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開挖穿越小型河流施工方案(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7459
2022-07-20
5頁
43.25KB
1、大開挖穿越小型河流施工方案根據招標人下發的招標文件以及對現場進行的勘察可知,本標段大開挖穿越小型河流共19次。管線途經區域地形起伏較大,河流分布于U型谷地中,兩側一般較為平坦。在豐水期呈現量大、流急的特點;在枯水期則水流量和水面寬度較小,且水深較淺。需穿越河流近年來經過當地政府改造已經成為當地排澇和灌溉的主力河流,為了不影響當地的正常農業生產和排洪安全,施工作業期選在春灌以后、雨季之前。中型河流施工選在該河流的枯水期。針對以上特點擬在枯水期采取半幅圍堰截流方式穿越中型河流。1.施工工序測量放線施工準備草袋圍堰檢查驗收、管溝回填穩管開挖導流渠堰間排水、清淤穿越段管道施工管溝開挖、管道下溝圍堰拆除2、地貌恢復2.施工準備2.1施工前應詳細閱讀施工圖紙及設計文件,詳細調查穿越處水文、地質情況,并現場落實河道沖刷深度或清淤深度,確保施工后的管頂埋深距離沖刷線不小于1.0m,然后制定制定施工方案,報監理單位批準。2.2根據土壤性質、水流速度、開挖深度或試挖資料等因素確定河底管溝的溝底寬度和邊坡尺寸。2.3對測量的儀器進行校核,備全測量所用的物、料。2.4根據管溝開挖深度及開挖坡比,估算用地寬度,提前做好超占用地手續。2.5根據施工總體計劃安排和施工實際進度情況,在河流穿越前20天由外協人員向當地水利部門上報河流穿越的報告,征得其同意并獲得審批。3.測量放線根據確定的溝底寬度和坡度,施工前,測量3、人員在岸邊打標志樁、撒白灰線,標明管溝中心線、管溝邊線、圍堰邊線,并拉兩條細線,標明作業帶邊線。4.開挖導流渠在圍堰前,在預制管段側的河流對岸開挖導流渠,將截流后的上游河水引至下游。導流渠上口寬4m、下口寬1.5m(也可以根據現場河流實際流量確定),深度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確定,長度為100m左右(導流渠布置示意見下圖)。用挖掘機開挖導流渠,導流渠兩岸圍堰高度不能低于穿越河流的堤岸高度。管溝中心線導流渠草袋圍堰10m河流河流穿越導流渠開挖示意圖5.草袋圍堰施工考慮到河底可能有大量的淤泥,管道施工時需將淤泥層清除并轉移出管溝開挖區,因此將圍堰寬度加寬(如該處管線設計埋設較深,可根據現場情況加大距離)4、。在管溝中心線兩側進行草袋圍堰:一側圍堰頂寬度為4.5m,上鋪防沉板做為施工機械便道;另一側圍小堰,堰頂寬度為3m,圍堰高度為河底硬地到水面以上1.5m,圍堰長度為兩河堤內側寬度,圍堰壩體坡比不小于1:0.75。圍堰方法如下:用草袋裝土,人工錯碼迭放進行圍堰。河水流量大的地段,考慮增加支護木樁:沿圍堰腳各打一排木樁,木樁規格為180mm4m,每間隔5根木樁加設一根鋼管樁作為承力樁,鋼管樁規格為1596mm,鋼管樁長6米(木樁和鋼管樁的長度可以根據現場實際需要調整),樁間距0.3m,樁頂部露出水面約1m,樁與樁間用12#鐵絲進行加固,木樁、草袋及鐵絲等材料均為一次性使用,鋼管樁可以考慮重復利用。5、草袋圍堰完成后,若圍堰間有漏水現象,則在圍堰外側加設一層防水土工布,防止圍堰滲漏。6.堰間排水、清淤圍堰完成后,將多臺DN150離心泵放入圍堰內,將堰間水排入下游側河里。堰間積水排干后,先用人工在河道內沿作業帶邊緣開挖排水溝(深度低于硬塑土層0.5m),將滲水引入集水坑中用泥漿泵抽排,人工清淤,將河底淤泥清至河岸淤泥堆放場地晾曬。7.穿越段管道施工用挖掘機平整河床及兩岸,使作業帶平滑過渡,在施工機械行走側鋪設防沉板做施工便道,在管道穿越中心線上組焊管線,按規范要求進行管道預制施工。石方段管溝采用溝下組對焊接、防腐。鐵絲綁扎管道穿越中心線上鋪防沉鋼板河流穿越圍堰示意圖8.管溝開挖、管道下溝管道組6、焊、防腐施工完成后,撤除防沉便道,用“人字型”開挖的方法進行管溝開挖,使管道平穩下沉到管溝底部。沿管溝底開挖排水溝,將水引至集水坑中,用潛水泵抽排。無論在何種形式下,河流穿越兩端都要提前征用超占地。對于石方段管溝開挖采用爆破施工,管溝超挖200mm,詳見管溝石方爆破施工方案。管溝成型后,在溝底增加200mm細土墊層。9.穩管管溝回填前,按設計要求進行穩管施工。10.檢查驗收、管溝回填管溝回填前向監理報驗,請監理現場檢驗管道埋深、穩管質量,并且在管溝回填前用電火花檢漏儀進行外防腐層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回填管溝。11.地貌恢復管溝回填用原土回填至河床原標高,并將主河槽內的圍堰拆除,回填導流渠,恢復地貌,堤壩恢復按設計要求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