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辦公寫字樓工程高架支撐模板施工方案(22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472957
2022-07-21
22頁
492.82KB
1、目 錄第一章 編制依據1第二章 工程概況與編制說明1第三章 模板施工工藝與施工方法2一、模板的選擇2二、模板支撐系統設計3三、梁板模板及支架施工6四、模板支撐系統驗算8五、模板及支撐系統搭設構造安全技術措施9六、模板拆除12第四章 應急救援預案15 第一章 編制依據1、深圳中深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提供的新世紀環球中心西區施工圖紙2、已經審批的新世紀環球中心西區(12、13區)施工組織設計3、已經審批的新世紀環球中心西區(12、13區)模板施工方案4、建設部新頒布的有關規范和標準及其它現行的工程建設規范標準5、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6、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2、(JGJ130-2001)7、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第二章 工程概況與編制說明本工程為新世紀環球中心西12、13區商業辦公寫字樓工程, 總建筑面積約為17萬平米,其中辦公建筑面積約為13萬平米,商業建筑面積約為2.5萬平米,餐飲建筑面積約為1.5萬平米。建筑共二十四層,地下三層,地上二十一層。地下三層二層為平時車庫,戰時為人防地下室,地下一層主要為商業,附有少量車庫及設備用房,地上一層三層為商業,四層五層為餐飲,六層以上為辦公。 層高: 地下一層為5.50M,地下二層為4.00M,地下三層為4.5M,一層為6.8M,二層為5.2M, 三層為 5.2M,四層為4.9m3、,五層為4.8M,六層十七為3.8M,十八層為4.2M,十九層為7.0m. 二十層為7.0mM,二十一層為8.05M。本工程最大層高為8.05M。根據施工圖紙,西12、13區負一層至3層設計有4臺自動扶梯和架空層,自動扶梯位置為12-E12-G/12-312-4、12-K12-L/12-412-6、13-E13-F/13-1313-15、13-E13-F/13-613-8,自負一層樓板到四層樓板高度為22.7m;架空層位置為13-E13-F/13-113-5、13-E13-F/13-913-12、12-312-4/12-B12-D、12-312-4/12-G12-K及12-512-6/12-D4、12-J、13-C13-D/13-113-15等,分別自負一層到四層樓板、二層到五層樓板和二層樓板到四層樓板,高度分別為22.7 、15.3m和10.4m不等。位置詳見設計平面圖。自動扶梯間(部分架空層)四層或架空層頂板五層結構梁板設計為鋼筋砼結構。設計圖紙負一層結構砼底板厚為200mm,4層結構鋼筋砼主梁400*800mm,砼板厚120mm??紤]到上部荷載較大,為避免對負一層結構造成破壞,施工時必須對負一層結構進行加固,加固方案附后。根據有關規范要求,對于一次搭設(層高)超過8米的高支架模板支撐系統進行專項設計和施工驗算。本方案主要驗算自動扶梯間22.7m高架模板支撐系統和8.05m屋面層高5、架模板支撐系統是否滿足承載力要求及安全技術措施。其它15.3m(10.4m)高架空層及7m層高模板支架支撐系統分別按照同類型執行。第三章 模板施工工藝與施工方法一、模板的選擇本方案為模板工程方案的補充,模板體系選用同其他層,柱、梁、板模板均采用18厚覆模板配50*100木方作支撐楞木。下面著重設計模板支架支撐系統。二、模板支撐系統設計自動扶梯間22.7m高支撐系統承重架和8.05m高承重模板支架均采用扣件式鋼管滿堂架支撐體系。支撐系統梁下立桿間距600mm,板下立桿間距800mm,水平橫桿步距1500mm。自動扶梯間的負一層結構層加固采用扣件式鋼管滿堂架支撐體系在負二層進行加固,支撐系統立桿間6、距同上,水平橫桿步距1500mm,上下立桿間距相同并在垂直方向上下層對齊。