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孔灌注樁橋梁施工方案(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76027
2022-07-22
5頁
24.02KB
1、鉆孔灌注樁橋梁施工方案一、樁位測放灌注樁樁位按坐標法測放,測放前仔細復核設計部門所提供的樁位坐標無誤,準確無誤后用全站儀根據業主所交導線點及監理工程師認可的本橋控制網點逐樁施測。報請監理工程師復核合格后,護筒埋設前將樁位用四根控制樁引出樁外,便于護筒埋設后的鉆機及整個樁基施工過程中校核。二、鉆孔平臺搭設陸上樁施工可布置簡易的施工工作平臺,在鉆機下用枕木及方木墊牢,確保樁基在施工時鉆機不下沉及移位。三、護筒埋設由于地表層為淤泥質粘土和亞粘土,土質較差,為防止孔口塌落,保證孔內水位,需埋設鋼護筒。鋼護筒直徑:120cm的樁,護筒直徑1.4m;150cm的樁,護筒直徑1.7m; 160cm的樁,護筒2、直徑2.0m;壁厚5mm,護筒長24m,根據地表土質的實際情況確定。護筒采用人工與機械相結合的方法施工,陸上樁在鉆機就位前先人工挖孔到深度后,將護筒就位,在護筒周圍用人工將土夯實。四、鉆機就位先在樁位處測一定的距離,地面上垂直于橋的方向鋪木方,然后在木方上橫橋向再鋪設木方或軌道,樁機移動采用下墊滾筒卷揚機牽引就位,鉆架就位后確保上下共線(即樁中心、鉆架頂中心,鐵門中心三點共線),縱橫向水平(即鉆架底盤的縱橫向水平),用線墜校對垂直線,用水準儀校對水平線。鉆機就位復核準確無誤后將鉆架進行固定。五、泥漿池設置及泥漿制備在橋下橋孔位置設置泥漿池,作灌注樁的泥漿循環系統。鉆機開鉆前,先在泥漿池中進行人3、工造漿,作鉆孔前期的護壁作用,每個泥漿池平面尺寸約48m,分為沉淀池、儲漿池和吸漿池,從鉆孔中流出的帶有鉆渣的泥漿經泥漿槽流入沉淀池,由沉淀池經初步沉淀后流入儲漿池,再由儲漿池流入吸漿池供泥漿泵吸入,經高壓軟管、鉆桿進入孔底沖擊土層。本工程在不影響泥漿沉淀的前提下,因場地有限,將儲漿池和吸漿池合并。泥漿池中沉淀池和吸漿池中各安裝一臺泥漿泵,沉淀池中泥漿泵起排除多余泥漿及鉆渣作用,吸漿池內泥漿泵與高壓軟管相聯接,起循環作用。六、泥漿排放鉆孔時當泥漿過稠、泥漿池內鉆渣過多和鉆孔結束清理泥漿池時,將多余的泥漿及鉆渣排出泥漿池。泥漿排放場安排專人看護,及時予以加寬加高,以免造成環境污染。七、鉆孔以上工4、作準備就緒,經監理工程師同意后方可開始鉆孔。鉆孔剛開時暫不落桿,先行空鉆以加強孔口的護壁固孔作用,等孔內造漿達到設計要求后,再開始鉆進。鉆孔時的進尺速度及鉆速取決于土層分布情況,每臺鉆機的首根樁鉆孔時以摸清土層分布為基準,鉆進速度比正常速度減慢。鉆孔過程中始終保證孔內泥漿高度,及時檢查孔泥漿質量。對照設計圖紙中地質分布圖,詳細記錄實際土層分布,如有與設計不符情況,應詳細注明,并留取泥漿樣品及指標,便于比較復核,同時上報現場監理工程師簽認。鉆孔過程中泥漿指標控制在:相對密度1.051.45,粘度1622秒,含砂率48%。土質較好的粘土層泥漿應略稀;遇有土質較軟的土層時,應上下提升鉆頭,進行掃孔,5、同時適當增大泥漿濃度,以防縮孔;如遇有砂土層時,除增大入孔泥漿內濃度,加強保護壁外,在出漿處泥漿溝內,不斷注入少量清水,或將泥漿溝改道加長,加速鉆渣沉淀。密切注意土層變化,按要求做好鉆孔記錄和換班記錄,鉆孔記錄上有每層土的起止標高及對應泥漿指標、鉆孔歷時等,換班時上一班當班人,在記錄上簽字。鉆孔深度以鉆桿加鉆頭的累計高度及鉆機平臺標高控制,鉆孔前根據業主所交水準點引測機架平臺高程,結合孔底設計標高及超鉆深度(30mm)計算該樁需接鉆桿數及鉆至孔底時主動桿上應留尺寸來控制鉆孔深度。并用標有刻度的測繩配合吊錘測量復核。