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基礎安全專項施工方案.docx(6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76085
2022-07-22
6頁
25.01KB
1、最新整理基礎安全專項施工方案一、施工方案對于基礎開挖,安排一臺PC-80型挖機、二臺5T運輸車配合進行場內運輸;安排6人進行坑底修整工作,可利用土用自卸車配合外運。二、安全目標1、基坑開挖不發生人員重、輕傷事故;2、基坑不發生坑壁坍塌而造成機械損壞事故;3、不發生人員觸電事故;三、施工準備1、施工機械設備準備情況針對基礎施工,機械設備投入是至關重要的因素,為保證工程順利進行,各種機械必須配備良好,我部準備投入的施工機械設備有:安排一臺PC-80型挖機、二臺5T運輸車配合進行場內運輸;安排6人進行坑底修整工作。我部建立安全生產管理體系,責任落實到人。以項目經理為第一責任人,其余各部門負責參與安全2、管理及監督。實行層層監管,人人負責。保證在基礎施工各工序責任到位。3、勞動保護用品安全帽、防護手套及保護工作服、防暑降溫藥品、工作鞋、防護眼睛和面罩、防塵口罩、反光服。四、安全技術措施(一)、臨邊防護措施1、深度大于2米的基坑施工,其臨邊應設置防止人及物體滾落基坑的安全防護措施,并設置警告標志,配備監護人員,夜間施工在作業區設置信號燈;2、基坑臨邊防護的做法:鋼管橫桿及欄桿柱均采用DN48*3.5鋼管,以扣件固定.3、基坑臨邊欄桿應按下列規定搭設:防護欄桿上下兩道橫桿及欄桿柱組成,上桿離地高度為1-1.2米,下桿離地高度為0.5-0.6米,欄桿外側采用腳手片捆綁進行封閉圍護并在腳手片上部掛彩旗3、以做警示4、在基坑四周的鋼管防護欄桿固定時,可采用鋼管打入地面50-70厘米深,鋼管離坑邊距離最小3米。(二)、排水措施1、在基坑(槽)開挖坡頂設置排水溝,并在排水溝靠基坑一側設置3030CM的土壞,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內沖刷邊坡,造成塌方和破壞基土;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應在坑(槽)四側或兩側挖好臨時排水溝和集水井,將水位降低到坑(槽)底以下50厘米,以利于挖土,降水工作應持續到基礎施工完成后方可停止降水;3、雨期施工時,基坑(槽)應分段開挖,挖好一段應及時施工墊層并在基坑兩側圍以土堤或挖排水溝,以防地面雨水流入基坑(槽),同時應經常檢查邊坡和支護情況,以防止坑壁受雨水浸泡造成塌方。(三)、警4、示措施1、在進入施工現場便道路口處設置:施工危險閑人禁止入內等警示標志;2、基坑圍護周圍設置夜間警示燈;3、基坑周圍設置告示牌:禁止入內等禁令標志;(四)、基坑防護與上下通道防護措施對于施工人員上下通道,采用基坑邊坡邊上機械開挖專用通道。0號臺基礎開挖完畢時,必須清理邊坡上的危石,防止墜落傷人。(五)、開挖安全措施1、開挖基坑時,要按規定的邊坡坡率分層下挖,嚴禁局部深挖和掏洞開挖;2、基坑井坑開挖過程中,必須隨時檢查坑壁邊坡有無裂縫和坍塌現象(特別是雨后),如果發現邊坡有裂縫疏松或支撐折斷、走動等危險先兆,應立即采取措施,在雨季地下水區挖土時,視具體情況放緩邊坡或采取加固支撐;3、在有大量地下5、水流的情況下挖基時,應配足抽水機具,施工人員應穿膠鞋,并應設置出入基坑的安全通道,以防意外;4、開挖基坑時,坑內不得有人作業。必須留人在坑內操作時,挖掘機械應暫停作業;5、開挖基坑的人員不得在坑壁下休息;6、基坑開挖中遇流沙、涌水、涌沙及基坑邊坡不穩定等現象發生時,應立既撤出基坑。在切實采取加固措施后才能繼續開挖。(六)、模板工程安全措施1進入施工現場的操作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帶。操作人員嚴禁穿硬底鞋及有跟鞋作業。2高處和臨邊洞口作業應設護欄,張安全wang,作業人員佩帶安全帶,扣好帶扣。3工作前應先檢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扳手等工具必須用繩鏈系掛在身上,釘子必須放在工具袋內,以免掉落傷6、人。工作時要思想集中,防止釘子扎腳和墜落。4安裝模板時操作人員應有可靠的落腳點,并應站在安全地點進行操作,禁止上下在同一垂直面工作。操作人員要主動避讓吊物,增強自我保護和相互保護的安全意識。5支模應按規定的作業程序進行,模板未固定前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嚴禁在連接件和支撐件上攀登上下。6支模時,操作人員不得站在支撐上,而應設立人板,以便操作人員站立。立人板應用木質中板為宜,并綁扎固定。不得用鋼模板或5cm10cm的木板。7支模過程中,如需中途停歇,應將支撐、搭頭、柱頭板等釘牢。拆模間歇時,應將已活動的模板、牽杠、支撐等運走或妥善堆放,防止因踏空、扶空而墜落。