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樁工程樁基缺陷整改施工方案(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7139
2022-07-20
6頁
18KB
1、工程樁基缺陷整改施工方案 我公司施工的*工程灌注樁在滿足養護期后通過清樁處理外觀檢查及低應變檢測,發現淺部缺陷樁23根,樁頭加泥8根,樁頭空洞6根,樁頭松動1根,未滿足測試條件7根以及樁心移位1根等缺陷,為保證復合地基處理質量,必須對缺陷樁進行處理,并保證cfg樁處理后的質量,根據檢測結果,經公司技術會議研究決定采用以下方法進行處理。 一、事故原因分析 1、外露鋼筋錨固長度不足的:可能是施工時工人失誤,標高弄錯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鋼筋籠較長(15.5m),籠徑較小(300mm),鋼筋籠自重較大,這樣細長的鋼筋籠在混凝土中受到的下沉阻力較小,容易造成鋼筋籠在振搗器停止震動后繼續下沉。我們在施工中2、對沒有預見到這種情況,也沒有采取措施,從而導致部分鋼筋籠鋼筋預留長度不夠。從外露鋼筋錨固長度不足的缺陷樁數量來看,后者應該是造成此種缺陷的主要原因. 2、有空洞的:空洞直徑超過150mm的,可能是相鄰樁距離太近造成串孔,在施工過程中沒能及時發現,待下一根樁提鉆時此樁混凝土下沉形成的。空洞直徑小于150mm的,可能是振搗器振搗快到設計標高時,為防止振搗桿提出時還在振動傷人提前停止振動,同時混凝土塌落度較小,混凝土在振搗桿拔出后沒能完全回收造成的。 3、樁頭加泥的:可能是由于與鄰近的樁串孔沒能及時發現造成的,打下一根樁時此樁底部與其串孔,造成下一根樁提鉆時此樁混凝土下沉,上面的泥土隨之下沉。如果當3、時能發現此情況,提鉆時鉆頭不動,繼續泵送混凝土就能把泥壓上來,從而避免此類情況發生。 4、產生裂隙的:內部原因可能是在施工時,由于提鉆速度較快,空氣未全部釋放出來,致使樁身產生斷面裂縫;外部原因可能是機械挖基坑平整土方時,被挖掘機和鏟車碰裂。 5、樁心移位較大的:可能是施工時施工人員疏忽,鉆孔時鉆桿沒能找準位臵造成的。 二、整改思路: 1、鋼筋不滿足設計要求錨固長度樁的處理思路: 1)外露鋼筋不符合鋼筋焊接長度要求的76根樁,將樁頭混凝土剔至鋼筋滿足焊接倍數后,進行雙面焊接至錨固長度(焊接長度滿足70mm),并將樁頭接至設計標高。 2)樁頭鋼筋預留長度不夠設計規范要求50cm的138根樁,將鋼4、筋雙面焊接至設計長度。 2、缺陷樁處理思路: 1)淺部缺陷的23根樁,清除表層混凝土,深挖找出缺陷部位,將缺陷部分剔鑿至堅實面后統一處理。 2)空洞直徑小于150mm及加泥的11、35、61等20根樁,清除表層泥土,較大砼塊用手清出,將洞內雜物、泥土、砼塊碎屑等用空壓機清理吹干,并將空洞壁剃鑿出新茬后處理。 3)樁頭中間空洞直徑超過150mm的4、66、196、268號樁,將表面松散混凝土剔鑿到堅實混凝土表面后,洞內泥土、砼塊碎屑等用空壓機清理吹干,并將空洞壁剃鑿出新茬后處理。4)樁頭松散的85號樁,將松散部分破除至堅實面后補高一標號混凝土至設計標高。 5)樁心向內偏移200mm的271號樁,5、擬采用加強上部承臺方式進行彌補(加密承臺鋼筋密度),樁基可不進行處理。 3、裂隙樁處理思路 淺部裂隙樁,對裂隙樁單獨進行處理,剔除裂隙樁上部,用與樁身高一標號的混凝土按樁徑設計標高補樁。對于不易處理的較深裂隙樁,在原定檢測方案的基礎上,隨機指定一根裂隙樁進行單樁復合地基靜載荷試驗,對比完整性樁和裂隙樁試驗結果,確定裂隙樁是否能夠使用,如果確定復合地基承載力和變形能滿足設計要求,可不進行處理。如不符合要求,應與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建設單位共同制定方案。 