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在當前民用建筑(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8949
2022-07-20
5頁
24.44KB
1、可持續發展在當前民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摘要:在民用建筑設計中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是貫徹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發展國民經濟,有效利用資源,降低大氣污染,減輕溫室效應。作為建筑師,更應該身體力行地在自己所參與的每一個設計項目中自覺地有意識的采用和推廣這些成熟先進適用的綠色建筑節能技術,加強建筑專業和外專業的結合協作,關注新型建筑生態學技術的研究與運用,與全社會一道共同努力推進建筑行業的技術進步,促進生態低碳建筑的普及,實現產業的復興和發展。關鍵詞:可持續發展;民用建筑設計;應用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 引言:結合當前我國能源現狀,對民用建筑可持續發展設計理念的重要意義進2、行了分析,從節能、生態、經濟的角度提出了可持續發展在當前民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措施,指出在民用建筑中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對促進低碳建筑的普及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可持續發展理念與模塊化建筑的關系可持續發展概念孕育于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矛盾之中。然而建筑活動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儼然成為資源消耗大戶,同時也是最主要的污染源,使環境可持續發展全面推行面臨強大的阻力,現代建筑的可持續設計勢在必行。如果我們在當代社會高技術的背景下思考空間的問題,就會發現模塊化建筑在資源的節約、材料物理性能多樣化等方面體現了現代設計的簡潔性和功能性,并且能在較大程度上緩解建筑空間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的矛盾。模塊化建筑與可3、持續發展理念不謀而合。在經濟上,它能夠適應目前我國的經濟承受能力;在文化上,它延續了傳統建筑文化的精髓,使其富有地域感、歸屬感;在技術上,它不是單純的低技術的重復,而是與改造和新技術相結合,并且易于操作實施。從而使工業化建筑生產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千篇一律”的剛性生產局面,從而滿足建筑設計“以人為本”的設計要求。2、民用建筑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的重要意義目前,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加,供需矛盾突出,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成本較高的水利、風力、生物能、太陽能、核能、地熱等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我國能源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終端利用效率比發達國家4、低10%,僅為33%;能源資源分布不均,造成西氣東送、北煤南運、西電東送;全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年耗煤量已超過13億t,約占75%;人均能源擁有量、儲備量低。當務之急是要解決好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新技術的研究與推廣。3、可持續發展在當前民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非常寬泛的生態學概念,它是在尋求一種能夠同時滿足及支持生態的完整性又能夠實現人類愿望的最佳的可持續的生態系統。具體到技術層面上,就是要轉向使用更清潔更有效的技術,盡可能減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資源的消耗。即指使用資源要適度、要節省、要高效,不大量耗費,不破壞環境。3.1加強可持續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充分利用好可持續能源,減少對不可再生資5、源的使用和依賴,將研究成熟的新技術應用到建筑設計中去。3.1.1太陽能太陽能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它幾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是我們人類最理想的替代能源之一,太陽能的利用對于民用建筑來說,至關重要。長期以來,太陽能的開發和利用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從最早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溫室、太陽灶到目前被世界各地廣泛使用的先進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太陽能的利用有著無限寬廣的前景。