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板基礎砼施工方案(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7367
2022-07-20
7頁
26.50KB
1、太原市晉東國有資產管理處經濟適用房1號樓筏板基礎砼施工方案 審批: 審核: 編制:施工單位:山西省宏圖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二九年八月二十日一 工程概況 1工程地點: 尖草坪區(qū)尖草坪街2砼澆筑范圍:筏板基礎及地梁,人防層外墻。3砼工程量:筏板基礎及地梁為719.7m,人防層外墻為7.5 m。4砼強度:筏板基礎及地梁為C30,抗?jié)BS6,人防層外墻為 C30,抗?jié)BS6。5砼品種:采用預拌砼(供應商為太原市業(yè)臻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二施工準備1.材料準備:商品砼供應商為太原市業(yè)臻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砼澆注時按使用方提供的砼品種提供該批砼中所用各種材料的技術資料、塑料薄膜等材料。2.施工機具準備:汽車泵2臺,插入2、式振動器6臺,塌落度桶1個,夜間有足夠的照明設備,100100100試模6組,抗?jié)B模2組。3.人員準備:24個人分成兩個作業(yè)班組,每組12人,其中振搗手每組2人,其余為輔助人員。4.項目管理機構:專業(yè)施工員1名,質檢員1名,測塌落度及做試塊1名。三施工工藝流程 1.底板砼澆筑時,設置砼澆筑流程及輸送管布置見附圖一大底板砼澆筑方向示意圖。 2. 施工流水劃分:方便施工,提高進度,避免擾民,大體積筏板混凝土澆筑采取“由一邊向另外一邊推進,一次澆筑,一個坡度,薄層覆蓋,循序推進,一次到頂”的方法進行布料澆筑。混凝土的澆筑從軸線開始,兩臺輸送泵同時開始輸送澆筑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按照斜面分層澆筑,斜面3、坡度由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這樣可以避免因澆筑層的長度過大,增大每層的澆筑時間,導致施工冷縫的產生,而且由于每層混凝土量不大,混凝土散熱快,各層間的約束力不太大,有利于防止溫度裂縫的產生。每個澆筑層均與軸方向平行,且每層混凝土必須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澆筑完,逐層覆蓋,循序推進,一次澆筑完。3.砼入模前先澆水濕潤磚膜和木膜板,筏板砼初凝前(約一個半小時)澆筑人防外墻C40砼,同樣有地梁的部位先澆筑筏板基礎。人防外墻砼澆筑高出筏板及地梁200mm,人防墻施工縫留設符合結施02要求,在砼澆注到人防外墻施工縫位置處時,待砼初凝前在其表面放置方木做成凹槽,待外墻下次澆注砼時,放置止水條,并加以固定。4.在澆4、筑人防外墻時,當人防外墻處有地梁時,人防墻砼澆筑高出地梁200,同時在地梁兩側留直槎,并設置預留止水條。5.砼澆筑應合理分段分層進行,使砼沿高度均勻上升,按照“一個坡度、薄層澆筑、循序漸進、一次到頂”的方法實施。在澆搗過程中,為防止砼自然流淌太大及砼供應遲緩而形成施工縫,砼要具有一定的緩凝性,砼流淌坡度控制在1:8內。斜面分層厚度控制在200250mm內,以便下層砼在初凝之前即被上層砼覆蓋,澆筑線呈s狀,來回擺動退行,并且每條線的擺動方向要基本一致,避免因方向不一致造成接合處間歇過久。四. 質量控制措施1.豎向構件澆注:墻體應按所劃分的施工段,砼品種進行布料,每層澆注高度50cm左右,從施工段5、起點均勻澆至末端,循環(huán)振搗,連續(xù)澆注每層間隔時間不得超過2h,即在下層砼初凝前,將第二層砼覆蓋其上進行振搗。2.水平構件建筑:梁板澆注時,應搭好人行通道及操作平臺,嚴禁踩踏鋼筋。振搗時,應由專人看護鋼筋,如發(fā)現(xiàn)鋼筋有位移現(xiàn)象及下沉,應及時停止?jié)仓摻顝臀缓螅贊沧㈨牛WC鋼筋砼整體質量,有效防止砼裂縫。澆注時應先將梁砼澆板底,然后梁板一起澆注,應及時按暗柱鋼筋上的50線拉線找平。3.剪力墻暗柱振搗時,每班組應設專業(yè)人用鐵錘敲擊模板,檢查砼是否有孔洞,如發(fā)現(xiàn)應及時通知振搗手,重新將振搗棒插入孔洞部位,配用錘敲擊,直至振實為止。4.砼在澆注過程中,應經常觀察模板及其支架,鋼筋預埋件及預留孔洞情6、況,發(fā)現(xiàn)位移應立即停止?jié)沧ⅲ谝褲沧⒌捻懦跄靶拚戤叀?.砼振搗:采用插入式,操作要點:5.1要“快插慢拔”,豎向過深的構件,應先將工作狀態(tài)下的振動棒,在砼入模前插入底部,隨砼入模高度振實后均勻提升。