4、接樁方法 將剔樁以上土方開挖,開挖直徑為3d(d為設計樁徑),將上部缺陷樁清出,然后將樁四周加深開挖10cm,將接樁處的樁頭鑿毛鑿平,清理干6、凈,然后澆素水泥漿,補高一標號微漲混凝土至設計標高。如下圖1所示: 10cm 三、施工準備: 1、施工前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認真學習和掌握施工工藝,規范規程,使每位施工工人都能熟練掌握施工技術要點。 2、現場增加一名專職質量檢查員。 四、施工工藝 1、樁頭土開挖 將樁周圍土開挖成直徑1.21.6m的圓坑,坑底高程至接樁處樁頭以下10cm,人工夯擊密實。 2、空洞處理 清除表層泥土,并將表面松散混凝土剔鑿到堅實混凝土表面,對于較大土塊、混凝土塊用手清出;對于空洞較深的66號樁不易清理用鋼筋棍將土塊、混凝土塊杵碎清理;雜物、泥土、混凝土碎屑等用空壓機清理吹干,并將空洞壁剃鑿出新茬后處理。 3、7、樁頭處理 將樁頭鑿至新鮮混凝土面,樁頂面大致水平,將樁頭混凝土鑿毛,清理干凈,不得有泥土存在,將坑底混凝土碴清出坑外。 4、連接筋焊接 根據規范要求鋼筋籠上相鄰兩主筋在長度方向上要錯開搭接,錯開的距離為主筋的35d(14*35=490mm),且不小于500mm,此處取500mm.主筋的焊縫長度不小于5d(即70mm),并采用雙面焊接工藝。 焊接作業時通知監理旁站監督,焊接完畢,專職質量檢查員對焊縫全數檢查,并隨機取樣送檢,確保焊接工程質量滿足規范要求。5、模板安裝及加固 鋼筋按規范要求接至設計標高后支模,上接部分樁徑加大至 600mm,并確保接樁底部標高比鑿出的混凝土堅實面標高低10cm。將制8、作好的鋼模板套在處理好的樁頭上,接縫內加塞海綿條或橡膠條,立模時必須保證樁頭上無土塊、雜物等進入。為保證模板安裝穩固,根據模板高度在模板周圍用方木支撐牢固。 6、混凝土澆筑 用高一標號的混凝土澆筑至樁頂設計高程+5cm。混凝土攪拌站集中拌合,混凝土罐車運輸,人工裝入模板,用振動棒分層振搗密實,分層厚度不得大于50cm。 7、樁間土回填 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拆模后回填樁間土,回填時必須分層夯實,分層厚度不得大于30cm。 cfg樁接樁工藝流程圖見下圖2所示: 五、質量保證措施。 1、采用高于原設計混凝土強度一個強度等級即c30商品混凝土補樁,后澆混凝土振搗密實。 2、商品混凝土留臵試9、塊送檢,以確保商品混凝土強度等級滿足要求。 3、雙面焊接鋼筋留臵試件送試驗室檢測,確保焊接質量滿足規范要求。 4、剔除樁頭混凝土使外露鋼筋滿足焊接長度要求。 5、接樁直徑全部加大到600mm,并采用c30混凝土澆筑. 6、嚴格按施工工藝流程施工,每道工序必須自檢并經甲方或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六、工藝要點 1、基坑開挖完成后底部必須夯擊密實,保證模板不下沉。 2、澆筑混凝土前必須保證樁頭頂面干凈,無碎渣、塵土。 3、澆筑混凝土前必須在樁頭頂面灑水,保證樁頭濕潤。 4、模板安裝完成后必須檢查模板的垂直度,保證接樁豎直。 5、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頂面覆蓋塑料薄膜,上面加土覆蓋。 七、施工進度及人員配臵。 1)施工進度:清理樁頭兩天;鋼筋焊接,支模,接樁頭三天。預計五天。 2)施工人員:電焊工7人;木工2人;壯工3人;雜工3人。 3)施工機械:電焊機3臺,風鎬2臺,水泵1臺。根據檢測單位建議,將缺陷樁樁體上部缺陷部位鑿除到堅實混凝土面后再進行低應變測試,確認缺陷全部消除后再統一進行補樁處理,補樁同時制作混凝土試塊3組,同環境養護,確認混凝土強度。XX公司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