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20C瀝青砼中面層試驗路施工方案(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70845
2022-07-21
8頁
59KB
1、瀝青砼路面中面層試驗路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南充大竹梁平(川渝界)高速公路位于四川盆地中部,設計起點位于南充市高坪區,起點里程K0+000通過譚家溝樞紐互通,接南充至廣安高速,經譚家溝、利溪、蓬安、營山、四喜、靜邊、渠北、渠縣、楊家、終點止于大竹縣石橋鋪鎮川渝界,順接重慶市梁平至忠縣高速公路,終點里程K142+818,路線全長142.241km,其中, LMA1標里程樁號為K0+000K33+400,全長33.406km。其中含互通式立交四處(譚家溝互通、走馬互通、利溪互通及蓬安互通),主要工程有級配碎石墊層、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及基層、瀝青砼上中中面層、收費站廣場水泥混凝土路面、中央分隔帶排水工2、程、隧道洞口預埋管線、通信管道工程、中央分隔帶回填土及其它附屬工程。本合同段共計瀝青砼中面層中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AC-20C:982364m2,為確保瀝青砼中面層的施工質量,合理利用資源,提高工作效率,控制施工成本,根據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JTJ057公路工程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試驗規程、JTG 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現場測試規程、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南充大竹梁平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招標文件技術規范、南充大竹梁平高速公路工程建設管理制度、南充大竹梁平高速公路施工圖設計文件(路面工程)及3、目前所具備的施工條件等,擬定瀝青砼中面層試驗路施工方案。二、試驗目的根據我部現有的機械設備,通過試驗段的鋪筑,進一步優化拌和、運輸、碾壓等施工機械設備組合和工序銜接,并修訂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組織。通過試驗段的施工主要達到以下目的:1、確定拌和機上料速度、加料程序、礦粉的加料方式、瀝青的添加方式和計量方式、拌和產量、干拌和濕拌的拌和時間、拌和溫度等。2、確定各種施工機械數量及組合方式、運輸車輛噸位和數量、壓路機數量。3、確定攤鋪機的操作方式,攤鋪方法、攤鋪溫度、攤鋪速度、初步振搗夯實的方法和強度、自動找平方式、松鋪系數。4、確定適宜的壓實工藝與壓實程序:明確具體的碾壓時間、壓實順序、碾壓溫度、碾4、壓速度、靜壓與振動碾壓最佳遍數、壓路機類型組合、壓路機型號與噸位、壓路機振幅、頻率與行走速度的組合等。5、驗證瀝青混合料生產配合比設計,提出生產用的配合比及最佳瀝青用量。6、取樣抽提,篩分檢測瀝青混合料的礦料級配,油石比,取樣成型試件進行馬歇爾試驗,現場鉆孔取樣測定密度,檢測滲水系數等。7、優化施工組織及管理體系;優化質量、安全及環保保證體系;優化人員、輔工及機械設備操作人員的配備。8、確定施工產量及作業段的適宜長度;確定對成型路段的維護方法。9、根據試驗路段的數據編制AC-20C瀝青砼路面中面層試驗路施工總結報告報送總監辦審核,經批準后方可用于指導AC-20C瀝青砼路面中面層的大面積施工。三5、人員組織1、為了確保我部AC-20C瀝青砼路面中面層試驗路的順利進行,準確的得出相關參數,達到本次施工的目的,項目部成立AC-20C瀝青砼路面中面層試驗路施工小組,具體安排如下:序 號姓 名職 務人 數分 工主要職責1常浩項目經理1組 長負責全面管理工作2劉大成項目總工1副組長負責施工技術管理和施工總體協調工作3肖江機材科長1組 員負責施工機械、材料組織4羅明工程科科長1組 員負責方案編制和現場督促管理工作5張璽質檢科科長1組 員負責質量監管、控制和后期修復工作6王加成試驗室主任1組 員負責原材料檢驗、試驗檢測等工作7馬瀟彬安保科科長1組 員負責施工的安全管理及安全保衛工作8彭鋒前場負責人16、組 員負責現場施工管理和協調工作9侯建良測量負責人1組 員負責測量全面工作10夏明軍后場負責人1組 員負責前后場機械、管理及調配工作11馮紹剛機修負責人1組 員負責前后場機械維修、維護工作2、其余人員配備工程技術員:3人;主要負責現場施工、測量放樣、質量檢查、機械設備作業安排、記錄工程及試驗相關數據等。前、后場機械操作人員:30人;主要負責混合料拌和、運輸、攤鋪、碾壓、整形等工作。輔助工人:25人。四、機械設備根據實際情況,本方案只統計了現場施工的主要測量和機械設備,試驗檢測設備見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1、測量設備序 號設備名稱型 號廠 家數 量1全站儀SET250RX索佳12水準儀B20索佳27、33m水準尺/2430m鋼尺/25紅外線溫度計16插入式電子測溫儀12、機械設備序 號設備名稱型號規格產 地單 位數 量1瀝青砼間歇式拌和機400t/h意大利套12瀝青砼攤鋪機福格勒1260德 國臺13裝載機ZL50C柳州、廈門臺34雙鋼輪壓路機戴拉派克(13t)/臺35輪胎式壓路機徐工(26t)徐州臺36自卸車陜汽、紅巖(20t)陜西、重慶等輛10127灑水車東 風(10t)/輛18瀝青灑布車東 風(12t)/輛19交通車/輛3五、施工方案根據項目部設備的配備情況,并結合實際的施工情況,為了保證施工平整度、橫坡度和高程易于控制,本次瀝青砼路面中面層施工采用一臺攤鋪機攤鋪、平衡梁進行找平。