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界防盜紅外對射報警系統安裝施工方案(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473369
2022-07-21
22頁
657.54KB
1、周界防盜報警系統安裝綜述:一、管路敷設1)暗配管用硬質PVC管管材明配選用金屬管。2)暗配管管路宜沿最短的路由敷設,盡量減少彎曲。在相鄰拉線盒之間,禁止S彎或U形彎。埋入墻體或混凝土構件內的暗配管,其保護層不應小于15mm。二、穿線及線標對應1)布放線纜前應對其進行絕緣測試,電線、電纜線間和線對地間絕緣電阻值必須大于0.5M,測試合格后方可敷設。2)布放線纜應排列整齊,不擰絞,盡量減少交叉,交叉處粗線在下,細線在上.3)管內線纜不得有接頭,接頭必須在盒(箱)處連接。4)所敷設的線纜兩端必須做好標記。5)線管不能直接進入設備接線盒內時,線管出線口與設備接線之間,必須采用金屬軟管過渡連接,軟管長度2、不得超過1m,并不得將線纜直接裸露。三、紅外對射探頭安裝及初調1)將不銹鋼支架固定于墻上,將預留在盒內的導線從管內穿出用剝線鉗剝去絕緣外皮,露出線芯10mm15mm(注意不要碰掉線號套管),將盒內的線纜引出,壓接在探測器的接線端子上,將余線纜盤回盒內,將探測器底座用螺釘固定在盒上。固定要牢固可靠。 2)主動紅外探測器在安裝時,收、發裝置應相互正對,且中間不得有遮擋物。3)一臺防停電電源可帶10對紅外對射接口,若傳輸距離超過200m應分段加裝電源;紅外對射探頭需單獨供電。其他有關要求見產品說明書。 4)系統中每個邊界接口應有惟一的編碼與之對應,按照產品說明書進行編碼;在系統正常使用前必須對接人系3、統中的邊界接口進行注冊。主動紅外對射(周界防范系統)的安裝調試指南一、紅外對射的安裝方法 (一)支柱式安裝 (詳見圖紙 )比較流行的支柱有圓形和方形兩種,早期比較流行的是圓形截面支柱,現在的情況正好反過來了,方形支柱在工程界越來越流行。主要是探測器安裝在方形支柱上沒有轉動、不易移動。除此以外,有廣泛的不銹鋼、合金、鋁合金型材可供選擇也是它的優勢之一。在工種上的另外一種做法是選用角鋼作為支柱,如果不能保證走線有效地穿管暗敷,讓線路裸露在空中,這種方法是不能取的。 支柱的形狀可以是1字形、Z字形或者彎曲的,由建筑物的特點及防盜要求而定,關鍵點在于支柱的固定必須堅固牢實,沒有移位或搖晃,以利于安裝和4、設防、減少誤報。(三)紅外對射安裝的一般原則 設置在通道上的探測器,其主要功能式防備人的非法通行,為了防止寵物、小動物等引起誤報,探頭的位置一般應距離地面50以上。遮光時間應調整到較快的位置上,對非法入侵作出快速反應。 設置在圍墻上的探測器,其主要功能是防備人為的惡意翻越,頂上安裝和側面安裝兩種均可。 頂上安裝的探測器,探頭的位置應高出柵欄,圍墻頂部25,以減少在墻上活動的小鳥、小貓等引起誤報。四光束探測器的防誤報能力比雙光束強,雙光束又比單光束強。 側面安裝則是將探頭安裝在柵欄,圍墻靠近頂部的側面,一般是作墻壁式安裝,安裝于外側的居多。這種方式能避開小鳥、小貓的活動干擾。 每一種方式都又他們5、自己的優點或缺陷,工程商對每一種安裝方式都又他們自己的偏愛。用戶應根據自己建筑物的特點和防盜要求加以選用。(四)特別提醒 1線路絕對不能明敷,必須穿管暗設,這是紅外對射工作安全性的最起碼的要求。 2安裝在圍墻上的探測器,其射線距墻沿的最遠水平距離不能大于30,這一點在圍墻以弧形拐彎的地方需特別注意。 3配線接好后,請用萬用表的電阻檔測試探頭的電源端、端子,確定沒有短路故障后方可接通電源進行調試。 二、紅外對射的工程調試 (一)投光器光軸調整 打開探頭的外罩,把眼睛對準瞄準器,觀察瞄準器內影響的情況,探頭的光學鏡片可以直接用手在180范圍內左右調整,用螺絲刀調節鏡片下方的上下調整螺絲,鏡片系統有6、上下12的調整范圍,反復調整使瞄準器中對方探測器的影響落入中央位置。在調整過程中注意不要遮住了光軸,以免影響調整工作。 投光器光軸的調整對防區的感度性能影響很大,請一定要按照正確步驟仔細反復調整。 (二)受光器光軸調整 第一步:按照投光器光軸調整一樣的方法對受光器的光軸進行初步調整。此時受光器上紅色警戒指示燈熄滅,綠色指示燈長亮,而且無閃爍現象,表示套頭光軸重合正常,投光器、受光器功能正常。 第二步:受光器上有兩個小孔,上面分別標有+和,用于測試受光器所感受的紅外線強度,其值用電壓來表示,稱為感光電壓。將萬用表的測試表筆(紅+、黑)插入測量受光器的感光電壓。反復調整鏡片系統使感光電壓值達到最大7、值。這樣探頭的工作狀態達到了最佳狀態。注意事項:四光束探測器有兩組光學系統,需要分別遮住受光器的上、下鏡片,調整至上、下感光電壓值一致為止。較古老的四光束探測器兩組光學系統是分開調節,由于涉及到發射器和接受器兩個探頭共四個光學系統的相對應關系,調節起來相當困難,需要特別仔細調節,處理不當就會出現誤報或者防護死區。ABH四光束探測器已把兩個部分整合為一體調節,工程施工容易多了。 (三)遮光時間調整 在受光器上設有遮光時間調節鈕,一般探頭的遮光時間在50m/s 500m/s間可調,探頭在出廠時,工廠里將探頭的遮光時間調節到一個標準位置上,在通常情況下,這個位置是一種比較適中的狀態,都考慮了環境情況8、和探頭自身的特點,所以沒有特殊的原因,也無須調節遮光時間。如果因設防的原因需要調節遮光時間,以適應環境的變化。一般而言,遮光時間短,探頭敏感性就快,但對于像飄落的樹葉、飛過的小鳥等的敏感度也強,誤報警的可能性增多。遮光時間長,探頭的敏感性降低,漏報的可能性增多。工程師應根據設防的實際需要調整遮光的時間。 (四)與防盜主機的鏈接 探頭設定后,將防拆開關接入防區輸入回路中,聯線完畢,蓋上探頭的外殼,擰緊緊固螺絲。要求在防盜主機上該防區警示燈無閃爍、不點亮,防區無報警指示輸出。表示整個防區設置正常。否則,要對線路進行檢查,對探頭進行重新調試,重新對防區狀態進行確定。 (五)防盜性能測試 防區工作狀態9、正常后,應根據設防的要求,用與防范相似的所有可能尺寸,形狀的物體,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方式遮擋探頭的光軸,在報警現場用無線對講機與控制中心聯系,檢驗報警情況是否正常,同時要仔細留心報警主機上有沒有閃動或不穩定狀態。以免給報警系統留下隱患。我們口頭上把這個過程稱為發炮試驗。做發炮試驗的目的就是要測試防區能否具有正常報警的能力,測試防區防護的范圍是否能達到預定的要求,是否存在防護死區。 三、周界對射的日常維護 探測器在日常工作中,由于長期工作在室外,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大氣中粉塵、微生物以及雪、霜、霧的作用,長久以往,在探測器的外壁上往往會堆積一層粉塵樣的硬殼,在比較潮濕的地方還會長出一層厚厚的蘚苔10、,有時候小鳥也會把排泄物拉到探測器上,這些東西會阻礙紅外射線的發射和接受,造成誤報警。在日本的用戶通常會委托工程公司維護,通常是在一個月左右蘸上清潔劑清洗干凈每一個探測器的外殼,然后擦干。大家建立了良好的信用關系,都會盡心盡力地做好這一工作。除了清潔探測器外殼,每隔一個月要做一次發炮實驗,檢驗防盜系統的報警性能。 紅外對射的接線圖可以參考“周界報警系統(紅外對射)接線圖”。四、安裝前端設備箱及警燈注:將設備箱與警燈一對一安裝至與之編號相對應的位置。(安裝時注意防水處理)如圖所示當警燈報警時需人為打開箱體將開關復位五、對射探頭加電調試按照編號將所有探頭安裝到支架上并接好線后。將中控室的對射供電電11、源接通。用萬用表按照對射探頭說明書上的內容逐個調試,直至所有探頭均符合系統說明書上的標準。六、對射探頭報警初試加電調試完畢后1防區-7防區逐個測試單個探頭的報警性能。(可以用不透光的紙或其它工具遮擋發射端或接收端)并查看警燈報警情況。報警后請及時將警燈復位。如圖所示:七、主機內部接線1)報警控制箱安裝位置、高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安裝于較隱蔽或安全的地方,底邊距地宜為14m。