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坡工程土石方回填專項施工方案(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70423
2022-07-21
5頁
23KB
1、一 編制依據1、邊坡支護工程項目施工圖紙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 79-2002)3、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 5033020024、建筑邊坡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DBJ/T50-100-2010)5、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二. 工程概況設計圖紙在設計圖施工說明中對邊坡填方提出了具體的要求:1、填方邊坡應優先選用級配良好的礫類土、砂類土等粗粒土作為填料,填料最大粒徑應小于100mm。2、 邊坡因分層鋪筑,均勻壓實,壓實度不小于0.97。3、 細粒土作填料時,土的含水量應接近最佳含水量。4、 地面橫坡橫坡緩于1:5時,在清除地表草皮、腐殖土后,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邊坡。5、 地面橫坡為2、1:51:2.5時,原地面應挖臺階,臺階寬度不大于1m。當基巖面上的覆蓋層較薄時,宜先清除覆蓋層再挖臺階;當覆蓋層較厚且穩定時,可予保留。6、回填區邊界線為紅線,水平寬4.6-8m左右,送水泵房周圍區域按照176m高程回填,污泥濃縮池周圍回填至178m高程。邊坡區域8米范圍內采用分層回填碾壓施工,松鋪分層厚度0.5米,壓實度達到97%。擋土墻2m范圍內采用人工夯實施工,防止對擋土墻基礎產生震動。三. 總體部署邊坡工程采用壓路機、蛙式打夯機及人工回填相配合。機械壓實不到之處和小面積的采用人工回填。四. 施工準備4.1 技術準備4.1.1回填隊伍進場后,立即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施工方案及技術交底工作。3、4.1.2緊密配合生產部門做好創造回填土的條件,基坑槽底雜物清理干凈。4.1.3做好土壤夯實取樣試驗的準備工作。4.1.4安排測量施工人員按照設計要求測出回填面標高控制點并作出標記,嚴格控制回填厚度和高度。4.1.5注意收聽天氣預報,掌握天氣變化,合理組織人員施工,做好班前施工準備和班后防雨保護工作。4.2 機具的準備 4.2.1裝運土方機械:350挖掘機1臺,自卸汽車2輛,鏟車1臺,20T壓路機1臺。4.2.2一般機械及勞力:每20m一段勞動人數6人,小推車3輛,鐵鍬6把,蛙式打夯機3臺。4.3 回填土料選擇同一填方工程應盡量采用同類土回填,碎石、砂石做表層以下的填料。做好級配比,材料進場后4、先進行檢驗,不得含有樹根、雜草等有機雜志、含泥量不得超過5%。4.4 檢驗檢驗回填土料的種類、粒徑,有無不允許的雜物,是否符合施工規范規定五. 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點根據施工圖設計的要求,填方區域采松鋪分層厚度0.5米,密實度要求達到97%。分層回填施工的破率控制在1:0.9(1.1)。5.1邊坡回填工藝流程現場測量放線清理場地檢驗回填土質先從底部分層鋪土再分層碾壓密實檢驗密實度修整、找平、驗收5.1.1填土前,將場地地表清理干凈。若地表有積水,應先將地表上積水及含水率過大的泥土清除后才能回填,再利用自卸汽車成堆卸土,配以人工或推土機填土。5.1.2檢驗回填土料的種類、粒徑,有無雜物,是否符5、合規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圍內;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曬或均勻摻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預先灑水潤濕等措施。現場含水量測定方法:以手捏緊后,松手土不散,易變形而不擠出,拋在地上即呈碎裂為合適。5.1.3采用機械填土,視現場條件采用鏟車及自卸卡車方式。回填料時應水平填筑。碾壓原則為“薄填、慢駛、多次”。 碾壓方向應從里向外。碾輪路線應重合搭接。運行中振動碾壓機械距填方邊緣應大于2.0m,防止發生溜坡傾倒。填方邊緣壓實不到之處采用人工蛙式夯夯實。每壓實一層(0.5m)后,用鏟車等履帶機械進行表面拉毛,以利結合。隨即進行相關檢測工作,分層檢驗結果合格后方可進行下步施工6、。5.1.4 人工夯填土時,要兩人扶夯,舉高不小于0.5m,一夯壓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連,每一遍夯與前一遍夯要縱橫交叉,先夯四邊,再夯中間,每層打夯不小于三遍。5.1.5 根據邊坡支護工程施工圖設計的要求,擋土墻墻身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值的85%以上,方能進行回填施工。