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河一庫壩基防滲帷幕灌漿施工方案(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75481
2022-07-22
7頁
20.50KB
1、湖北省宜城市鶯河一庫除險加固工程壩基防滲帷幕灌漿工程施工方案 湖北大禹水利水電工程有限公司 宜城市鶯河一庫除險加固工程項目部 2010-4-1 鶯河一庫壩基防滲帷幕灌漿工程施工方案 1.工程概況 鶯河一庫位于宜城市板橋鎮境內,是一座中型一庫。本次除險加固工程主壩及一副壩、二副壩防滲采用混凝土防滲墻及基巖帷幕灌漿方案,施工內容主要包括:大壩砼防滲墻施工、壩基基巖防滲帷幕灌漿施工。由于帷幕灌漿主要對防滲墻底部基巖及壩基基巖進行防滲處理,對于減小大壩滲漏至關重要,但此部分屬于隱蔽工程,施工過程較難控制,稍有不慎,則會對工程造成很大影響,因而對于灌漿施工一定要做好施工方案設計,嚴格控制每一道工序,狠抓2、質量,確保萬無一失。 2.灌漿施工 2.1 灌漿孔的設計布置情況 鶯河一庫防滲帷幕灌漿設計工程量,主壩防滲墻底部基巖帷幕灌漿鉆孔進尺1298m、帷幕灌漿進尺1122 m;一副壩鉆孔進尺1357 m、帷幕灌漿進尺1245m;二副壩鉆孔進尺1010m、帷幕灌漿進尺790m。按設計要求在帷幕灌漿軸線上布置灌漿孔,分序,孔距2m,孔位在上下游方向偏差不得超過10cm,灌漿后要求達到壓水試驗透水率q5Lu。 2.2 施工方法簡介 2.2.1 施工組織及主要施工設備 為保證質量和工期,共組織投入三個鉆灌機組。采取分班作業,日夜施工。計劃工期為五個月。 2.2.2 施工順序 施工順序為:測量、布孔、設備安裝3、造孔、沖洗、壓水試驗、灌漿、封孔。 2.2.3 施工方法 (1)施工測量。在施工前按監理部門提供的測量基準點、基準線及 其基準資料和數據,與監理工程師共同校測基準點(線)的測量精度,并復核資料和數據的準確性,根據提供的測量資料,對帷幕灌漿孔軸線進行實測。砼防滲墻底部帷幕灌漿采取預埋管法,在進行砼防滲墻施工時,預埋直經108mm鋼管,砼防滲墻底部帷幕灌漿采用地質鉆機鉆孔。主壩兩端在帷幕灌漿施工段面澆筑C20混凝土壓漿板,在壓漿板澆筑施工過程中,預埋直徑110mmPVC管,壓漿板下基巖帷幕灌漿鉆孔采用地質鉆機鉆孔。 (2)灌漿孔布置。按設計要求在防滲墻軸線上布置灌漿孔,分序,孔距2m,孔位軸向偏4、差不得超過10cm,孔深為防滲墻砼底部5-10m 不等,均超過設計帷幕灌漿底線。 帷幕灌漿孔布置圖 -2m-2m-2m-2m-2m-2m- 、分別表示、序孔 (3)造孔。灌漿造孔、取芯孔和檢查孔選用XY-1型地質巖鉆機,終孔孔徑75mm,硬質合金或金鋼石鉆頭鉆進,水做沖洗介質,每回次取巖芯,仔細量測鉆桿、鉆具、機上余尺長度,卡準每灌漿段長度。 (4)鉆孔沖洗和壓水試驗。灌漿孔段在灌漿前采用壓力或壓力風進行裂隙沖洗,直至回水清凈(返風無灰)為止。 灌漿孔段在灌漿前采用壓力水進行裂隙沖洗,直至回水清凈為止,沖洗壓力為灌漿壓力的80% 。 先導孔采用呂榮法做壓水試驗,壓力為灌漿壓力的80%。壓水時間5、不少于20min,每3-5min測讀一次壓入流量,以最終流量表讀數作為計算流量,穩定標準符合下列標準之一時,即可結束。 A、當流量大于5L/min,連續4次讀數其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終值的10%,b、當流量小于5L/min,連續4次讀數其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終值的20%,c、連續4次讀數,流量均小于0.5L/min。 (5)灌漿方法,帷幕灌漿工程按分序加密的原則進行,分序,先施工序孔,再序孔,后序。 灌漿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循環分段灌漿法,灌漿段自上而下分段,第一段(接觸段)2m,以下每段長均為5m,段長可適當的進行調整。 灌漿采用自上而下分段或自下而上卡塞法灌漿,為了避免漿液沉淀,6、堵塞裂隙,用0.6寸水管做射漿管,射漿管距離孔底不超過0.5m。 (6)灌漿材料。采用三峽牌po42.5普通硅酸鹽水泥,細度要求為80um 的方孔篩的篩余量不大于5%,要求材質新鮮,不得使用過期、失效和散裝水泥,每批水泥應做好水泥細度試驗,并做好記錄,每批水泥要求有產品出廠合格證、檢驗合格證,并抽樣,由監理部門指定的試驗單位做檢驗。 (7)灌漿設備和機具。制漿設備為600L攪拌機(60轉/分),漿液攪拌完后通過過濾網,灌漿泵選用BW150型三缸往復式柱塞泵,輸漿管路采用1.5寸高壓膠管,膠管最大承受壓力10MPa,灌漿泵和灌漿回漿管處均安裝壓力表,壓力表定期檢測,壓力表與管路之間設有膠皮隔離裝7、置,灌漿栓塞采用橡膠式。 (8)制漿。灌漿材料必須稱重,誤差不大于5%,純水泥漿液的攪拌時間不少于30s,漿液使用前應過篩,自制備到用完時間小于4h;漿液溫度保持在5-40C之間。 (9)灌漿壓力。灌漿壓力按設計要求,并進行生產性灌漿試驗由設計進行調整。灌漿開始后,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到達設計壓力,使整個灌漿過程盡可能地在規定壓力下進行。 (10)漿液濃度。灌漿漿液濃度應由稀到濃,逐級變換。水灰比采用5:1、3:1、2:1、1:1、0.8:1、0.6:1、六個比級,開灌水灰比采用5:1。 (11)漿液變換。A:當灌漿壓力保持不變,注入率持續或減少時,或當注入率不變而壓力持續升高時,不得改變水灰比8、;B:當某一比 級的漿液注入量已達到300L以上或灌注時間又達1h,而灌漿壓力和注入率無改變或改變不顯著時,改濃一級;C:當注入率大于30L/min 時,根據具體情況越級變濃;D:當灌漿壓力或注入率突然改變較大時,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應段處理措施。 (12)灌漿結束標準與封孔 采用自上而下灌漿法時,灌漿段在最大設計壓力下,注入率不大于1L/min后,繼續灌注60min,結束灌漿。 采用自下而上灌漿法時,在該灌漿段最大設計壓力下,注入率不大于1L/min后,繼續灌注30min,結束灌漿。 (13)封孔。灌漿結束后,采用分段壓力灌漿封孔法封孔。用灌漿泵水灰比0.6:1的濃水泥漿,濃封完畢后,待凝39、d,孔口上部空余部分采用0.6:1的濃水泥漿封孔。 3.2檢查孔壓水試驗 帷幕灌漿效果檢查主要采用鉆孔壓水試驗,檢查孔報業主、設計、監理、部門同意,鉆孔進行壓水試驗。透水率q5Lu為合格。 3.3 現場灌漿計量與資料的收集及整理 現場灌漿計量用人工記錄的方法,即是灌漿記錄員用尺子丈量灌漿桶內的水尺高度,510min測量一次,當漏量大時,以每桶漿量與灌入時間記錄一次。現場資料當班記完當天上交,然后按序按單元進行統計與分析,填寫相應表格。 4.施工質量保證措施 4.1保證成孔質量:孔位偏差不大于10cm,經常校正立軸,保證鉆孔垂直。 4.2鉆孔沖洗要達到規范要求。 4.3下入射漿管距孔底距離不得超10、過0.5m,阻塞器不得有漏水漏漿現象。 4. 4使用的儀器儀表購買時要有出廠合格證或經過率定。 4. 5使用的水泥不得有結塊、受潮、過期現象。 4. 6灌漿結束標準須達到規范要求。 4. 7遇特殊情況及時上報監理并及時處理。 5.施工質量控制 灌漿工程是地下隱蔽工作,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控制施工質量: (1)以設計要求為依據,建立自己的施工質量保證體系,制定管理制度,并認真貫徹執行對各道重要工序進行自檢和控制。 (2)所有用于鉆孔、沖洗、壓水試驗和灌漿的機械設備及儀表,經監理工程師到現場查看后才能使用。 (3)灌漿單元工程質量評定。對完成的工作由監理工程師進行質量評定。 6.環境保護措施 在工程施11、工過程中,對施工中出現的環境保護與施工之間的矛盾和問題進行協調,達到工程施工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在施工中做到如下幾點: (1)嚴格執行國家及地方頒布的各項環境保護法規、條例和制度, 按照合同條款組織施工,確保環境保護目標的實現。 (2)結合各項施工崗位,制定嚴格的作業制度,規范施工人員作業 行為,做到文明施工、科學施工,避免有害物或不良行為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 (3)組織開展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強化施工人員環保意識,使環 境保護成為職工的自覺行為。禁止施工人員在周圍地區捕殺捕獵動物和超越征地范圍毀壞森林植被與林木花草。 (4)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加強施工機械的凈化,減少污染源,配置 對有害氣體12、的監測裝置,禁止不符合國家廢氣排放標準的機械進入施工區。 (5)為防止施工廢水和施工區生活污水污染周圍土地,所有建筑物 周圍及設施均設排水溝或污、廢水排放系統,污、廢水通過排 水管道匯集進入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達到規定的排放標準后排放。 (6)開挖碴料嚴格按監理指定地點和要求進行棄渣堆置,并做好棄 碴場的保護工作;棄碴在運輸裝卸過程中,嚴格按規范作業,避免途中白撒落。 (7)保護好施工征地外的生態環境和自然地貌,在所利用的土地上 采取綠化等相應的水土保持措施,避免土壤侵蝕,造成水土流失。 (8)帷幕灌漿污染源主要為廢水、廢漿與棄渣。對于廢水、廢漿, 挖集水坑處理后集中排放;棄渣先集中堆放,然后用車運到指定棄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