附圖: 三、梁板模板及支架施工梁板模板采用18厚覆模板配50*100木方作楞木配模,制作成定型模板,定尺情況可分段制作,逐段拼接,并逐段編號,現場鋪設時據編號逐段拼接,形成整體梁板模。1、施工方法:(1)梁模a放梁位置線:b在梁兩側立鋼管支柱(間距600),支柱下要鋪通長架板板,并設置立桿底座;c加設掃地桿;d按梁底標高調整支柱高度,安設梁底支撐龍骨(間距300mm)并將龍骨找平;e安裝梁底模,并按0.20.3起拱;f安裝梁底側模,和底模進行木方連接;g安裝梁側縱橫龍骨及斜撐,豎龍骨間距300mm,梁內側加頂棍,梁模上口7、用鎖口桿(用483.5 鋼管)拉緊,當梁高超過600mm,加穿墻螺栓進行加固。(2)板模.支撐系統:采用483.5 滿堂鋼管腳手架,為了實現樓板模板早拆,施工時通過部分豎向支撐將大跨度板變成短跨受力狀態。用于早拆的豎向支撐應單獨進行施工,并自成體系。施工方法:a配模。制作定形模板。配模時,應據樓板塊具體尺寸并結合實現早拆的支撐位置進行,小邊小于100mm 的長條形拼塊盡量配在板中間,以利于加固。小塊異型模板可用同厚度的木板代替,但均應拼縫嚴密。制作完后,對各板塊進行分類編號并分別碼放整齊,以便施工時對號入座加快施工進度。b支模。支模時從開間一側開始逐排設支柱,同時安設大橫桿小橫桿。調節支柱高度8、,將板底龍骨50100 木方找平。c鋪板模。所有板縫均用不干膠帶紙粘貼。d模板標高檢查。四、模板支撐系統驗算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支撐系統驗算。支撐系統的荷載。(1) 模板自重取N1=750 N/m2(2) 鋼管支架自重為N2=14200N/m2(3) 現澆鋼筋混凝土自重19700 N/m2(4) 施工荷載設定為N4=3000 N/m2 模板支架軸向荷載設計值N鋼管立于縱橫鋼管十字交叉處,每區格尺寸為600 mm600 mm,每區格面積為0.6 m0.6 m=0.36m2每區格立桿承受的荷載為N=0.36 m245780N/m2=16480N。查表得48mm3.0mm鋼管截面積A=424mm2,鋼9、管回轉半徑為 其中d為鋼管外徑,d1為鋼管內徑。按抗壓強度計算,支柱的受壓應力為按穩定性計算支柱的受壓應力為 根據值查鋼結構設計規范GBJ17-88附錄(三)得:經驗算,模板支撐的強度、剛度、穩定性均滿足規定要求。地面向上200 mm布置掃地桿。五、模板及支撐系統搭設構造安全技術措施1、建立健全高架支撐體系的檢查和維修及管理制度,并有專人維修保養。2、支撐系統搭設前,必須對搭設人員進行專項全面安全教育,使用前應對登高作業人員進行專項安全教育,且制定登架人員安全操作規程,掛設在架子上。3、鋼管與扣件進場前應經過檢查挑選(選擇標準應符合規范JGJ 130-2001第3條),所用扣件在使用前應清理加10、油一次,扣件一定要上緊,不得松動。每個螺栓的預緊力在40Nm65 Nm之間。4、模板支撐系統的搭設須嚴格按方案執行,鋼管立桿的間距,材質,縱橫桿的設置應符合要求,立桿底部用木板墊實,嚴禁用磚作墊高處理;支模架上的堆載嚴格控制,施工荷截不超過設計規定,堆料均勻。5、現場建立鋼管、扣件使用臺帳,落實專人加強鋼管、扣件的維修保養工作。凡有裂紋、結疤、分層、錯位、硬彎、毛刺、深劃道和外徑、壁厚端面偏差超過規范要求的鋼管,有裂縫、變形、螺栓出現滑絲的扣件必須報廢。6、現場配備力矩板手等檢測工具,承重支模架使用前必須組織有關人員進行驗收,驗收不合格的嚴禁投入使用7、各種桿件、拉結、安全防護設施不得隨意拆除11、,腳手架主要受力桿件(立桿、大橫桿、小橫桿、頂撐、剪刀撐、斜撐、掃地桿等)材質一致,嚴禁鋼木混用。8、梁下立桿間距不大于600mm,水平連接鋼管沿高度每間隔不大于1500mm設置一道,縱橫連通,以保證模板支撐系統的整體穩定性。梁下一步水平桿滿掛安全兜網作水平防護。9、掃地桿在立桿底離地200設置,沿縱橫水平方向按“縱下橫上”原則縱橫連通??烧{支托底部的立桿頂端應沿縱橫向設置一道水平拉桿。掃地桿與頂部水平拉桿之間的間距,在滿足模板設計所確定的水平拉桿步距要求條件下,進行平均分配確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處縱橫向應各加設一道水平拉桿;當層高在820m時,在最頂部兩水平拉桿中間應加設一道水平拉桿;當層高12、大于20m時,在最頂兩步距水平拉桿中間應分別增加一道水平拉桿。