按要求在墻背施工50cm厚連槽砂礫石反濾層,在清理表土并碾壓密實的地基上按50cm分層厚度放線、樹立攤鋪高度標記,松鋪分層厚度0.5米。填筑寬度為8米。5.1.6機械壓實不到之處和小面積的采用人工回填。無擋土墻邊坡部位填筑完成后,按要求對填筑邊坡進行整形。5.1.7 填筑時每層外邊坡留足余量,即預留壓實超填寬度大于50cm,以確7、保填筑至設計高程后削坡到設計要求斷面和邊坡密實度。5.1.8 施工中必須嚴格控制經碾壓試驗確定的壓實參數,壓實合格后才準鋪筑上層新料。若干密度和壓實度不能同時滿足時,以控制干密度為主。填筑力求全斷面平行上升,分段填筑時,碾跡重疊1m。上下層分段位置應錯開,錯縫距離不小于1m。5.1.9 填筑壓實作業采用重型振動壓路機,第一遍先不振動靜壓,然后先慢后快,由弱振到強振,最快行駛速度控制在4km/h以內,由邊坡向已填夯實填方區域碾壓、碾輪前后兩次重疊寬度2030cm,做到壓實無漏壓,無死角,確保壓實均勻。5.2 邊坡修整5.2.1 按設計標高填筑完畢后,進行平整和測量,恢復各項標樁,按設計圖紙要求檢8、查縱坡、橫坡、邊坡和相應的標高等,根據檢查結果編制整修計劃,然后對其外型進行整修,使之與設計圖紙符合,尺寸誤差滿足規定要求,且具有滿意的外觀,用挖機將表面壓光。5.2.2 邊坡局部位置用人工或小型夯實機夯實,并按設計坡度縱橫掛線刷坡去掉超填部分。整修后的邊坡達到轉折處棱線明顯,直線處平整,曲線處圓順,沒有凹凸,幾何尺寸滿足設計要求。5.2.3 填方邊坡按實測坡率為1:1.1。5.3常見問題及處理措施5.31. 場地積水與雨期施工,由于場地面積過大或因排水設施不合理等原因造成。預防措施:在施工前結合當地的水文地質情況,合理設置場地排水坡(要求溝槽不積水、溝內排水暢通)、排水溝等設施。5.32. 9、回填土下沉,一種是因為須鋪土層超過規定厚度,另一種是碾壓(或夯實)遍數不夠或漏碾壓(或漏夯),或是底部有雜物,主要辦法是現場質檢員、班組長對操作工人嚴加監督,防止上述情況發生。六. 質量標準6.1 回填土料的質量控制需符合設計要求。6.2 回填土必須按規定(或施工圖)分層碾壓(或夯壓)密實,對每層回填土的質量進行檢驗。6.3 在夯實或碾壓實之后,要對每層回填土的質量進行檢驗。用換砂法取樣測定土的干重度,求出土的密實度,符合設計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層。6.4級配砂石的配料正確,拌合均勻,虛鋪厚度符合規定,夯壓密實。6.5 回填必須按規定分層夯壓密實。取樣測定夯(壓)實后的干土質量密度,其合格率不應10、小于90%;不合格干土質量密度的最低值與設計值的差不應大于0.08g/cm3,且不應集中。6.7 在現場采用換砂法進行取樣測定回填土的干密度。取樣在每層壓實后的下半部(至每層表面以下2/3處)。七. 各項管理措施7.1 組織管理項目部派值班人員并保證每天由技術、生產專職管理人員組織施工,確保工程安全、質量、進度目標的實現。7.2 施工質量保證措施7.2.1. 施工前,技術員應做好安全技術交底。7.2.2. 對每道工序進行旁站,嚴格控制每道工序按操作規程進行作業,不符合標準的絕不允許進行下一道工序。7.23 回填土工程主要嚴格控制防水保護層的成品保護,嚴格按保護層邊0.3m范圍內用人工夯實的要求11、操作。7.24.對灰土的拌合、虛鋪厚度、分層留槎接槎的位置經常抽檢,不符合要求的當即責令糾正。7.25. 回填土料應當日鋪填夯實,入槽的土,不得隔日夯打。7.3 雨季回填施工技術措施7.31. 土方回填土施工前應做好準備工作,并應連續施工。7.32. 所有工地道路及施工現場做好防滑措施,派專人進行現場巡視,對雨水進行及時清理。7.33. 土源采用未經雨水滲透的土回填。7.34.所有回填土施工應連續進行并應夯實,當采用人工夯實時每層鋪土厚度不得超過0.5m。7.35. 施工中注意雨情,雨前能夠急時夯完已填土層或將表面壓光,并做成一定坡度,以利于排除雨水,施工時應防雨措施。7.36. 回填前溝槽內12、不得有積水,并將表面清理干凈,露出自然地面。7.3.7. 被水浸泡的土不得用于回填。7.3.8.在雨天不進行回填土的施工,并將已回填的用塑料布覆蓋,以便被雨水浸泡。7.3.9. 對于已回填的如被水浸泡,在下次回填前將此部分回填土清除。7.4 安全措施7.41. 對于施工現場要害部位及成品保護工作,堅持“誰主管、誰負責、誰施工、誰負責”的原則,把責任落實到人。7.42. 打夯機必須有專職人員操作,每臺打夯機由兩人協同操作,一人持打夯機,一人拉電纜線,看線。嚴禁電纜纏繞、扭結和被打夯機跨越。戴好絕緣手套。打夯機操作人員必須戴絕緣手套和穿好絕緣鞋,戴安全帽。7.43. 隨機電源線應保持34m余量,發現電纜線扭結、纏繞、破裂時及時斷電,停止作業、馬上修理。7.44. 參加回填施工的所有人員,入場進行施工時應進行回填專項技術交底及安全注意事項的交底。7.45. 現場施工安裝各種電器設備,必須由正式電工操作,非電工人員不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