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澆帶的防水與成品保護施工方案(8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7275
2022-07-20
8頁
278.87KB
1、第二十四節 后澆帶的防水和成品保護方案1. 工程概況項目地塊東側與長濱路相鄰,存在長濱支路通往朝天門觀光碼頭。項目北側為朝天門廣場.項目用地南北方向長約300米,東西方向寬約220米,項目用地面積為3.2萬平方米。規劃用地性質為集大型購物中心、高端住宅、辦公樓、服務公寓和酒店為一體的綜合體項目。根據建筑特征和規范要求,本工程從負三層到負一層及吊6層至吊1層裙房結構均設置有貫通的后澆帶;塔樓未設置后澆帶,待后期施工時,再根據實際情況和規范要求適當設置,結構施工完2個月后澆筑后澆帶砼。1.1 地下室及裙房鋼筋混凝土結構后澆帶設置要求:本工程地下室及裙房兩個方向的尺寸均超長,擬采用下述措施: (1)2、地下室及裙房鋼筋混凝土結構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混凝土內摻一定比例的混凝土外加膨脹劑)。 (2)每隔3040m左右設置一道后澆帶,后澆帶寬1.0m。后澆帶內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比帶兩側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提高一級,且后澆帶的混凝土內亦摻加一定比例的外加膨脹劑。 (3)采用低水化熱、收縮小的水泥,減少水泥用量,嚴格控制砂石骨料的含泥量。混凝土澆注完畢后加強養護、采取有效的溫控措施,嚴格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不大于25度。 (4)加強構造配筋措施。梁、板及地下室及裙房外墻配筋考慮溫度應力影響,適當提高配筋率。整個工程T4N、T4S間存在一后澆帶,T4S、T5間存在一條后澆帶,塔樓與與之相連的裙房部位也有相應的后3、澆帶進行劃分,后澆帶為1000寬;地下室及裙房負三層頂板至負一層頂板后澆帶如下圖所示:A標段后澆帶劃分示意圖(綠色線為后澆帶)后澆帶的設計要求: (1)、沉降后澆帶混凝土的澆筑應在主體結構施工完畢,隔墻也砌筑完畢,且沉降穩固之后;用于溫度伸縮的后澆帶可在60天后于溫度較低之時或與原澆筑時氣溫相近時澆筑。 (2)、后澆帶混凝土的澆筑應選在氣溫較低時進行施工,以低于10為佳,春季為宜。 (3)、后澆帶混凝土應為補償收縮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比相應樓層樓板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提高一級。 (4)、后澆帶澆筑之前,必須將整個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凈,應清除垃圾、水泥、薄膜、表面上松動的沙石和松軟的混凝土層,同時還應將4、表面鑿毛,用水沖洗干凈并充分濕潤,一般濕潤時間不小于24小時,殘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積水應清除,再對鋼筋進行整理和施焊,應選用補償混凝土進行澆筑。 (5)、后澆帶澆筑后贏加強養護,待強度達到100%后方可拆除臨時支撐。 (6)、底板及外墻的后澆帶位置應采用附加柔性防水,沉降后澆帶應預埋足夠的鋼梁,以傳遞水平力。 (7)、溫度收縮后澆帶,除基礎梁、厚筏板及上部主次梁外,帶中鋼筋應斷裂。2. 后澆帶的防水構造做法2.1 后澆帶構造根據設計總說明要求及我司關于后澆帶的經驗,整個后澆帶的防水要求極其重要,因此初步擬定后澆帶簡圖如下所示部位構造要求構造簡圖地下室及裙房底板地下室及裙房底板與外墻鋼筋均不斷開;5、梁底筋、腰筋不斷開,面筋隔一斷一(角筋不斷開);板底筋隔一斷一、板面筋全部斷開。