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堂支架預壓施工方案(1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72040
2022-07-21
10頁
168.16KB
1、滬昆高鐵站(醴陵)連接線新建工程主線跨 A匝道橋、清潭河中橋滿堂支架預壓方案編制:審核:滿堂支架預壓方案一、工程概況1、主線跨 A匝道橋主線跨 A匝道橋起止樁號為K1+239.153K1+315.233,全長 76.08m,分為上下行兩座獨立的橋梁,橋梁左、右幅有效寬度分別為26m、20m。橋跨布置為一聯,具體分跨為:(20+30+20)m,結構采用現澆預應力砼變截面連續箱梁。本橋上部結構為(20+30+20)m變截面預應力砼連續箱梁。橋墩處梁高1.7m,橋臺 和 中 跨 跨 中 梁 高 為1.2m,采 用 二 次 拋 物 線 過 渡,過 渡 段 的 方 程 式 為:Y=0.002959X2+2、1.2。左幅橋箱梁頂板寬26.0m,底板寬 21.3m,懸臂寬 2.35m,為單箱五室結構;右幅橋箱梁頂板寬 20.0m,底板寬 15.3m,懸臂寬 2.35m,為單箱四室結構。標準段跨中頂板厚度 25cm,底板厚度 22cm,腹板厚 50cm。支座附近頂板厚度50cm、底板厚度 47cm,腹板厚度 65cm。支點處設橫隔梁,中橫隔梁寬2.0m,端橫隔梁寬 1.2m。箱梁混凝土標號 C50。2、清潭河中橋清潭河中橋起止樁號為K1+408.30K1+498.90,全長 90.6m,橋跨布置為一聯,具體分跨為:凈(20+30+20)m。上部結構采用鋼筋混凝土板拱橋,分為上下行兩座獨立的橋梁。本橋上3、部結構為 3 孔連續拱橋,橋梁體系為多跨無鉸拱,拱肋為圓弧線,矢跨比1:6。橋梁主拱凈跨徑 30.0m,邊跨凈跨為 20.0m。拱肋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左幅橋拱板寬 19.2m,右幅拱板寬 25.2m。主拱拱圈厚度90cm,邊拱拱圈厚度為70cm。主拱圈混凝土標號 C40。3、箱梁及拱圈采用滿堂支架現澆施工方法,滿堂支架在使用前要進行預壓,以消除非彈性變形,壓載取鋼筋砼自重與施工荷載之和進行分級加載。二、滿堂支架預壓目的為保證施工安全、提高現澆梁質量,在箱梁、拱圈支架搭設完畢,底模襯板鋪好后,對支架進行加載預壓。預壓一是消除支架及地基的非彈性變形,二是得到支架的彈性變形值作為施工預留拱度的依據4、。1、檢查支架的安全性,確保施工安全。2、消除地基、支架自身非彈性變形的影響,有利于橋面線形控制。3、測量預壓時支架產生的彈性變形,根據其測量結果對滿堂架進行預拱度調整。三、支架預壓方法 1、預壓材料選用砂袋,每袋砂石按標準重進行分包準備好,然后用汽車吊進行吊裝就位,并按設計梁體、拱圈的結構自重合理布置砂袋數量。加載順序按混凝土澆筑的順序進行,加載時分三次進行(準備足夠的砂袋,需考慮10%損耗)。當支架穩定后,即可卸掉預壓砂袋,卸載時要分層卸,全部卸完后,測量底模和地基的標高,計算出支架和地基的彈性變形量,作為調整模板預拱度的依據。在預壓結束、模板調整完成后,再次檢查支架和模板是否牢固。2.15、 主線跨 A匝道橋堆載計算(按右幅橋考慮):主線跨A 匝道橋箱梁的中橫梁、端橫梁范圍的重量主要由橋臺、橋墩墩身來承載,所以該處不考慮在預壓范圍。鋼筋混凝土重量考慮為:2.6t/m3根據箱梁設計構造形式和尺寸,計算支架處承壓的混凝土體積最大為:截面鋼筋砼最大平均厚度:【(0.5+0.25)*1.7*5+(2.7+0.25)*0.47*4】/15.3=0.779m 鋼筋砼荷載為:0.779m1m 2.6t/m3=2.0254t/m2。根據經驗以及參考數據,考慮施工人員設備、模板、振搗等荷載為0.4t/m2,支架處承壓荷載為2.4254t/m2。橋梁中跨支架預壓荷載為15.3m30m 2.4254 6、t/m2=1113.2t,橋梁邊跨支架預壓荷載為15.3m20m 2.4254 t/m2=742.2t。分級加載量如下表所示:支架預壓分級加載表加載區項目名稱60%荷載80%荷載100%荷載備注邊跨荷載(t)445.3 593.8 742.2 中跨荷載(t)667.9 890.6 1113.2 2.2 清潭河中橋堆載計算(按右幅橋考慮):鋼筋混凝土重量考慮為:2.6t/m3根據拱圈設計構造形式和尺寸,計算支架處承壓的混凝土體積最大為:中跨截面鋼筋砼最大平均厚度為0.9m,邊跨截面鋼筋砼最大平均厚度為0.7m。