所有水平拉桿的端部均應與四周建筑物頂緊頂牢。10、為保證支撐系統整體穩定,支撐架外側周圈由下至上設豎向連續剪刀撐;中間在縱橫向每隔10m左右設由下至上豎向連續式剪刀撐,寬度46m,并在剪刀撐部位的頂部、掃地桿處設置水平剪刀撐。剪刀撐桿件的底端應與樓地面頂緊,夾角為4560。當建筑層高在820m時,除應滿足上述規定外,還應在縱橫相鄰的兩豎向連續式剪刀撐之間增加之字斜撐,在有水平剪刀撐的部位,應在每個剪刀撐中間處增設一道水平剪刀撐。當建筑層高超過20m時,在滿足以上規定的基礎上,應將所有之字斜撐全部改為連續式剪刀撐。11、桿件的接長統一13、使用對接扣件接長,不得采用搭接;立桿頂托高度不得大于200mm。12、安裝梁底模板時,應注意隨鋪隨固定,不得虛放及梁底模有探頭現象,沒有用的模板應及時運用。13、鋪設模板時,板底木骨要及時用鉛絲和支撐系統扎牢,不得虛放。14、現場操作,必須戴好安全帽及安全帶。15、支模時,操作面要按要求搭設護欄及安全操作臺,操作臺上鋪設腳手板,不得站在鋼管上操作。16、獨立柱模支設時,應搭獨立腳手架,并設護欄、鋪腳手板。17、本工程砼澆筑均采用泵送砼。砼輸送過程中,管道振動較大,因此輸送管固定時,不得直接支撐在模板及模板支撐上,以防因輸送管振動而使模板及其支撐系統產生變形,應設相對獨立的支撐或支架。建立信號傳14、遞系統(如用電鈴、對講機等),使工作面和輸送泵操作人員可隨時聯系,輸送泵操作人員應按信號要求進行操作。18、通過控制砼澆筑速度來降低砼側壓力;加固支模系統來提高其自身承載力;合理布置樓面上堆放的荷載,使下層支撐系統避免局部受力過大,局部受力的部分支模架應適當的加固。六、模板拆除模板的拆除,應嚴格按模板裝拆施工方案和國家安全施工文明施工規定執行。對非承重模板,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受損失時方可拆除;對于承重模板,如頂板、梁等,應在同條件養護試塊強度達到75%設計強度后方可拆除,跨度大于8m構件和懸挑構件應在強度達到設計強度100%后方可拆除,有后澆帶處支撐系統需在后澆帶處理完畢后15、方可拆除。拆模順序應先支后拆,并執行項目部書面通知拆除制度。1. 模板拆除安全技術措施(1) 一般要求拆模時對混凝土強度的要求,根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現澆混凝土結構模板及其支撐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要求:1) 不承重的側模板,包括梁、柱、墻側模,在混凝上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損壞后,方可拆除。一般墻體大模板在常溫條件下,混凝土強度達到1N/mm2即可拆除。2) 承重模板,包括梁、板等水平結構的底模,應根據與結構同條件養護的試塊強度達到表1的規定,方可拆除。表1 現澆結構拆模時所需混凝土強度項 次結構類型結構跨度按混凝土達16、到設計強度標準值的百分率計(%)1板2502,87581002梁、拱、殼87581003懸臂構件1003) 在拆模過程中,如發現實際結構混凝土強度并未達到要求,有影響結構安全的質量問題時,應暫停拆除。待實際強度達到要求后,方可繼續拆除。4)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撐的混凝土結構,應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的混凝土強度標準值后,才允許承受全部設計的使用荷載。當承受施工荷載的效應,比使用荷載更為不利時,必須經過驗算,加設臨時支撐。(2) 拆除之前必須有拆模申請,并根據同條件養護試塊強度測試結果達到規定時,技術負責人方可批準拆模。(3) 各類模板拆除的順序和方法,應根據模板設計的規定進行,如果模板設計無規定時17、,可按“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的順序進行,以及“先拆非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的模板”及支撐的順序進行拆除。