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通站加固施工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75607
2022-07-22
9頁
213.50KB
1、南京地鐵二號線一期工程D2-TA05標元通站北端頭井盾構區間到達洞門土體加固方案編制: 審核: 批準: 中鐵十九局集團南京地鐵二號線BT項目經理部二六年八月四日盾構區間到達洞門土體加固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1、洞門土體加固概況南京地鐵二號線一期工程D2TA05標元通站向興路站所街站集慶門大街站三個區間隧道采用盾構法施工,隧道單線全長6760m。根據設計要求,盾構隧道到達洞口土體加固范圍為盾構隧道上下、左右距隧道邊3m,加固厚度為6m。具體加固范圍為:到達洞口土體加固:12.4m12.4m6m。土體加固后28天強度達到0.8Mpa,抗滲系數110-8cm/sec。2、水文、地質情況根據盾構區間隧道2、地質勘察資料,區間隧道洞口土體加固地層呈二元結構,上部主要以淤泥質粉質粘土(-2b4、-3b3-4)為主,下部以粉土(-2c3、-3c2-3)和粉細砂(-3d2-3)為主(詳見地質土層特征表)。賦存于粘性土中的地下水類型為孔隙潛水,賦存于砂層中的地下水具微承壓性,屬微承壓水。洞口土體加固范圍地質土層特征表層 號地層名稱狀 態特 征 描 述分布情況-2b4淤泥質粉質粘土流塑含有機質及少許腐植質,夾有薄層粉土和粉砂,局部有植物根,含少許有機質。切面光滑,搖振反應無,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均布-2c3粉土稍密,局部松散,濕含少量有機質,夾粘性土薄層,夾粉砂,無光澤反應,搖振反應中等,干強度低,韌性低3、。局部-3b3-4淤泥質粉質粘土流塑,局部軟塑含有機質及少許腐殖質,呈互層狀,層間夾有粉土或粉砂薄層。切面稍有光滑,搖振反應無低,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局部-3c2-3粉土稍密,局部中密,濕很濕含有機質,夾有粘性土薄層。呈交互層狀,搖振反應中等迅速,無光澤反應,干強度低,韌性低。局部-3d2-3粉細砂中密,局部稍密,飽和含云母,夾有少許粘性土薄層,偶含少許腐殖質。均布3、周邊環境和地下障礙物情況根據我單位的調查和元通車站的地下管線、障礙物勘測資料,元通站北端盾構區間洞門土體加固區域的場地情況如下:場地地處江東中路與河西大街的交叉路口,四周空曠,附近無建筑物,土體加固區域內,有一條500的混凝土4、污水管和一條600的上水管(鑄鐵)沿南北向通過加固區上方,這兩路管線已經進行了改移,為廢棄管線,洞門加固施工前將管線破除。二、施工方案根據設計要求,洞門土體加固采用高壓旋噴樁和深層攪拌樁進行施工,我單位采用三軸水泥土深層攪拌樁施工,在攪拌樁與車站圍護結構之間采用一排二重管高壓旋噴樁施工以加強止水效果。施工時先進行攪拌樁施工,然后進行旋噴樁施工。深層攪拌樁樁徑為850mm,攪拌樁幅間中心間距為1800mm,排與排中心間距600mm。二重管高壓旋噴樁樁徑為800mm,相鄰兩根樁搭接200mm,樁中心間距600mm。詳見洞門土體加固平面布置圖和橫剖面圖。三、施工進度計劃元通站北端頭盾構區間洞門土體加5、固施工計劃:2006年8月10日2006年8月20日元通站盾構到達洞口土體加固平面圖洞口土體加固橫剖面圖四、漿液配比根據設計要求,洞口土體加固范圍內土體強度不低于0.8Mpa,水泥采用P.o32.5水泥。成樁28天后,在洞門加固區域任意位置鉆兩個孔對樁基進行鉆心取樣,每個孔按上、中、下三個部位取三組試樣送檢。1、二重管高壓旋噴樁高壓旋噴樁的漿液配比為:水 : 水泥 = 1 : 1在洞口土體加固前,用每一種配比進行試樁(樁深2m),7天后,在樁中心鉆芯取樣,制成100100100的立方體試塊進行抗壓試驗,通過試驗選定最佳漿液配比。