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天平山隧道反坡道排水施工方案(最終版)(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75721
2022-07-22
7頁
24KB
1、天平山隧道反坡防排水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 鐵道第二勘察設計院關于天平山隧道的設計文件和圖紙; 新建鐵路貴陽至廣州工程指導性施工組織設計;鐵路隧道設計規范(TB10003-2005);鐵路隧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17-2003);高速鐵路隧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753-2010);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補充標準(鐵建設2005160號);高速鐵路隧道施工技術指南(鐵建設241-2010);鐵路隧道監控量測技術規范(TB10121-2007);鐵路隧道鉆爆法工序及作業指南(經規標準200724號);鐵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術指南(經規標準200973號);鐵路隧道設計施工有關2、標準補充規定(鐵建設200788號); 公司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管理水平、現有技術裝備力量和多年來積累的鐵路隧道施工經驗; 國家及地方施工安全、人民健康、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具體規定與技術標準。二、工程概況2.1工程簡介隧道設計為雙線單洞,全長14.009km,最大埋深775m。進口里程DK366+862,該點路肩標高581.34m;出口里程DK380+874,路肩標高358.52m, 從隧道進口至出口連續坡度如下:135米17順坡,2163米3順坡,10834米-20反坡,875米-17.8反坡,全隧道設0#斜井、1#斜井、2#斜井、3#斜井、4#斜井和隧道出口五個工作面,每個工作面斜井長度和3、進入正洞作業方向見附圖一“天平山隧道正線平面布置圖”。2.2氣象、水文特征天平山隧道所在區域屬珠江水系支流柳江流域,隧道進口地表水匯入黃沙河中,出口端地表水匯入潯江河。地處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夏季長而炎熱,冬季短偶有奇寒,干濕兩季明顯,年均氣溫16.218.5C,一月最冷,最低氣溫7.5C,七月最熱,最高氣溫39C。多年平均降水量13701680mm。降雨集中在48月,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年降雨天數150204天。最大降雨量一次可達738mm。多年平均蒸發量1580mm;相對濕度7080%;全年多南風和東北風,春季風速最大。2.3水文地質條件洞身含水巖組4、為碎屑巖類含水巖組,以基巖裂隙水為主。地下水的富水性與巖性、構造、地貌、降雨量、植被等因素有關。據1:20萬區域水文地質普查資料,按枯水期地下逕流模數,整個隧道以砂巖、頁巖為主,巖體節理、裂隙發育,延伸性好,加之構造發育,尤其向斜核部為地下富集提供有利場所,枯水期地下逕流模數36升/秒平方公里,為碎屑巖類基巖裂隙水。大氣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經入滲補給,沿著地形的自然傾向向低處滲流,以小泉和分散滲流,于坡腳排泄于溪溝及大江大河中,年水位變幅15m。