(4) 拆除的模板必須隨拆隨清理,以免釘子扎腳,或阻礙通行和發生事故。(5) 拆模時,拆模區應設警戒線,嚴防有人誤入被砸傷。(6) 拆模不能采取猛橇、以致大片塌落的方法拆除頂模。2. 現澆樓板及框架結構拆模安全技術框架結構的拆模順序如下:拆柱模斜撐與柱箍拆除柱側模拆樓板底模拆除梁側模拆除梁底模。拆下的模板不準隨意向下拋擲,要向下傳遞至地面。已經松動的模板,必須一次拆除完,不可中途停歇,以免落下傷人。模板立柱有多道水平拉桿。應先拆除上面的,按由上而下的順序拆除,拆除最后一道拉桿,應與立柱模板18、同時拆除,以免立柱模板傾倒傷人。多層樓板模板支撐拆除時,下面應保留幾層樓板的支撐,可根據施工進度、混凝土度強度增長的情況、結構設計荷載與支模施工荷載的差值通過計算確定。3. 模板拆除注意事項(1) 拆模時不要用力過猛過急,拆下來的模板和支撐用料要及時運走、整理。(2) 拆模順序一般應是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重大復雜模板的拆除,事先要制定拆模方案。(3) 拆模時必須設置警戒區域,并派專人監護,拆模必須干凈徹底,不得保留有懸空模板。第四章 應急救援預案本工程為高支模架,域內極可能發生高空墜落、坍塌、物體打擊等重大安全事故。本預案針對施工可能發生的高空墜落、坍塌、物體19、打擊等緊急情況作應急準備和響應。應急預案應立足于安全事故的救援;立足于工程項目自援自救;立足于工程所在地政府和當地社會資源的救助。1、應急救援機構為對可能發生的事故能夠快速反應、救援,項目部成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 長:張曉軍 副組長:陳立東、周云虎 、代道華組 員:陳 政、敖永全、林順祥、吳漢清、文榮檢、張鑫、蘇鵬、楊森權。2應急組織 應急領導小組:項目經理張曉軍為該小組組長,主管安全生產的項目副經理、專職安全員和技術負責人為副組長; 現場搶救組:項目部安全部負責人為組長,安全部全體人員為現場搶救組成員:醫療救治組:項目部醫務室負責人為組長,醫療室全體人員為醫療救治組成員;后勤服務組:項目部20、后勤部負責人為組長,后勤部全體人員為后勤服務組成員; 保安組:項目部保安部負責人為組長,全體保安員為組員;通訊組:負責對外聯系,包括110、119、120及附近醫院電話;應急組織的分工及人數應根據事故現場需要靈活調配。 應急領導小組職責:建設工地發生安全事故時,負責指揮工地搶救工作,向各搶救小組下達搶救指令任務,協調各組之間的搶救工作,隨時掌握各組最新動態并做出最新決策,第一時間向110、119、120、企業就援指揮部、當地政府安監部門、公安部門求援或報告災情。平時應急領導小組成員輪流值班,值班者必須住在工地現場,手機24小時開通,發生緊急事故時,在項目部應急組長抵達工地前,值班者即為臨時就援21、組長。 現場搶救組職責:采取緊急措施,盡一切可能搶救傷員及被困人員,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醫療救治組職責:對搶救出的傷員,視情況采取急救處置措施,盡快送醫院搶救。后勤服務組職責:負責交通車輛的調配,緊急救援物資的征集及人員的餐飲供應。保安組職責:負責工地的安全保衛,支援其他搶救組的工作,保護現場。 3救援器材 應急領導小組應配備下列救援器材: 醫療器材:擔架、氧氣袋、塑料袋、小藥箱; 搶救工具:一般工地常備工具即基本滿足使用; 照明器材:手電筒、應急燈36V以下安全線路、燈具;通訊器材:電話、手機、對講機、報警器;交通工具:工地常備一輛值班面包車,該車輪值班時不應跑長途;滅火器材:滅火器日常按要22、求就位,緊急情況下集中使用。 4. 應急知識培訓 應急小組成員在項目安全教育時必須附帶接受緊急救援培訓。 培訓內容:傷員急救常識、滅火器材使用常識、各類重大事故搶險常識等。務必使應急小組成員在發生重大事故時能較熟練地履行搶救職責。 