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三大建筑巨匠的藝術風格對比(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9033
2022-07-20
5頁
17.50KB
1、凝固的歷史,靈動的思維 20世紀三大建筑巨匠藝術風格比較 學號:20092905021 專業:09心理學(心理咨詢與輔導,師范) 姓名:余淑芬 二十世紀初,整個世界都處在一種激動的氣氛之中,各種類型的知識分子都在摸索自己的發展方向。大量發明出來的新工業產品,包括飛機、汽車、遠洋輪船、電話、電報等,無處不在揭示著一種新風格的誕生,而這種新風格,就是后來的現代主義風格。 其中,素有“歷史活化石”之稱的建筑,對現代主義風格的影響起了主要的支配作用。建筑技術的發展,促成了所謂的“新建筑”的出現,“新建筑”運動與現代主義運動是一脈相通的。自從1851年倫敦世界博覽會的“水晶宮”誕生以來,建筑界越來越傾向2、新材料、新造型和新的建筑方法,特別是拼裝式的建筑方法;高層建筑日益增多,各種建筑流派不斷涌現。被稱為“20世紀三大建筑巨匠”的新建筑發起者勒柯布西耶、米斯凡德洛和弗蘭克賴特在理論和實踐上,以不同的姿態,創造了不一樣的美,為現代主義的設計全面奠定了基礎。 那么,作為20世紀的三大建筑巨匠,柯布西耶、米斯與弗蘭克三人之間的藝術風格有什么內在的聯系和差異呢?下面,我將對此進行簡單的分析探討 (一)設計領域各有所好 從設計領域來說,勒柯布西耶的生涯幾乎都與住宅設計有關,而且他的最大貢獻也是住宅。由柯布西耶設計的佛萊別墅、薩伏伊別墅、巴黎瑞士學生宿舍和馬賽公寓大樓都是他住宅設計的典型代表,并且在建筑史上3、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此外,柯布西耶設計的朗香小教堂和新思想宮也已經沉淀為建筑史上的經典。 柯布西耶還對城市規劃提出許多設想,他一反當時反對大城市的思潮,主張全新的城市規劃,認為在現代技術條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靜衛生的城市環境,首先提出高層建筑和立體交叉的設想,是極有遠見卓識的。他在二十和三十年代始終站在建筑發展潮流的前列,對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的現代化起了推動作用。其中,印度昌迪加爾行政區規劃設計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不同于勒柯布西耶,米斯凡德洛不喜歡大規模的區域設計,對單獨的建筑興趣更大,他的一生幾乎都從事于單獨建筑的設計。其中,賴赫住宅、女醫生范斯沃斯住宅、德國柏林的米4、斯凡德洛住宅以及湖濱公寓等是他住宅設計的經典作品,西班牙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美國伊利諾工學院建筑及設計系館、梅隆科技館以及德國柏林新國家美術館是他場館設計的主要代表。此外,由他設計的摩天樓西格拉姆大廈和IBM公司大廈也是建筑史上的經典。 相較之下,弗蘭克賴特的興趣則更為廣泛,他不像柯布西耶和米斯那樣專攻于某個領域,從設計內容和領域上講,他幾乎無所不包。從私人住宅到商業中心,從建筑到家具,從社區規劃到都市設計,都有他設計的影子。設計內容豐富卻不顯得不精,其中,流水別墅、芝加哥羅比住宅和開幕古根海姆博物館設計都在設計史上有不容忽視的地位。 (二)設計理念異同交融 從設計理念上講,勒柯布西耶認為,5、“機器美學”就是一種簡單化和標準化的形式,也是一種理性的設計方法。注重功能而不是風格,講究經濟效益,這些設計理念為他后來提出的新建筑的特征奠定了基礎。但是,他也強調要把機器美學和建筑自身所蘊涵的本質結合起來。這些雖然不能使建筑具有強烈的風格特征。但是,他們卻使建筑更加堅固而遲久,這主要體現在體量,外觀和結構上。其中也包含了宗教化趨向和粗野主義的特點。 如果說勒柯布西耶是一位理性的設計大師,那么米斯凡德洛的理性則更為深刻而徹底。當這位建筑大師被要求用一句話來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時,他只說了五個字:“魔鬼在細節”。由此可見他的嚴謹態度與理性的設計理念。他終生追求所謂的單純建筑,主張“少則多”、流動空間6、高度功能化與理性化的設計理念,設計形式簡單,內容單調,反對裝飾化的設計風格,甚至達到可以違反功能要求的地步,從而把現代主義的功能主義基礎變成一種變相的形式主義。他的設計作品中各個細部精簡到不可精簡的絕對境界,不少作品結構幾乎完全暴露,但是它們高貴、雅致,已使結構本身升華為建筑藝術。我想,世界上也只有米斯凡德洛能將單調演繹出如此生動的美了。 事實上,無論是柯布西耶還是米斯,在他們的設計理念中,都是極力推崇將自然環境、人性化與建筑融合在一個共同的單元里面的。弗蘭克賴特也不例外,而且在這一理念中,賴特的見解不可謂不深刻。