要求。2)接頭的抗拉強度值均不小于該級別抗拉強度的標準值,同時尚不應小于0.9倍鋼筋母材的實際抗拉強度值。3)接頭等級為A級。4)受力鋼筋機械連接接頭位置相互錯開40d,受拉區鋼筋接頭按50%錯開;受壓區接頭位置不限。5)認真檢查直螺紋套絲長度,要求連接后無絲扣外漏,擰緊力矩達到要求。6、接頭施工現場檢驗與驗收:1)由技術提供單位提交有效的型式檢驗報告。2)鋼筋連接開始前及施工過程中,應對每批進9、場鋼筋進行接頭工藝檢驗:每種規格鋼筋接頭試件不少于3根。3)現場檢驗應進行外觀質量檢查和單向拉伸試驗。4)接頭的現場檢驗按驗收批進行,同一施工條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級、同型式、同規格接頭,以300個為一個驗收批進行檢驗與驗收。5)對接頭的每一驗收批,必須在工程結構中隨機截取3個試件做單向拉伸試驗,按A級接頭性能進行檢驗與評定。四、基礎底板鋼筋綁扎:1、工藝流程:基礎放線彈鋼筋位置線鋪設底層鋼筋機械連接放花崗巖墊塊敷設專業管線檢查驗收安放上層鋼筋支架標識上層鋼筋網間距鋪設上層鋼筋機械連接柱、墻、暗柱插筋申報隱檢隱檢簽證轉入下道工序。2、依據施工圖紙要求在墊層上彈好下網鋼筋間距的網格線、暗梁及10、墻、柱的邊線,并分別標出。五、剪力墻鋼筋綁扎:1、工藝流程:修整預留搭接筋綁扎、搭接豎筋畫橫筋分檔標志綁二根橫筋畫豎筋分檔標志綁橫、豎筋及拉結筋。2、各層墻鋼筋綁扎前應在樓板上按施工圖放出所有墻、暗柱的邊線和控制線。3根據所彈墻、暗柱的邊線校正插筋。在墻兩邊立鋼梯,在下部1m處綁扎2根定位橫筋,并在橫筋上畫好分檔標志,然后焊其余豎筋、綁扎墻筋,綁扎時墻體水平筋應在外側,豎向筋在內側。雙排鋼筋按要求設置拉結固定筋,呈梅花形布設,施工時一次成型,采用塑料卡子和附加鋼筋梯形支撐的方法保證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準確。4、墻體節點及門窗洞口處,暗梁、連梁等搭接位置及錨固長度按設計、規范及抗震要求施工。六、11、框架xx、柱鋼筋:1、框架柱鋼筋綁扎:1)工藝流程:放柱邊線沿線切割并剔鑿砼軟弱層鋼筋調直對焊柱豎向鋼筋套箍筋畫箍筋分檔控制線綁扎箍筋安裝保護層塑料墊塊驗收2)綁扎柱筋前,測量工按照截面尺寸放出柱邊線,用無齒鋸沿柱邊線切割成槽,然后用鏨子剔除柱內砼軟弱層,用氣泵吹干凈砼殘渣,將柱筋調整順直,然后開始綁扎柱鋼筋。3)再立好的豎向鋼筋上,用粉筆畫出箍筋位置,然后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采用纏扣綁扎。4)柱主筋與箍筋交點逐點綁扎,箍筋彎溝處應沿柱主筋方向交錯布置綁扎。5)柱箍筋綁扎完后,在柱主筋上每隔1m交錯安裝塑料墊塊,以保證保護層厚度準確。2、框架xx鋼筋綁扎:1)工藝流程:梁模板驗收完12、放梁縱向受力鋼筋套箍筋在梁主筋上畫箍筋分檔標記箍筋綁扎安裝保護層墊塊驗收2)梁筋入模前,把雜物清理干凈,用氣泵將模板內的木屑吹出,然后將梁鋼筋放入梁模內。3)梁主筋與箍筋交點處采用套扣綁扎方法逐點綁扎。4)綁扎完畢后,用撬棍將梁位置挑直,并每隔1m交錯安裝塑料墊塊。七、樓板鋼筋綁扎:(1)工藝流程:核驗模板標高彈鋼筋位置線綁扎底層鋼筋安放墊塊敷設專業管線安放馬凳標識上層鋼筋網間距綁扎上層鋼筋申報隱檢隱檢驗收簽證轉入下道工序。