八、清孔當鉆孔達到預定深度時可將鉆頭提升3050cm,采用換漿法清孔,即用符合要6、求的優質泥漿把孔內含有鉆渣的泥漿通過循環置換出來,以泥漿指標達到規范規定的要求為止。清孔半小時后,將泥漿池、沉淀池內鉆渣清入泥漿排放場內,同時注入適量清水,清水量以確保循環泥漿濃度符合要求為準。清孔結束后對樁的成孔質量和沉淀層的厚度按技術規范的標準進行全面檢查,檢查分兩步:清孔后,拆鉆前主要檢查樁孔的深度(不小于設計值)及泥漿指標(相對密度1.031.10,粘度1720,含砂率2%),泥漿指標檢測方法同鉆孔時檢測方法,孔深用測繩吊錘測量。以上檢測本工程配合一臺泥漿比重計,一套含砂測定儀、泥漿粘度計。拆鉆后主要檢查樁徑(不小于設計值),垂直度(不大于1%)及沉淀厚度,垂直度及孔徑用孔規檢測,孔規7、用鋼筋加工制成,外徑同設計樁徑,長6m;孔底沉淀厚度用測繩吊錘測量比較,清孔后的孔深與砼灌注前孔深之差即為沉淀厚度。清孔后的成孔質量經監理工程師檢查合格后拆鉆。九、吊放鋼筋籠拆鉆后經監理工程師同意,即可進行鋼筋籠安裝。鋼筋籠長3452m左右,分三至四節制作。每節鋼筋籠之間預留搭接長度,焊接長度:單面焊10d,雙面焊5d。每節鋼筋籠之間鋼筋間隔預留0.75m錯位,確保同一截面內接頭數量不超過50%。鋼筋籠四周按設計要求設置保護層。鋼筋籠現場加工成型用16噸汽吊直接安裝入位,吊裝時將機架油壓千斤頂打開,將機架后傾,以保證鋼筋籠對接的垂直度。鋼筋籠上端用鋼筋焊接于鉆架上固定,保證鋼筋籠中心正對樁位中8、心,并防止鋼筋籠在澆筑過程中上浮和下落。為縮短鋼筋籠安裝時間,鋼筋籠分節安裝時用三臺焊機同時施焊。十、下導管導管直徑30cm,每節長2.5m,用螺紋連接,導管上依次標有刻度,便于計算導管在砼內的埋深。導管埋深以鉆機平臺為基準,導管深度與砼深度之差即為導管在砼內埋深。導管安裝前先進行水密承壓試驗,灌注前導管下口距孔底約2540cm左右。十一、砼水下灌注砼灌注前再次測量孔底沉淀厚度,如超出允許厚度(30cm),再進行二次清孔,直到符合要求為止。二次清孔用高壓水槍進入孔底沖擊孔底沉淀層,用符合要求的泥漿置換出沉淀物。灌注前砼儲料斗容量3.8m3以上,備足砼的首灌量,以保證首批砼注入后,導管在砼內至少9、有1m的埋置深度,以后保持在26m之間,任何情況下導管提升后的埋深不少于最小埋深度(2m)。首灌砼方量計算如下:V=/4*d2*h+/4*D2*Hh=w*Hw/c式中:V首灌砼體積d導管直徑h埋深1米時導管內砼柱高度D井孔直徑H埋深1米時孔內砼高度,按1.4m考慮w、c分別為泥漿及砼密度,w按1.05考慮Hw埋深1米時井孔內泥漿高度(46.6m)H =w*Hw/c=1.05*46.6/2.5=19.6mV =/4*d2*h+/4*D2*H=/4*0.252*19.6+/4*1.62*1.4=3.8m3首批砼灌注前,在儲料斗底部設置一鋼活塞,料斗內砼達到首灌量時用卷揚撥出活塞進行砼灌注。灌注砼由10、攪拌站統一供應,并配備砼罐車運輸,用HB-60型砼輸送泵入倉。砼應連續灌注,不中斷,直到砼灌注到樁頂設計標高以上50cm100cm(具體視孔底沉淀厚度而定),以確保鑿去樁頭多余部分后,以得到監理工程師滿意的砼質量為準。由于本工程的樁基直徑為1.5m(1.6m),立樁直徑為1.3m(1.5m),立柱的鋼筋予埋在灌注樁中,而灌注樁施工時,立樁鋼筋不便予埋,因此,灌注樁砼頂高程只能在灌注時向下降0.91m,等檢測合格后用模板二次澆筑到設計標高。砼灌注過程,每次拆導管前后都應測導管埋深,土質變化處詳細量測砼上深速度,由此可判斷樁徑是否有變化。砼灌注過程中按上中下三次隨機取樣,分別制取15*15*15cm砼試各一組,用于砼28天抗壓強度試驗。墩樁間距5米以上,可以連續施工,臺樁施工時注意要隔樁施工,確保中心距5m內的樁不在24小時以內進行連續施工。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