地下室及裙房外墻樓板梁2.2 基礎底板后澆帶基礎底板厚度較大,多為650mm厚,為此整個后澆帶寬度為1000mm,為了保證后澆帶完成后,整個底板不至發生裂縫及滲漏,因此可在底板后交帶范圍內焊接止水鋼板,止水鋼板采用4mm厚的鋼板,兩側埋入前期澆筑的混凝土范圍內,具有的止水鋼板的詳細尺寸形狀見下圖:止水鋼板設置位置:基礎底板后澆帶彎折邊向下、地下室及裙房外墻后澆帶彎折邊向外,水箱間等特殊部位折邊對迎水面。2.3 底板后澆帶閘槎:在基礎墊層上后澆帶兩側預制好100mm寬40mm高的細石砼條。當底板下層鋼筋網片綁扎完后用6、與基礎底板同標號的細石砂漿在后澆帶位置堵住鋼筋間距的空格,以防底部漏漿。后澆帶閘槎采用快易收口網,一般以網眼20目為宜,用14鋼筋做龍骨,間距300mm進行固定,以確保砼澆筑時鋼絲網不鼓脹漏漿。依據本工程底板厚度、保護層和鋼筋直徑,鋼筋骨架的高度按兩個尺寸加工:300和200。骨架焊接后外邊包裹鋼絲網,在兩個骨架中間焊接止水鋼板。3. 后澆帶的模板支設3.1 模板斷口處理:板后澆帶留設斷口處采用鋼絲網模板或梳子欄邊模進行支設;而梁截面鋼筋較多較密,不方便木模的支設,故只采用鋼絲網模板。本工程板處后澆帶采用梳子欄邊模進行支設,梁處采用鋼絲網模板。板處后澆帶模板支設圖3.2 后澆帶的上口處理:上層7、鋼筋網片上口統一用木方閘槎,施工前先對后澆帶處的上層鋼筋抄平后糾正不水平鋼筋確保上口保護層一致。將木龍骨用鐵絲固定在鋼筋上,同時必須拉直線校直木方子。3.3 梁板后澆帶模板支設:本工程在地下室及裙房每層頂板均設置了后澆帶,為確保后澆帶兩側鋼筋砼結構的安全,后澆帶兩側采用獨立的支撐體系,與整體平臺、梁模板連接處斷開,不影響平臺、梁模板的拆除。按原來常規做法:后澆帶兩側模板及支撐不能拆除,保留到后澆帶砼強度達到100%后拆除,使得大量料具被積壓在后澆帶造成了料具投入費用的增加。為節約開支,結合現場結構特點,采用雙鋼管鋼管來加固梁底支撐,鋼管直徑48,壁厚3.6。鋼管支撐的支設方法:根據后澆帶部位的8、樓層凈空高度切割或焊接鋼管支撐長度,在鋼管的兩端分別焊接一塊200200的鋼板。在正常支設好后澆帶兩側主梁底模板后,從后澆帶邊向里200在梁底模板預留一200200的洞,然后將定制的雙鋼管支撐垂直放置在洞的正下方。將支撐頂部的鋼板夾在梁底板中,上口與梁底模板面平。支撐大樣詳見下圖所示:根據結構梁的受力特征:高跨比小于1/4的短跨度梁可不加永久性支撐鋼管。后澆帶的獨立支撐鋼管中途不得拆除,必須等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后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方可拆除支撐。注意:支設地下一層加固支撐鋼管時,每根鋼管與地下二層的支撐布置在同一位置。后澆帶兩側梁屬于懸臂結構,在搭設排架時對梁底中間部位采取加密支撐鋼管。后澆帶9、的留槎在梁的部位使用雙層5mm孔眼鉛絲網,背面用16鋼筋固定牢靠;在板的部位使用竹夾板根據鋼筋的間距鋸口支設,以確保鋼筋保護層的準確。4. 后澆帶的鋼筋綁扎鋼筋綁扎時后澆帶兩側的砼墊塊及馬凳應增加用量,確保鋼筋網片高度和保護層。后澆帶范圍內的馬凳和墊塊邊也應加密放置。對于設計要求的在后澆帶處的加密鋼筋,必須在第一次施工后澆帶一側鋼筋時綁扎完成。在后澆帶的缺口上預先固定成品橡膠條槽子,便于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可以安裝防水橡膠止水條,成品止水條槽子埋入混凝土內50mm,沿著后澆帶方向通長布置。梁上后澆帶構造大樣5. 后澆帶砼澆筑主體后澆帶必須按設計要求到期后,由下層至上層按順序澆筑。后澆帶混凝土用比原10、混凝土設計強度大一個等級的早強及膨脹砼澆筑。由于部分鋼筋已經出現銹蝕,對于銹蝕的鋼筋在支模前必須進行除銹處理,除銹時使用鋼絲刷、砂紙將鐵銹打磨掉。同時對鋼筋進行調整,重新補齊保護層墊塊,保證鋼筋間距及位置正確。