5通信聯絡 項目部必須將110、119;120、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成員的手機號碼、企業應急領導組織成員手機號碼、當地安全監督部門電話號碼,明示于工地顯要位置。工地搶險指揮及保安員應熟知這些號碼。 6事故報告 工地發生安全事故后,企業、項目部除立即組織搶救傷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和保護事故現場,做好善后工作外,還應按下列規定報告有關部門: 輕傷事故:應由項目部在23、24小時內報告企業領導、生產辦公室和企業工會: 重傷事故:企業應在接到項目部報告后24小時內報告上級主管單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工會組織: 重傷三人以上或死亡一至二人的事故:企業應在接到項目部報告后4小時內報告上級主管單位、安全監督部門、工會組織和人民檢察機關,填報事故快報表,企業工程部負責安全生產的領導接到項目部報告后4小時應到達現場; 死亡三人以上的重大、特別重大事故:企業應立即報告當地市級人民政府,同時報告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工會組織、人民檢察機關和監督部門,企業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或委托人)應在接到項目部報告后4小時內到達現場;員工受傷后,輕傷的送工地現場醫務室醫治,重傷、中毒的送24、醫院救治。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死亡的,企業應在8小時內通知勞動行政部門處理。7.急救措施A、高空打擊急救措施1)顱腦損傷:首先,認真檢查患者的頭部和全身情況,特別注意患者的意識狀態,如:是否休克和其它部位的復合傷。然后,把患者身體半臥或側臥,保持呼吸道通暢。另外,防止患者受到震動,可用衣物把患者頭部墊好進行運送。2)胸部損傷:開放性氣胸,可用無菌紗布棉墊包扎傷口封閉。胸壁浮動,可用棉墊加中等壓力包扎處理。胸部傷患者有呼吸困難的宜采用半臥式,可用座椅式雙人搬運法或用座椅搬運。3)腹部開放性損傷:腹腔內臟器官自傷口脫出時,可用碗等覆蓋保護,再進行包扎處理。搬運患者時,應采用木板或擔架讓患者俯臥體位運25、送。B、高空墜落急救措施1)脊柱損傷:主要是保護患者的脊髓,避免再受到損傷。由數人共同配合,用均衡協調的力量抬起患者,使身體平直,采用俯臥式把患者放置在木板或擔架進行運送。2)頸部損傷:首先穩定頭部,進行適當的牽引,數人共同配合,用均衡協調的力量把患者滾動并仰臥到木板或擔架上。另外,頸部下墊好小枕、頭部兩側用軟物固定,防止頭部擺動。3)骨盆部損傷:可采用側臥位于木板或擔架上,髖、膝部要屈曲,膝下墊軟物,以保持體位,然后運送。C、坍塌事故急救措施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負責應急搶救工作的統一領導和組織實施,指揮現場搶險隊伍,迅速組建、調集搶險及救護隊伍;2)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防止建筑物坍塌事故擴大的搶險安全防范措施;3)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負責統一組織指揮現場搶險救災傷員救治及轉送行動;4)沉著冷靜、及時觀察,掌握突發事故的動態,積極組織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進行報警,搶救傷員,疏散人員,搶修水、氣泄漏和搶運貴重物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聯絡表(應急領導小組)職務姓名單位(部門)單位職務聯絡電話組長張曉軍項目部項目經理副組長陳立東項目部項目副經理周云虎項目部安全主管代道華項目部技術負責人組員陳 政項目部施工員敖永全項目部施工員文榮檢項目部施工員張 鑫項目部施工員蘇 鵬項目部施工員楊森權項目部施工員林順祥項目部材料主管吳漢清安全部主 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