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積筏板砼施工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7743
2022-07-20
9頁
92.50KB
1、1、編制依據1. 邢臺市紅星美凱龍全球家居生活廣場工程施工圖紙。2.國家現行的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1,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11,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8-2011等。2、工程概況2.1建筑概況該工程建筑面積171429.75,地下一、二層為車庫40316.00,地上131113.75,一五層為商場,六二十三層為辦公。建筑物總高度為99.8 m,主體結構為框架-核心筒。地下工程防水等級為二級,地下二層配電間防水等級為一級。2.2結構概況 本工程建筑結構類別為二級,抗震設防烈度7級;項目等級一級。主樓基礎為鋼筋筏板基礎,該建筑所用鋼筋為2、HPB300、HRB335、HRB400鋼筋。混凝土強度為:部位A、B區強度部位CF區 強度基礎墊層C15基礎墊層C15基礎C40 P8基礎筏板C30P8柱、基礎頂30.730.758.3558.3582.0582.05屋頂C50C45C40C30基礎頂9.959.95屋頂C40C30墻地下擋土墻附墻柱塔樓 基礎頂38.638.658.3558.35屋頂基礎頂-0.05基礎頂-0.05C40C35C30C30P8C50P8基礎頂屋頂地下擋土墻附墻柱C30C30P8C40P8梁、板,樓梯C30梁、板,樓梯C30構造柱、圈梁、現澆過梁C25C25基礎筏板厚為600mm 、1700mm核心筒部位203、00mm。3、施工準備3.1材料及主要機具本工程砼采用商品砼。主要機具:56M汽車泵泵2臺、HBT80地泵2臺、混凝土吊斗、插入式振搗棒、塔吊、平鍬、尖鍬、木抹子、鋁合金刮杠、水管、溫度計等。主要機械設備表見下頁。主要機械設備表序號機械名稱規格型號數量性能1塔式起重機QTZ6305臺良好2地泵HBT 802臺良好3汽車泵56M2臺良好4振搗電機15臺良好5振動棒8m15根良好6振動棒6m15根良好3.2作業條件3.2.1現場道路暢通,砼汽車輸送泵附近無障礙物,所有機械設備運轉靈活安全可靠,電源及配電系統符合要求,經檢驗確認符合使用說明書和滿足使用能力。3.2.2基礎鋼筋、模板工程等需要辦理預檢4、和隱蔽工程驗收手續的,已經甲方及監理單位驗收合格,澆筑用馬道已鋪好,模板內雜物清理干凈。3.2.3所有計量器具經鑒定合格,靈敏可靠。3.2.4砼已辦理澆筑申請手續。3.2.5施工員已按施工方案及技術規程要求對施工班組進行書面技術交底、安全技術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4、操作工藝4.1概況4.1.1大體積砼的截面尺寸較大,在砼硬化期間水泥水化過程中所釋放的水化熱所產生的溫度變化和砼收縮,以及外界約束條件的共同作用,而產生的溫度變化和收縮應力,是導致大體積砼結構出現裂縫的主要因素。大體積砼施工主要是控制溫度變形裂縫的發生和發展。施工中設法降低砼內部的溫度,減少其內外溫差。采用溫度差和溫度應力雙控制的5、方法以確保砼的質量。4.1.2防水砼是一種非勻質的多孔人造石材,其內部以彼此連通大小不等的孔隙組成,孔隙和裂縫是造成砼滲漏的主要因素,因此抑制孔隙,減少裂縫,增加砼的密實度是提高砼抗滲性的關鍵所在。普通防水砼是在普通砼骨料級配的基礎上,以調整和控制配合比的方法,提高自身密實度和抗滲性的一種砼,它不僅要滿足結構所需強度要求,而且還要滿足結構所需的抗滲要求。