1、8、施工工藝瀝青砼路面中面層的施工工藝流程圖如圖(附后)。2、施工路段根據我部實際情況,經項目部研究決定,擬選擇在K20+800K21+340段左幅鋪筑瀝青砼中面層試驗路,鋪筑長度為540m,鋪筑寬度為10.75m,本次施工面積約為:5805m2。擬計劃鋪筑時間為:2013年9月23日。在施工前我部已按照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和JTJ F40-200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對該段下面層的各項工程技術和質量指標都逐一進行嚴格檢查,其主要指標有:彎沉、高程、中線偏位、寬度、平整度、橫坡度等,全部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3、后場工作材料準備瀝青:采用SBS改性瀝青,由經理部招9、標統一采購。經監理試驗室和外委檢測,其相關指標全部合格,滿足要求。抗剝落劑:選用成都卡洛胺抗剝落劑,經監理試驗室檢測,其相關指標全部合格,滿足要求;添加方式:按照瀝青用量0.35%的比例,添加到專用瀝青摻配罐里再進行摻配攪拌。礦粉:選用石灰石自行加工,經監理試驗室檢測,其相關指標全部合格,滿足要求。碎石顆粒的最大粒徑為19mm。碎石篩分成5級(分級界限:02.36mm、2.364.75mm、4.759.5mm、9.513.2m、13.219mm),不同粒級的碎石以及細集料隔離,分別堆放,所有集料配采用高架彩鋼遮雨棚進行覆蓋,防止雨淋,以保證其含水量不受外界雨水的影響,確保混合料拌和的正常進行。10、各種規格集料采用卵石(產地:利溪,粒徑大于8cm)用大型聯合反擊式碎石機(三級,其中反擊破二級)軋制而成,其相關指標(篩分、壓碎值、針片狀等)經中心試驗室檢測,全部合格。混合料組成及配合比設計A、配合比設計要求a、目標配合比的設計:取出有代表性的樣品送到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試驗,根據成品料的顆粒組成進行試配,確定各種規格集料的比例;根據經驗,選擇瀝青用量,以0.5%的間隔做馬歇爾試驗,測定試件密度并計算空隙率,瀝青飽和度、礦料間隙率物理指標進行體積分析,測定馬歇爾穩定度及流值等物理力學性質,確定最佳瀝青用量;進行高溫穩定性、水穩定性、低溫抗裂性能檢驗;由上得到的目標配合比確定冷料倉的供料比例、進料11、速度并試拌使用。b、生產配合比的設計:在目標配合比確定以后,根據實際施工的拌和機進行施工配合比設計。按目標配合比各冷料倉送料,集料通過烘干筒并經過二次除塵后通過拌合機篩分進入各熱料倉,從各個熱料倉中逐一放料到裝載機斗,卸在平地上,從不同部分取樣到試驗室,用四分法取樣品進行篩分試驗;根據各熱料倉集料的顆粒組成,確定生產配合比和各熱料倉比例做生產配合比的馬歇爾試驗,取目標配合比設計最佳油石比和0.3%三個油石比,進行馬歇爾試驗和試拌,通過室內試驗及從拌和機取樣試驗綜合,確定生產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c、生產配合比的驗證:按生產配合比確定的級配進行試拌,一般試拌58盤,分析每次拌和各熱料倉的質量和瀝青12、用量和設置質量差異、分析每盤設置溫度和出料溫度差異;然后每盤分別取有代表性樣品做抽提篩分試驗和馬歇爾試驗,檢驗混合料級配和油石比,馬歇爾指標,水穩性和高溫穩定性。d、厚6cm中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AC-20C中面層設計級配范圍AC-20C通過各個篩孔(方孔篩mm)的質量百分率(%)31.526.519.0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規范要求100100749062825070324622361628102261641237設計結果10010088.569.956.136.827.722.716.614.08.35.1e、生產配合比設計結果:根據設計13、文件要求和現場各種規格集料的篩分情況,按照配合比設計步驟,本段AC-20C瀝青砼路面中面層使用的生產配合比設計為:油石比4.60%,13.219mm料32%,9.513.2mm料13%,4.759.5mm料19%,2.364.75mm料7%,02.36mm料24.5%,礦粉4.5%,抗剝落劑為瀝青用量的0.3%,馬歇爾相對毛體積密度為2.390g/cm3、空隙率3.80%、礦料間隙率13%、瀝青飽和度70.8%、馬歇爾穩定度14.45KN、流值3.1mm、殘留穩定度92.2%、動穩定度(60)3938次/mm。 拌制混合料在施工前,請當地技術質量監督部門根據對各料斗、拌和樓的傳感器(電腦配重裝置)進行校核和標定,確保稱量準確,滿足設計偏差要求。在開盤前,先根據目標配合比和生產配合比確定的冷料比例和熱料倉供料比例進行“白料”的試拌,然后將生產出的“白料”進行篩分,并將結果與設計比較后做進一步調整和修正,使其達到設計的允許偏差范圍內。待上述工作完成后,立即進行添加瀝青后的拌和,取12組瀝青混合料做馬歇爾試驗和抽提篩分試驗,檢查瀝青混合料油石比、礦料級配及混合料各項技術性能,上述指標滿足施工配合比要求后方可進行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