根據經驗以及參考數據,考慮施工人員設備、模板、振搗等荷載為0.4t/m2,支架處承壓荷7、載中跨為0.9m1m 2.6t/m3+0.4 t/m2=2.74t/m2。支架處承壓荷載邊跨為 0.7m1m 2.6t/m3+0.4 t/m2=2.22t/m2。橋梁中跨支架預壓荷載為25.2m30m 2.74 t/m2=2071.4t,橋梁邊跨支架預壓荷載為25.2m20m 2.22 t/m2=1118.9t。分級加載量如下表所示:支架預壓分級加載表加載區項目名稱60%荷載80%荷載100%荷載備注中跨荷載(t)1242.8 1657.1 2071.4 邊跨荷載(t)671.3 895.1 1118.9 3、一般梁跨預壓時間為三天。卸壓完成后,要再次復測各控制點標高,以便得出支架和地基的彈性8、變形量(等于卸壓后標高減去持荷后所測標高),用總沉降量(即支架持荷后穩定沉降量)減去彈性變形量為支架和地基的非彈性變形(即塑性變形)量。預壓完成后要根據預壓成果通過可調頂托調整支架的標高。4、采用分段預壓,先預壓邊跨,再預壓中跨,最后預壓另一個邊跨。在安裝好底模后,可對支架進行預壓。預壓重量為設計荷載(結構混凝土自重、內外模板框架重量及施工荷載之和)的100%,用砂袋進行支架預壓。支架預壓按預壓單元進行分三級加載,三級加載依次為預壓荷載值的60%、80%、100%。縱向加載時,沿橋梁縱向從跨中開始向梁端進行對稱布載;橫向布載時。從橋梁中線向兩側對稱布載。每級加載完畢后,對支架沉降量進行觀測。當9、12h 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時,進行下一次加載。若監測點12h 的沉降量平均值大于2mm時,應繼續觀測,并查明原因后對同類支架全部進行處理后再重新進行預壓。最后一級穩定時間為24 小時,穩定一般為小于1mm/d,否則應繼續持荷預壓,直至支架變形穩定后方可卸載。預壓完成后需經監理工程師同意,方可進行卸載。支架預壓可一次性卸載,卸載時縱橫向應均衡、對稱、同步進行,隨時注意卸載過程的異常情況。5、測點的布置:壓重前先在底模和支架基礎上布設觀測點,橋跨縱向布置5 個監測斷面,墩頂截面、L/4 截面、L/2 截及 3L/4 截面處,每個截面布5 個測點。底模不得懸空或翹曲,否則將影響觀測結果。觀測點10、在預壓前、預壓時、預壓后、卸載后觀測并記錄結果。為減小人為觀測誤差,應定人、定儀器觀測。沉降觀測過程中,每一次觀測均經測量監理工程師抽檢,并將觀測結果報監理工程師認可同意。6、吊裝設備的選用:壓重吊裝設備采用2 臺 25T吊車。7、壓重順序:7.1 預壓沉降量觀測采用標高法進行測量,精確到0.01mm。7.2 全部重量達到60%時對支架、底模等處的觀測點進行標高和平面位置坐標測量,并詳細作好記錄。分析支架的變形規則。7.3 繼續按上一步的步驟進行壓重,待壓至總重量的 80%時繼續對觀測點進行測量并詳細作好記錄。7.4 壓重至總重量的 100%時停止壓重并持荷一天。在首次加載前先觀測一次,作為起11、始觀測值,以后每加載完畢觀測一次,全部加載完畢,每 2 小時觀測一次,若觀測點下沉量不超過1mm 時,即認為支架已經穩定。然后根據觀測值繪制出支座預壓變化(時間-下沉量)關系曲線。8、卸載:卸載順序與加載順序相反,原則是后加載先卸,先加載后卸。分級分批卸載。同時在卸載過程中,每批卸載后都應再次觀測一次支架變化。通過加載和卸載變化曲線,對比分析支架彈性變形和非彈變形量。在卸載全部完畢后,在支架頂面上予以調整支架標高,消除非彈性變形,預留彈性變形上拱度。9、支架調整:架體預壓前,支架(底模)按照計算標高調整,確保支架各桿件均勻受力。預壓后架體在預壓荷載作用下基本消除了地基塑性變形和支架豎向各桿件的12、間隙即非彈性變形,并通過預壓得出支架彈性變形值。根據以上實測的支架變形值,結合設計標高,確定和調整梁底標高。梁底立模標高=設計梁底標高+支架彈性變形值。10、預拱度設置:對于主線跨 A匝道橋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連續箱梁,考慮到張拉時起拱及設計資料要求,不設預拱度,但需根據觀測結果考慮支架彈性、非彈性變形及地基沉降調整底模標高。清潭河中橋拱圈考慮到在支架上澆筑混凝土、施工及拆架后,上部結構要發生一定的下沉,產生一定的撓度,施工時采取預留預拱度控制,預拱度主要考慮以下因素:1)拆架后上部結構及荷載作用產生的豎向撓度1 2)支架在荷載作用下的彈性壓縮2(通過預壓測量)3)支架在荷載作用下的非彈性壓縮3(13、通過預壓消除)4)支架基底在荷載作用下的非彈性沉陷4(通過預壓消除)5)混凝土收縮及溫度變化引起的5預拱度根據上述計算之和確定最大值,設于跨中,其它各點按二次拋物線公式y=f撓(L-x)/L2計算分配確定。