4.2工藝流程商品砼攪拌 運輸砼澆筑、振搗養護(同時進行測溫)4.3施工步驟、主要控制要點及方法4.3.1本工程中使用商品砼,砼在運輸過程中要嚴防產生離析現象及坍落度的損失,要求砼運至施工現場后至初凝時間不小于6小時,每小時每臺輸送泵輸送砼量不6、小于30m3。砼到現場后,及時檢查坍落度,測試坍落度等指標,辦理相關手續。4.3.2澆筑砼前,清除模板內的積水、木屑、鉛絲、鐵釘等雜物,并用水濕潤模板。澆筑時,沿長向后退往返斜向分層連續澆筑。每層澆筑厚度控制在0.61.0m以內,每區段澆筑砼時不留施工縫,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每個澆筑點配備兩套振搗棒,其中一套備用,加強振搗,并采用二次振搗增強砼密實度。4.3.3為及時掌握砼澆筑后的溫度變化情況和結構內外溫差,對筏板砼內外溫度進行實際測量,在大體積砼結構不同部位留置測溫孔,測溫孔用直徑10mm的鋁管制作,長度隨結構尺寸,下部封嚴,上部用棉布包軟木塞塞口。測溫孔使用完畢采用與砼同配合比減石砼灌實7、。4.3.4砼測溫:沿澆筑方向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布置固定測溫點,共15處 45個點,每處垂直方向沿板底、板中和板面布置3個點,板面測溫點距離板面50mm,板底測溫點距離板底面50mm;本工程采用測溫計測溫,在底板砼澆筑前預埋測溫管,測溫管為直徑10mm的鋁管,測溫管底部封閉,插入至距離板底40mm處。設專人進行測溫工作,堅持24h連續測溫。砼終凝后,開始測溫,3d內每2h測一次,3 d后每4h測一次,8d后每8h測一次,測溫度要求準確、真實;4.3.5為防止砼早期失水在二次抹壓后及時用厚塑料薄膜覆蓋,上鋪二層毛氈,保證塑料薄膜內凝結水不外泄。4.3.6因本工程中砼量比較大,根據各后澆帶劃分區8、段的大小計算澆注時間如下: 砼澆筑采用HBT80地泵2臺,每臺輸送泵每小時輸送量按30m3,每小時進場砼:60m3;每天工作時間為24小時,兩班倒。4.3.7砼達到強度時,將上表面找平振實。拆模后,墻表面覆蓋塑料薄膜和草袋或礦棉被或毛氈等。 4.3.8基礎筏板底板澆筑方向整體上由西向東進行。4.3.9砼養護在砼澆筑完畢12小時左右,根據測溫情況澆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14天。4.4.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的綜合措施裂縫是混凝土最常見的質量缺陷,特別是大體積泵送混凝土自身的特點,使之比現拌混凝土有更大的開裂可能。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溫控施工的核心是,從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各個環節控制混凝土澆筑塊體內部溫9、度及其變化,以達到控制混凝土塊體溫度裂縫的目的。對大體積混凝土結構裂縫控制提出如下措施:按設計要求的砼強度和抗滲等級,嚴格選用砼的最佳配合比,并根據以往施工經驗進行優化。為減少水泥的水化熱,選用礦渣硅酸鹽水泥配制砼,砼的齡期采用R60天的強度代替R28天的強度,同時摻加適量UEA微膨脹劑,減少水泥用量、降低砼內部最高溫度、補償收縮,最終減少砼內部產生的熱量。使用潔凈的中粗骨料,即選用粒徑較大(525mm),級配良好含泥量小于1%的石子和含泥量小于2%的中粗砂;摻加磨細級粉煤灰摻合料,以代替部分水泥;摻加適量木質磺酸鈣或同類性質減水劑;降低水灰比,控制坍落度。嚴格控制砼出機溫度及澆筑溫度,使用商10、品砼時,向供應商事先提出要求,嚴格要求商品砼供應站控制石子和水的溫度,高溫天氣砂石堆場全部搭設設簡易遮陽棚并定時淋水降溫,必要時用冷凍水沖洗骨料。