將兩側砼面的松動石子、浮漿、鐵銹清理干凈,特別是施工縫處要認真清理防止出現夾渣現象。在板下貼好海綿條再用模板頂緊防止漏漿。對于原后澆帶兩側加固支撐不得拆除。 澆灌后澆帶混凝土前,應將其表面浮漿和雜物清理干凈并鑿毛,提前24小時將原結構混凝土面澆水濕潤,再鋪3050mm厚的與所澆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并及時澆灌混凝土。 砼選用商品砼,澆筑時一定要注意施工縫處的振搗必須密實,但也不可過振,影響11、該處的砼強度,振搗時宜向施工縫處逐漸推進,距老砼邊80100mm。在用大杠刮平時讓施工縫處新澆砼面高于已澆砼2mm,以便在搓毛后能保證兩側砼面沒有高差,搓毛時施工縫處應加強,保證兩者結合良好。后澆帶混凝土養護:對摻有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其連續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在混凝土強度達到1.2N/mm2前,不得拆除梁側模在混凝土上面踩踏或安裝模板及支架存放重物、及其他易造成的沖擊荷載等。6. 后澆帶防水處理后澆帶兩側混凝土采用加設橡膠止水條,避免后澆帶兩側混凝土滲水,且澆筑混凝土時以提高混凝土一個強度等級并摻加微膨脹劑,在混凝土振搗時,應加強振搗,保證整個后澆帶混凝土密實。7. 后澆帶12、成品保護措施7.1后澆帶標識管理:對整個現場后澆帶位置予以標識,通過各種標識管理提醒施工人員注意成品保護。 7.2鋼筋保護:后澆帶鋼筋由于長期暴露與環境中,極易造成鋼筋銹蝕,因此需要對整個后澆帶鋼筋進行保護,本工程后澆帶在兩側鋼筋施工完成后,對后澆帶預留鋼筋涂刷防銹漆,并與上部覆蓋塑料薄膜,避免水分滲入。7.3模板支撐體系保護:后澆帶模板支設完成后,應隨著結構施工不得隨意調整,對于后澆帶兩側混凝土強度達到拆模強度后,下部架體拆除時,不得擾動后澆帶模板支撐體系,架體拆除距離后澆帶邊緣2m范圍處。7.4后澆帶兩側基礎底板和平臺澆筑后,在后澆帶上側砌筑120mm寬、60mm高的磚帶。磚帶與底板面轉角13、處用1:2水泥砂漿抹成圓弧,上部先覆蓋一層塑料薄膜或彩條布,再覆蓋一層竹夾板,以確保后澆帶內無上部結構的漏漿、雜物。后澆帶保護大樣8. 后澆帶注意事項8.1后澆帶澆筑必須從地下室及裙房開始向上施工。8.2地下室及裙房基礎底板后澆帶由于鋼筋較密,除銹、清理后將垃圾用高壓水槍在后澆帶內往集污井方向沖洗,使得砼漿隨水一起流進集污井,用污水泵抽出。8.3在外墻后澆帶施工的過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材料、料具下落傷人,同時注意作業安全。8.4后澆帶的獨立支撐模板中途不得拆除,并且定期對后澆帶兩側標高進行觀測,發現異常沉降或下墜,及時查找原因,采取補救措施。如發現支撐有松動跡象必須采取加固措施,防止支撐鋼管傾14、倒。8.5由于正常情況下后澆帶兩側梁板結構砼強度達75%時拆模,考慮因后澆帶處梁斷開,該處梁實際為懸挑構件,因此后澆帶兩側梁底支撐架子必須等統強度達100%時拆除。8.6施工縫應按施工規范要求設置,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要求混凝土強度達到1.2N/mm以后,繼續澆筑混凝土前,應清除垃圾、水泥、薄膜、表面上松動的砂石和軟弱的混凝土層,同時還應將表面鑿毛,用水沖洗干凈并充分濕潤,一般濕潤時間不少于24小時,殘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積水應清除,施工縫附近的鋼筋回彎時,注意不要使混凝土受到損壞,鋼筋上的油污、水泥漿及浮銹等雜物也應清除。應避免直接靠近施工縫已終凝的混凝土邊緣下料和振搗,但應對施工縫內新澆筑的混凝土加強振搗,使其結合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