2)暗裝報警控制箱時,箱體框架應緊貼建筑物表面。嚴禁采用電焊或氣焊將箱體與預埋管焊在一起。管入箱應用鎖母固定。3)明裝報警控制箱時,應找準標高,進行鉆孔,埋人金屬膨脹螺栓進行固定。箱體背板與墻面平齊。4)報警控制箱的交流電源應12、單獨敷設,嚴禁與信號線或低壓直流電源線穿在同一管內。(詳見系統接線圖)八、系統接線檢查及加電調試1)接線前,將已敷設的線纜再次進行對地與線間絕緣搖測,合格后按照設備接線圖進行設備端接。 2)報警主機及控制器采用專用接頭與線纜進行連接,且壓接牢固。設備及電纜屏蔽層應壓接好保護地線,接地電阻值不應大于13)按照施工圖紙及產品說明書,連接系統打印機、UPS電源等外質量驗收要點圍設備。DSC大型報警主機PC4020的安裝 調試(本次工程主機及模塊已經調試完畢只需連接后操作即可,本章僅作了解使用)特別提示: PC4020及各種模塊需要在控制室調試連通后再到現場安裝,否則注冊模塊時要動防拆快開關會很不方便13、.PC4020的安裝 調試分為六步完成:1. 注冊COMBUS總線(4線總線)上的模塊,包括:PC4501鍵盤,PC4108/4116防區擴展模塊,PC4204/PC4204CX中繼器模塊,PC4216輸出模塊,PC4401串口模塊等.2. 注冊AML總線(2線總線)上的模塊,包括:AMP700系列防區模塊,其他總線式探測器.3. 對防區編程測試.4. 對模塊編程測試.5. 在現場安裝各種模塊, 探測器聯接到防區模塊上.6. 總體調試.編程中 * 表示近入此項, # 表示返回上一級.下面分別介紹:一. 注冊COMBUS總線(4線總線)上的模塊按照圖紙將模塊 鍵盤與主板連接, 模塊上的防拆端子(14、TAM)用導線連接,通電,在PC4501鍵盤上輸入* 8 5555(5555為出廠時的安裝員密碼) 輸入 02顯示Select (00) Enroll Module按 * 按 滾動顯示不同模塊類型,直到顯示您想要注冊的模塊,按 * 鍵。根據LCD上的提示拆開這個模塊的防拆線, 這個模塊將被成功注冊.并顯示這個模塊的相關信息,在注冊PC4108防區擴展模塊時將顯示這個模塊連接的防區范圍.第一個注冊的PC4108防區范圍1724(Zones 017024),注冊PC4501鍵盤時, 根據 LCD上的提示按鍵盤上的任意鍵. 成功注冊后將顯示鍵盤編號.按照以上方法繼續注冊其它模塊.完成后按 # # #15、退出編程模式.二. 注冊AML總線(2線總線)上的模塊AML總線是從PGM1和COM(主板上任意一個防區的COM端子)引線, PGM1為總線正, COM為總線負, 總線電壓約10V.AML總線模塊可以占用的防區號001-128,由于PC4108防區擴展模塊的防區號是相對固定的,因此AML總線的模塊要在注冊完PC4108防區擴展模塊后進行, 不能使用已被PC4108占用的防區號.首先是將PGM1的輸出類型定義為AML總線, 在PC4501鍵盤上輸入* 8 5555,進入編程模式 按 001400直接到設置PGM1的輸出類型, 按 滾動到“PGM1 AML?”按*。選項會切換到Yes。按#退出編程16、.以AMP701為例,在底座和AMP701的芯片上有一個5位的串行號(SN:XXXXX),從主板引兩根導線到AMP701, 主板上的PGM1接AMP701的IN, 主板上的COM接AMP701的COM, AMP701上的其他4個端子連接到一起, 在PC4501鍵盤上輸入* 8 5555,進入編程模式,按 00140300 LCD顯示Enroll Device Serial# 輸入AMP701的SN號, 輸入完成后,主機會發測試信號核實總線上的AMP701, 通過核實后LCD顯示Zone Assignment Ent 001-128 000輸入AMP701占用的防區號.如果輸錯AMP701的SN17、號或者總線上沒有掛這個號的AMP701,鍵盤會發出長鳴,表示注冊失敗,要重新輸入.完成后按 # # #退出編程模式.三. 對防區編程測試輸入* 8 5555,進入編程模式 輸入01 00 01 03 LCD顯示Select (00) Add New Zone增加新的防區,完成后按# 01編輯防區(Edit Zone).