加強養護措施:砼澆好之后12小時,在砼表面覆蓋3層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上再加蓋兩層毛氈,以起到保溫保濕養護作用,控制砼表面與砼內部之間的溫度差不超過250C。設計方面合理布置分布鋼筋,盡量采用小直徑、密間距,變截面處加強分布筋。材料方面科學地選用材料配合比,降低水灰比、水和水泥用量。嚴格控制砂石料的含泥量。施工方面用保溫隔熱法對大體積混凝土進行養護。控制水化熱的升溫,混凝土中心與外表面的最大溫差不高于25。控制降溫速度。用毛氈和塑料薄膜進行保溫和保濕。11、另外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2003對摻膨脹劑的混凝土的澆筑、養護提出下列規定:在計劃澆筑區內連續澆筑混凝土,不得中斷;混凝土澆筑以階梯式推進,澆筑間隔時間不得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混凝土不得漏振、欠振和過振;混凝土終凝土前,應采用抹面機械或人工多次抹壓;表面抹壓后用塑料薄膜覆蓋,混凝土硬化后,采用蓄水養護或用濕毛氈覆蓋,保持混凝土表面潮濕,養護時間不應小于14d。4.5.澆筑方法混凝土澆筑方向為從西向東依次退進,每層從東向西,斜面分層,設4臺振動棒逐層澆搗。底板采用“斜面自然分層”的方法,即“分段定點下料,一個坡度,薄層澆筑,循序漸進,一次平倉”的澆筑方法,如圖所12、示。底板采用“條帶分割、一個斜面、一次到頂”的連續澆筑方法,各澆筑帶齊頭并進,互相搭接,確保各澆筑帶之間上下層混凝土的結合。筏板的振搗,根據混凝土泵送時自然形成的流淌坡度,沿坡度布3道振動棒。第一道在混凝土卸料處(坡頂),負責將出管混凝土振搗密實;第二道設在斜面中部,確保中部混凝土密實;第三道設在坡腳處,確保下部混凝土密實。振搗時三道振動棒相互配合,嚴格控制振動棒距離,特別要注意混凝土的入倉振搗。保證覆蓋整個坡面,防止離析和漏振。隨著混凝土澆筑工作的向前推進,震動棒也相應跟上,以確保整個高度混凝土的澆筑質量。筏板混凝土的振搗,要做到快插慢撥,快插是為了防止上層混凝土振實后而下層混凝土內氣泡無法13、排出,慢撥是為了能使混凝土能填滿棒所造成的空洞。在振搗過程中,振搗棒略上下抽動,使混凝土振搗密實,插點要均勻,插點之間距離一般控制在作用半徑的1.5倍,離開模板距離不大于作用半徑0.5倍,采用單一的行列形式,不得交錯式混用,以免漏振,振搗點時間要掌握好,不要過長,也不要過短,一般控制在2030s之間,宜在混凝土表面泛漿,不出現氣泡,混凝土不再下沉為止。在振搗過程中,不得觸及鋼筋,模板,以免發生移位,跑模現象。振搗上層混凝土時,振搗棒插入下層混凝土5cm,以消除上下層之間冷縫,確保混凝土質量。鋪設砼管道采用邊澆筑邊拆管的方法,澆筑砼采用斜面分層,用“由遠至近、一個坡度、薄層澆筑、一次到頂”的方法14、,邊澆筑邊成型及抹平底板表面,標高、厚度采用水準儀定點測平,水準點間拉線找平,嚴格控制板面標高和表面平整,頂、底板砼振搗見下圖;砼澆筑使用50振搗棒,50振搗棒有效半徑R按30cm考慮,則振搗棒插點的移動距離不能大于其作用半徑的1.5倍,即45cm;插點方式選用行列式或邊格式,振搗時注意振搗棒與模板的距離,不準大于0.5R,即15cm,并避免碰撞鋼筋、模板、預埋管;砼澆筑過程中表面的泌水及時排入電梯井坑或集水坑內,用潛水泵抽走;砼澆筑過程中,鋼筋工經常檢查鋼筋位置,如有移位,必須立即調整到位。因底板較厚,混凝土凝結過程中出現骨料下沉,凝結初期混凝土彈性模量低,表面鋼筋約束作用將造成沿鋼筋產生裂縫,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增加二次振搗及二次抹面,二次抹面在混凝土初凝后,終凝前用木抹子搓平。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1
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