2.4隧道涌水量根據地勘設計資料揭示天平山隧道平常期涌水量=58300m3/d,最大涌水量Qmax=93300m3/d。該隧道主要大的涌水地段5、集中在隧道中部與黃沙河平行行進及與黃沙河相交地段的向斜核部、節理密集帶、斷層帶附近,即主要集中在隧道正中間部位,此段節理密集、向斜及通過區域性張性斷裂,多與黃沙河貫通,向斜核部、節理密集帶、斷層帶等地段巖體破碎,富水,地表水補給源豐富,在隧道開挖過程中黃沙河河水及溝水、地下水可能會沿斷層帶及節理密集帶涌進隧道內,形成較大的涌水現象。三、排水方案(一)隧道反坡排水的特點及重要性反坡施工向洞內施工前進方向為下坡,洞內水向工作面匯集,需要及時抽排,以防止施工掌子面水積聚過深,影響隧道圍巖的穩定和危及隧道施工的機械設備及施工人員的安全,影響正常的施工生產。(二)總體方案反坡排水,需采用機械排水,設置多6、級泵站接力排水,工作面積水采用移動式潛水泵抽至就近泵站或臨時集水坑內,其余已施工地段隧道滲(涌)水經隧道內側溝自然匯積到臨時集水坑內或泵站水池內,由固定排水泵站上工作泵將積水經排水管路抽排至上一級排水泵站內,如此由固定式排水泵站接力將洞內積水抽排至洞外,經污水處理池處理后排放。固定式排水泵站水倉容量按5 min設計涌水量設計,并考慮施工和清淤方便綜合確定;臨時集水坑根據匯水段水量大小而定。工作水泵按使用1臺、備用1臺、檢修1臺配備,針對隧道涌水量大時要適當增加工作水泵;同時,為防止斷層突水,設置利用高壓風管作為1套應急排水系統。并設專業排水隊伍進行管理和操作。(三)主要的排水系統方式洞內反坡排7、水方式,根據坡度、水量和設備情況布置管路和排水泵站,一次或分段接力排出洞外。根據本隧道的實際情況,擬在施工中采用的反坡排水系統的布置方式有兩種:1、集水坑接力式反坡排水對坡度較大斜井施工對排水電機揚程要求相對較高,所以采用集水坑反坡道排水方式,在斜井施工過程中分段開挖反坡排水溝,在每一段的終點(分段處)開挖集水坑,設抽水機一臺,把積水抽至最后一段反坡,最后一個抽水機將積水排出洞外,采用接力的方式將水抽至洞外的污水沉淀處理池。如下圖(一):LK集水坑間距;is為線路坡度圖(一):集水坑接力式的反坡排水方式2、長距離管道排水配合小集水泵收集式反坡排水對坡度較緩的正洞反坡道施工排水,適合采用較長距離8、開挖固定式集水坑作為泵站,用小集水泵開挖面的積水用水泵抽到最近的集水坑內,再用大功率泥漿泵通過排水管道將水排到洞外。如下圖:洞內平面布置示意圖圖(二):長距離采用的反坡排水方式這種方式的優點是所需抽水機數量少,需要開挖的集水坑少,排水泵站較少,缺點是要按照水管較長,抽水機需要跟隨坑道的掘進而拆遷前移,在隧道較長,涌水量較大正洞施工時宜采用本布置方式。(四)本工程擬采用的主要排水方案1、0#斜井工區反坡道施工排水方案0#斜井洞身施工和DK367+420DK368+890段正洞施工為順坡排水,DK366+865DK367+420段正洞施工555米為反坡道排水。在正洞斜井口處設置一處固定泵站,將正洞9、的水排至0#斜井洞口沉淀池內。由于DK366+865DK367+420正洞坡度較緩,采用長距離管道排水配合小集水泵收集式反坡排水,設置移動式排水泵站1座,泵站之間采用150mm排水管長距離輸送,前方施工掌子面積水采用臨時集水坑來收集積水,小集泵使用80mm消防軟管將積水收集并輸送至移動的集水泵站內。斜井布置泵站時需考慮該段隧道涌水量,適當加大排水泵站的排水能力。2、1#斜井工區反坡道施工排水方案1#斜井洞身施工和DK368+890DK371+253.5段正洞施工均存在反坡道排水的問題。在斜井洞身735米施工中,由于斜井坡度較大,裂隙水豐富,在斜井中部及底部設置固定式排水泵站共2座。