(2)雙層鋼筋網片之間設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3)板筋綁扎好后,嚴禁踩在上面行走。為防止澆筑混凝土時工人踩壞鋼筋,鋪設腳手板作行走平臺,供人行走。(4)樓板上的13、孔洞應預留,當洞口尺寸不大于250 mm時不另加鋼筋,板內鋼筋不得截斷,由洞邊繞過;當洞口尺寸大于250 mm時應按設計要求設置洞邊附加筋。八、每段墻、柱鋼筋綁扎完畢后,水暖、電工即可配管、預埋,閘門盒、電閘箱等設施與鋼筋網綁扎固定。當電閘箱等設施位置與鋼筋網發生矛盾時,將可能影響閘箱安裝的鋼筋去掉,待安裝好閘箱后綁扎附加筋。九、澆筑砼過程中,安排專職鋼筋工值班,發現鋼筋位移和變形及時修復。十、鋼筋保護層最小厚度:序號部位保護層厚度(mm)墊塊形式1基礎底板下筋、端部40xx墊塊基礎底板端部30xx墊塊2墻基礎底板上筋、地下室外墻外側25花崗巖墊塊其它墻15塑料xx3樓板20塑料xx4柱30塑14、料xx5框架xx25塑料xx鋼筋保護層最小厚度除應滿足上述要求外,還應不小于相應縱筋直徑等規范附注條款的相關規定。十一、鋼筋定位措施1、底板鋼筋定位1)底板下層網片采用加設砼同標號的砂漿墊塊,上層鋼筋網片采用馬凳,保證鋼筋網片的架空高度。馬凳采用20的鋼筋,間距1 m,呈梅花型布置,高度為板厚-保護層厚度-上排鋼筋直徑,凳支撐間距800mm,凳底寬400mm.2)為防止墻、柱、暗柱插筋及甩出上層的搭接筋在澆筑砼過程中位移,墻、柱、暗柱立筋下端附加12水平筋與底板上層筋綁扎連接,上端用14臨時定位箍固定。2、墻體鋼筋定位:1)豎直鋼筋:豎直鋼筋位置和保護層用水平鋼筋砼梯子和塑料卡進行內擠外頂控制15、。鋼筋砼梯子上小橫筋間距與豎直鋼筋間距相同。2)水平鋼筋:水平鋼筋間距及保護層厚度采用豎向鋼筋梯子進行控制。梯子間距為8001000mm,豎向鋼筋梯子小橫筋間距與水平筋間距相同,在鋼筋網片上用塑料卡子保證鋼筋位置,豎向鋼筋梯子用比墻體豎向鋼筋直徑大一級的鋼筋制作,以代替豎向鋼筋。3、柱鋼筋:框架柱合模以后,對上部伸出的鋼筋進行修整,柱立筋用內側定位箍和外側定位箍內外夾緊,并在上部綁一道臨時定位箍筋,澆灌框架柱混凝土時安排專人看管鋼筋,發現鋼筋位移和變形及時調整。4、對于雙層配筋的梁,用同主筋最大直徑的鋼筋頭墊開,每隔2 m設一個,每個5cm長;基礎梁雙排筋之間用同主筋最大直徑的鋼筋頭墊開。十二16、防止鋼筋位移變形措施:1、墻縱向鋼筋用14一面加設一道剪刀撐,以防墻筋傾斜、扭曲。2、柱插筋在基礎內加設三道箍筋,防止柱插筋晃動變形或因砼沖擊變形;剪力墻插筋在基礎上皮筋和下皮筋上,用12鋼筋間距1200點焊接牢固,以防移位。3、墻上皮與樓面接觸處增設一道定位箍筋及四根拉接筋,并用電焊固定,防止鋼筋移位。4、綁扎板筋,先在支好的模板上畫線,嚴格按線綁扎。5、安裝及綁扎鋼筋時,不得腳踩鋼筋,澆注砼時事先搭好跳板并在澆注砼過程中派專人調整鋼筋。十三、質量要求:鋼筋工程嚴格按規范要求進行驗收,質量標準如下:鋼筋綁扎允許偏差(mm)項次項目允許偏差檢查方法1綁扎骨架寬、高5尺量xx102綁扎網片間距10尺量排距53箍筋、構造筋間距10尺量連續五個間距4受力主筋保護層基礎10尺量受力主筋外表面至模板內表面垂直距離xx、柱5墻板、樓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