2、三軸水泥土攪拌樁水泥摻入量為土體重量的18,采用水泥漿液配比為6、:水 : 水泥 = 1.5 : 1通過室內水泥土配合比試驗選定最佳配比,進行現場成樁工藝試驗,在相同的水灰比和水泥摻入量的條件下,推求室內試塊與現場樁身強度的關系,確定最終漿液配合比。五、三軸水泥土深層攪拌樁施工1、施工工藝三軸水泥土攪拌樁施工工藝為:定位噴漿預攪下沉噴漿攪拌提升清洗移位。1)定位:起重機懸吊攪拌機到達指定樁位。2)制備水泥漿:攪拌機下沉前,開始按確定的配合比攪制水泥漿,壓漿前將水泥漿倒入集料斗中。3)噴漿預攪下沉:攪拌機的冷卻水循環正常后,啟動攪拌機電動機,放松起重機鋼絲繩,使攪拌機沿導向架攪拌切土下沉。攪拌機到達加固區域頂標高時,開啟灰漿泵將水泥漿壓入地基中,邊噴漿邊旋轉。7、4)噴漿攪拌提升:攪拌機下沉到達設計深度后,按照確定的提升速度,開始提升攪拌機。5)清洗:向集料斗中注入適量清水,開啟灰漿泵,清洗全部管路中殘存的水泥漿,直至基本干凈,并將粘附在攪拌頭上的軟土清洗干凈。6)移位:重復上述15步驟,進行下一根樁的施工。 2、施工保證措施1)現場場地應平整,清除地上、地下一切障礙物。2)開機前進行調試,檢查樁機運轉和輸漿管暢通情況。3)現場攪拌施工時嚴格控制:樁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樁位布置偏差不得大于20mm,樁徑偏差不得大于4。4)為了達到加固設計強度,采用兩噴兩攪得方法進行施工,攪拌提升采用慢速,嚴格控制攪拌機的下沉和提升速度。5)攪拌作業時,現場技術人員注8、意檢查攪拌機下沉和提升速度等參數(詳見三軸水泥土攪拌樁施工技術參數表)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并隨時做好記錄。三軸水泥土攪拌樁施工技術參數表項 目技術參數下沉速度(m/min)0.8提升速度(m/min)0.5注漿壓力 (Mpa)1.52.56)通過電動機的電流監測表控制攪拌機下沉速度,工作電流不應大于70A。7)制備好的漿液連續泵送,防止離析現象發生,拌制漿液的灌數、水泥的用量以及泵送漿液的時間等設專人記錄。8)當漿液達到出漿口后,噴射座底30s,使漿液完全到達樁端。當噴漿口到達樁頂標高時,停止提升并攪拌10s,保證樁頭的均勻密實。9)計算每一根樁的漿液用量,倒入集料斗中,攪拌機提升至設計加固深度9、的頂標高時,集料斗中的水泥漿正好排空或有少量剩余。10)施工時因故停漿,將攪拌機下沉至停漿點以下0.5m,待恢復供漿時再噴漿提升。若停漿超過3h,則拆卸輸漿管路進行清洗,防止漿液硬化堵管。六、高壓旋噴樁施工1、施工工藝高壓旋噴注漿法施工工藝為:鉆機就位鉆孔插管噴射作業沖洗移動機具。1)鉆機就位:鉆機安放在設計的孔位上并保持垂直,施工時旋噴管的傾斜不得大于1.5。2)鉆孔:用地質鉆機鉆孔,鉆孔的位置與設計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3)插管:鉆機鉆孔完畢,拔出巖芯管,并換上旋噴管插入到預定深度。4)噴射作業:當噴射管插入預定深度后,由下而上進行漿液噴射作業。5)沖洗:噴射施工完畢后,將漿液換成水10、,在地面上噴射,把泥漿泵、注漿管和軟管內的漿液全部排除。6)移動機具:將鉆機等機具設備移到另一鉆機上。2、施工保證措施1)鉆機或旋噴機就位時機座要平穩,立軸或轉盤要與孔位對正。2)噴射注漿前檢查高壓設備和管路系統,各通道和噴嘴內不得有雜物。3)噴射作業時,現場技術人員注意檢查注漿流量、風量、壓力旋轉提升速度等參數(詳見二重管法高壓旋噴樁施工技術參數表)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并隨時做好記錄。4)水泥漿在施噴前1小時內拌制。5)噴射注漿時,冒漿量應大于高壓水噴射量,但是超過量應小于注漿量的20,冒漿要及時清理。