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建筑圖紙分解制圖規則(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69679
2022-07-20
5頁
14KB
1、圖紙深化設計CAD制圖規范一、總則1、工作目標 2、工作范圍 二、制圖1、準備工作 2、圖紙目錄 3、制圖要求 4、圖紙字體與標注 5、圖紙版本及修改標志 6、圖紙幅面 7、圖紙幅面 8、圖層及文件交換格式 9、補充說明一、總 則1、工作目標1.1規范化有效提高分解工作質量;1.2標準化提高分解工作效率;1.3網絡化便于圖紙共享無間隙對接工作。2、工作范圍2.1、熟悉圖紙,了解節點做法2.2、圖紙中預制構件分解工作二、制圖1、準備工作1.1在接收設計院的圖紙后,應立即開會確定所有預制構件的預制方案。根據預制構件的預制方案以及圖紙中節點大樣圖的做法,確定預制構件應如何拆分。1.2在制圖時,會給與2、繪圖人員固定的CAD圖框和圖層、標注等的CAD模板。2、圖紙目錄出圖時,應按每層為單位,編制圖紙目錄,每張圖紙應明確按序編號。圖紙順序為:目錄、本層平面圖、本層分解圖。3、制圖要求3.1所有預制構件以編號一側為正視圖。3.2疊合梁:需繪制左視圖(1:25)、正視圖(1:100)、右視圖(1:25)。3.2預制柱:需繪制正視圖(1:100)、頂視圖(1:25)、底視圖(1:25)。當預制柱一側有預埋件的,需按正視圖視角確定,繪制本側視圖,為左視圖或右視圖或背視圖。當預制柱為變截圖柱時,需繪制左視圖和右視圖。其中平面圖上有編號的一側對應底視圖的上側,并標注“上”字,且對應為實際預制時模臺的上。(只3、需底視圖上標注“上”,其他視角不應標注,且“左、右、下”均不需標注)3.3疊合板:按平面圖繪制正視圖。3.4內、外墻板:按編號一側為正視圖視角,繪制正視圖。當有預埋件時,應繪制本側視圖,按正視圖視角確定本側為背視圖或頂視圖或底視圖或左視圖或右視圖。當墻板為剪力墻或墻板有出筋時,需繪制有出筋一側的視圖。4、 圖紙字體與標注均根據樣板文件中標注樣式及文字樣式繪制圖紙,沒有特殊情況不可隨意改變樣板文件中設置,構件編號文字大小180,嚴格要求避免尺寸標注重疊。5、圖紙版本及修改標記5.1圖紙版本5.1.1圖紙版本號第一次出圖版本號為0第二次修改圖版本號為1第三次修改圖版本號為25.1.2方案圖或報批圖4、等非施工用圖版本號第一次圖版本號為A第二次圖版本號為B第三次圖版本號為C5.2圖面修改標記圖紙修改可以版本號區分,每次修改必須在修改處做出標記,并注明版本號。簡單或單一修改仍使用變更通知單。6、圖紙幅面6.1圖紙圖幅采用A0、A1、A2、A3四種標準,以A3圖紙為主。5、 圖框文件發至設計人員手中圖紙尺寸規格 表2圖紙寬度(mm)圖紙高度(mm)備 注A0:1189841,A1:841594,A2:594420,A3:420297,A4:297210主要用于目錄、變更、修改等6.2特殊需要可采用按長邊1/8模數加長尺寸(按房屋建筑制圖統一標準)。6.3一個專業所用的圖紙,不宜多于兩種幅面(目錄5、及表格所用A4幅面除外)。6.4圖紙比例常用圖紙如下,同一張圖紙中,不應出現三種以上的比例。7、圖層及文件交換格式7.1采用圖層的目的是用于組織、管理和交換CAD圖形的實體數據以及控制實體的屏幕顯示和打印輸出。圖層具有顏色、線形、狀態等屬性。7.2圖層組織根據不同的用途、階段、實體屬性和使用對象可采取不同的方法,但應具有一定的邏輯性,便于操作。各類實體應放置在不同的圖層上,如平面圖中,軸線標注應分層標注,構件,鋼筋,及構件編號等等信息應獨立分層表示。8、補充說明8.1常用圖例遵照房屋建筑制圖統一標準(GBJ186),總圖制圖標準(GBJ103-87),建筑制圖標準(GBJ104-87)圖例規定。8.2線條寬度(單位:mm),所有施工圖紙,均參照樣板文件中所列筆寬繪制。在采用CAD技術繪圖時,盡量用色彩(COLOR)控制繪圖筆的寬度,盡量少用多義線(PLINE)等有寬度的線,以加快圖形的顯示,縮小圖形文件。10、繪圖文件的命名規則CAD文件的命名應簡單、明潦、易記,易于交換數據。設計圖紙可按設計工種和圖紙目錄順序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