5.2振搗器起點要均勻排列,采用:行列式“布置防止漏振。每次移動的距離(即兩插點間距)不宜大于振動器作用半徑的1.5倍;振搗時間應使砼表面呈現(xiàn)浮漿、不再下沉及不出氣泡為準,每點振搗時間大約為20-30s。最邊緣的插點距模板不應大于振動器的作用半徑的0.5倍。5.3剪力墻砼分層澆注時,每層砼厚度不超過振動棒長的1.5倍,即以50cm高為一振動高度,分層厚度為1m,上層砼振搗時應將振動棒插至下層7、砼5cm以下,以消除兩層砼之間的接縫。5.4現(xiàn)澆板用平板振搗器振動時應在每一位置上連續(xù)振搗一定時間,一般為25-40s,以砼表面出現(xiàn)浮漿且無氣泡上冒為準;震動器移動的距離應保證振動器的平板能覆蓋已振實部分的邊緣,前后應相互搭界3-5cm以防漏振。5.5施工縫設置與接茬:施工縫以后澆帶為主,澆注后澆帶時應先將兩側清理鑿毛,提前澆水濕潤,并撒同標號水泥砂漿5cm,以利于砼接茬。5.6砼試塊留置:砼試塊應在澆注地點制作,應按品種、強度等級、砼澆注數量,足夠留置砼試塊。即按每1000m時,可每200 m留置標準養(yǎng)護試塊1組,同條件試塊每次留置不應少于2組,并應作好溫度記錄,抗?jié)B試塊按每500 m留置不8、少于1組。五.混凝土的測溫1.地下室底板厚度達0.8m,屬于大體積混凝土,因此需嚴格控制底板混凝土的內外溫差,避免超過25度而產生溫度裂縫。為了隨時了解和掌握各部位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水泥水化熱所產生的溫度變化情況,防止混凝土在澆筑、養(yǎng)護過程中出現(xiàn)內外溫差過大而產生裂縫,以便隨時采取有效措施,使混凝土的內外溫差控制在允許范圍(25度)內,確保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對底板混凝土采用玻璃水銀溫度計測溫方法進行監(jiān)測和控制。2.為使測溫點布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夠比較全面地反映混凝土內溫度的變化情況,在底板高度斷面分板底、板中、板面三種情況布設測溫點,在平面分邊緣和中間兩種情況布置測溫點。布置在板底或板面的9、測溫點應布置在離板底面或板頂面100mm高度的位置,板斷面中間的測溫點布置在板高度斷面的正中位置,總共布置五組共15個測溫點,具體位置詳見附圖底板砼測溫測點布置圖。玻璃水銀溫度計測溫孔用20mm的薄壁鋼管預埋在不同的深度位置上留出,鋼管底部先用鐵板焊上,上部用木塞塞緊,防止水泥砂漿和水進入,鋼管與鋼筋骨架焊牢。3.測溫必須按編號順序進行,并按事先準備好的表格記錄所測數據,混凝土測溫時間,在混凝土澆筑完畢6小時后開始測,以后每隔24小時測一次,在測試過程中隨時進行校驗,同時應對大氣溫度進行測量。在測溫前,應先將溫度計插入預埋的鋼管內,并將鋼管上口用木塞塞緊,讓溫度計在管內停留時間不少于5min。10、當溫度計從管中抽出時,迅速在顯示溫度的刻度處用手指卡住,立即讀出溫度值。監(jiān)測時間不少于15天。六. 防止砼裂縫處理措施:1.剪力墻豎向構件應在砼初凝前對上部砼1m范圍內進行復振消除上部砼下沉時與模板交接部位產生的水平裂縫。2.現(xiàn)澆板在砼初凝前,再用刮桿進行二次碾壓,及時用木搓搓平壓實,砼終凝后用塑料薄膜進行覆蓋。3.砼振搗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每條澆筑線上設二名振搗人員實施振搗,第一名布置在下部,主要負責下中部砼的搗實,振搗順序應從下往上進行,上、下段交叉搗固不小于1.0m,砼上、下層之間插入振搗深度控制在15cm左右。砼振搗以不出氣泡,砼面不再連續(xù)顯著下沉為止。嚴格防止漏振、過振,從而出現(xiàn)不密實11、或離淅現(xiàn)象,振搗過程中當遇有預埋管,預埋件時應小心操作,振搗器不得接觸預埋件,以免預埋件移位。 4.為了減少砼表面水泥漿較多及砼的收縮裂縫需對其表面進行二次振搗處理。二次振搗時間掌握在砼接近初凝之前進行,以閉合收縮裂縫。預留洞、坑四周,主要以碾壓、木抹搓拍除掉浮漿。最后進行表面壓實搓毛進入覆蓋養(yǎng)護階段。七. 砼養(yǎng)護措施 大體積砼養(yǎng)護是保證砼質量的極為關鍵工作。當砼抹平二次振實后,且在砼初凝后應馬上在其表面覆蓋塑料薄膜,沿邊緣垂直方向同樣采取覆蓋養(yǎng)護措施,以防溫度應力引起邊界裂縫。初凝后12小時對砼進行澆水養(yǎng)護,間隔6小時養(yǎng)護一次。養(yǎng)護時間不得少于7天。八. 成品保護1.墊層強度達到1.2Mpa后,方準許上人進行下道工序施工,下道工序施工時,應避免損壞墊層表面。2.在拆除側模時,注意對構件棱角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