二重管法高壓旋噴樁施工技術參數表項 目技術參數壓縮空氣氣壓(MPa)0.50.7氣量(L/m11、in)15003000水泥漿漿比重(kg/L)1.5漿量(L/min)5060漿液壓力(MPa)25提升速度(cm/min)10旋轉速度(r/min)106)由下向上噴漿,注漿管分段提升的搭接長度不得小于100mm,相鄰兩樁施工間隔大于2天且大于2倍樁距。7)噴射注漿作業后,由于漿液析水作用,一般均有不同程度收縮使固結體頂部出現凹穴,所以應及時用水灰比為0.6的水泥漿進行補灌,并要預防其它鉆孔排除的泥土或雜物進入。七、安全施工保證措施1、電纜線沿施工工地一周用絕緣子架空,隔100m設一個200A施工電箱。2、臨時施工用電由用絕緣子固定接入,在每個施工段配置一施工電箱。3、電纜的接頭接入接線盒并12、附在墻上。接線盒內能防水、防塵、機械損傷并遠離易燃、易爆、易腐蝕場所。4、開關箱的電源線長度不大于30m,并與其控制固定式用電調和的水平距離不超過3m。5、所有配電箱、開關箱都編號,箱內電氣完好匹配。6、保護零線選擇不小于10mm2的絕緣銅線,統一標志為綠/黃雙色線,在任何情況下不使用綠/黃雙色線作負荷線。7、所有電機、電器、照明器具、手持電動工具的金屬外殼,不帶電的外露導電部分,做保護接零。8、所有的電機、電器、照明器具,手持電動工具的電源裝置二級漏電閘保護器。八、文明施工保證措施1、以“方便人民生活,有利生產發展,維護市容整潔和環境衛生”為宗旨的文明施工措施。2、在工程開工前,將詳細的文明13、施工管理措施呈報給項目經理批準,并指派專職人員負責文明施工的日常管理工作。施工現場必須標有安全宣傳標語和警告牌,辦公室內布置爭創文明工地的宣傳內容。3、工程建設將全面開展創建文明工地活動,施工現場排水暢通無積水;施工現場道路平整無坑塘;施工區域與非施工區域必須嚴格分離。工地現場材料必須堆放整齊,現場材料由材料員統一管理。工程材料,制品構件分門別類,由條理地堆放整齊,機具設備定機定人保養,保持機容整潔,運轉正常。4、按文明施工管理的規定,采取有效措施將施工區域和非施工區域明顯地分割開來,并在工地四周設置連續、密閉的圍墻。工地上制定衛生制度,定期進行大掃除,保持生活設備整潔衛生和周圍環境衛生。5、14、文明施工要求的各項資料由專人負責,做到及時準確,施工中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實施各道工序,工人操作要求達到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做到工完料清,場地上無積水,施工道路平整暢通,實現文明施工。6、實行施工現場平面管理制度,各類臨時施工設施、施工便道、加工場、堆物場和生活設施均按經審定的施工組織設計和總平面布置圖實施。如因現場情況變化,必須調整平面布置,應畫出總平面布置調整圖報上級部門審批,未經上級部門批準,不得擅自改變總平面布置或搭建其它設施;7、施工區域或危險區域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標志,并定期組織專人檢查。8、工地主要出入口設置交通指令標志和示警燈,保證車輛和行人的安全。9、施工現場設置以明溝、集15、水池為主的臨時排水系統,施工污水經明溝引流,集水池沉淀濾清后,間接排入下水道;同時落實“防臺”、“防汛”和“雨季防澇”措施,配備“三防”器材和值班人員,做好“三防”工作。10、工程材料、制品構件分門別類,有條理地堆放整齊;機具設備定機定人保養,保持運行整潔,機械正常。11、加強泥漿施工管理,防止泥漿污染物;廢漿采用罐車裝運外棄,嚴禁排入下水道或附近場地。12、設立專職的“環境保潔崗”,負責檢查、清理出場車輛上的泥漿,清掃受污染的馬路,做好工地內外的環境保潔工作。13、生活區應設置醒目的環境衛生宣傳標牌負責區域包干圖。現場“五小”設施齊全、設置合理。14、除四害要求:防止蚊蠅孳生,同時要落實各項四害措施,控制四害孳生,生活區域內做到排水暢通,污水外流或堵塞排水溝現象。有條件的施工現場進行綠化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