在DK36810、+890DK371+253.5段2363.5米(廣州方向2093.5米,貴陽方向270米)正洞施工時,由于正洞坡度較緩,采用長距離管道排水配合小集水泵收集式反坡排水,考慮隧道正洞洞身較長、穿越的斷層帶、水泵揚程等因素,貴陽方向設置1處移動式,廣州方向設置固定式泵站3座,每500米設置一個,分別設置在DK369+600、DK370+100、DK370+600處,實際施工時如遇到涌水量較大時可根據具體情況加密,泵站之間采用200mm排水管長距離輸送,前方施工掌子面積水采用臨時集水坑來收集積水,小集泵使用80mm消防軟管將積水收集并輸送至最近的較大的集水泵站內,對兩個固定式排水泵站之間積水采用洞內兩11、側設排水溝加橫溝自然匯集至高程較低的集水泵站內,由最后一級泵站傳遞至正洞與斜井處DK369+100泵站;斜井洞身施工由于井身坡度較大,故考慮采用集水坑接力的反坡排水方式,在斜井洞身設置固定是排水泵站兩處,約350米一處,可根據隧道實際滲水量調整位置,由最后一級泵站將污水排至洞外污水池處理。3、2#斜井工區反坡排水方案天平山隧道2#斜井長度2010米,斜井洞身9.1%縱坡,與正洞相交里程DK372+600,承擔承擔正洞3140.5米施工任務,廣州方向1794米反坡排水,貴陽方向1346.5米通過側溝自然排水。因考慮該段地下水最為集中,該段施工排水量大,在斜井中每500米設一座固定式集水坑作為永久12、式排水泵站,共設四個固定式泵站,分別設置在2XK0+030、2XK0+520、2XK1+040、2XK1+560處;正洞廣州方向靠掌子面設置一個移動泵站,在DK373+410設一個固定泵站。泵站水泵配置型號和管道布置見附表2。當涌水量較大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加密,泵站之間采用200mm排水管長距離運輸,施工掌子面積水采用臨時集水坑收集積水,小集水泵配合80mm消防軟管將集水收集至臨近的較大的集水泵站內,對兩個固定式排水泵站之間的隧道滲(涌)水利用隧道內兩側設排水溝加橫溝自然匯集至高程較低的集水泵站內。最后由固定式排水泵站接力將隧道滲(涌)水輸送至斜井與正洞交界處2XK0+030,由斜井內泵站階梯排13、至洞外污水處理池。4、3#斜井工區反坡道排水方案天平山隧道3#斜井工區承擔隧道DK374+394DK375+900段共1506米施工排水任務,其與正洞交界里程為DK375+900,其中斜井3XJK0+0003XJK1+793段斜井洞身共1793米存在反坡道排水,斜井洞身施工由于井身坡度較大,故考慮采用集水坑接力的反坡排水方式,擬600米設三座固定式集水坑作為永久式排水泵站,共設三個固定式泵站,分別設置在3XJK1+793、3XJK1+193、3XJK0+593,施工中可根據隧道實際滲水量調整位置,由最后一級泵站將污水排至洞外污水池處理。斜井內固定式排水泵站在選擇排水設備時需考慮正洞DK374+14、394DK375+900段影響,雖然該段正洞施工不存在反坡道排水,但其正洞順坡施工區段的隧道排水,在整體未貫通之前,仍需順坡排至正洞交界DK375+900里程處后,經斜井排水泵站排至洞外,因此斜井布置泵站時需考慮該段隧道涌水量,適當加大排水泵站的排水能力。5、4#斜井工區反坡道排水方案天平山隧道4#斜井工區承擔隧道DK375+900DK378+500段共2600米施工排水任務,其與正洞交界里程為DK375+500,其中斜井4XJK0+0004XJK0+431段斜井洞身共431米存在反坡道排水,斜井洞身施工由于井身坡度較大,斜井長度較短,故考慮采用集水坑接力的反坡排水方式,擬設一三座固定式集水坑作為永久式排水泵站,設置于斜井底部將污水排至洞外污水池處理。斜井內固定式排水泵站在選擇排水設備時需考慮正洞DK375+900DK378+500段影響,雖然該段正洞施工不存在反坡道排水,但其正洞順坡施工區段的隧道排水,在整體未貫通之前,仍需順坡排至正洞交界DK378+500里程處后,經斜井排水泵站排至洞外,因此斜井布置泵站時需考慮該段隧道涌水量,適當加大排水泵站的排水能力。設備選型配套繼續閱讀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4
1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