完成后按 # # #退出編程模式.四. 對模塊編程測試1. PC4401串行口模塊輸入* 8 5555,進入編程模式輸入 00 08 00 顯示Select (01) PC 44XX RS 232 按 01 00 03顯示Select (03) DatalLink 按# 01 018、1 02顯示Select (02) 1200 Baud完成后按 # # #退出編程模式.以上操作的目的是把PC4401串行口模塊的功能設置為DatalLink ,波特率為1200,叢文警衛中心軟件要求這樣設置.五. 在現場安裝各種模塊六總體調試九、操作測試布防(綠燈亮)12340 撤防1234報警后撤防1234#旁路*11234。注意:一定要按照順序依次準確的按鍵盤上的鈕,一旦有誤操作現象即停止對鍵盤操作,稍等幾分鐘后在對鍵盤進行操作。操作流程:1.如報警鍵盤綠燈亮則所有防區均準備好,直接按12340布防。此時紅燈應該常亮。2.如綠燈未亮,則說明有防區未準備好,按*鍵可以看見哪個防區未準備好。19、先按*11234旁路這些防區,當綠燈亮時。重復上面第一步即12340。3.如發生報警后,鍵盤常響,按1234#撤防。撤防后即可重復上面第一或第二步。附錄:( 一)操作指令:1.設置時鐘1 2 3 4 9 設置時間1 2 3 4 9 設置日期2. 布防綠燈亮時可以布防1 2 3 4 0 對第一子系統布防如果添加了第一子系統的密碼,直接輸入這個密碼.3. 撤防 1 2 3 4 ,報警后撤防 1 2 3 4 #4. 旁路 * 1 1 2 3 4 5. 添加密碼1234為出廠設置的主碼,可以控制多個子系統,不分子系統時使用主碼布防會不方便,建議添加密碼只在單一子系統中使用,這樣就可以用這個密碼布防/撤20、防/旁路* 5 1234 000X * ( 000X表示第000X個密碼,最大1500).(二)常用參考號注冊模塊:0202修改第一子系統進入延時時間: 01 00 01 02 00修改第一子系統外出延時時間: 01 00 01 02 01修改警號輸出時間:00 02 03 00選擇PGM1用于AML設備001400選擇PGM2用于AML設備001400 * 設置第X個PC4204CX的第X路輸出:00 07 02 0X 0X設置第X個PC4216的第X路輸出:00 07 03 0X 0X警號輸出設置:0006 修改第一主碼: 00 00 01(出廠設置為 1234)十、工程初驗附錄:( 二)21、施工要點:周界報警系統施工技術要點及要求(1)信號傳輸、抗干擾措施、接地與同步前端探測器的各種報警信號都以開關量輸入控制設備,采用總線方式與中心報警控制器進行數據的通訊。中心控制室之所以能夠報警控制,是完全建立在有線信號傳輸的基礎上,所以確保傳輸線路的安全也同樣很重要。為此,外圍所有電纜敷設必須穿管敷設,整個電纜線管的敷設考慮到抗干擾等因素,強電線和信號線分開敷設,線管接地良好,所有線路轉接箱和中間控制設備安裝于能鎖閉的工作通道和弱電井里,力求隱蔽,不易接近。系統應具有良好的接地,采用弱電系統聯合接地,接地電阻小于4。(2)管線敷設應滿足以下要求電纜的彎曲半徑大于電纜直徑的15倍;強電與弱電管22、道分開敷設;室外設備連接電纜時,從設備的下部進線;電纜敷設時盡量避免接續;當需接續時均采用專用接插件;進入管孔和電纜保持平直,并采取防潮、防鼠等處理措施;管道電纜或直埋電纜在引出地面時,均采用鋼管保護。鋼管伸出地面不小于5m;進入地下為0.3-0.5m;線纜敷設好后,認真對線并加貼標簽。(3)備電和抗干擾措施電源均就近采集,減少敷線成本;周界報警系統的探測器電源(12V)由主機集中供應,當外部市電斷電時,內部備用電源自動供電,可在市電斷電的情況下繼續工作;采用單點接地;獨立接地電阻4,聯合接地電阻16平方毫米;線纜做標識及檢查:對每個回路的導線用500V兆歐姆表測量絕緣電阻,其對地電阻值不應小于20兆歐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