經支架超載預壓之后,根據預拱度計算結果,(減去連續梁預應力施加后產生的上拱度后,差值為實際預拱度值)在相應的位置上設置。預拱量采用厚度分別為110mm的各種木鍥在相應設計位置處水平支墊底模的橫梁;采用螺旋千斤頂時,調節千斤頂至相應預拱位置處,并固定支撐。調節預拱度時,由水準儀配合,精確測量。四、施工保證措施1、組織保證措施1.1 指揮機構迅速成立及時到位,為加快本工程的建設,我方將成立強有力14、的現場指揮機構,對內指揮施工生產,對外負責合同履行及協調聯絡,精選經理部主要管理技術人員,一旦支架開始預壓,即可到位行使職能。1.2施工組織不斷優化,以施工計劃為龍頭,切實加強計劃管理,認真落實施工進度計劃,及時進行計劃糾偏,保證施工進度。根據施工情況變化,不斷進行改進、優化,使工序銜接,勞動力組織、機具設備、工期安排等更趨向合理和完善。1.3施工調度高效運轉,建立從經理部到各施工隊的調度指揮系統,全面及時掌握并迅速、準確處理影響施工進度的各種問題,對工程交叉和施工干擾加強指揮與協調,對關鍵問題超前研究,制定措施,及時調整工序和調動人、材、物、機,保證工程的連續性和均衡性。1.4強化施工管理,15、嚴明勞動紀律,對勞動力實行動態管理,優化組合,使施工作業專業化、正規化。1.5 加強機械設備管理,切實做到加強機械設備的檢修和維修工作,配齊維修人員,配足常用配件,確保機械正常運轉,對機械化程度高、工程量大的工程即土方開挖及填筑等儲備一定數量的備用機械。施工機械和設備及人員必須依計劃按時到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推遲進場影響工程進度。1.6 確保勞力充足、高效,根據工程需要,配足充足的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并采取各項措施,提高勞動者的技術素質和工作效率。1.7 確立檢查制度,由項目部對各分項工程的施工進度進行檢查,檢查采用計劃與實際進行比較的方法。對存在延誤工期的情況進行調查,如果是施工隊伍的原因將進16、行處罰,要求其在后續作業中爭取趕回工期。1.8 進度自檢制度,各個分項工程的施工進度每周、每天進行自檢,發現延后及時糾正。2、質量保證措施科學、合理的施工技術措施是保工期、保質量、保安全、求效益的重要條件,我們將嚴格遵循招標文件提出的規范、規程要求,確保工程質量達到合格。項目部質量保證體系見后附圖。2.1 所有操作及質量檢查標準均應嚴格遵循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嚴格按圖施工。2.2 對于橋梁墩身結構設計圖部分,施工時應認真閱讀和領會設計圖中有關說明和施工要點,并遵照執行。2.3 所有測量標志施工前均應進行復測,精度必須滿足規范要求,施工過程中應妥善保護并定期復測。對于施工中增設的臨時17、測量標志,其埋設和測量均應滿足有關規范要求,所有測量標志須經監理人員同意后方可使用。2.4 勞務隊的各班組之間互相監督檢查是否有技術錯誤。項目部質檢員經常在現場監督檢查是否有質量、技術上的錯誤,保證每個勞務隊的每個班組對施工的工序清楚、明了。2.5 每道工序施工完畢,勞務隊負責質量、安全的人員先自檢,自檢合格再報項目部質檢員檢查,項目部質檢員檢查合格后方可報監理工程師檢驗。檢驗時必須按照施工圖紙和設計規范要求。3、安全保證措施3.1 對所有施工人員做嚴格的安全技術書面交底,施工操作人員接受交底,掌握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后應在書面交底上簽字。做到人人熟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人人遵守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安全責任層層落實。3.2 嚴格檢查所用架主材,不合格者堅決不予以使用。3.3 所有操作人員均應執證上崗,證件必須留施工現場待查,并做到人證相符。3.4 所有操作人員必須正確配戴安全帶、安全帽,安全帶應高掛底用,并遵守施工現場的其它安全規章制度。3.5 操作有員在操作過程中不得吸煙、閑談或做與工作無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