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溝排水施工方案(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72141
2022-07-21
7頁
886.35KB
1、1 明溝排水施工方案我部原設計的輕型井點降水方案因為地理、地勢、土質等原因,監理單位與業主單位建議不宜采用,經三方認可采用基坑明溝排水,集水泵提升排水施工方案。1、首先在開挖前,我部做好施工準備,要預計在基坑放坡以外 0.8 1 米四周開挖地面排水集水明溝,使地面排水溝的水能集中送至市政排水管網,有條件可直接布管排放至市政管網。地面排水溝做法:首先考慮地溝水流向和留置積水坑,地溝靠基坑的內側加高一至兩磚,防止水溝堵塞產生回水倒灌。同時考慮下雨時節水量增大而預先砌筑四個積水坑,必要時增加水泵,提高出水率。考慮挖土順序,運土行車路線,地面排水溝遇過路和施工設備處可采取繞道或埋過水管保證水溝暢通。22、基坑底平面明溝開挖土方同時做好砌筑前的準備,把磚濕潤后運放至施工現場地面明溝外側,待土方機械挖至設計深度并人工修土時,沿筏板基礎外側0.6 米處向外砌筑 250300(深)的明溝和400400600(深)的集水井。其間距按基底滲水量而定。基坑排水溝的高度布置,首先考慮坑底的水量集中,其水溝上沿控制在實際基底高度以下50100 的位置,可以讓水順高度、坡度自行流至排水溝內必要時可以在基底表面人工開挖2 2080 深的水溝,基底排水溝內挖開的流水槽可以在澆筑墊層時用同等級砼填平,或者用砂石填實。3、人工開挖修土層時和開挖流水槽時,操作人員盡量注意不要在基底平面上過多的走動,以免造成基底不平,起泥3、漿等。4、基底排水明溝砌筑時要考慮大雨量天氣,每隔1520米設集水坑。防止大雨量增加水泵排水,達到排水效果。水溝的外側就近土壁的一側磚墻應比內側高400600mm,起到擋土作用,防止散落土塊或小坍塌土方進入明溝而堵塞明溝,或直接做噴漿護坡,從地面排水明溝做起至地下排水明溝終,防止大坍塌和大雨量的作用,具體方案我部待申請甲方認可以何種護坡方案而定,另行編制。5、基坑底明溝做法:人工挖土至計劃深度為650500 深度,采用 C15細石砼澆筑留孔或留小型方塊或墊層,見詳圖。地溝外側砌筑240 寬溝壁 M5混合砂漿,溝壁至坑底平面高300400 處內側砌120 寬溝壁至坑底平面低 100mm 處,墊層4、孔或留有小方塊處鋪100mm 厚礫石滲水層,供地下水自行滲入地溝,有效的降低地下水位,能使基底表面保持無滲水狀態。砌筑地溝同時相隔1518m砌筑一只集水坑,防止大水量時的提升。6、集水坑做法:挖至比地溝深300400 的深度,100 厚3 墊層澆成留有方塊形狀,砌240 寬,M5混合砂漿,墊層方塊留置內填100 厚碎石滲水層供明溝水的集中。基底水溝滲出和支潛水泵的作用,有效的把水提升至地面排水溝內。7、局部深基礎排水如:電梯井、集水坑、慮毒池等基坑排水,方法如下:本工程有局部加深的電梯井、集水坑、慮毒池等深基礎。首先在機械開挖筏板基礎時,確認好深基礎部位,就同時挖掉部分土方,考慮基底邊挖土邊放5、線不能絕對準確,應多留置空間供人工修土,確保深基礎位置的準確性,人工修土挖至設計標高后,再在深基坑的一角挖出500500 深度為 400 的集水坑,供吸水泵抽除基坑積水和地下滲出水,一旦人工修土完畢,通知現場監理人員盡快驗槽,搶最快的速度澆筑已修好的深基礎墊層,澆筑深基礎底部墊層時集水坑也同樣澆筑,但集水坑部位要留有吸水泵的抽水空間,以免基坑集水。8、本明溝排水的使用過程:人工修土時降水墊層澆筑時降水筏板基礎外圍模板支設雨季天的降水筏板基礎澆筑、鋼筋綁扎時的降水地下人防墻板支模、綁扎澆筑人防墻板,直至達到單位工程無需抗浮時停泵,并得到監理、設計等相關部門的認可。9、本明溝排水過程中需派專人每天24 小時維護,清理淤4 泥,看護水泵,防止明溝堵塞,水位高差變化造成潛水泵缺水損壞等。10、本明溝排水措施待施工完畢后將永久性埋入地下,地面明溝破壞后作為外腳手架硬化基層使用。5 水泵提升墊層、施工縫墊層、施工縫C15墊層 300 墊層澆筑前后用深基礎吸水坑深基礎部位示意圖深基底集水吸水坑潛水泵的實際投入量按現場實際臺數報監理證明深基礎部位示意圖 120 240 基底平面 300400 基坑外淌水坡 300 100 基底排水示意圖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