他推崇自然的建筑觀,其中,他的草原式的住宅反映了人類活動、目的、技術和自然的綜7、合,它們使住房與宅地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花園幾乎伸人到了起居室的心臟,內外混為一體。就日同人的生命。這樣,居室就在自然的懷抱之中。他認為:“我們的建筑如果有生命力,它就應該反映今天這里的更為生動的人類狀況。”此外,賴特還是“有機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張設計每一個建筑,都應該根據各自特有的客觀條件,形成一個理念,把這個理念由內到外,貫穿于建筑的每一個局部,使每一個局部都互相關聯,成為整體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其中,由賴特設計的流水別墅就是有機建筑的一個典型代表。 (三)設計風格的內在聯系 韓國建筑師承孝相在建筑,思維的符號一書中寫道:“勒柯布西耶是代表建筑師用理智的感受性看普遍世界的人。”作為8、一個理性的設計大師,柯布西耶的思維是大膽而開放的。除了對建筑進行赤裸裸地揭露,他還將這一種赤裸裸的理性思維貫徹在他的藝術創作之中。格子、立方體是成為了他設計的一部分,他還經常用簡單的幾何圖形、一般的方形、圓形以及三角形等圖形建成看似簡單的模式,如此的棱角分明又豪放不羈。通過精心的設計,在明暗光線的對比下,他更是成功地將有限的空間最大化,并能產生良好的視覺效應。正是這種將時尚的滾動元素與粗略、精致等因子進行的完美結合,使他成為了善于應用大眾建筑風格的稀有人才。他的新建筑基本語匯有“建筑的六個面”“柱子支持結構”“全部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寬大的室內空間”“開闊的窗子和引風景入室的設計”“白色的結9、構”“模擬輪船的造型特征”等。其中也包含了宗教化趨向和粗野主義的特點。 前面已經談到,柯布西耶和米斯都是理性的設計大師,這可能是出于他們在貝倫斯事務所工作時的相互影響,也可能是經歷的相似所致,但不管怎樣,米斯的理性甚至更為深刻而徹底。“少則多”和流動空間的理念讓他的設計體現出了一種單調的理性美,其中,他的極少主義室內設計就是很好的代表。對于家具購買、空間布置都很有分寸,從不過量。傳統的室內設計總是將房間裝飾得盡可能豐滿,而極少主義設計總會留下足夠的“灰空間”,達到人對空間的潛在要求。它慣用硬朗、冷峻的直線條,采用黑、白或灰的色彩計劃,很少有裝飾圖案,光潔而通透的地板及墻面,利落而不失趣味的設計10、裝飾細節等,總的特征是造型簡單但不失優雅,顯得含蓄而大方。另外,極少主義室內設計還主張運用大片的中性色與大膽而強烈的重點色、輪廓鮮明的直線條與少量的圖案裝飾作夸張的對比,達到一種視覺沖擊力, 以突出一種簡單、純粹、優雅、時尚的風格,十分符合現代都市快節奏的生活。此外,極少主義在材料上的“減少”,在某種程度上能使人的心情更加放松,創造一種安寧、平靜的生活空間。 不同于勒柯布西耶和米斯凡德洛執著于一種風格然后傾注畢生心血將那種風格演繹出無與倫比的美,弗蘭克賴特極具浪漫主義色彩,他認為,建筑設計的風格應該是多種多樣的。而他本人的風格在他長達72年的設計生涯中也發生了不少的變化,從自然主義、有機主義、11、中西部草原風格、現代主義,到完全追求自己熱愛的美國典范,每一個時期都對世界建筑界造成新的影響和沖擊。其中,由他獨創的就有“大草原”和“美國風”住宅。在建筑藝術范圍內,他比別人更早地解決了盒子式的建筑。他的建筑空間靈活多樣,既有內外空間的交融流通,同時又具備有安靜隱蔽的特色。他既運用新材料和新結構,又始終重視和發揮傳統建筑材料的優點,并善于把兩者結合起來。同自然環境的緊密配合則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賴特的建筑使人覺著親切而有深度,不像勒柯布西耶那樣嚴峻而乖張。在賴特多樣的建筑設計中,他也采用了大量的基本幾何圖形,比如方形、圓形、三角形等等,在總體上采用網格的方陣方式,加上各種抽象的細部處理,12、總是具有相當特殊的裝飾效果。他設計上的一個很強烈的特點是努力在自己的設計和周圍的自然環境中找尋一種和諧的因素,設法使設計達到與自然的融合關系。其中,賴特的流水別墅就是典型代表。 綜上不難看出,三位建筑巨匠在設計風格上總是存在或多或少的聯系,比如他們都推崇自然的建筑觀,比如柯布西耶和米斯同是將理性淋漓盡致地貫徹在設計中,比如米斯和賴特都主張流動的空間,比如他們都善用光線營造效果,又比如柯布西耶和賴特都善于用幾何圖形來塑造自己心目中的建筑,盡管柯布西耶的建筑史嚴峻而乖張的,而賴特的卻顯得親切而有深度這些共同的聯系,可能是源于二十世紀的社會背景吧,但正是這樣一些或多或少的聯系以及他們之間所體現出來的種種不同之處,讓他們的建筑在二十世紀的天空不至于被力排,卻也個性地綻放光芒。他們,以不一樣的視角,不一樣的姿態,在凝固的歷史中,思維靈動,給建筑的歷史留下了三個巨大的身影。三種不一樣的美,流轉在時空當中,萬古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