在民用建筑中,結合建筑的屋面造型,集中大量的設置太陽能真空集熱收集器,再輔以水箱、循環系統、電輔加熱系統,就能充分的利用太陽能熱水技術解決民用建筑的熱水供給問題,同時節省大量不可再生礦物能源。3.1.2風能6、風能是由太陽輻射能轉化而來的空氣動能。它也是一種清潔的、可再生的、高效的綠色能源。而且風能分布很廣泛,利用時無需燃料,非常便于就地開發利用。風能的利用多以風力發電為主。近年來,一些小型的微風力發電機也被應用到建筑上來解決建筑物在夜間的亮化照明問題。而自然通風在建筑單體設計和城市規劃中的合理使用,也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能量消耗,緩解日益嚴重的城市熱島效應。3.1.3地能地能是來自地球深處的可再生熱能,它的儲量相當大,取用不盡。人們通過利用一定深度土壤下的溫度特點,將其作為冷源或熱源,或是直接利用地下水,通過建筑結構和蓄熱物質,將地能加以利用,作為建筑在冬季的采暖熱源和夏季的空調冷源。目前已經發展成7、熟的地源熱泵技術使淺層地能的采集提升和利用成為現實。3.2利用建筑設計手法提高對能源和資源的高效利用3.2.1控制日照間距,提高建筑密度在滿足人們舒適生活的基本日照要求的前提下,合理的布局建筑單體,控制建筑間距,提高建筑密度,加強高密度、大進深、集約式居住建筑的設計研究,以節約土地資源。3.2.2結合地勢進行建筑創作,保護場地生態環境結合地形地勢進行建筑創作,統籌全局,使建筑的設置和設計與環境相融合,減少建筑對場地的影響,合理土方開挖,減少水土流失,改善微氣候,保護場地生態環境。3.2.3重視建筑的內外部風環境設計,提高環境舒適度,降低能耗密集的建筑聚落會對風的流動產生影響,合理進行場地設計,8、運用建筑單體的不同排布組織并控制場地的風向、風速、風場,結合不同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征和季節變化,處理好建筑防風和建筑通風的問題。在單體設計中也應創造條件提高室內風環境質量,保持室內健康通風,保證人的舒適體驗。我們可以利用風壓實現自然通風,可以通過改變窗戶朝向、調節進出風口的大小、設置導風構件等方法組織室內對流風,既能健康通風,同時風的流動又能降低建筑的表面溫度,可有效的減少夏季因使用空調制冷而造成的能源消耗。3.2.4學習傳統生態建筑,提煉科學的傳統建筑設計手法挖掘傳統建筑的精華,向傳統生態建筑學習,提煉科學的傳統建筑設計手法,結合當前的城市建設,從建筑的形態、建筑的定位、建筑的內部外部空間設9、計以及地方建筑材料的運用等各方面多學習、多總結、多發現、多提高,創造新的宜居、節能、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3.3在工程實踐中加強對成熟綠色節能技術的應用、提高和再學習3.3.1墻體的節能保溫技術設計目前的墻體保溫技術主要有三種:外墻外保溫、外墻內保溫、中空加芯復合墻體,應用最廣泛的是外墻外保溫技術。因為它能夠有效保護內部的墻體結構,提高墻體的耐久性;同時,使外界溫度在結構墻體內外兩側的溫度變化減小,提高外墻內表面溫度;還可以有效避免產生熱橋,減少熱量損失,使建筑室內冬暖夏涼,獲得舒適的室內居住環境。使用該技術時,應盡可能選用無機、環保、質輕、高效節能的保溫材料,例如:巖棉、礦棉、玻10、璃絲棉等材料。3.3.2門窗的節能措施在民用建筑的建設中,應該盡量減少門窗的面積,因為門窗是建筑能耗散失的薄弱部位,其能耗會占到建筑總能耗的,所以門窗是民用建筑和外圍護結構節能的重點。我們可以通過改進門窗產品結構來提高門窗的氣密性,從而防止空氣對流傳熱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建筑能耗。3.3.3屋面的節能措施屋面可采用擠塑聚苯板等多種保溫材料,導熱系數低,不吸水,強度高,施工方便,成本低,工藝簡單,經濟效益明顯,是建筑屋面中一種理想的節能材料。另外,還可以設置架空通風屋面、坡屋面、綠化屋面等,其中綠化屋面等,不僅有利于屋頂的保溫、隔熱、蓄能,還可以調節小氣候,節約土地,既賞心悅目,又美化環境。結語:“11、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鎮化率超過50%,城、鄉住宅和公共建筑大量被建造,而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和砌體結構在建筑工業化、裝配化程度方面無法滿足要求,且建造施工期間大量消耗國土資源,大量的二氧化碳、粉塵等排放到空氣中,嚴重影響生態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可持續發展的民用建筑設計將很大程度上為我國的社會持續發展及生態環境提供有力的保證,并在今后的幾十年內為我國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參考文獻:1崔麗萍.面向可持續發展的高職建筑設計技術專業課程教學設計J.價值工程,2012,09:279-280.2慈海鑫,張美政.淺析生態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問題J.科技創新導報,2012,12:41+43.3趙現坤,竇金楠.可持續發展視野下生態建筑美學的新模式J.山東林業科技,2012,02:113-115.4許勇.全力打造可持續發展與生態建筑新格局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14:194.5孫顯旭.淺議可持續發展觀指導下的建筑設計J.中華建設,2012,09:106-107. 5 / 5
地產商業
上傳時間:2022-04-25
10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