8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裝過程中,必須設置防7、傾覆的臨時固定設施。9模板吊裝或二人抬運模板時要互相配合,協同工作。傳遞模板、工具應用索具系牢,不得亂拋,組合鋼模板裝拆時,上下有人接應。鋼模板及配件應隨裝拆隨運送。地面應標出警戒區,用繩子和紅白旗加以圍攔,暫停人員過往。10模板上施工時,堆物(鋼模板等)不宜過多,且不宜集中一處。11遇六級或六級以上的大風時,應暫停作業,下雨后應先清掃施工現場,待地面干燥不滑時再恢復工作。(七)、鋼筋工程安全措施1作業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帶,備好安全帶,并正確使用個人勞動防護用具,作業人員不得穿硬底鞋。2作業人員必須身體健康,無心臟病,經過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取得有效鋼筋工上崗證,方可獨立8、操作。學徒必須在師傅的指導下進行操作。3作業用索具、腳手板、吊籃、吊籠、平臺等設備,均需經過技術鑒定或檢驗合格方可使用。4隨身所帶的作業工具必須放在工具袋內,以防滑落傷人。5鋼筋斷料、配料、彎料等工作應在加工棚內進行。6起重指揮應技術培訓合格的專職人員擔任,無指揮或信號不清不準吊。7鋼筋、型鋼、管材等細長和多根物件必須捆扎牢靠,多點起吊。捆扎不牢靠不準吊裝。8起吊鋼筋骨架,下方禁止站人,必須待骨架降到距模板1m以下才準靠近,就位支撐好方可摘鉤。9六級或六級以上強風區不準吊裝。10雷雨時必須停止鋼筋施工操作,預防雷擊鋼筋傷人。五、機械設備安全操作措施1、挖掘機安全操作措施A、發動機啟動后,鏟斗內9、臂桿、履帶和機棚上嚴禁站人;B、卸料時,在不碰擊自卸汽車任何部位的情況下,鏟斗應盡量降低,并禁止鏟斗從汽車駕駛室上越過。鏟斗動轉范圍內嚴禁站人;C、作業時嚴禁掏洞挖掘;D、禁止挖掘機在上下兩個采掘段(面)內同時作業。在工作面內移動時,應先平整地面并排除通道內的障礙物,如需在松軟的地面上移動時,須在行走裝置下墊方木;E、禁止在電線等架空物下作業,不準將滿載鏟斗長時間滯留在空間;F、挖掘機行走時,遇電線、交叉道、管道和橋梁時,須有專人指揮,挖掘機與高壓電線的距離不得少于5米;G、挖掘機應盡可能避免倒退行走。5、運輸車的的安全操作措施A、必須按規定的噸位裝載,不得超載超高,不得人貨混裝,駕駛室內不10、得超額坐人;B、裝、卸土場地都要設專人指揮車輛行走和裝卸土;C、卸料起斗時,應視上空有無電線;D、特別注意:嚴禁邊倒車邊起斗,或在猛進猛退中起斗。嚴禁卸料斗在上翻狀態行駛;F、在陡坡、高坡、坑邊或填方邊坡卸土時,停靠地點應平整堅實,地面有反坡,車輛與坑、坡邊緣保持安全距離;G、危險地段卸車應有專人指揮。指揮人員不得站在車輛后部,應站在駕駛員看得見的地方。八、臨時用電安全操作措施(一)、用電規程1、電纜線沿施工便道一側架空,隔20m-40m設一個100A的施工電箱;2、所使用的配電箱必須是符合臨時用電安全施工規范要求的鐵殼標準電箱。配電箱電氣裝置必須做到一機一閘一漏電保護;3、開關箱的電源線長度11、不得大于30m,并與其控制固定式用電設備的水平距離不宜超過3m;4、所有配電箱、開關箱必須編號,箱內電氣匹配完好;5、接地:工作接地的電阻值不得大于4;保護零線每一重復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值應不大于10,并電工每月檢測一次,做好原始記錄;6、保護零線必須選擇不小于10mm2的絕緣銅線,統一標志為綠/黃雙色線,在任何情況下不準使用綠/黃雙色線作負荷線;7、所有電機、電器、照明器具、手持電動工具的金屬外殼,不帶電的外露導電部分,應做保護接地;8、所有電機、電器、照明器具、手持電動工具的電源線應裝置二級漏電保護器;9、室外燈具距地面不得低于3m,室內燈具不得低于2.4m;10、施工現場嚴禁使用花線、塑12、料膠質作拖線箱的電源線,嚴禁使用木制的拖線箱、板以及民用塑殼拖線板11、施工現場的電器設備設施必須有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現場電氣設備、設施必須有專業電工經常檢查,發現問題必須立即解決。凡是觸及或接近帶電體的地方,均應采取絕緣保護以及保護安全距離等措施。電力線和設備選型必須按國家標準限定安全載流量,所有電氣設備和金屬外殼必須具有良好的接地和接零保護,所有臨時電源和移動電具必須裝置有效的二級漏電保護開關。十分潮濕的場所必須使用安全電壓,設置醒目的電氣安裝標志,無有效安全技術措施的電氣設備不準使用。經常對職工進行電氣安全教育,末經考核合格的電工、機工和其它人員一律不準上崗作業。每日收工和節假日前必須撥掉保險絲,切斷電源;九、施工現場安全檢查與安全管理(一)、安全檢查頻率:1、項目部每月7日各組織一次大檢查,項目經理組織,項目副經理、總工、工程科、質檢科、安全科、試驗室、各工區等主要負責人全部參與,實施集中大檢查; 6 / 6